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降解餐盘视觉检测筛选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18982发布日期:2021-05-04 10:27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可降解餐盘视觉检测筛选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视觉检测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降解餐盘视觉检测筛选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餐饮行业的发展,人们对于一次性餐具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大,为了减少一次性餐具对环境产生的污染,因此可降解的纸质餐盘作为一次性餐具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保证纸质餐盘的质量,在餐盘加工完成后需要对餐盘的外观进行检测,将不符合外观标准的餐盘挑选出。目前通常由人工对餐盘进行外观检测和挑选,工作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降解餐盘视觉检测筛选系统,具有提高工作效率的优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降解餐盘视觉检测筛选系统,包括:

机架;

承载于所述机架用于与上料机相对接以输送待检测餐盘的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包括:第一输送线、位于所述第一输送线下方的第二输送线、倾斜设置于所述第一输送线与所述第二输送线之间用于将待检测餐盘从所述第一输送线导送至所述第二输送线的中转输送线、以及承载于所述第一输送线用于将待检测餐盘引导至所述中转输送线的弧形引导盒,待检测餐盘经所述弧形引导盒引导后翻转至口部朝向所述中转输送线;

承载于所述第一输送线、用于对待检测餐盘的内表面进行拍摄检测的第一检测机构;

设置于所述中转输送线与所述第二输送线之间、用于对待检测餐盘的透明度进行检测的第二检测机构;以及,

承载于所述第二输送线、用于对待检测餐盘的外表面进行拍摄检测的第三检测机构。

实现上述技术方案,待检测餐盘由上料机整理后逐一移送至第一输送线上,由第一输送线将待检测餐盘向前输送,当待检测餐盘移动至第一检测机构处时,由第一检测机构对餐盘的内表面进行拍摄检测,检测完成后继续由第一输送线向前输送,并通过中转输送线和弧形引导盒对待检测餐盘进行翻转和导送,随后经过第二检测机构对餐盘的透明度进行检测,检测完成后,餐盘由第二输送线承接并继续向前输送,经过第三检测机构时对餐盘的外表面进行检测,从而实现了餐盘的自动化检测,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检测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输送线的第一补光板、以及固定于所述第一输送线且位于所述第一补光板上方的第一摄像头,所述第一补光板上开设有第一通光孔。

实现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补光板对餐盘进行补光,由第一摄像头对餐盘的内表面进行拍摄,从而实现了对餐盘内表面的外观检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检测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机架且与所述中转输送线和所述第二输送线相对接的透明承接板、固定于所述机架且位于所述透明承接板下方的第二摄像头、以及固定于所述机架且位于所述透明承接板上方的背光板。

实现上述技术方案,餐盘经弧形引导盒引导翻转后,在中转输送线和重力的作用下继续向前输送,经过透明承接板承接后在重力与惯性的作用下继续向下滑动,并同时通过背光灯照射餐盘,由第二摄像头对餐盘进行拍摄,从而对餐盘的透光性进行检测,若能够拍摄到光线,则表示餐盘透光,为不良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三检测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二输送线的第二补光板、以及固定于所述第二输送线且位于所述第二补光板上方的第三摄像头,所述第二补光板上开设有第二通光孔。

实现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补光板对餐盘进行补光,由第二摄像头对餐盘的外表面进行拍摄,从而实现了对餐盘外表面的外观检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输送线上位于所述第一检测机构之后设有用于将未检测通过的餐盘剔除的第一剔除组件,所述第二输送线上位于所述第三检测机构之后设有用于将未检测通过的餐盘剔除的第二剔除组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剔除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输送线一侧的第一传送带、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输送线的与所述第一传送带相对一侧的第一喷气盒。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剔除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输送线一侧的第二传送带、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输送线的与所述第二传送带相对一侧的第二喷气盒。

