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业废气高效除尘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24851发布日期:2022-04-07 02:08阅读:75来源:国知局
一种工业废气高效除尘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气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业废气高效除尘设备。


背景技术:

2.工业废气中的污染物主要为一氧化硫、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粉尘,它除了破坏生态环境还能形成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危害人类健康。国内外对于废气脱硫脱硝除尘装置有一定研究,目前对工业废气除尘处理多采用单一除尘设备进行,很难避免除尘设备固有不足。例如旋风除尘器主要优点为:处理相同风量的情况下体积小,结构简单,价格便宜,可耐400℃高温,如采用特殊的耐高温材料,还可以耐受更高的温度等优点;主要缺点为:除尘效率不高(对捕集粒径小于5μm的微细粉尘和生粒密度小的粉尘,效率较低),单独使用有时满足不了含尘气体排放浓度的要求等缺陷。静电除尘器主要优点为:净化效率高,能够捕集0.01微米以上的细粒粉尘,能够满足所要求的净化效率;主要缺点为:废气中常含有较大颗粒粉尘,大颗粒的粉尘随着废气进入静电除尘器内部后撞击到电极上,容易造成电极磨损,降低静电除尘器的除尘效果等缺陷。与此同时现有设备多将废气除尘和脱硫脱硝工艺独立进行,使得整个脱硫脱硝除尘工艺设计不合理、脱硫脱硝除尘效率低、脱硫脱硝除尘成本高和设备占地面积大等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工业废气高效除尘设备,具体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4.一种工业废气高效除尘设备,包括:
5.旋风除尘件,所述旋风除尘件包括旋风直筒、支撑腿和旋风锥筒,所述支撑腿和所述旋风锥筒均设置在所述旋风直筒上;
6.废气加湿件,其设置在所述旋风除尘件上,所述废气加湿件包括文丘里管和注液管,所述文丘里管设置在所述旋风除尘件上,所述注液管设置在所述文丘里管上;
7.废气除湿件,其设置在所述旋风除尘件上,所述废气除湿件包括除湿壳、除湿旋转传动件和除湿旋转动力件,所述除湿壳设置在所述旋风直筒上,所述除湿旋转传动件和所述除湿旋转动力件均设置在所述除湿壳上。
8.优选地,所述旋风直筒呈管状,所述旋风直筒一端面封闭,另一端面开放;所述旋风直筒一端面圆心处设置有第一废气排出贯穿孔,所述旋风直筒侧壁上设置有废气输入贯穿孔;所述第一废气排出贯穿孔内嵌装有废气排出管,所述废气排出管呈管状;所述废气输入贯穿孔内套装有废气输入管,并且所述废气输入管一端喷向所述旋风直筒内的废气方向与所述旋风直筒切线平行;所述支撑腿设置有多根,多根所述支撑腿均匀固定设置在所述旋风直筒上;所述旋风锥筒呈圆锥管状,所述旋风锥筒大头固定贯通连接在所述旋风直筒另一端上,所述旋风锥筒小头上设置有集尘箱。
9.优选地,所述文丘里管一端贯通连接在所述废气输入管自由端上,所述文丘里管另一端与废气供应管贯通连接;所述注液管一端竖直固定设置在所述文丘里管上直径最窄处。
10.优选地,所述除湿壳包括上侧除湿壳、除湿壳底面和液体排出件,所述除湿壳底面设置在所述废气排出管上,所述上侧除湿壳设置在所述除湿壳底面上,所述液体排出件设置在所述上侧除湿壳上;所述除湿壳底面呈圆盘状,所述除湿壳底面圆心处高于所述除湿壳底面边缘;所述除湿壳底面中心处设置有固定贯穿孔,所述除湿壳底面通过所述固定贯穿孔固定套装在所述废气排出管自由端上;所述除湿壳底面上设置有第一密封圆管,所述第一密封圆管呈管状,所述第一密封圆管轴线与所述除湿壳底面轴线重合,所述第一密封圆管直径小于所述除湿壳底面直径,所述第一密封圆管长度小于所述上侧除湿壳槽深的一半,并且与所述除湿壳底面连接处的所述第一密封圆管上设置有渗液贯穿孔;所述上侧除湿壳呈圆形槽状,所述上侧除湿壳槽底上设置有旋转贯穿孔和第二废气排出贯穿孔,所述旋转贯穿孔位于圆心处,所述第二废气排出贯穿孔内嵌装有废气中继管。
