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凑型布置的湿熄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08559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紧凑型布置的湿熄焦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湿法熄焦装置,尤其是一种紧凑型布置的湿熄焦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湿法熄焦平面布置方式是熄焦用高位槽布置在熄焦塔和泵房及沉淀池之间,并且沉淀池、脱水台及装车台呈条形布置,每个沉淀池跨距10m,脱水台跨距15m。这样的布置形式占地面积较大,适合于新建场地或比较空旷的建设用地。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紧凑型布置的湿熄焦装置,该结构在满足传统湿法熄焦工艺特点的前提下,解决了因老厂改造带来的可用建设用地狭小、场地条件复杂、可拆除的构筑物少等诸多不利因素,其布局紧凑,占地面积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紧凑型布置的湿熄焦装置,包括熄焦塔、泵房、高位槽、沉淀池、清水池、脱水台、装车台、抓斗起重机操作室的位置布局,其特征在于,高位槽设置于熄焦塔的正后方,沉淀池、 清水池呈方格形布置,清水池邻近泵房布置;脱水台位于沉淀池后部,装车台位于脱水台另一侧。所述的抓斗起重机采用电动葫芦双梁抓斗起重机,其操作室位于沉淀池侧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布置在焦炉端台外,其布局紧凑,占地面积小;合理安排工艺布局,在因老厂改造带来的可用场地狭小、原有管路复杂、现有构筑物可拆除少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前提下,可满足新型湿法熄焦的工艺要求,为建设方节省了施工占地和现有构筑物的拆扒量,同时为后续工程顺利的建设提供了保证。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布置图。图中1-装车台2-脱水台3-沉淀池一 4-沉淀池二 5-沉淀池三6-清水池 7-抓斗起重机操作室8-高位槽9-熄焦塔10-泵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见图1,紧凑型布置的湿熄焦装置,包括熄焦塔9、泵房10、高位槽8、沉淀池3、沉淀池4、沉淀池5、清水池6、脱水台2、装车台1的位置布局,高位槽8设置于熄焦塔9的正后方,沉淀池3、沉淀池4、沉淀池5、清水池6呈方格形布置,清水池6紧邻泵房10布置;脱水台2位于沉淀池3、沉淀池4的后部紧邻这两个沉淀池,装车台1位于脱水台2另一侧。所述的抓斗起重机采用电动葫芦双梁抓斗起重机,其操作室位于沉淀池3及沉淀池5的侧部。[0013]本实用新型沉淀池和清水池呈双排布置,且跨距减小至8m ;脱水台长度也缩小至 7m,但宽度增至10m,这样既保证了晾焦面积,又节省了长向占地距离。由于高位槽8布置在熄焦塔9后面,所以高位槽8的支撑构架跨距由原来的4. 2mx4. 调整为8mx4. 2m,这样才能保证熄焦车辆能顺利地通过高位槽8支撑构架,去布置在高位槽8后面的迁车台进行车辆更换及检修。沉淀池、清水池呈方形双排布置,流入沉淀池的熄焦水经由环形的流向通过清水池6进入泵房10,这样布置既节省了占地,同时通过改变水流方向增加熄焦水的流经距离,从而保证熄焦水的沉淀效果。脱水台2的纵向跨距由原来常规设计的5m调整为10m, 同时满足双排沉淀池里焦粉的晾放,而粉焦抓斗抓放焦粉的操作也要满足双排沉淀池布置的要求,这就需要将原设计的单梁抓斗起重机改为电动葫芦双梁抓斗起重机,使其在纵向方向移动,能抓起两个沉淀池里的焦粉。与传统的熄焦布置形式相比,通过合理的安排工艺布局,不但满足了新型湿法熄焦的工艺要求,而且为建设方节省了施工占地和现有构筑物的拆扒量。
权利要求1.紧凑型布置的湿熄焦装置,包括熄焦塔、泵房、高位槽、沉淀池、清水池、脱水台、装车台、抓斗起重机操作室的位置布局,其特征在于,高位槽设置于熄焦塔的正后方,沉淀池、清水池呈方格形布置,清水池邻近泵房布置;脱水台位于沉淀池后部,装车台位于脱水台另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凑型布置的湿熄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抓斗起重机采用电动葫芦双梁抓斗起重机,其操作室位于沉淀池侧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紧凑型布置的湿熄焦装置,包括熄焦塔、泵房、高位槽、沉淀池、清水池、脱水台、装车台、抓斗起重机的位置布局,其特征在于,高位槽设置于熄焦塔的正后方,沉淀池、清水池呈方格形布置,清水池邻近泵房布置;脱水台位于沉淀池后部,装车台位于脱水台另一侧;所述的抓斗起重机采用电动葫芦双梁抓斗起重机。该装置在满足传统湿法熄焦工艺特点的前提下,解决了因老厂改造带来的可用建设用地狭小、场地条件复杂、可拆除的构筑物少等诸多不利因素,其布局紧凑,占地面积小。
文档编号C10B39/04GK202016981SQ20102060467
公开日2011年10月26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12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12日
发明者刘玉虎, 王海涛 申请人:中冶焦耐(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中冶焦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