实现上述技术方案,若第一检测机构检测到餐盘的内表面外观不合格,在餐盘移动至与第一传送带相对齐的位置时,由第一喷气盒对餐盘进行喷气鼓吹,将餐盘从第一输送线吹送至第一传送带,实现对内表面有缺陷的餐盘剔除筛选;若第二检测机构检测到餐盘的透光性不合格或者第三检测机构检测到餐盘外表面外观不合格,在餐盘移动至与第二传送带相对齐的位置时,由第二喷气盒对餐盘进行喷气鼓吹,将餐盘从第二输送线吹送至第二传送带,实现对透光度不合格或者外表面有缺陷的餐盘剔除筛选。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输送线和所述第二输送线上均设有与待检测餐盘相适配的限位导架。

实现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限位导架对餐盘进行限制和引导,以保证餐盘与第一检测机构和第三检测机构相对其,提高检测的精确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输送线上设有用于罩设所述第一检测机构的第一遮光罩,所述第二输送线上设有用于罩设所述第三检测机构的第二遮光罩。

实现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遮光罩和第二遮光罩对外界的杂光和阴影进行遮挡,提高拍摄的精确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传送带和所述第二传送带的两侧均设有挡板。

实现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挡板防止第一喷气盒和第二喷气盒对将餐盘吹离出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可降解餐盘视觉检测筛选系统,包括:机架;承载于所述机架用于与上料机相对接以输送待检测餐盘的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包括:第一输送线、位于所述第一输送线下方的第二输送线、倾斜设置于所述第一输送线与所述第二输送线之间用于将待检测餐盘从所述第一输送线导送至所述第二输送线的中转输送线、以及承载于所述第一输送线用于将待检测餐盘引导至所述中转输送线的弧形引导盒,待检测餐盘经所述弧形引导盒引导后翻转至口部朝向所述中转输送线;承载于所述第一输送线、用于对待检测餐盘的内表面进行拍摄检测的第一检测机构;设置于所述中转输送线与所述第二输送线之间、用于对待检测餐盘的透明度进行检测的第二检测机构;以及,承载于所述第二输送线、用于对待检测餐盘的外表面进行拍摄检测的第三检测机构。待检测餐盘由上料机整理后逐一移送至第一输送线上,由第一输送线将待检测餐盘向前输送,当待检测餐盘移动至第一检测机构处时,由第一检测机构对餐盘的内表面进行拍摄检测,检测完成后继续由第一输送线向前输送,并通过中转输送线和弧形引导盒对待检测餐盘进行翻转和导送,随后经过第二检测机构对餐盘的透明度进行检测,检测完成后,餐盘由第二输送线承接并继续向前输送,经过第三检测机构时对餐盘的外表面进行检测,从而实现了餐盘的自动化检测,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去除部分机架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去除部分机架后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

1、机架;2、输送机构;21、第一输送线;22、第二输送线;23、中转输送线;24、弧形引导盒;25、限位导架;3、第一检测机构;31、第一补光灯;32、第一摄像头;33、第一通光孔;34、第一遮光罩;4、第二检测机构;41、透明承接板;42、第二摄像头;43、背光板;5、第三检测机构;51、第二补光灯;52、第三摄像头;53、第二通光孔;54、第二遮光罩;6、第一剔除组件;61、第一传送带;62、第一喷气盒;7、第二剔除组件;71、第二传送带;72、第二喷气盒;8、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一种可降解餐盘视觉检测筛选系统,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机架1;承载于机架1用于与上料机相对接以输送待检测餐盘的输送机构2,输送机构2包括:第一输送线21、位于第一输送线21下方的第二输送线22、倾斜设置于第一输送线21与第二输送线22之间用于将待检测餐盘从第一输送线21导送至第二输送线22的中转输送线23、以及承载于第一输送线21用于将待检测餐盘引导至中转输送线23的弧形引导盒24,待检测餐盘经弧形引导盒24引导后翻转至口部朝向中转输送线23;承载于第一输送线21、用于对待检测餐盘的内表面进行拍摄检测的第一检测机构3;设置于中转输送线23与第二输送线22之间、用于对待检测餐盘的透明度进行检测的第二检测机构4;以及,承载于第二输送线22、用于对待检测餐盘的外表面进行拍摄检测的第三检测机构5。

