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油还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00309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机油还原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还原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可将动力机器或引擎的润滑机油予以还原,并回流入润滑系统中循环使用,更可监控机油的物理化学性质以保障引擎运作的正常及机油更换使用的经济性,且其整体装置及管路系统更予有效精简整合,以达到具有最佳组配应用效果的机油还原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动力机器或引擎等设备的运作需伴随有机油的润滑,以维持其动作的正常性,而机油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渗入水分、燃油等物质,进而使其润滑效果降低,所以在保护动力机器、引擎及维持其正常运作的前提下,机油必须持续性地进行定期更换,否则将会损毁引擎或造成运作上的意外状况。但由于废弃的机油将会造成环保的问题,且更因全球石油短缺的危机,若能将各种机油有效的再生回收及循环利用,对环保与节能将会产生巨大的贡献,且也具有庞大的经济效益,因此,更具积极性及效益性的机油回收再生利用,是当今业界重要的课题。
熟知技术在处理机油的回收再生方面,主要利用动力机器或引擎的一旁通油路将部分机油导入一机油还原系统中,该机油还原系统包括有二独立的过滤装置及加温装置,该过滤装置将导引入的机油初步予以过滤掉杂质,而过滤掉杂质的机油再导入该加温装置中,借着水或燃油与机油沸点不同的特性,在该加温装置中利用减压蒸馏的原理,或加温以加速到达沸点的原理,迫使渗入机油内的水及燃油,能经汽化而释出。该习知技术虽能达到机油还原的作用,但由于其整体还原装置体积庞大、管路复杂,甚至有方相性的限制,故其整体装置在与引擎的组配设计上相当麻烦,而且占据庞大的空间,并不利于在各类动力机器上组配应用推广,使得该机油还原装置在制造、应用组配设计或检修维护等各方面的成本,皆显得相当不具经济效益。
再者,因由动力机器或引擎的旁通油路所导出的机油约为整体机油量的1/8到1/10,此还原再生的机油再导入引擎内,虽可改善机油的润滑效果及延长机油的使用寿命而可长期不用更换机油,但由于各种动力机器或引擎的使用状况不同,且在此机油还原装置中并无法检测该循环机油的物理及化学性能,因此可能在某种运作状态下长期使用的机油已不具正常润滑效果,却仍持续在使用,而导致有动力机器、引擎受损或无法正常运作的情况发生。因此在机油还原装置的应用状态下,针对还原系统中长期使用的机油其物理及化学性能监视掌控,反而形成另一个不可疏忽问题,而有一并加以突破、解决的必要。
鉴于机油还原装置其使用上的缺点及其结构设计上未臻理想的事实,本发明人即着手研发构思其解决方案,希望能开发出一种更具经济性、推广性及安全性的机油还原装置以服务社会大众及促进此业的发展,遂经多时的构思而有本发明的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油还原装置,其能使机油还原装置整体结构体积精简、管路简化,进而具有搭配应用上的极佳便利性。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油还原装置,其能使机油还原装置的组装应用不受方向性的限制,而可充分利用有限的组装空间,达到动力机器整体最佳的组配效果。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油还原装置,其能使机油还原装置的系统中具有机油物理及化学性能监视的功能,而得以预先掌控循环使用中的机油性能及采取适当措施,进而确保动力机器或引擎的正常运作。
本发明为达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手段机油还原装置包括有一过滤机构,所述过滤机构包括有一过滤筒体,所述过滤筒体具有一容室;一加温汽化机构,所述加温汽化机构包括有可相固结的一座体及盖体,所述座体结合于所述过滤筒体上,所述座体底缘设有一滤道通口;所述座体包括有至少一相连通的入口接端、导入管道及至少一相连通的出口接端、导出管道,所述导入管道连通该过滤筒体的所述容室,所述座体进一步包括一相连通的过滤出口接端及过滤管道,所述过滤管道连通所述滤道通口;所述座体设有一凹容室,所述凹容室内连通所述导出管道;所述盖体设有一喷油通道;一滤油接管,所述滤油接管连结于所述过滤出口接端与所述喷油通道之间。
