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除尘器的放电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69591阅读:3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电除尘器的放电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静电效应从气体或蒸汽、分离弥散颗粒的装置,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除尘器的放电极。
电除尘器是一种高效、低阻的除尘器,但由于占地面积大,设备投资多,其实际的应用受到了很大限制。电除尘器电场中粒子的沉降速度,除了烟气和粉尘的特性以外,主要取决于电场中的电场强度和离子密度。传统的电除尘器一般采用板——线式电极配置,即收尘电极采用型板,放电极采用线状结构的星形电极、芒刺电极等。如CN90209211·1“一种电除尘器十字形电晕线”,公开了一种十字形结构的线状放电极。常用的板——线式电极配置的电场中电场强度分布很不均匀,平均电场强度较低,约为线板间平均电场强度的一半,使得粒子在电场中的沉降速度较低,为了达到较高的除尘效率,不得不增加气流通过电场的时间,即增大电除尘器的体积,使得电除尘器的占地面积和成本提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均化电场和增加电场强度、减小电除尘器体积和总投资的刺板型结构的放电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它包括阴极板(1)和放电刺(2),阴极板(1)平行于气流放置,其两侧设置若干个垂直于阴极板(1)的放电刺(2),该放电刺(2)的密度为100-400个/m2,长度为5-15mm;放电刺(2)可以是三角形、锥形,也可以是有尖端的其它形状,放电刺(2)可以固定在阴极板(1)上,其固定的方式是穿在阴极板上或焊接在阴极板上,也可以从阴极板上直接轧出三角形作为放电刺。阴极板(1)可以用金属平板制成,也可以用金属型板制成。
本实用新型与现在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可以均化电场,增强电场强度。经实验证明用该实用新型和收尘极板组成的板——刺板型电场中的平均电场强度是传统的板——线式电场的2倍,电场中平均电场强度提高1倍,从而可以使粒子沉降速度大大提高,在保持除尘效率不变的情况下,电除尘器体积可减小50%以上,使电除尘器的占地面积和总投资大大减小。
(2)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易于安装。
(3)采用刺板结构放电极,避免板线式电除尘器中的断线问题。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正视图和侧视图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正视图和侧视图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改变了传统的板线电极配置的方法,采用了刺板型放电极。由于这种刺板型放电极的金属板上带有一定数量尖端放电点,金属板起着形成均匀电场强度的作用,而尖端可以形成稳定的电晕放电和空间电荷。阴极板上放电刺长度为5~15mm,其密度及其分布可以根据电除尘器中不同区段和所要求的放电强度来确定,一般放电刺的数密度为100~400个/m2,均匀分布。
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刺板型放电极与两块收尘极板配置组成电场进行实验。
1如附图一所示阴极板(1)由金属板制成,放电刺(2)分布在阴极板(1)两侧且与该阴极板(1)垂直。放电刺(2)可以穿在阴极板(1)上,也可以焊接在阴极板(1)上,或者穿上去然后再焊接上。放电刺(2)可选用带有尖端的金属丝。
实验中,放电刺的长度和密度分别在5~15mm与100~400个/m2范围内变化。
2如附图二所示阴极板(1)由金属平板制成,放电刺(2)均匀分布在阴极板两侧。每侧按100~400个/m2设置。放电刺(2)是从阴极板(1)上轧出的三角形,安装时将放电刺(2)扳成与阴极板(1)相垂直,放电刺(2)的长度为5~15mm。
以上两个系列实验结果表明由板和刺板组成的电场平均电场强度是常规板—线式电场的2倍,而且可以产生稳定的电晕放电。电晕电流的大小,可以通过改变阴极板(1)上放电刺(2)的长度和数密度来改变,长度和数密度适用范围是长度为5~15mm;密度为100~400个/m2。因为电场中粒子的沉降速度与电场强度的平方成正比,平均电场强度提高1倍,电场中粒子平均沉降速度应提高3倍。所以,在保持除尘效率的前提下,电除尘器体积至少可以减小50%,那么占地面积和设备总投资都将大大减少。
权利要求1.一种电除尘器的放电极,其特征在于由阴极板(1)和放电刺(2)组成,该阴极板(1)两侧设置若干个垂直于阴极板(1)的放电剌(2),该放电刺(2)的密度为100~400个/m2、长度为5~15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电极,其极征在于放电刺(2)可以是三角形、锥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电极,其特征在于阴极板(1)是用金属平板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放电极,其特征在于阴极板(1)可以用金属型板制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电极,其特征在于放电刺(2)是带尖端的金属丝,该金属丝可以穿在阴极板(1)上或焊接在阴极板(1)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电极,其特征在于放电刺(2)是从阴极板(1)上轧出的三角形。
专利摘要一种电除尘器用的放电极,由阴极板(1)和放电刺(2)组成,阴极板(1)两侧设置若干个垂直于阴极板(1)的放电刺(2),该放电刺(2)的密度为100~400个/m
文档编号B03C3/41GK2251441SQ9524519
公开日1997年4月9日 申请日期1995年8月22日 优先权日1995年1月13日
发明者黄学敏 申请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