捣固焦炉的燃烧室-炭化室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00644阅读:3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捣固焦炉的燃烧室-炭化室单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捣固焦炉的燃烧室—炭化室单元,特别是适用于大中型宽炭化室捣固焦炉的燃烧室—炭化室单元。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捣固焦炉趋向于大型化,炭化室宽度越来越宽,炭化室高度越来越高,燃烧室是由立火道、立火道隔墙、炭化室墙面、机焦侧炉头组成,而现存的燃烧室立火道隔墙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1)立火道隔墙上无砖沟砖舌,这种结构较简单,施工方便,但是立火道隔墙的强度差,容易损坏燃烧室;因此,只适用于小型顶装焦炉;2)立火道隔墙上有“丰”字型沟舌,此种结构虽然改善了结构强度,但是沟舌把相邻立火道连通,容易造成相邻立火道之间的窜露,而且砖型复杂,不容易制造;机焦侧炉头有以下两种形式1)机焦侧炉头采用单层结构,炉头全用硅砖砌筑,此种结构炉头厚度小,节省空间,适用于顶装焦炉,但硅砖耐急冷急热性差,不适用于捣固焦炉;2)机焦侧炉头采用双层结构,炉头外侧用高铝砖砌筑,炉头内侧用硅砖砌筑,此种结构炉头耐急冷急热性好,但炉头厚度大,需要空间大;而且捣固焦炉在装煤饼过程中,拖煤板对循环孔部位的墙面砖碰撞、摩擦,造成循环孔过顶砖移位,破坏了循环孔的结构,大大缩短了捣固焦炉的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上述存在的缺陷,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大型捣固焦炉的燃烧室—炭化室单元,其特点是燃烧室整体结构强度好,炭化室墙面砖密封效果好,而且易于维修,根据捣固焦炉机焦侧炉头的生产过程中的特点,选用不同结构或材质的砖,改善循环孔的结构强度。
本实用新型捣固焦炉的燃烧室—炭化室单元内容简述本实用新型捣固焦炉的燃烧室—炭化室单元,是由燃烧室和炭化室相间排列构成的,其中,燃烧室是由立火道、立火道隔墙、炭化室墙、机侧炉头、焦侧炉头组成,其特征在于在一对立火道的立火道隔墙下面有循环孔,上部有跨越孔,在立火道隔墙设有横向沟舌和纵向沟舌,而且彼此不相连;炭化室墙的上下两面设有沟舌,两头不设沟舌;在循环孔的过顶砖两端设有砖沟和砖舌,在捣固焦炉的机侧炉头采用单层结构或双层结构,单层结构炉肩采用耐急冷急热性好的红柱石砖或硅线石砖,双层结构外层采用高铝砖,内层采用硅砖。
本实用新型捣固焦炉的燃烧室—炭化室单元的优点是(1)燃烧室整体性好,结构强度大,使用寿命长;(2)立火道隔墙密封性能好,不易窜露;(3)炭化室墙面砖密封性能好,易于维修;(4)机焦侧炉头结构简单合理,占用空间小,寿命长;(5)循环孔过顶砖咬合好,不容易变形。


图1为捣固焦炉炉体燃烧室—炭化室单元纵剖视图图2为捣固焦炉炉体燃烧室剖视图图3为立火道单元结构图图4为单层结构机侧炉头结构图图5为双层结构机侧炉头结构图图6为循环孔过顶砖咬合图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捣固焦炉的燃烧室—炭化室单元是这样实现的,
以下结合附图做具体说明见图1,捣固焦炉的燃烧室—炭化室单元1是由燃烧室3和炭化室2相间排列构成的;见图2,燃烧室3是由立火道5、立火道隔墙4、炭化室墙7、机侧炉头17、焦侧炉头16组成,在一对立火道5的立火道隔墙4的下面有循环孔12,上部有跨越孔15;见图3,在立火道隔墙4上设有横向沟舌6和纵向沟舌9,而且彼此不相连;炭化室墙7的上下两面设有沟舌,两头不设沟舌;见图6,在循环孔12的过顶砖两端设有砖沟10和砖舌11;见图4、见图5,在捣固焦炉的机侧炉头采用单层结构或双层结构,单层结构炉肩8采用耐急冷急热性好的红柱石砖或硅线石砖,双层结构外层13采用高铝砖,内层14采用硅砖。
