一种混凝土清洗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53624发布日期:2020-12-29 09:56阅读:40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凝土清洗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凝土清洗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混凝土,简称为“砼”,是指由胶凝材料将集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通常所讲的混凝土,是指用水泥作胶凝材料,沙、石作集料,与水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而得的水泥混凝土,也称普通混凝土,它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建设。

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时期,以及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对混凝土的需求量十分巨大。混凝土余料在工程建设中是不可避免的。搅拌好的商品混凝土,如果两天之内没有使用就会很快硬化,硬化后的混凝土结块无法再使用,很难处理,既污染环境,又造成资源的浪费。在政府大力提倡“四节一环保”的背景下,出现了很多关于混凝土余料的再利用办法。

砂石骨料是建筑中生产混凝土的主料,而不同粒径的砂石骨料所生产的建筑材料性能不同,使用途径也不同,因而筛分砂石是混凝土余料再利用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的工序。

为了解决混凝土搅拌站剩余的混凝土,以及混凝土搅拌站的搅拌车清洗后所留下的废弃混凝土、沙石,目前已有部分砼清洗分离机。但现有技术的砼清洗分离机存在砂石经常卡在网孔内的问题,导致砂石筛分的不流畅,降低筛分效率以及筛分出的砂石质量,降低了生产效率,需要人工进行辅助下料,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砼清洗分离机大多设置有振动机构来震动滤网,这种做法结构复杂、造价高,不利于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混凝土清洗分离装置,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将大颗粒滤网和小颗粒滤网均倾斜设置,且倾斜角度可调,因此石子和砂子在重力的作用下,可滚动较长距离,在大颗粒滤网上设置第一防堵凸起块,第一下圆弧凸起块为石子跳跃提供较大切面,第一上圆弧凸起块的弧度与大颗粒滤网平滑设置,减少石子在滚动过程中遇到的阻力,增加了余料中的颗粒物的过筛率,使用效果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混凝土清洗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分离池和分离池支架,所述分离池内由上至下依次倾斜设置有大颗粒滤网组件和小颗粒滤网组件,所述大颗粒滤网组件包括大颗粒滤网和设置在大颗粒滤网上的第一防堵凸起块,所述第一防堵凸起块包括靠近大颗粒滤网倾斜底端的第一下圆弧凸起块和远离大颗粒滤网倾斜底端的第一上圆弧凸起块,所述第一下圆弧凸起块的弧度大于第一上圆弧凸起块的弧度,所述第一下圆弧凸起块和第一上圆弧凸起块平滑过渡,所述小颗粒滤网组件包括小颗粒滤网和设置在小颗粒滤网上的第二防堵凸起块,所述第二防堵凸起块包括靠近小颗粒滤网倾斜底端的第二下圆弧凸起块和远离小颗粒滤网倾斜底端的第二上圆弧凸起块,所述第二下圆弧凸起块的弧度大于第二上圆弧凸起块的弧度,所述第二下圆弧凸起块和第二上圆弧凸起块平滑过渡,所述大颗粒滤网的倾斜底端连接有与分离池贯通的大颗粒漏斗,所述小颗粒滤网的倾斜底端连接有与分离池贯通的小颗粒漏斗。

上述的一种混凝土清洗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大颗粒滤网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杆连接有第一升降机构,所述分离池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一连接杆沿竖直方向移动的第一腰孔。

上述的一种混凝土清洗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小颗粒滤网的一端通过第二连接杆连接有第二升降机构,所述分离池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二连接杆沿竖直方向移动的第二腰孔。

上述的一种混凝土清洗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圆弧凸起块上开设有朝向水流方向的反流孔,所述反流孔为v型孔。

上述的一种混凝土清洗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下圆弧凸起块的弧度范围为π/18~π/9,所述第二上圆弧凸起块的弧度范围为π/30~π/20。

上述的一种混凝土清洗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下圆弧凸起块的弧度范围为π/18~π/9,所述第二上圆弧凸起块的弧度范围为π/30~π/20。

上述的一种混凝土清洗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小颗粒滤网为带菱形孔的网体,所述大颗粒滤网为带菱形孔的网体。

上述的一种混凝土清洗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大颗粒漏斗的出口位置设置有大颗粒收集箱,所述大颗粒收集箱的底部设置有第一万向轮。

上述的一种混凝土清洗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小颗粒漏斗的出口位置设置有小颗粒收集箱,所述小颗粒收集箱的出口位置设置有第二万向轮。