11.优选地,所述上侧除湿壳内侧槽底上设置有第二密封圆管,所述第二密封圆管与所述第一密封圆管内圈直径相同,所述第二密封圆管轴线与所述上侧除湿壳轴线重合,所述上侧除湿壳槽口固定设置在所述除湿壳底面上;所述液体排出件包括液体排出支管、液体排出管和液体排出干管,所述液体排出支管设置在所述上侧除湿壳上,所述液体排出管设置在所述液体排出支管上,所述液体排出干管设置在所述液体排出管上;所述液体排出支管一端贯通设置在所述上侧除湿壳槽口的侧壁上,所述液体排出支管设置有多根;所述液体排出管呈圆环管状,所述液体排出管套在所述上侧除湿壳上,并且所述液体排出管与多根所述液体排出支管另一端贯通;所述液体排出干管一端贯通连接在所述液体排出管上,所述液体排出干管另一端连接在所述除湿旋转动力件上。
12.优选地,所述除湿旋转传动件包括旋转管、悬挂圈、推力球轴承、废气除湿件和变速传动件,所述旋转管、所述废气除湿件和所述变速传动件均设置在所述除湿壳上,所述悬挂圈和所述推力球轴承均设置在所述旋转管上;所述旋转管呈管状,所述旋转管一端外径上套装有密封圈;所述悬挂圈固定套装在所述旋转管一端上,并且所述悬挂圈位于所述密封圈下方,所述推力球轴承套装在所述旋转管一端上,并且所述推力球轴承贴附在所述悬挂圈下侧面上;所述旋转管另一端穿过所述旋转贯穿孔延伸至所述旋风直筒内。
13.优选地,所述废气除湿件包括水冷管、除湿管、集水管、集水排出管、密封管和密封板,所述水冷管设置在所述旋转管上,所述除湿管、所述集水管和所述密封管均设置在所述水冷管上,所述集水排出管设置在所述集水管上,所述密封板设置在所述密封管上;所述水冷管包括第一水冷管和第二水冷管,所述第一水冷管呈涡状线管道状,所述第一水冷管内侧管端水平贯通设置在所述旋转管上;所述第二水冷管与所述第一水冷管结构相同,所述第二水冷管内侧管端水平贯通设置在所述旋转管上,并且所述第二水冷管内侧管端与所述第一水冷管内侧管端设置位置对称;所述水冷管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水冷管均贯通设置在所述旋转管上,并且多个所述水冷管沿所述旋转管轴线方向等间距分布。
14.优选地,所述除湿管呈六角管状,所述除湿管上设置有甩液贯穿孔,所述除湿管竖直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水冷管和所述第二水冷管上,所述除湿管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除湿管在所述第一水冷管和所述第二水冷管间均匀分布;所述甩液贯穿孔位于所述旋转管和
所述除湿管同一径向线上;所述集水管呈管状,所述集水管两端面均封闭,所述集水管设置有两个,其中一个所述集水管贯通设置在多个所述第一水冷管外侧管端上,另一个所述集水管贯通设置在多个所述第二水冷管外侧管端上;所述集水排出管设置有两根,两根所述集水排出管逐一对应贯通设置在两个所述集水管上。
15.优选地,所述密封管呈管状,所述密封管套装在三个所述水冷管上,并且所述密封管侧壁被所述集水排出管贯穿;所述密封板呈圆形板状,所述密封板圆心处设置有密封固定贯穿孔,所述密封板通过所述密封固定贯穿孔固定套装在所述密封管上,所述密封板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密封板分别位于所述集水排出管上侧和下侧;位于上侧的所述密封板与所述第二密封圆管自由端旋转密封连接,位于下侧的所述密封板与所述第一密封圆管自由端旋转密封连接。