具体的,第一输送线21、第二输送线22和中转输送线23均采用皮带输送线,且在第一输送线21和第二输送线22上均设有与待检测餐盘相适配的限位导架25,,通过限位导架25对餐盘进行限制和引导,以保证餐盘与第一检测机构3和第三检测机构5相对其,提高检测的精确度。

第一检测机构3包括:固定于第一输送线21的第一补光板、以及固定于第一输送线21且位于第一补光板上方的第一摄像头32,第一补光板上开设有第一通光孔33,通过第一补光板对餐盘进行补光,由第一摄像头32对餐盘的内表面进行拍摄,从而实现了对餐盘内表面的外观检测。

第二检测机构4包括:固定于机架1且与中转输送线23和第二输送线22相对接的透明承接板41、固定于机架1且位于透明承接板41下方的第二摄像头42、以及固定于机架1且位于透明承接板41上方的背光板43,透明承接板41和背光板43与中转输送线23平行设置,第二摄像头42的轴线方向与透明承接板41相垂直;餐盘经弧形引导盒24引导翻转后,在中转输送线23和重力的作用下继续向前输送,经过透明承接板41承接后在重力与惯性的作用下继续向下滑动,并同时通过背光灯照射餐盘,由第二摄像头42对餐盘进行拍摄,从而对餐盘的透光性进行检测,若能够拍摄到光线,则表示餐盘透光,为不良品。

第三检测机构5包括:固定于第二输送线22的第二补光板、以及固定于第二输送线22且位于第二补光板上方的第三摄像头52,第二补光板上开设有第二通光孔53,通过第二补光板对餐盘进行补光,由第二摄像头42对餐盘的外表面进行拍摄,从而实现了对餐盘外表面的外观检测。

进一步的,在第一输送线21上位于第一检测机构3之后设有用于将未检测通过的餐盘剔除的第一剔除组件6,第二输送线22上位于第三检测机构5之后设有用于将未检测通过的餐盘剔除的第二剔除组件7,第一剔除组件6包括:设置于第一输送线21一侧的第一传送带61、以及设置于第一输送线21的与第一传送带61相对一侧的第一喷气盒62,第二剔除组件7包括:设置于第二输送线22一侧的第二传送带71、以及设置于第二输送线22的与第二传送带71相对一侧的第二喷气盒72。

若第一检测机构3检测到餐盘的内表面外观不合格,在餐盘移动至与第一传送带61相对齐的位置时,由第一喷气盒62对餐盘进行喷气鼓吹,将餐盘从第一输送线21吹送至第一传送带61,实现对内表面有缺陷的餐盘剔除筛选;若第二检测机构4检测到餐盘的透光性不合格或者第三检测机构5检测到餐盘外表面外观不合格,在餐盘移动至与第二传送带71相对齐的位置时,由第二喷气盒72对餐盘进行喷气鼓吹,将餐盘从第二输送线22吹送至第二传送带71,实现对透光度不合格或者外表面有缺陷的餐盘剔除筛选。

进一步的,在第一输送线21上设有用于罩设第一检测机构3的第一遮光罩34,第二输送线22上设有用于罩设第三检测机构5的第二遮光罩54,通过第一遮光罩34和第二遮光罩54对外界的杂光和阴影进行遮挡,提高拍摄的精确度;第一传送带61和第二传送带71的两侧均设有挡板8,通过挡板8防止第一喷气盒62和第二喷气盒72对将餐盘吹离出第一传送带61和第二传送带71。

待检测餐盘由上料机整理后逐一移送至第一输送线21上,由第一输送线21将待检测餐盘向前输送,当待检测餐盘移动至第一检测机构3处时,由第一检测机构3对餐盘的内表面进行拍摄检测,检测完成后继续由第一输送线21向前输送,并通过中转输送线23和弧形引导盒24对待检测餐盘进行翻转和导送,随后经过第二检测机构4对餐盘的透明度进行检测,检测完成后,餐盘由第二输送线22承接并继续向前输送,经过第三检测机构5时对餐盘的外表面进行检测,若检测不通过,则通过第一剔除组件6和第二剔除组件7分别将不良品选出,从而实现了餐盘的自动化检测和筛选,提高了工作效率。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