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炉烟气连体翻板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08476阅读:5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焦炉烟气连体翻板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焦炉烟气连体翻板阀,属于焦炉装煤出焦除尘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焦炉除尘是一项新的技术难题,焦炉不仅在装煤时产生大量的荒煤气、煤焦油及 絮状粘性烟尘,而且在出焦过程中也产生大量烟尘,造成污染。烟气需在移动状态下输送到 除尘地面站进行进一步处理。常用的输送方法是装煤烟气从导烟车导入装煤接口阀,自装 煤集尘干管输送到除尘地面站;出焦烟气从拦焦车罩导入出焦接口阀或皮带小车中,从出 焦集尘干管输送到除尘地面站。但对于很多焦化企业来说除尘属技改项目,往往没有预留 集尘干管位置,同时双集尘干管投资大,维护复杂。发明内容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单方便烟气导出装 置,即焦炉在生产焦炭时产生的烟气,装煤烟气和出焦烟气分别导入连体翻板阀,共用一个 集尘干管,中间用隔板隔开,各自独立输入至除尘地面站进行烟气处理,主要应用于装煤出 焦一对一系统导烟的情况,能简单、有效地收集烟气,以达到对烟气除尘的目的。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焦炉烟气连体翻板阀,在集尘干管的一侧壁设置装煤接口阀门,设置能将所述装 煤接口阀门封闭的A阀板,A阀板上连接有A阀臂,所述A阀臂铰接于集尘干管上并与导烟 车推杆连接;在集尘干管的另一侧壁设置出焦接口阀门,设置能将所述出焦接口阀门封闭的B 阀板,B阀板上连接有B阀臂,所述B阀臂铰接于集尘干管上并与拦焦车推杆连接;所述集尘干管内设置有纵向的隔板将所述装煤接口阀门与出焦接口阀门彼此隔1 O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本实用新型的焦炉烟气连体翻板阀,焦炉在生产焦炭时产生的烟气,装煤烟气和 出焦烟气分别导入连体翻板阀,共用一个集尘干管,中间用隔板隔开,各自独立输入至除尘 地面站进行烟气处理。本装置将装煤和出焦集尘干管合二为一,每边分别装设装煤接口阀 门和出焦接口阀门,组成连体阀门,中间用隔板隔开,装煤和出焦烟气依次导入阀门中。焦 炉在装煤过程中,产生的大量荒煤气通过导烟车导入连体阀中的装煤端,然后输入除尘地 面站处理;由拦焦车罩收集出焦烟气,导入连体阀中出焦端,然后输入至除尘地面站进行处 理。本实用新型适用于装煤出焦一对一系统导烟技术。本装置的特点是装煤出焦共用一 个集尘管道,又能独立导通烟气。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0011]图中标号1为集尘干管,2为A阀板,3为A阀臂,4为导烟车推杆,5为B阀板,6 为B阀臂,7拦焦车推杆,8为隔板。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
,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结合图1,本实施例的焦炉烟气连体翻板阀,在集尘干管1的一侧壁设置 装煤接口阀门,设置能将所述装煤接口阀门封闭的A阀板2,A阀板上连接有A阀臂3,所述 A阀臂铰接于集尘干管上并与导烟车推杆4连接;在集尘干管1的另一侧壁设置出焦接口阀门,设置能将所述出焦接口阀门封闭的 B阀板5,B阀板上连接有B阀臂6,所述B阀臂铰接于集尘干管上并与拦焦车推杆7连接;所述集尘干管1内设置有纵向的隔板8将集尘干管的内腔分割为两部分,即隔板 8将装煤接口阀门与出焦接口阀门彼此隔离。本实用新型的运行方式为装煤时,导烟车行驶至正装炭化室,导烟车推杆4推开 装煤接口阀门的A阀板2,实现导烟车导套与装煤接口阀门的对接,烟气导入集尘干管1 ;出 焦车时,烟气由拦焦车罩收集,拦焦车推杆7推开出焦接口阀门的B阀板5,实现拦焦车导套 与出焦接口阀门的对接,出焦烟气导入集尘干管1。本实用新型安装位置装煤车上。
权利要求1.焦炉烟气连体翻板阀,其特征是在集尘干管的一侧壁设置装煤接口阀门,设置能将 所述装煤接口阀门封闭的A阀板,A阀板上连接有A阀臂,所述A阀臂铰接于集尘干管上并 与导烟车推杆连接;在集尘干管的另一侧壁设置出焦接口阀门,设置能将所述出焦接口阀门封闭的B阀 板,B阀板上连接有B阀臂,所述B阀臂铰接于集尘干管上并与拦焦车推杆连接;所述集尘干管内设置有纵向的隔板将所述装煤接口阀门与出焦接口阀门彼此隔离。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焦炉烟气连体翻板阀,在集尘干管的一侧壁设置装煤接口阀门,设置能将所述装煤接口阀门封闭的A阀板,A阀板上连接有A阀臂,所述A阀臂铰接于集尘干管上并与导烟车推杆连接;在集尘干管的另一侧壁设置出焦接口阀门,设置能将所述出焦接口阀门封闭的B阀板,B阀板上连接有B阀臂,所述B阀臂铰接于集尘干管上并与拦焦车推杆连接所述集尘干管内设置有纵向的隔板将所述装煤接口阀门与出焦接口阀门彼此隔离。本实用新型主要应用于装煤出焦一对一系统导烟的情况,能简单、有效地收集烟气,以达到对烟气除尘的目的。
文档编号C10B43/02GK201825913SQ201020581939
公开日2011年5月11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27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27日
发明者郑光明 申请人:安徽同兴环保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