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机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437501阅读:来源:国知局
类的一次分类物品再次分类,而将一次分类物品搬送至物品供给部Id。
[0060]分类装置Ib包括装置本体2、以及可旋转地支承于该装置本体2的第I辊3与第2辊4。第I辊3与第2辊4以在相对于轴方向呈直角交叉的方向上相邻的方式而配置。而且,第I辊3与第2辊4以轴方向一侧位于比另一侧靠上方的方式,以相对于水平倾斜的姿势加以配置。
[0061]而且,分类装置Ib包括:小物品用滑槽5,回收自第I辊3的周面与第2辊4的周面之间的间隙落下的物品;以及大物品用滑槽6,沿着第I辊3与第2辊4而将自各辊的轴方向一侧移动至轴方向另一侧的物品加以回收。
[0062]进而,分类装置Ib包括:辊移动机构7,使第2辊4向与轴方向呈直角交叉的方向(径向)移动,对第I辊3与第2辊4之间的间隙进行调节;以及旋转机构8,使第I辊3与第2辊4向相反方向旋转。
[0063]参照图2至图5对分类装置Ib的详情进行说明。另外,图2至图5中省略了小物品用滑槽5、大物品用滑槽6的图示。
[0064]装置本体2在俯视时为长方形状,且包括:配置于长度方向一侧的第I侧部20,配置于长度方向另一侧的第2侧部21,以及将第I侧部20与第2侧部21连结的连结部22a、连结部22b。连结部包括:第I连结部22a,将第I侧部20的宽度方向一侧与第2侧部21的宽度方向一侧连结;以及第2连结部22b,将第I侧部20的宽度方向另一侧与第2侧部21的宽度方向另一侧连结。而且,装置本体2包括开口部23,所述开口部23由第I侧部20、第2侧部21及各连结部22a、连结部22b包围,且在上下方向上贯通装置本体2。
[0065]第I辊3与第2辊4以各辊3、辊4的轴方向与装置本体2的长度方向平行的方式配置。而且,第I辊3与第2辊4以各辊3、辊4的径向与装置本体2的宽度方向平行的方式配置。
[0066]第I辊3包括:在轴方向大致整个长度上连续的大径的辊本体30,配置于轴方向一侧且直径比辊本体30小的一侧轴31,以及配置于轴方向另一侧且直径比辊本体30小的另一侧轴32。各轴31、轴32可旋转地支承于固定支持部33、固定支持部34,所述固定支持部33、固定支持部34配置于装置本体2的上表面的靠近宽度方向一方的位置。具体而言,固定支持部33、固定支持部34包括:第I固定支持部33,竖立设置于第I侧部20的上表面的靠近宽度方向一方的位置;以及第2固定支持部34,竖立设置于第2侧部21的上表面的靠近宽度方向一方的位置。一侧轴31可旋转地支承于第I固定支持部33。而且,另一侧轴32可旋转地支承于第2固定支持部34。
[0067]而且,第I辊3以轴方向一侧位于上方且轴方向另一侧位于下方的方式,配置成相对于水平而倾斜的姿势。
[0068]第2辊4包括:在轴方向大致整个长度上连续的大径的辊本体40,配置于轴方向一侧且直径小于辊本体40的一侧轴41,以及配置于轴方向另一侧且直径小于辊本体40的另一侧轴42。各轴41、轴42可旋转地支承于可动支持部43、可动支持部44,所述可动支持部43、可动支持部44配置于装置本体2的上表面的靠近宽度方向另一方的位置。具体而言,可动支持部43、可动支持部44包括:第I可动支持部43,配置于第I侧部20的上表面的靠近宽度方向另一方的位置;以及第2可动支持部44,配置于第2侧部21的上表面的靠近宽度方向另一方的位置。一侧轴41可旋转地支承于第I可动支持部43。而且,另一侧轴42可旋转地支承于第2可动支持部44。可动支持部43、可动支持部44配置成沿着装置本体2的上表面,可向装置本体2的宽度方向移动。即,支承于可动支持部43、可动支持部44的第2辊4配置成可向第2辊4的径向移动。
[0069]而且,第2辊4以轴方向一侧位于上方、轴方向另一侧位于下方的方式,配置成相对于水平而倾斜的姿势。
[0070]如图1所示,小物品用滑槽5以插通装置本体2的开口 23的方式配置。而且,小物品用滑槽5的上端位于第I辊3的辊本体30与第2辊4的辊本体40之间的间隙的下方。由此,小物品用滑槽5回收自第I辊3的辊本体30与第2辊4的辊本体40之间的间隙落下的小的物品。