16.优选地,还包括静电除尘器,所述静电除尘件与所述废气除湿件连接,所述静电除尘器入风口与所述废气中继管自由端贯通连接,所述除尘出风口与废气排送管连接;所述除湿旋转动力件包括水泵动力件和动力传动件,所述动力传动件设置在所述旋风除尘件上;所述水泵动力件包括水箱、水泵、抽水管、排水管和冷却分流管,所述水泵与所述水箱连接,所述抽水管和所述排水管均设置在所述水泵上,所述冷却分流管设置在所述排水管上;所述排水管一端贯通连接在所述水泵的出水口上,所述排水管另一端与水箱贯通连接,所述排水管上设置有传动贯穿孔;所述冷却分流管一端贯通设置在所述排水管上,所述冷却分流管另一端设置有旋转密封接头,所述旋转密封接头呈圆形槽状,所述旋转密封接头扣置在所述旋转管一端上,通过所述密封圈使所述旋转密封接头与所述旋转管旋转密封连接;所述动力传动件包括传动轴、螺旋桨、第一蜗杆、变速器、第一涡轮、第二蜗杆和第二涡轮,所述传动轴设置在所述排水管上,所述螺旋桨和所述第一蜗杆均设置在所述传动轴上,所述第一涡轮和所述第二蜗杆均设置在所述变速器上,所述第二涡轮设置在所述旋转管上;所述传动轴一端穿过所述传动贯穿孔延伸进入所述排水管内,并且所述传动轴与所述传动贯穿孔旋转密封,所述螺旋桨固定套装在所述传动轴一端上,所述第一蜗杆固定设置在所述传动轴另一端上;所述变速器设置在所述旋风直筒上,所述第一涡轮设置在所述变速器输入轴上,并且所述第一涡轮与所述第一蜗杆啮合,所述第二蜗杆设置在所述变速器输出轴上,所述第二涡轮套装在所述旋转管一端上,并且所述第二涡轮与所述第二蜗杆啮合。
17.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8.1)本实用新型工业废气高效除尘设备结构设计合理,废气脱硫脱硝除尘工艺流程合理,除尘效率高,除尘和脱硫脱硝成本低;
19.2)本实用新型工业废气高效除尘设备设置了旋风除尘件和废气加湿件,所述废气加湿件包括文丘里管和注液管,所述文丘里管能够将注液管加注的液体雾化后与废气充分混合,以提高废气中微细粉尘和生粒密度小的粉尘重量,进而提高粉尘在所述旋风除尘件内离心力,进而提高旋风除尘效率;
20.3)本实用新型工业废气高效除尘设备设置了废气除湿件和静电除尘器,所述废气除湿件包括除湿壳、除湿旋转传动件和除湿旋转动力件,所述废气除湿件能够将较高温度废气遇冷冷凝为水滴,并且通过旋转的所述除湿旋转传动件将冷凝的水滴甩出,以实现对废气除湿处理,以调整废气中微细粉尘和生粒密度小的粉尘比电阻,进而提高静电除尘器
除尘效率,降低静电除尘器磨损和除尘成本。
21.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工业废气高效除尘设备主视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工业废气高效除尘设备俯视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工业废气高效除尘设备前侧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工业废气高效除尘设备后侧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本实用新型工业废气高效除尘设备图2中b-b方向剖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6为本实用新型工业废气高效除尘设备图5中d的局部放大图;
28.图7为本实用新型工业废气高效除尘设备图2中c-c方向剖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29.图8为本实用新型工业废气高效除尘设备图7中e的局部放大图;
30.图9为本实用新型工业废气高效除尘设备图1中a-a方向剖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31.图10为本实用新型工业废气高效除尘设备图9中f的局部放大图。
32.其中:1-静电除尘器,2-旋风直筒,3-支撑腿,4-旋风锥筒,5-废气排出管,6-废气输入管,7-集尘箱,8-文丘里管,9-注液管,10-废气供应管,11-上侧除湿壳,12-除湿壳底面,13-第一密封圆管,14-渗液贯穿孔,15-废气中继管,16-第二密封圆管,17-液体排出支管,18-液体排出管,19-液体排出干管,20-旋转管,24-除湿管,25-集水管, 26-集水排出管,27-密封管,28-密封板,29-第一水冷管,30-第二水冷管,31-水箱,32
‑ꢀ
水泵,34-排水管,35-冷却分流管,36-旋转密封接头,37-传动轴,39-第一蜗杆,40
‑ꢀ