炭化室2的宽度为500~600mm;炭化室2的高度为5000~6500mm;在炭化室2的顶部与煤饼之间留有200~300mm高的空隙。
在焦炉的生产过程中,煤饼从炭化室2的机侧炉头由拖煤板送入炭化室2,煤饼在炭化室2中干馏生成焦炭,由推焦机从焦侧炉门推出。
在立火道隔墙上加横向沟舌6和纵向沟舌9,横向沟舌6的长度小于立火道隔墙的宽度,这样相邻立火道就不相通了,纵向沟舌9可根据燃烧室的宽度的变化而增长或变短,横向沟舌6和纵向沟舌9彼此不连,因此制砖简单成品率高;炭化室墙面砖7的上下面上加有沟舌,可以和上下层砖咬合在一起,提高炭化室墙面的整体强度,而两头不加沟舌,通过“Z”字型缝来密封,可以保证在炭化室墙面砖7缝在有拉开裂缝的情况下,炭化室2和立火道3间也没有直通缝,而且在炭化室墙面砖7被损坏的情况下,也是非常容易维修的;机侧炉头炉肩部8在推焦和装煤饼过程中暴露在空气中时间长,容易剥蚀,因此在机侧炉头炉间部8选用耐急冷急热性能好的硅线石砖或红柱石砖,或在机侧炉头采用双层结构,外层12采用高铝砖,内层13采用硅砖;在循环孔12的过顶砖两端加上砖沟10和砖舌11,这样循环孔过顶砖就形成咬合,保证了循环孔过顶砖在生产过程中不至于变形,保证了循环孔12的完整性。
权利要求1.一种捣固焦炉的燃烧室—炭化室单元,是由燃烧室(3)和炭化室(2)相间排列构成的,其中,燃烧室(3)是由立火道(5)、立火道隔墙(4)、炭化室墙(7)、机侧炉头(17)、焦侧炉头(16)组成,其特征在于在燃烧室(3)一对立火道(5)的立火道隔墙(4)下面有循环孔(12),上部有跨越孔(15),在立火道隔墙(4)设有横向沟舌(6)和纵向沟舌(9),而且彼此不相连;炭化室墙(7)的上下两面设有沟舌,两头不设沟舌;在循环孔(12)的过顶砖两端设有砖沟(10)和砖舌(11),在捣固焦炉的机侧炉头采用单层结构或双层结构,单层结构炉肩(8)采用耐急冷急热性好的红柱石砖或硅线石砖,双层结构外层(13)采用高铝砖,内层(14)采用硅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捣固焦炉燃烧室—炭化室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炭化室(2)的宽度为500~60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捣固焦炉燃烧室—炭化室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炭化室(2)的高度为5000~6500mm。
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捣固焦炉燃烧室—炭化室单元,其特征在于在所说的炭化室(2)的顶部与煤饼之间留有200~300mm高的空隙。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捣固焦炉的燃烧室-炭化室单元,特别是适用于大型捣固焦炉的燃烧室-炭化室单元,其特点是在燃烧室立火道隔墙上加有特殊形式的沟舌,炭化室墙面砖上下面设有沟舌,两头不设沟舌,捣固焦炉的机侧炉头采用双层结构或在机侧炉头的炉肩采用耐急冷急热性好的红柱石或硅线石砖,焦侧炉头采用单层硅砖结构,循环孔过顶砖两端加沟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燃烧室整体性好,结构强度大,使用寿命长;(2)立火道隔墙密封性能好,不易窜露;(3)炭化室墙面砖密封性能好,易于维修;(4)机焦侧炉头结构简单合理,占用空间小,寿命长;(5)循环孔过顶砖咬合好,不容易变形。
文档编号C10B5/02GK2799555SQ20052009146
公开日2006年7月26日 申请日期2005年6月24日 优先权日2005年6月24日
发明者戴成武, 孙秉侠, 张长青 申请人:中冶焦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