[0071]大物品用滑槽6以插通装置本体2的开口 23的方式配置。而且,大物品用滑槽6的上端位于第I辊3的另一侧轴32与第2辊4的另一侧轴42之间的间隙的下方。由此,大物品用滑槽6沿着第I辊3与第2辊4移动至轴方向另一侧,回收自第I辊3的另一侧轴32与第2辊4的另一侧轴42之间的间隙落下的大的物品。
[0072]辊移动机构7使可动支持部43、可动支持部44沿装置本体2的宽度方向移动。具体而言,辊移动机构7连接于第I可动支持部43。由此,第I可动支持部43通过辊移动机构7工作,而沿装置本体2的宽度方向移动。
[0073]第2可动支持部44利用连结部45而与第I可动支持部43连结。由此,第2可动支持部44与第I可动支持部43的移动同步地,沿装置本体2的宽度方向移动。由此,第2辊4与可动支持部43、可动支持部44 一并沿与装置本体2的宽度方向平行的径向移动。
[0074]因此,辊移动机构7可使第3辊3的辊本体30与第2辊4的辊本体40之间的间隙在整个轴方向上相同。
[0075]第I可动支持部43包括:安装于第I侧部20的上表面的导件43a,沿着导件43a而在装置本体2的宽度方向上滑动的滑动件43b,以及竖立设置于滑动件43b的上表面的支持片43c。一侧轴41旋转自如地支承于支持片43c。
[0076]而且,第2可动支持部44包括:安装于第2侧部21的上表面的导件44a,沿着导件44a而在装置本体2的宽度方向上滑动的滑动件44b,以及竖立设置于滑动件44b的上表面的支持片44c。另一侧轴42旋转自如地支承于支持片44c。
[0077]而且,一滑动件43b与另一滑动件44b利用连结构件45而连结。
[0078]辊移动机构7具有连接于第I可动支持部43的驱动部。辊移动机构7通过驱动部进行驱动,而使第I可动支持部43向装置本体2的宽度方向移动。此时,驱动部根据发送至驱动部的指令(数字信号),使第I可动支持部43以规定的距离移动。作为驱动部,例如可采用伺服马达或气缸等。指令为驱动部的输出值。
[0079]例如,伺服马达连接于第I可动支持部43。第I可动支持部43通过伺服马达进行驱动,而沿装置本体2的宽度方向移动。此时,第I可动支持部43根据发送至伺服马达的指令,以规定的距离移动。指令使用的是基于可使驱动部的输出变化的要素的信息。例如,可采用电流、电压等的输出值。第I可动支持部43以与输出值的大小成比例的距离而移动。
[0080]如图3所示,辊移动机构7包括安装于第I固定支持部33的托架70、及安装于该托架70的伺服马达71。
[0081]伺服马达71具有与装置本体2的宽度方向平行地延伸的螺杆72。螺杆72螺合于安装在第I可动支持部43的支持片43c上的螺母构件73。
[0082]据此,支持片43c利用伺服马达71使螺杆72旋转,由此在装置本体2的宽度方向上移动。而且,滑动件43b与支持片43c —并沿着导件43a在装置本体2的宽度方向上移动。由此,第I可动支持部43可根据发送至伺服马达71的指令,以规定的距离向装置本体2的宽度方向移动。
[0083]而且,第I可动支持部43与第2可动支持部44利用连结部45而连结,因而可利用一个伺服马达71,同步地以规定的距离向装置本体2的宽度方向移动。而且,第2辊4可与第I可动支持部43及第2可动支持部44的移动一并地,以规定的距离向与装置本体2的宽度方向平行的径向移动。
[0084]而且,辊移动机构7安装于装置本体2的第I侧部20的上表面,因而不会向装置本体2的宽度方向大幅突出。由此,可使分类装置Ib小型化。
[0085]辊移动机构7也可将螺母构件73安装于滑动件43b,利用螺杆72使滑动件43b直接移动。而且,也可将伺服马达71安装于装置本体2。进而,伺服马达71也可连接于连结部45。
[0086]旋转机构8包括:板80,安装于装置本体2的第I侧部20,且对第I辊3的一侧轴31与第2辊的一侧轴41可旋转地进行支承;第I链轮81,固定于一侧轴31的端部;第2链轮82,固定于一侧轴41的端部;以及第3链轮83与第4链轮84,可旋转地支承于板80。板80与装置本体2的宽度方向平行地配置。第3链轮83与第4链轮84具有与各辊3、辊4的一侧轴31、一侧轴41平行地配置的旋转轴83a、旋转轴84a。而且,第3链轮83在装置本体2的宽度方向上,配置得比第I链轮81靠近一侧。而且,第4链轮84在装置本体2的宽度方向上,配置得比第2链轮82靠近另一侧。而且,各链轮81、链轮82、链轮83、链轮84在板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