所述容室内可容设一滤心体,所述滤心体具有一中心腔道,所述中心腔道连通所述滤道通口,所述导入管道、过滤管道及导出管道成形于所述座体内。
所述凹容室内盖设有一布流盘及设有一承接孔,所述承接孔连通所述出口接端,所述凹容室内嵌设有一用以加热所述布流盘的加热管,所述座体设有一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上设有复数定位孔,所述喷油通道的出口端设有一喷嘴,所述盖体上设有一排气阀口。
所述入口接端与所述出口接端间界定有一供机油流动的流路通道,所述流路通道上适当位置可设置一或复数的感应器,用以感测机油在该流路通道内的流量、污染物、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等,所述感应器可将感应的讯息以有线或无线方式传输至另一检测设备或手持读取器。
所述座体适当位置设有二相连通的入口接端、导入管道及二相连通的出口接端、导出管道,所述入口接端及出口接端由一封盖加以封闭。
另外,本发明机油还原装置还可包括有一过滤机构,所述过滤机构包括有一过滤筒体,所述过滤筒体具有一容室;一加温汽化机构,所述加温汽化机构包括有可相固结的一座体及盖体,所述座体结合于所述过滤筒体上,所述座体底缘设有一滤道通口,所述滤道通口连接一过滤管道;所述座体包括有至少一入口接端及至少一出口接端,所述入口接端连接一导入管道,所述导入管道连通所述过滤筒体的所述容室,所述座体顶缘设有一凹容室,所述凹容室底缘连通所述出口接端;另,一滤油接管,所述滤油接管连通所述过滤管道。
所述容室内可容设一滤心体,所述滤心体具有一中心腔道,所述中心腔道连通所述滤道通口,所述过滤筒体与所述座体相螺接,所述导入管道、过滤管道成形于该座体内。
所述座体顶缘设有一滤道凸部,所述滤道凸部设有一与过滤管道相连通的过滤出口接端,且该过滤出口接端连接所述滤油接管,所述凹容室内盖设有一布流盘及设有一用以加热所述布流盘的加热管,所述座体设有一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上设有复数定位孔,所述滤油接管的出口端设有一喷嘴,所述盖体上设有一排气阀口。
所述入口接端与所述出口接端间界定有一供机油流动的流路通道,所述流路通道上适当位置可设置一或复数的感应器,用以感测机油在所述流路通道内的流量、污染物、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所述感应器可将感应的讯息以有线或无线方式传输至另一检测设备或手持读取器。
所述座体适当位置设有二相连通的入口接端、导入管道及二与所述凹容室相连通的出口接端,所述入口接端及出口接端可由一封盖加以封闭。
本发明的机油还原装置,其能使机油还原装置整体结构体积精简、管路简化,进而具有搭配应用上的极佳便利性;其还能使机油还原装置的组装应用不受方向性的限制,而可充分利用有限的组装空间,达到动力机器整体最佳的组配效果;而且还能使机油还原装置的系统中具有机油物理及化学性能监视的功能,得以预先掌控循环使用中的机油性能及采取适当措施,进而确保动力机器或引擎的正常运作。


图1为本发明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剖视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还原机油运作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流路通道设置感应器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具复数出、入口接端示意图;图6A为本发明具复数出、入口接局部侧视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具复数出、入口接端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具复数出、入口接端交错搭配使用示意图。
图中10过滤机构 20加温汽化机构
