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态化分选式旋风分离除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69004阅读:5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膜态化分选式旋风分离除尘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除尘机械和粉尘分选机械。
旋风除尘器自问世以来,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其结构设计及数值计算都已接近成熟,但其基本结构一直没有改变,即单腔逆向出风方式和单腔顺向出风方式,在这种结构设计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采用单腔除尘,其随着筒体直径的增大,粉尘的沉降路程增大,沉降时间加长,除尘效率降低,即不易大型化;(2)采用逆向出风,除尘器内易生成上旋蜗、纵向旋蜗、底部旋蜗,不但提高了旋风除尘器的阻力,而且往往带来粉尘短路及粉尘的二次飞扬的问题,对除尘效率影响较大;(3)采用顺向出风方式,风粉在出风口处易造成二次飞扬。虽然近几年也曾设计出各种新型的旋风除尘器,但仍然没有解决高风速下高阻力及二次飞扬的问题,且在风粉分离后,粉尘在沉积排放的过程中与风还是有接触,且原有旋风除尘器一般都是在低速下运行,由于风速较低,一般细微粉尘很难分离,甚至根本就分离不下来,而个别高速旋风除尘器往往阻力太高,需配高压风机,这就给实际用户带来难以克服的矛盾。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在不丧失旋风除尘器优点的基础上,具有低阻、高效、处理风量大、结构紧凑及分级除尘(即分选功能)的一种常规布置的膜态化分选式旋风分离除尘器。
本膜态化分选式旋风分离除尘器,包括含尘气流入口、分离筒体、分离筒体的集尘屏、净化气流出口、灰斗、自动排灰系统。其突出特点在于含尘气流入口(1)为长扁形蜗壳进口;分离筒体由多腔蜗壳旋风筒组成,分离筒体按旋转圈数分为分离筒体(3)、(4)、(5)、(6);各分离筒体在出灰口处装有集尘屏(7)、(8)、(9)、(10);净化气流出口(2)采用切向出口;灰斗按需要可分为外灰斗(12)、内灰斗(13);自动排灰系统分为外灰斗的自动排灰系统(14)、内灰斗的自动排灰系统(15);分离筒体、灰斗及自动排灰系统的数量随着用户对除尘效率及粉尘的排放要求变化而变化,且其含尘气流通道可设计成变速通道;分离筒体(3)、(4)、(5)、(6)是由不等直径的蜗壳筒体构成,其按直径的大小组成膜态化分选式旋风分离除尘器的分离筒体;含尘气流入口(1)直接焊在分离筒体(6)上;(3)、(4)、(5)、(6)各分离筒体由内向外依次焊接,组成分离筒体;各内分离筒体在灰斗处有定位滑块(11)支承,顶部同上盖板焊为一体,净化气流出口(2)直接与分离筒体(3)焊为一体。
本实用新型可广范用于工业除尘、循环流化床的物料循环、制粉系统的细粉分离、燃煤锅炉飞灰可燃物复燃及化工的物料收集等领域。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采用长扁形蜗壳进口,缩短了粉尘的沉降时间;(2)分离筒体采用多腔蜗壳旋风筒,使单级除尘器具有多级除尘器的功能,且风粉分离后再不接触,可以说从根本上消除了粉尘的二次飞扬的问题,每个筒体的粉尘浓度依次降低,除尘效率可高达99%;(3)采用多腔蜗壳旋风筒为高速除尘提供了可能性,且没有其它辅属设备,同时也彻底消除了旋风除尘器的原有不足之处,即不合理的阻力消耗,其阻力系数为2~3;(4)使旋风除尘器的干法除尘技术应用到细微粉尘领域;(5)采用变速通道设计,完全符合粉尘的沉降原理,大颗粒粉尘在较低风速下即可除掉,而细微粉尘只有在高速下才可除掉,这样即降低了阻力,又满足了不同粒级粉尘的沉降条件;(6)采用本结构易处理高浓度粉尘。