变速器,41-第一涡轮,44-废气排送管。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将参照附图,通过实施例方式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例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34.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单独存在b,同时存在a和b三种情况,本文中术语“/和”是描述另一种关联对象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两种关系,例如,a/和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单独存在a和b两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关系。
35.根据图1-图10所示,一种工业废气高效除尘设备,包括旋风除尘件、废气加湿件、废气除湿件和静电除尘器1,所述废气加湿件和所述废气除湿件均设置在所述旋风除尘件上,所述废气除湿件与所述静电除尘器1连接。所述旋风除尘件包括旋风直筒2、支撑腿 3和旋风锥筒4,所述支撑腿3和所述旋风锥筒4均设置在所述旋风直筒2上。所述旋风直筒2呈管状,所述旋风直筒2一端面封闭,另一端面开放。所述旋风直筒2一端面圆心处设置有第一废气排出贯穿孔,所述旋风直筒2侧壁上设置有废气输入贯穿孔。所述第一废气排出贯穿孔内嵌装有废气排出管5,所述废气排出管5呈管状。所述废气输入贯穿孔内套装有废气输入管
6,并且由所述废气输入管6一端喷向所述旋风直筒2内的废气方向与所述旋风直筒2切线平行。
36.所述支撑腿3设置有三根,三根所述支撑腿均匀固定设置在所述旋风直筒2上,以支撑所述旋风直筒2。所述旋风锥筒4呈圆锥管状,所述旋风锥筒4大头固定贯通连接在所述旋风直筒2另一端上,所述旋风锥筒4小头上设置有集尘箱7。
37.所述废气加湿件包括文丘里管8和注液管9,所述文丘里管8一端贯通连接在所述废气输入管6自由端上,所述文丘里管8另一端与废气供应管10贯通连接,所述废气供应管10用于向所述旋风直筒2内输送废气。所述注液管9一端竖直固定设置在所述文丘里管8上直径最窄处,所述注液管9用于向所述文丘里管8内加注脱硫脱硝液或脱硫脱硝浆液。当废气在经文丘里内加速流动时所述注液管9向所述文丘里管8内加注脱硫脱硝液或脱硫脱硝浆液,加注的脱硫脱硝液或脱硫脱硝浆液遇到高速流动废气将会雾化,雾化后的脱硫脱硝液或脱硫脱硝浆液与废气充分混合,一方面对废气进行脱硫脱硝处理,另一方面增加了所述旋风除尘件内废气湿度,进而使废气中微细粉尘和生粒密度小的粉尘吸潮重量增大,增加了微细粉尘和生粒密度小的粉尘在所述旋风除尘件内高速旋转时的向心力,进而提高废气除尘效率。作为一种选择,所述注液管9向所述文丘里管8加注的液体为水、脱硫脱硝液或脱硫脱硝浆液其中一种或其混合液。
38.所述废气除湿件包括除湿壳、除湿旋转传动件和除湿旋转动力件,所述除湿壳设置在所述废气排出管5上,所述除湿旋转传动件和所述除湿旋转动力件均设置在所述除湿壳上。所述除湿壳包括上侧除湿壳11、除湿壳底面12和液体排出件,所述除湿壳底面12 设置在所述废气排出管5上,所述上侧除湿壳11设置在所述除湿壳底面12上,所述液体排出件设置在所述上侧除湿壳11上。所述除湿壳底面12呈圆盘状,所述除湿壳底面12 圆心处高于所述除湿壳底面12边缘。所述除湿壳底面12中心处设置有固定贯穿孔,所述除湿壳底面12通过所述固定贯穿孔固定套装在所述废气排出管5自由端上。所述除湿壳底面12上设置有第一密封圆管13,所述第一密封圆管13呈管状,所述第一密封圆管13 轴线与所述除湿壳底面12轴线重合,所述第一密封圆管13直径小于所述除湿壳底面12 直径,所述第一密封圆管13长度小于所述上侧除湿壳11槽深的一半,并且与所述除湿壳底面12连接处的所述第一密封圆管13上设置有渗液贯穿孔14,所述渗液贯穿孔14设置有八个,八个所述渗液贯穿孔14在所述第一密封圆管13上均匀分布,所述渗液贯穿孔 14用于将除湿壳底面12上集聚的液体流至所述除湿壳底面12边缘处。所述上侧除湿壳 11呈圆形槽状,所述上侧除湿壳11槽底上设置有旋转贯穿孔和第二废气排出贯穿孔,所述旋转贯穿孔位于圆心处,所述第二废气排出贯穿孔内嵌装有废气中继管15,所述废气中继管15用于将旋风除尘和除湿后的废气输送进入所述静电除尘器1中进行静电除尘作业。