11 过滤筒体 12 容室13 滤心体 130 中心腔道131螺接段 14 内螺纹接段21 座体 22 盖体221外螺纹接段 23 螺接头231滤道通口 24 第一入口接端31 螺孔 26 过滤出口接端27 导入管道 28 过滤管道29 导出管道 25 第一出口接端32 凹容室 33 加热管34 承接孔 36 布流盘35 定位板 351 定位螺孔37 定位孔 38 螺杆39 喷油通道 391 喷嘴40 滤油接管 41 排气阀口42 电源线穿孔 27A、28A、29A感应器240封盖 24A 第二入口接端250封盖 25A 第二出口接端27’导入管道 29’ 导出管道50 过滤机构 60 加温汽化机构51 过滤筒体 52 容室53 滤心体 530 中心腔道531螺接段 54 内螺纹接段61 座体 62 盖体624外螺纹接段 63 螺接头631滤道通口 64 第一入口接端65 第一出口接端 67 导入管道68 过滤管道 69 滤道凸部71 凹容室 691 过滤出口接端
72 滤油接管 721 喷嘴73 加热管74布流盘621排气阀口 622 电源线穿孔650封盖 64A 第二入口接端640封盖 65A 第二出口接端67’ 导入管道 1 机油还原装置43 电源线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熟悉该项技艺人士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及功效,由下述具体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对本发明详加说明,说明如后请参阅图1、2及3,本发明机油还原装置1包括有一过滤机构10及加温汽化机构20;该过滤机构10包括有一过滤筒体11,该过滤筒体11具有一容室12,该容室12内可容设一滤心体13,该滤心体13具有一中心腔道130及该中心腔道130顶缘的螺接段131;另该过滤筒体11的顶端设有内螺纹接段14。
该加温汽化机构20包括有一座体21及盖体22,该座体21底缘设有一外螺纹接段221及螺接头23,该外螺纹接段221可与该过滤筒体11的内螺纹接段14相螺接,以使该过滤筒体11与座体21相固结,并该螺接头23供该滤心体13的螺接段131的螺接定位,且该螺接头23并设有一滤道通口231;该座体21包括有一第一入口接端24、第一出口接端25及过滤出口接端26,该第一入口接端24、第一出口接端25及过滤出口接端26可为一螺接管或其它形式的接口设置,用以便利连结外接管路,且该第一出口接端25可连结外部回流动力而使该机油还原装置1具有动回流(加压回流)的作用;再者,一导入管道27、过滤管道28及导出管道29,在较佳实施例中,该导入管道27、过滤管道28及导出管道29成形于该座体21内,其中,该导入管道27连通该入口接端24及过滤筒体11的容室12,该过滤管道28连通该滤道通口231及过滤出口接端26;该座体21顶缘设有周边的复数螺孔31及内侧的一凹容室32,该凹容室32内嵌设定位有一加热管33设有一中央位置的承接孔34,该承接孔34连通该导出管道29及第一出口接端25;另,该凹容室32盖设有一布流盘36,该布流盘36呈一梯状的盘体设置;又,该座体21上进一步设有一定位板35,该定位板35上设有复数定位螺孔351,用便利将该机油还原装置锁固于引擎室内的适当位置。
该盖体22上设有复数定位孔37,可由复数螺杆38通过该定位孔37而螺固于该座体21的螺孔31,而将该盖体22固结于该座体21上,该盖体22上设有一喷油通道39,该喷油通道39相对该布流盘36的出口端设有一喷嘴391;一滤油接管40,连结于该过滤出口接端26与该喷油通道39之间;再者,该盖体22上进一步设有一排气阀口41及二电源线穿孔42,其中该电源线穿孔42供电源线43的穿设以连结该加热管33提供电能。
如图4所示,动力机器或引擎旁通油路所导出的机油从该第一入口接端24进入该机油还原装置1内,再经该导入管道27进入该过滤筒体11的容室12内,而机油经该滤心体13的过滤后由该中心腔道130、滤道通口231直接进入该座体21内,再经该过滤管道28、过滤出口接端26、滤油接管40、喷油通道39而使机油从该喷嘴391喷洒出,接着该机油将于该布流盘36上呈油膜状地往下流,由于该布流盘36受到该加热管33的加温,此时机油内的水及燃油在该布流盘36上将被汽化而从该排气阀口41释出,经还原的机油继流入该承接孔34而由该导出管道29、第一出口接端25再导入该动力机器或引擎内循环使用。
