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品检测智能分拣系统

文档序号:30622942发布日期:2022-07-02 04:49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不良品检测智能分拣系统

1.本发明涉及不良品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不良品检测智能分拣系统。


背景技术:

2.工厂零部件在生产过程中存在模具使用时间较久发生损坏导致出现零件残次品率高的问题,在分拣过程中需要识别并分拣出来,视觉识别的自动分拣装置是一种检测快速、分拣效率高、降低分拣工人劳动强度的分拣设备,可用于小型零部件的自动分拣。
3.然而目前现有技术中使用到的视觉识别的自动分拣装置在对小型零部件分拣时,产品快速移动经过检测系统进行识别检测,并通过气泵喷气将不良品吹送至不良品区域进行分拣。
4.该种方式存在如下问题:产品在落料时,间距不等,易分布较近,在满足分拣效率时,存在检测不及时、漏检的不足,导致漏检的不良品未排出;在一条输送线路上短时间内连续出现不良品检测时,喷气的气嘴来不及及时反应或气量不足,也存在不良品漏排除的不足。
5.为此,我们提供了一种不良品检测智能分拣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提供不良品检测智能分拣系统,保证产品分拣有序,产品依次进入检测平台定位检测代替移动检测,避免快速移动检测漏检问题,在分拣后通过机械落料代替喷气吹料,保证不良品和良品分开,减少漏检率和漏排除率。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不良品检测智能分拣系统,包括机柜,所述机柜的检测室后方设置检测机对待分拣的产品进行图像检测以区分良品和不良品,所述机柜的检测室顶部设置拍照摄像头对待分拣的产品进行图像获取,所述机柜的检测室在拍照摄像头下方位置处设置补光灯对待分拣的产品进行补光,所述机柜的检测室底部设置检测平台,所述检测平台位于下料槽内,所述检测平台前方衔接落料滑道,所述落料滑道前方衔接进料传输线,所述进料传输线等间距布料控制产品进料检测速度,所述进料传输线的输出端对应落料滑道的进料端;
8.所述检测平台下方设置驱动装置,所述检测平台两端分别为良品落料端和不良品落料端,所述机柜内水平设置两组出料传输线分布在检测平台两侧,所述检测平台由驱动装置驱动向一端倾斜与对应的一组出料传输线衔接,对分拣的良品和不良品分区域落料,且机柜内两组出料传输线沿相反方向延伸至机柜外部输出产品。
9.优选的,所述检测平台通过斜坡形成中间凹槽对待分拣的产品进行定位,且检测平台上待分拣的产品由中间凹槽导向向两端落料。
10.优选的,所述落料滑道进料端高度高于其出料端形成斜坡滑道。
11.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为电动缸,且检测平台底部对称连接两组电动缸,所述驱动
装置通过两组电动缸的一伸一缩控制其向一端倾斜。
12.优选的,所述进料传输线包括输送线一、输送线二和布料装置,所述布料装置衔接在输送线一和输送线二之间,所述输送线一和输送线二输送方向一致,所述布料装置对输送线一的产品等间距布料到输送线二上。
13.优选的,所述输送线一和输送线二由驱动机构驱动同步运转,所述驱动机构由驱动电机一连接齿轮、传动带系统组成。
14.优选的,所述布料装置包括安装在固定架上的驱动电机二、连接在驱动电机二输出轴表面的布料盘以及衔接在输送线一和输送线二之间的布料平台,所述布料盘周向设置卡料槽在输送线一出料端接料,并旋转半圈向输送线二进料端布料。
15.优选的,所述布料盘的卡料槽为两组用于交替接料。
16.优选的,所述输送线一上设置导料板向卡料槽内导料。
17.本发明提供了不良品检测智能分拣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8.本发明通过设置检测平台、落料滑道、驱动装置和进料传输线,利用进料传输线对产品进行等间距布料,控制产品进料检测速度,保证产品分拣有序,产品依次进入检测平台定位检测以确保检测;利用落料滑道接料到检测平台上定位检测;利用驱动装置驱动检测平台向一端倾斜机械落料,确保产品落料,保证不良品和良品分开,达到减少漏检率和漏排除率的目的,解决了产品因距离近,在快速移动过程中检测时检测不及时、漏检,以及连续出现不良品检测时,喷气的气嘴来不及反应或气量不足,导致不良品漏排除的问题。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发明进料传输线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发明检测平台处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发明检测平台驱动倾斜状态图;
23.图5为本发明布料盘处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本发明俯视图;
25.图7为本发明机柜结构示意图。