39.所述上侧除湿壳11内侧槽底上设置有第二密封圆管16,所述第二密封圆管16与所述第一密封圆管13内圈直径相同,所述第二密封圆管16轴线与所述上侧除湿壳11轴线重合,所述上侧除湿壳11槽口固定设置在所述除湿壳底面12上,并且所述第二密封圆管 16自由端至所述第一密封圆管13自由端间距不小于20mm。所述液体排出件包括液体排出支管17、液体排出管18和液体排出干管19,所述液体排出支管17设置在所述上侧除湿壳11上,所述液体排出管18设置在所述液体排出支管17上,所述液体排出干管19设置在所述液体排出管18上。所述液体排出支管17一端贯通设置在所述上侧除湿壳11槽口的侧壁上,所述液体
排出支管17设置有四根,所述液体排出支管17能够将所述除湿壳底面12边缘处集聚的液体排出。所述液体排出管18呈圆环管状,所述液体排出管18套在所述上侧除湿壳11上,并且所述液体排出管18与四根所述液体排出支管17另一端贯通。所述液体排出干管19一端贯通连接在所述液体排出管18上,所述液体排出干管19另一端连接在所述除湿旋转动力件上。
40.所述除湿旋转传动件包括旋转管20、悬挂圈、推力球轴承、废气除湿件和变速传动件,所述旋转管20、所述废气除湿件和所述变速传动件均设置在所述除湿壳上,所述悬挂圈和所述推力球轴承均设置在所述旋转管20上。所述旋转管20呈管状,所述旋转管 20一端外径上套装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数量不少于三个。所述悬挂圈固定套装在所述旋转管20一端上,并且所述悬挂圈位于所述密封圈下方,所述推力球轴承套装在所述旋转管20一端上,并且所述推力球轴承贴附在所述悬挂圈下侧面上。所述旋转管20另一端穿过所述旋转贯穿孔延伸至所述旋风直筒2内,并且通过所述推力球轴承和所述悬挂圈悬挂在所述上侧除湿壳11上。
41.所述废气除湿件包括水冷管、除湿管24、集水管25、集水排出管26、密封管27和密封板28,所述水冷管设置在所述旋转管20上,所述除湿管24、所述集水管25和所述密封管27均设置在所述水冷管上,所述集水排出管26设置在所述集水管25上,所述密封板28设置在所述密封管27上。水冷管为铜制管材,以提高水冷管导热性能,所述水冷管包括第一水冷管29和第二水冷管30,所述第一水冷管29呈涡状线管道状,所述第一水冷管29内侧管端水平贯通设置在所述旋转管20上。所述第二水冷管30与所述第一水冷管29结构相同,所述第二水冷管30内侧管端水平贯通设置在所述旋转管20上,并且所述第二水冷管30内侧管端与所述第一水冷管29内侧管端设置位置对称,使得所述第二水冷管30与所述第一水冷管29水平间距均相同。所述水冷管设置有三个,三个所述水冷管均贯通设置在所述旋转管20上,并且三个所述水冷管沿所述旋转管20轴线方向等间距分布。所述除湿管24为铜制管材,以提高除湿管24导热性能,所述除湿管24呈六角管状,所述除湿管24上设置有甩液贯穿孔,所述除湿管24竖直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水冷管 29和所述第二水冷管30上,所述除湿管24设置有一百五十六个,一百五十六个所述除湿管24在所述第一水冷管29和所述第二水冷管30间均匀分布,并且相邻两个所述除湿管24间距不大于所述除湿管24直径,以有效提高除湿管24密度,使高温废气进入所述废气除湿件后凝结成水珠附着在所述除湿管24管壁上和水冷管管壁上。所述甩液贯穿孔位于所述旋转管20和所述除湿管24同一径向线上。当除湿管24随所述旋转管20周向旋转时,除湿管24内壁附着的水滴将通过所述甩液贯穿孔向外甩出,甩出的液体将集聚在所述除湿壳底面12上,并且通过所述渗液贯穿孔14流向所述除湿壳底面12边缘处,最后经液体排出件排出。