继请参阅图5,本发明该机油还原装置1于该第一入口接端24与该第一出口接端25间界定有一供机油流动的流路通道,该流路通道包括该第一入口接端24、导入管道27、容室12、中心腔道130、滤道通口231、过滤管道28、过滤出口接端26、滤油接管40、喷油通道39、承接孔34、导出管道29及第一出口接端25所构成用以供机油流动的通道,该流路通道上适当位置可设置一或复数的感应器,用以感测机油在该流路通道内的流量、污染物、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等,如图所示,该导入管道27、过滤管道28及导出管道29处分别设有一感应器27A、28A及29A,其中该感应器27A可感测从动力机器或引擎旁通油路所导入机油的状态,该感应器28A可感测机油经该滤心体13过滤后的状态,该感应器29A可感测机油经还原处理后的最终状态,该感应器27A、28A及29A可将感应的讯息以有线或无线方式传输至另一检测设备(未图标)的芯片储存之,或传输至一手持读取器(未图标),并可进行讯息的分析及储存结果,亦可以实时通报、警告方式将讯息反应给使检测者,得以适时采取适当措施,以确保该动力机器或引擎运作的正常。
继请参阅图6、6A,为免除该机油还原装置1使用上方向性的限制及更具有引擎室设计组装的搭配效果,该第一入口接端24及第一出口接端25相对该座体21的另侧(或其它适当位置)设有一第二入口接端24A及第二出口接端25A,其中该第二入口接端24A连通有一导入管道27’至该容室12,该第二出口接端25A连通有一导出管道29’至该承接孔34,如此,从该动力机器或引擎旁通油路所导入的机油可从该第一入口接端24进入该机油还原装置1的容室12内,此时该第二入口接端24A以一封盖240封闭,亦可从该第二入口接端24A经该导入管道27’进入该机油还原装置1之容室12内,此时该第一入口接端24则需以该封盖240封闭;而还原后的机油亦可从该承接孔34、导出管道29’及第二出口接端25A导入该动力机器或引擎内循环使用,此时该第一出口接端25则以一封盖250封闭。当然,该第一入口接端24、第一出口接端25及第二入口接端24A、第二出口接端25A亦可视引擎室空间及管路设计交错搭配使用,使更具有组装搭配应用上的便利性。
继请参阅图7,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示意图,该机油还原装置1包括有一过滤机构50及加温汽化机构60;该过滤机构50包括有一过滤筒体51,该过滤筒体51具有一容室52,该容室52内可容设一滤心体53,该滤心体53具有一中心腔道530及该中心腔道530顶缘的螺接段531;另该过滤筒体51的顶端设有内螺纹接段54。
该加温汽化机构60包括有一座体61及盖体62,该座体61底缘设有一外螺纹接段624及螺接头63,该外螺纹接段624可与该过滤筒体51的内螺纹接段54相螺接,以使该过滤筒体51与座体61相固结,并该螺接头63供该滤心体53的螺接段531的螺接定位,且该螺接头63并设有一滤道通口631;该座体61包括有一第一入口接端64及第一出口接端65,该第一入口接端64及第一出口接端65可为一螺接管或其它形式的接口设置,用以便利连结外接管路,且该第一出口接端65可连结外部回流动力而使该机油还原装置1具有动回流(加压回流)的作用;再者,一导入管道67、过滤管道68,在较佳实施例中,该导入管道67、过滤管道68成形于该座体61内,其中,该导入管道67连通该入口接端64及过滤筒体51的容室52,该过滤管道68位于该座体61繁荣纵向约中央部位,其并连通该滤道通口631,该座体61顶缘设有一滤道凸部69及该滤道凸部69周围的一凹容室71,该滤道凸部69设有一过滤出口接端691以连通该过滤管道68,该过滤出口接端691连结有一曲状的滤油接管72,该滤油接管72的出口端设有一喷嘴721,该凹容室71内嵌设有一加热管73及盖设有一布流盘74,该布流盘74呈一梯状的盘体设置,而该凹容室71底缘连通该第一出口接端65;另,该座体62上亦可如前述设置一定位板(未图标),用以便利将该机油还原装置锁固于引擎室内的适当位置。
该盖体62上固结于该座体21(如螺固)上,该盖体62上设有一排气阀口621及二电源线穿孔622,其中该电源线穿孔622供电源线(未图标)的穿设以连结该加热管73而加温该布流盘74。
动力机器或引擎旁通油路所导出的机油从该第一入口接端64进入该机油还原装置1内,再经该导入管道67进入该过滤筒体51的容室52内,而机油经该滤心体53的过滤后由该中心腔道530、滤道通口531直接进入该座体61内,再经该过滤管道68、过滤出口接端691、滤油接管72而使机油从该喷嘴721喷洒出,接着该机油将于该布流盘74上呈油膜状地往下流,由于该布流盘74受到该加热管73的加温,此时机油内的水及燃油在该布流盘74上将被汽化而从该排气阀口621释出,经还原的机油继由该容室52底部而从该第一出口接端65再导入该动力机器或引擎内循环使用。