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附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1)含尘气流入口;(2)净化气流出口;(3)分离筒体;(4)分离筒体;(5)分离筒体;(6)分离筒体;(7)分离筒体(6)的集尘屏;(8)分离筒体(5)的集尘屏;(9)分离筒体(4)的集尘屏;(10)分离筒体(3)的集尘屏;(11)定位滑块;(12)外灰斗;(13)内灰斗;(14)外灰斗(12)的自动排灰系统;(15)内灰斗(13)的自动排灰系统。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结和附图详述其构造原理
本膜态化分选式旋风分离除尘器,包括含尘气流入口、分离筒体、分离筒体的集尘屏、净化气流出口、灰斗、自动排灰系统。其突出特点在于含尘气流入口(1)为长扁形蜗壳进口;分离筒体由多腔蜗壳旋风筒组成,分离筒体按旋转圈数分为分离筒体(3)、(4)、(5)、(6);各分离筒体在出灰口处装有集尘屏(7)、(8)、(9)、(10);净化气流出口(2)采用切向出口;灰斗按需要可分为外灰斗(12)、内灰斗(13);自动排灰系统分为外灰斗的自动排灰系统(14)、内灰斗的自动排灰系统(15);分离筒体、灰斗及自动排灰系统的数量随着用户对除尘效率及粉尘的排放要求变化而变化,且其含尘气流通道可设计成变速通道;分离筒体(3)、(4)、(5)、(6)是由不等直径的蜗壳筒体构成,其按直径的大小组成膜态化分选式旋风分离除尘器的分离筒体;含尘气流入口(1)直接焊在分离筒体(6)上;(3)、(4)、(5)、(6)各分离筒体由内向外依次焊接,组成分离筒体;各内分离筒体在灰斗处有定位滑块(11)支承,顶部同上盖板焊为一体,净化气流出口(2)直接与分离筒体(3)焊为一体。
下面详述其工作原理含尘气流由长扁形蜗壳进口(1)依次进入分离筒体(6)、(5)、(4)、(3),由各分离筒体的排列顺序可知,后一级筒体除掉的是前一级筒体没有除掉的粉尘,而且由于筒径的减小和风速的提高,后一级筒体比前一级筒体具有更好的除尘功能,由此可知,本实用新型具有多级除尘的功能(即分选功能),粉尘通过各筒体的集尘屏(7)、(8)、(9)、(10)进入外灰斗(12)、内灰斗(13),再通过外灰斗的自动排灰系统(14)、内灰斗的自动排灰系统(15)排出;从分离筒体(3)出来的洁净空气经切向出口(2)排出。
权利要求1.一种膜态化分选式旋风分离除尘器,包括含尘气流入口、分离筒体、分离筒体的集尘屏、净化气流出口、灰斗、自动排灰系统,其特征在于含尘气流入口(1)为长扁形蜗壳进口;分离筒体由多腔蜗壳旋风筒组成,分离筒体按旋转圈数分为分离筒体(3)、(4)、(5)、(6);各分离筒体在出灰口处装有集尘屏(7)、(8)、(9)、(10);净化气流出口(2)采用切向出口;灰斗按需要可分为外灰斗(12)、内灰斗(13);自动排灰系统分为外灰斗的自动排灰系统(14)、内灰斗的自动排灰系统(15);分离筒体、灰斗及自动排灰系统的数量随着用户对除尘效率及粉尘的排放要求变化而变化,且其含尘气流通道可设计成变速通道;分离筒体(3)、(4)、(5)、(6)是由不等直径的蜗壳筒体构成,其按直径的大小组成膜态化分选式旋风分离除尘器的分离筒体;含尘气流入口(1)直接焊在分离筒体(6)上;(3)、(4)、(5)、(6)各分离筒体由内向外依次焊接,组成分离筒体;各内分离筒体在灰斗处有定位滑块(11)支承,顶部同上盖板焊为一体,净化气流出口(2)直接与分离筒体(3)焊为一体。
专利摘要一种膜态化分选式旋风分离除尘器,属于除尘机械和粉尘分选机械,是由多腔蜗壳旋风筒、长扁形蜗壳进口、切向出口、集尘屏、灰斗及自动排灰系统等组成。该装置具有低阻、高效、处理风量大、结构紧凑及分级除尘(即分选功能)等特点,其除尘效率最高可达99%,阻力系数为2~3。本装置可广泛用于工业除尘、循环流化床的物料循环、制粉系统的细粉分离、燃煤锅炉飞灰可燃物复燃及化工的物料收集等领域。
文档编号B04C5/24GK2181338SQ9420622
公开日1994年11月2日 申请日期1994年2月28日 优先权日1994年2月28日
发明者田新斌 申请人:田新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