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分离式干熄焦预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12042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分离式干熄焦预热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可分离式干熄焦预热器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干熄焦预热器,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分离式干熄焦预热器。
技术背景[0002]从焦炉中推出的红焦处于1000°C红热状态,其熄焦方法有湿法和干法两种。湿法熄焦是采用水把红焦熄灭的方法。干法熄焦就是用惰性气体冷却红焦,并吸收红焦中大部分湿热后进入余热锅炉产生蒸汽。干法熄焦的主要优点是环保,能利用红热焦炭热量的 80%,并且改善焦炭的质量。[0003]干熄焦工艺流程见图1所示红焦经过炉顶装入装置落入干熄炉1内,与由下至上流动的惰性气体热交换后被冷却到250°C,然后由下排至运焦皮带上;而惰性气体经风机鼓入干熄炉1冷却焦炭后,经环形集气道进入一次除尘器2除尘,然后以850°C左右的高温进入锅炉3与锅炉炉管换热降到160°C以下,经二次除尘器4后,由循环风机5鼓入干熄炉 1内循环使用。[0004]为进一步提升干熄焦的生产能力,国内2000年以后新建的干熄焦都在循环风机5 出口处设置纯水预热器10(即循环风机5和干熄炉1之间),对循环烟气进行二次降温,不仅可以提高焦炭产量,而且可以降低锅炉3给水除氧的蒸汽消耗。请结合图2所示,该预热器10为落地式,其壳体11 一般呈上下端水平进出惰性气体的圆柱形或长方体形,高达十几米,结构庞大,采用的径向换热管12多达几千根,占地面积多。[0005]然而,有些原设计无预热器的且在用的干熄焦装置,在循环风机5和干熄炉1之间的空间非常狭小,根本无法安装任何设备。而在循环风机5和二次除尘器4之间,仅有段三米左右的烟气管路可以利用。如若采用上述常见的落地式干熄焦预热器,即没有足够的吊运通道和安装位置,而且预热器的气体阻力太大,对现有干熄焦工艺将产生致命的影响。实用新型内容[0006]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体积紧凑的可分离式干熄焦预热器,适用于无预热器且还在用的干熄焦装置的改造。[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0008]该可分离式干熄焦预热器,设于干熄焦循环风机和锅炉二次除尘器之间的烟道上,包括支架及倾斜设于支架上的壳体,壳体设计为可分离式的三段,中间段内布置有径向换热管,上段的顶端设有与中间段相垂直的进气口,下段的底端设有与进气口直通的出气[0009]所述的壳体的中间段呈方筒状结构;所述的壳体的上、下段分别呈锥台状接头,且与中间段相连端呈相应的方形,开口端呈圆形。[0010]所述的壳体的中间段的直径大于烟道的直径。[0011]所述的壳体的中间段与上、下两段分别通过法兰相连。[0012]所述的壳体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处还分别设有压力表。[001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的可分离式干熄焦预热器设于干熄焦循环风机和锅炉二次除尘器之间的烟道上,包括支架及倾斜设于支架上的壳体,壳体设计为可分离式的三段,中间段内布置有径向换热管,上段的顶端设有与中间段相垂直的进气口,下段的底端设有与进气口直通的出气口。采用该结构的换热器,具有体积紧凑、气阻小,并且由于时可分离式,便于倒运和吊装,能够避免受空间狭小等因素的影响,方便对无预热器且在用的干熄焦装置进行改造。


[0014]图1是现有技术的干熄焦工艺原理图;[0015]图2是现有技术的干熄焦预热器的结构图;[0016]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可分离式干熄焦预热器的安装位置框图;[0017]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可分离式干熄焦预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0019]请参阅图3 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可分离式干熄焦预热器20与现有技术不同,其设于干熄焦循环风机5和锅炉二次除尘器4之间的烟道上(即循环风机5的进口处), 包括支架21及倾斜设于支架21上的壳体22,该壳体22设计为可分离式的三段,壳体22中间段内布置有径向换热管23,对惰性气体进行换热,起到整个干熄焦系统中的二次降温作用,壳体22上段的顶端设有与中间段相垂直的进气口 24,下段的底端设有与进气口对直通的出气口 25。其中,所述的壳体22的中间段呈方筒状结构,所述的壳体22的上、下段分别呈锥台状接头,且与中间段相连端呈相应的方形,开口端呈圆形,从而形成壳体22整体呈中间宽,前后两端细的类似橄榄形。并且,将所述的中间段的直径设计为远大于烟道的直径。由于该预热器20设于循环风机5的进口处,势必增加了循环气体的阻力降(压降),阻力降太大会造成喜欢系统气体的压力、流速和流量异常,不仅印象循环风机5正常运转,还对干熄炉1正常熄焦产生干扰和破坏。因此,采用上述橄榄形的壳体22、直通结构的进、出气口 25,以及大口径的壳体22中间段,能够有效降低阻力降,产生的阻力降比原有的圆筒形和长方体形均要小很多,完全能够满足循环风机5进口处的安装和使用。另外,还可在壳体22的进气口 M和出气口 25处还分别设有压力表,便于随时观察阻力变化的情况。[0020]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根据相应工况,可采用两个本实用新型的预热器20,镜像对称布置安装于二次除尘器4至循环风机5的Y型烟道上,安装时,可采用分段吊运以及将壳体 22的各段之间通过法兰相连的安装方式,从而避免了受安装空间狭小等因素的影响,有利于实现对目前现有的无预热器且在用的干熄焦装置进行二次降温设施的有效改造,既节约了成本,而且降温效果十分良好。[0021]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可分离式干熄焦预热器,其特征在于设于干熄焦循环风机和锅炉二次除尘器之间的烟道上,包括支架及倾斜设于支架上的壳体,壳体设计为可分离式的三段,中间段内布置有径向换热管,上段的顶端设有与中间段相垂直的进气口,下段的底端设有与进气口直通的出气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分离式干熄焦预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的中间段呈方筒状结构;所述的壳体的上、下段分别呈锥台状接头,且与中间段相连端呈相应的方形,开口端呈圆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分离式干熄焦预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壳体的中间段的直径大于烟道的直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分离式干熄焦预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壳体的中间段与上、下两段分别通过法兰相连。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分离式干熄焦预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壳体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处还分别设有压力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分离式干熄焦预热器,设于干熄焦循环风机和锅炉二次除尘器之间的烟道上,包括支架及倾斜设于支架上的壳体,壳体设计为可分离式的三段,中间段内布置有径向换热管,上段的顶端设有与中间段相垂直的进气口,下段的底端设有与进气口直通的出气口。采用该结构的换热器,具有体积紧凑、气阻小,并且由于时可分离式,便于倒运和吊装,能够避免受空间狭小等因素的影响,方便对无预热器且在用的干熄焦装置进行改造。
文档编号C10B39/02GK202254948SQ20112031676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26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26日
发明者杨红梅, 王伟民 申请人: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