上述的一种混凝土清洗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池支架为由横向支撑杆和竖向支撑杆构成的立方体框架。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实现及使用操作方便。

2、本实用新型将大颗粒滤网和小颗粒滤网均倾斜设置,因此石子和砂子在重力的作用下,可滚动较长距离,从而增加了余料中颗粒物的过筛率。

3、本实用新型在大颗粒滤网的一端设置第一升降机构,在小颗粒滤网的一端设置第二升降机构,使得大颗粒滤网和小颗粒滤网倾斜角度可调,适应性好。

4、本实用新型在大颗粒滤网上设置第一防堵凸起块,石子落到圆弧块上可增加石子的跳跃性,同时为了防止圆弧块堵塞石子,靠近大颗粒滤滤网倾斜底端的第一下圆弧凸起块的弧度大于远离大颗粒滤网倾斜底端的第一上圆弧凸起块的弧度,其中第一下圆弧凸起块为石子跳跃提供较大切面,第一上圆弧凸起块的弧度与大颗粒滤网平滑设置,减少石子在滚动过程中遇到的阻力,增加了余料中的颗粒物的过筛率,使用效果好。

5、本实用新型在第一上圆弧凸起块上开设有朝向水流方向的反流孔,余料中的水流经过呈v型的反流孔,形成反向水流,该反向水流冲击位于第一上圆弧凸起块附近的余料中的砂石,增加了余料中的砂石的紊动,提高了过筛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将大颗粒滤网和小颗粒滤网均倾斜设置,且倾斜角度可调,因此石子和砂子在重力的作用下,可滚动较长距离,在大颗粒滤网上设置第一防堵凸起块,第一下圆弧凸起块为石子跳跃提供较大切面,第一上圆弧凸起块的弧度与大颗粒滤网平滑设置,减少石子在滚动过程中遇到的阻力,增加了余料中的颗粒物的过筛率,使用效果好。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大颗粒滤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一防堵凸起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小颗粒滤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第二防堵凸起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分离池;2—大颗粒漏斗;3—小颗粒漏斗;

4—大颗粒滤网组件;41—第一防堵凸起块;

411—第一上圆弧凸起块;412—第一下圆弧凸起块;

413—反流孔;42—大颗粒滤网;43—第一连杆;

44—第一连接杆;5—小颗粒滤网组件;51—第二防堵凸起块;

511—第二上圆弧凸起块;512—第二下圆弧凸起块;

52—小颗粒滤网;53—第二连杆;54—第二连接杆;

6—竖向支撑杆;7—横向支撑杆;8—小颗粒收集箱;

9—大颗粒收集箱;10—第一万向轮;11—第二万向轮;

12—第二升降机构;13—第一升降机构;14—水泥浆收集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分离池1和分离池支架,所述分离池1内由上至下依次倾斜设置有大颗粒滤网组件4和小颗粒滤网组件5,所述大颗粒滤网组件4包括大颗粒滤网42和设置在大颗粒滤网上的第一防堵凸起块41,所述第一防堵凸起块41包括靠近大颗粒滤网42倾斜底端的第一下圆弧凸起块412和远离大颗粒滤网42倾斜底端的第一上圆弧凸起块411,所述第一下圆弧凸起块412的弧度大于第一上圆弧凸起块411的弧度,所述第一下圆弧凸起块412和第一上圆弧凸起块411平滑过渡,所述小颗粒滤网组件5包括小颗粒滤网52和设置在小颗粒滤网上的第二防堵凸起块51,所述第二防堵凸起块51包括靠近小颗粒滤网52倾斜底端的第二下圆弧凸起块512和远离小颗粒滤网52倾斜底端的第二上圆弧凸起块511,所述第二下圆弧凸起块512的弧度大于第二上圆弧凸起块511的弧度,所述第二下圆弧凸起块512和第二上圆弧凸起块511平滑过渡,所述大颗粒滤网4的倾斜底端连接有与分离池1贯通的大颗粒漏斗2,所述小颗粒滤网5的倾斜底端连接有与分离池贯通的小颗粒漏斗3。

需要说明的是,大颗粒滤网42的目数小于颗粒滤网52的目数。大颗粒滤网42的目数与石子相适应,其取值范围为5到40目。小颗粒滤网52的目数与砂子相适应,其取值范围为40到200目。