继请参阅图8,本发明该机油还原装置1于该第一入口接端64与该第一出口接端65间界定有一供机油流动的流路通道,该流路通道包括该第一入口接端64、导入管道67、容室52、中心腔道530、滤道通口631、过滤管道68、过滤出口接端691、滤油接管72、凹容室71及第一出口接端65所构成用以供机油流动的通道,如前述,该流路通道上适当位置可设置一或复数的感应器,用以感测机油在该流路通道内的流量、污染物、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等。
再者,为免除该机油还原装置1使用上方向性的限制及更具有引擎室设计组装的搭配效果,该第一入口接端64及第一出口接端65相对该座体61的另侧(或其它适当位置)设有一第二入口接端64A及第二出口接端65A,其中该第二入口接端64A连通有一导入管道67’至该容室52,该第二出口接端65A连通该凹容室71底部;如此,从该动力机器或引擎旁通油路所导入的机油可从该第一入口接端64进入该机油还原装置1的容室52内,此时该第二入口接端64A以一封盖640封闭,亦可从该第二入口接端64A经该导入管道67’进入该机油还原装置1的容室52内,此时该第一入口接端64则需以该封盖640封闭;而还原后的机油亦可从该凹容室71底部及第二出口接端65A导入该动力机器或引擎内循环使用,此时该第一出口接端65则以一封盖650封闭。当然,该第一入口接端64、第一出口接端65及第二入口接端64A、第二出口接端65A亦可视引擎室空间及管路设计交错搭配使用,使更具有组装搭配应用上的便利性,如图9所示。
综上所述,本发明机油还原装置其特有的结构特征,确能达原发明目的各项要求,且大幅改进现有产品的莫大实用功效,更未见有相同结构特征的产品公开或使用在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举凡熟悉本发明的技术人员援依本发明的发明精神所作的等效修饰或变化,皆应涵盖在本申请专利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机油还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过滤机构,所述过滤机构包括有一过滤筒体,所述过滤筒体具有一容室;一加温汽化机构,所述加温汽化机构包括有可相固结的一座体及盖体,所述座体结合于所述过滤筒体上,所述座体底缘设有一滤道通口;所述座体包括有至少一相连通的入口接端、导入管道及至少一相连通的出口接端、导出管道,所述导入管道连通所述过滤筒体的所述容室,所述座体进一步包括一相连通的过滤出口接端及过滤管道,所述过滤管道连通所述滤道通口;所述座体设有一凹容室,所述凹容室内连通该导出管道;所述盖体设有一喷油通道;一滤油接管,所述滤油接管连结于所述过滤出口接端与所述喷油通道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油还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室内可容设一滤心体,所述滤心体具有一中心腔道,所述中心腔道连通所述滤道通口,所述导入管道、过滤管道及导出管道成形于所述座体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油还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容室内盖设有一布流盘及设有一承接孔,所述承接孔连通所述出口接端,所述凹容室内嵌设有一用以加热所述布流盘的加热管,所述座体设有一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上设有复数定位孔,所述喷油通道的出口端设有一喷嘴,所述盖体上设有一排气阀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油还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接端与所述出口接端间界定有一供机油流动的流路通道,所述流路通道上适当位置可设置一或复数的感应器,用以感测机油在该流路通道内的流量、污染物、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等,所述感应器可将感应的讯息以有线或无线方式传输至另一检测设备或手持读取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油还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适当位置设有二相连通的入口接端、导入管道及二相连通的出口接端、导出管道,所述入口接端及出口接端由一封盖加以封闭。