26.图中:1、机柜;11、检测机;12、拍照摄像头;13、补光灯;14、检测平台;15、下料槽;16、落料滑道;17、驱动装置;18、出料传输线;2、进料传输线;21、输送线一;22、输送线二;23、布料装置;231、驱动电机二;232、布料盘;233、布料平台;3、驱动机构;4、导料板。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8.如图1-7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不良品检测智能分拣系统,该不良品检测智能分拣系统为组装的整体结构,包括机柜1,机柜1的检测室后方设置检测机11对待分拣的产品进行图像检测以区分良品和不良品,机柜1的检测室顶部设置拍照摄像头12对待
分拣的产品进行图像获取,获取图像后即可快速视觉识别判断进行图像分析,得出结果,机柜1的检测室在拍照摄像头12下方位置处设置补光灯13对待分拣的产品进行补光,补光灯13为环形,全面补光,机柜1的检测室底部设置检测平台14,检测平台14位于下料槽15内,检测平台14前方衔接落料滑道16,落料滑道16前方衔接进料传输线2,进料传输线2等间距布料控制产品进料检测速度,进料传输线2的输出端对应落料滑道16的进料端,产品进入进料传输线2后经过布料依次有序、间距进入落料滑道16并惯性落料定位到检测平台14的中间凹槽内待检测;
29.检测平台14下方设置驱动装置17,检测平台14两端分别为良品落料端和不良品落料端,机柜1内水平设置两组出料传输线18分布在检测平台14两侧,两组出料传输线18分别为良品传输线和不良品传输线,检测结束后,确定了产品的品质,检测平台14即可由驱动装置17驱动向一端倾斜与对应的一组出料传输线18衔接,对分拣的良品和不良品分区域落料,且机柜1内两组出料传输线18沿相反方向延伸至机柜1外部输出产品。
30.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检测平台14通过斜坡形成中间凹槽对待分拣的产品进行定位,且检测平台14上待分拣的产品由中间凹槽导向向两端落料。
31.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落料滑道16进料端高度高于其出料端形成斜坡滑道。
32.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驱动装置17为电动缸,且检测平台14底部对称连接两组电动缸,驱动装置17通过两组电动缸的一伸一缩控制其向一端倾斜。
33.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进料传输线2包括输送线一21、输送线二22和布料装置23,布料装置23衔接在输送线一21和输送线二22之间,输送线一21和输送线二22输送方向一致,布料装置23对输送线一21的产品等间距布料到输送线二22上。
34.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输送线一21和输送线二22由驱动机构3驱动同步运转,驱动机构3由驱动电机一连接齿轮、传动带系统组成。
35.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布料装置23包括安装在固定架上的驱动电机二231、连接在驱动电机二231输出轴表面的布料盘232以及衔接在输送线一21和输送线二22之间的布料平台233,布料盘232周向设置卡料槽在输送线一21出料端接料,并旋转半圈向输送线二22进料端布料。
36.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布料盘232的卡料槽为两组用于交替接料,卡料槽形状、尺寸与产品形状、尺寸相适配。
37.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输送线一21上设置导料板4向卡料槽内导料,导料板4沿产品输送方向形成由宽变窄的通道,用于矫正产品的位置。
38.工作原理:产品输送:产品从输送线一21上依次送料,由导料板4形成的由宽变窄的通道对产品位置矫正至对应布料盘232卡料槽的方向,经过布料装置23的产品,由驱动电机二231匀速旋转带动布料盘232转动,通过卡料槽接住产品,并在旋转半圈时向输送线二22进料端布料,以控制产品输送时等间距布料,输送线二22上产品输送经过落料滑道16,产品沿落料滑道16惯性落料滑到检测平台14的中间凹槽中定位;
39.产品检测:机柜1的检测室顶部设置拍照摄像头12对待分拣的产品进行图像获取,获取图像后即可快速视觉识别判断进行图像分析,检测机11对待分拣的产品进行图像检测以区分良品和不良品;
40.产品分区域落料:两组出料传输线18分别为良品传输线和不良品传输线,检测结束后,确定了产品的品质,检测平台14即可由驱动装置17驱动向一端倾斜与对应的一组出料传输线18衔接,对分拣的良品和不良品分区域落料,且机柜1内两组出料传输线18沿相反方向延伸至机柜1外部输出产品。
41.综上可得,本发明通过设置检测平台14、落料滑道16、驱动装置17和进料传输线2,达到减少漏检率和漏排除率的目的,解决了产品因距离近,在快速移动过程中检测时检测不及时、漏检,以及连续出现不良品检测时,喷气的气嘴来不及反应或气量不足,导致不良品漏排除的问题。
4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43.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