实际使用时,当混凝土罐车清洗溜槽时,余料经分离池1进入,首先与大颗粒滤网组件42接触,大颗粒滤网42的目数与石子相适应,因此余料中的石子穿过大颗粒滤网42而不能穿过小颗粒滤网52,因此余料中的石子进入大颗粒漏斗2,从而被收集到大颗粒收集箱9。余料中的砂子可继续穿过小颗粒滤网52,因此余料中的砂子进入小颗粒漏斗3,从而被收集到小颗粒收集箱8。

为了防止石子被堵塞在大颗粒滤网42中,本申请采用了两种结构增加石子的流动性。第一种是将大颗粒滤网42和小颗粒滤网52倾斜设置,因此石子在重力的作用下,可滚动较长距离,从而增加过筛率。

为了更好地实现倾斜设置的效果,在大颗粒滤网42的一端设置第一升降机构13,在小颗粒滤网52的一端设置第二升降机构12,使得大颗粒滤网42和小颗粒滤网52倾斜角度可调,适应性好。

第二种结构是在大颗粒滤网上设置第一防堵凸起块41,石子落到圆弧块上可增加石子的跳跃性,同时为了防止圆弧块堵塞石子,靠近大颗粒滤网42倾斜底端的第一下圆弧凸起块412的弧度大于远离大颗粒滤网42倾斜底端的第一上圆弧凸起块411的弧度,其中第一下圆弧凸起块412为石子跳跃提供较大切面,第一上圆弧凸起块411的弧度与大颗粒滤网42平滑设置,减少石子在滚动过程中遇到的阻力。通过以上两种结构增加了余料中的颗粒物的过筛率,使用效果好。

为了更好地实现防堵效果,在第一上圆弧凸起块411上开设有朝向水流方向的反流孔413,反流孔413为v型孔,余料中的水流经过呈v型的反流孔413,形成反向水流,该反向水流冲击位于第一上圆弧凸起块411附近的余料中的砂石,增加了余料中的砂石的紊动,提高了过筛率。

实际使用时,小颗粒收集箱8的顶端外壁连接有与小颗粒收集箱8贯通的水泥浆收集管14,所述水泥浆收集管14的出口与三级沉淀池相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大颗粒滤网42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杆44连接有第一升降机构13,所述分离池1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一连接杆44沿竖直方向移动的第一腰孔。

实际使用时,第一升降机构13为手动升降杆或电动升降杆。大颗粒滤网4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44,第一连接杆44穿过分离池1,分离池1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一连接杆44沿竖直方向移动的第一腰孔。大颗粒滤网42的另一端与分离池1活动连接。具体实施时,大颗粒滤网42的另一端设置有球头套,第一连杆43的一端设置有与球头套相配合的球头,分离池1开设有连接孔,第一连杆43的另一端设置有穿过连接孔的限位块。

所述小颗粒滤网52的一端通过第二连接杆54连接有第二升降机构12,所述分离池1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二连接杆54沿竖直方向移动的第二腰孔。小颗粒滤网52的另一端设置有球头套,第二连杆53的一端设置有与球头套相配合的球头,分离池1开设有连接孔,第二连杆53的另一端设置有穿过连接孔的限位块。

实际使用时,第二升降机构12为手动升降杆或电动升降杆。小颗粒滤网52的另一端与分离池1活动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下圆弧凸起块512的弧度范围为π/18~π/9,所述第二上圆弧凸起块511的弧度范围为π/30~π/20。第一下圆弧凸起块412的弧度范围也为π/18~π/9,第一上圆弧凸起块411的弧度范围为π/30~π/20。实际使用时,根据余料砂石大小不同,可改变第二下圆弧凸起块512、第二上圆弧凸起块511、第一下圆弧凸起块412和第一上圆弧凸起块411的弧度,从而改变第一防堵凸起块41和第二防堵凸起块51对余料砂石提供的切力,使用效果好。

本实施例中,所述小颗粒滤网52为带菱形孔的网体。所述大颗粒滤网42为带菱形孔的网体。相比于圆形孔的网体,菱形孔的夹角为余料颗粒状提供了找准角度,增加了余料中颗粒物对网孔的找准率,从而增加了过筛率。

本实施例中,所述大颗粒漏斗2的出口位置设置有大颗粒收集箱9,所述大颗粒收集箱9的底部设置有第一万向轮10。

本实施例中,所述小颗粒漏斗3的出口位置设置有小颗粒收集箱8,所述小颗粒收集箱8的出口位置设置有第二万向轮11。

本实施例中,所述分离池支架为由横向支撑杆7和竖向支撑杆6构成的立方体框架。

其中,说明书中未做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