6.一种机油还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过滤机构,所述过滤机构包括有一过滤筒体,所述过滤筒体具有一容室;一加温汽化机构,所述加温汽化机构包括有可相固结的一座体及盖体,所述座体结合于所述过滤筒体上,所述座体底缘设有一滤道通口,所述滤道通口连接一过滤管道;所述座体包括有至少一入口接端及至少一出口接端,所述入口接端连接一导入管道,所述导入管道连通所述过滤筒体的所述容室,所述座体顶缘设有一凹容室,所述凹容室底缘连通所述出口接端;另,一滤油接管,所述滤油接管连通所述过滤管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油还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室内可容设一滤心体,所述滤心体具有一中心腔道,所述中心腔道连通所述滤道通口,所述过滤筒体与所述座体相螺接,所述导入管道、过滤管道成形于该座体内。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油还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顶缘设有一滤道凸部,所述滤道凸部设有一与过滤管道相连通的过滤出口接端,且该过滤出口接端连接所述滤油接管,所述凹容室内盖设有一布流盘及设有一用以加热所述布流盘的加热管,所述座体设有一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上设有复数定位孔,所述滤油接管的出口端设有一喷嘴,所述盖体上设有一排气阀口。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油还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接端与所述出口接端间界定有一供机油流动的流路通道,所述流路通道上适当位置可设置一或复数的感应器,用以感测机油在所述流路通道内的流量、污染物、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所述感应器可将感应的讯息以有线或无线方式传输至另一检测设备或手持读取器。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油还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适当位置设有二相连通的入口接端、导入管道及二与所述凹容室相连通的出口接端,所述入口接端及出口接端可由一封盖加以封闭。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油还原装置,其包括有一过滤机构,该过滤机构包括有一过滤筒体,该过滤筒体具有一容室;一加温汽化机构,该加温汽化机构包括有可相固结的一座体及盖体,该座体结合于该过滤筒体上,该座体底缘设有一滤道通口;该座体包括有至少一相连通的入口接端、导入管道及至少一相连通的出口接端、导出管道,该导入管道连通该过滤筒体的该容室,该座体进一步包括一相连通的过滤出口接端及过滤管道,该过滤管道连通该滤道通口;该座体设有一凹容室,该凹容室内连通该导出管道;该盖体设有一喷油通道;一滤油接管,该滤油接管连结于该过滤出口接端与该喷油通道之间;以达到机油还原装置体积、管路精简化,并具有监视机油物理及化学性能的功能,而得以确保动力机器或引擎的正常运作。
文档编号C10M175/00GK1908390SQ200510089088
公开日2007年2月7日 申请日期2005年8月5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5日
发明者许巴莱 申请人:许巴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