所述集水管25呈管状,所述集水管25两端面均封闭,所述集水管 25设置有两个,其中一个所述集水管25贯通设置在三个所述第一水冷管29外侧管端上,使经旋转管20流向所述第一水冷管29的液体在所述集水管25上汇集,另一个所述集水管25贯通设置在三个所述第二水冷管30外侧管端上,使经旋转管20流向所述第二水冷管30的液体在所述集水管25上汇集。所述集水排出管26设置有两根,两根所述集水排出管26逐一对应贯通设置在两个所述集水管25上。所述密封管27呈管状,所述密封管 27套装在三个所述水冷管上,并且所述密封管27侧壁被所述集水排出管26贯穿。所述密封板28呈圆形板状,所述密封板28圆心处设置有密封固定贯穿孔,所述密封板28通过所述密封固定贯穿孔固定套装在所述密封管27上,所述密封板28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密封板28分别位于
所述集水排出管26上侧和下侧。位于上侧的所述密封板28与所述第二密封圆管16自由端旋转密封连接,位于下侧的所述密封板28与所述第一密封圆管 13自由端旋转密封连接。
42.所述除湿旋转动力件包括水泵动力件和动力传动件,所述动力传动件设置在所述旋风除尘件上。所述水泵动力件包括水箱31、水泵32、抽水管、排水管34和冷却分流管35,所述水泵32与所述水箱31连接,所述抽水管和所述排水管34均设置在所述水泵32上,所述冷却分流管35设置在所述排水管34上。所述水泵32通过所述抽水管向水箱31抽水,所述排水管34一端贯通连接在所述水泵32的出水口上,所述排水管34另一端与水箱31 贯通连接,所述排水管34上设置有传动贯穿孔。所述冷却分流管35一端贯通设置在所述排水管34上,所述冷却分流管35另一端设置有旋转密封接头36,所述旋转密封接头36 呈圆形槽状,所述旋转密封接头36扣置在所述旋转管20一端上,通过所述密封圈使所述旋转密封接头36与所述旋转管20旋转密封连接。所述动力传动件包括传动轴37、螺旋桨、第一蜗杆39、变速器40、第一涡轮41、第二蜗杆和第二涡轮,所述传动轴37设置在所述排水管34上,所述螺旋桨和所述第一蜗杆39均设置在所述传动轴37上,所述第一涡轮41和所述第二蜗杆均设置在所述变速器40上,所述第二涡轮设置在所述旋转管 20上。所述传动轴37一端穿过所述传动贯穿孔延伸进入所述排水管34内,并且所述传动轴37与所述传动贯穿孔旋转密封,所述螺旋桨固定套装在所述传动轴37一端上,所述第一蜗杆39固定设置在所述传动轴37另一端上。所述变速器40设置在所述旋风直筒2 上,所述第一涡轮41设置在所述变速器40输入轴上,并且所述第一涡轮41与所述第一蜗杆39啮合,所述第二蜗杆设置在所述变速器40输出轴上,所述第二涡轮套装在所述旋转管20一端上,并且所述第二涡轮位于所述密封圈下侧和所述悬挂圈上侧,并且所述第二涡轮与所述第二蜗杆啮合。当水泵32向排水管34排水时将推动螺旋桨带动所述传动轴 37旋转,所述传动轴37通过所述第一蜗杆39、变速器40、第一涡轮41、第二蜗杆和第二涡轮带动所述旋转管20旋转,进而带动所述废气除湿件除湿。所述静电除尘器1入风口与所述废气中继管15自由端贯通连接,所述除尘出风口与废气排送管44连接,所述废气排送管44用于将废气排出或输送至下道工序处理。
43.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如下:
44.本实用新型工业废气高效除尘设备结构设计合理,废气脱硫脱硝除尘工艺流程合理,除尘效率高,除尘和脱硫脱硝成本低;本实用新型工业废气高效除尘设备设置了旋风除尘件和废气加湿件,所述废气加湿件包括文丘里管8和注液管9,所述文丘里管8能够将注液管9加注的液体雾化后与废气充分混合,以提高废气中微细粉尘和生粒密度小的粉尘重量,进而提高粉尘在所述旋风除尘件内离心力,进而提高旋风除尘效率;本实用新型工业废气高效除尘设备设置了废气除湿件和静电除尘器1,所述废气除湿件包括除湿壳、除湿旋转传动件和除湿旋转动力件,所述废气除湿件能够将较高温度废气遇冷冷凝为水滴,并且通过旋转的所述除湿旋转传动件将冷凝的水滴甩出,以实现对废气除湿处理,以调整废气中微细粉尘和生粒密度小的粉尘比电阻,进而提高静电除尘器1除尘效率,降低静电除尘器1磨损和除尘成本。
45.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