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触头用表面处理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18078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触头用表面处理剂的制作方法
电触头用表面处理剂技术区域本发明涉及电触头用表面处理剂,特别涉及能够防止焊料转印、防止接触不良的电触头用表面处理剂。
背景技术
电触头在其表面包覆有Au (金)、Ag (银)、Pt (钼)等导电性优异的钼族金属作为保护层。然而,若与在表面具有焊料的电子部件接触,则例如在由Au形成保护层时,保护层中的Au在焊料中扩散,其与焊料中所含的Sn (锡)键合,生成Au-Sn系的金属间化合物。因为该金属间化合物很脆,所以在重复与电子部件接触的过程中,其就会在Au表面沉积而发生所谓的焊料转印,成为接触性能降低的原因。当由Ag或Pt形成保护层时,也会有同样的焊料转印问题。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平9-101326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3-151707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特公昭63-62315号公报专利文献4 :国际公开2007/099760号小册子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防止这样的焊料转印,在上述专利文献I中,设为由Rd (铑)形成触头的最外表面的叠层结构,但Rd也是钼族金属,从而不能完全防止焊料转印。另外,在上述专利文献2中,在表面上设置由包含PTFE (聚四氟乙烯树脂)等功能性颗粒的Ni (镍)镀覆层形成的 附着抑制层,防止焊料转印,但由于电子部件与功能性颗粒以外的Ni层接触而形成Ni-Sn合金,所以不能防止焊料转印。在上述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含有碳原子数为4 21个的全氟烷基的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的共聚物,在上述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含有碳原子数为I 20的全氟烷基的不饱和化合物的共聚物,但均为焊料用焊剂渗透防止剂(anti-flux migration agent),而不是在电触头的表面上直接使用的表面处理剂。因此,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问题而完成的,特别是,其目的在于,提供通过在电触头的表面上使用而能够防止焊料转印从而能够将接触电阻稳定化的电触头用表面处理剂、以及使用了该表面处理剂的表面处理方法。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本发明的电触头用表面处理剂的特征在于,含有(A)固体成分,其为选自含有碳原子数为6以下的全氟烷基的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酯中的单体的加聚物;(B)氟系油;和(C)氟系溶剂。
本发明的电触头用表面处理剂因为含有作为含氟聚合物的固体成分(A)和氟系油
(B),所以若在电触头表面上使用,就能够有效地防止焊料从电子部件向电触头表面转印,能够实现接触电阻的稳定化。另外,即使以轻负荷也能够确保与电子部件的接触,因此能够减少由于接触时的负荷大而发生的电子部件的损伤。所述固体成分(A)难以溶于氟系油
(B),但通过使用氟系溶剂(C),能够使固体成分(A)和氟系油(B)溶解,容易在电触头表面上均匀地涂覆,操作性优异。所述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酯优选由下述通式(I)所示。CH2=CXC00RlCnF2n+1 式(I)
(这里式中,n=l 6的整数,Rl为CmH2m且m=I 10的亚烷基或亚苯基,X为H、CH3> Cl 或 F)若所述固体成分(A)、油成分(B)和溶剂成分(C)的混合比相对于所述(C) 100重量份为包含所述(A)O. 01 5. O重量份、所述(B)O. 01 5. O重量份,则容易作为电触头用表面处理剂涂布在电触头上,另外,在处理电触头表面时,能够有效地防止焊料转印。 所述固体成分(A)优选为由选自所述通式(I)所示的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酯中的单体的单独成分形成的加聚物。或者,所述固体成分(A)优选为由选自所述通式(I)所示的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酯中的单体与选自含有有机烷基的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酯中的单体的共加聚物。或者,所述固体成分(A)优选为所述通式(I)所示的丙烯酸酯与甲基丙烯酸酯的共加聚物。所述油成分(B)优选为选自氢氟醚、全氟碳、氢氟碳、全氟聚醚、氢氟聚醚中的物质。另外,所述溶剂成分(C)优选为选自氢氟醚、全氟碳、氢氟碳、全氟聚醚、氢氟聚醚、三氟甲苯、双(三氟甲基)苯中的物质。所述溶剂成分(C)也能够作为设为氢氟碳与双(三氟甲基)苯的混合溶剂,优选将所述混合溶剂中的氢氟碳与双(三氟甲基)苯的重量比设为1:10 1:25的范围。另外,本发明的电触头的表面处理方法的特征在于,涂覆所述电触头用表面处理剂。发明的效果根据本发明的电触头用表面处理剂,在电触头表面上使用时,能够抑制因与电子部件的接触造成的焊料转印,即使进行重复接触也能够实现电触头的长时间的接触电阻的稳定化。另外,使用本发明的电触头用表面处理剂来处理的电触头由于即使以轻负荷也能够确保与电子部件的接触,所以能够减少由于接触时的负荷大而发生的电子部件的损伤。


图I是表示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触头用表面处理剂进行了表面处理的电触头的局部剖视图。图2是表示使用了本发明的电触头的连接装置的局部剖视图。图3是表示图2所示的连接装置的电触头附近的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触头用表面处理剂的特征在于,含有固体成分(A),其为选自含有碳原子数为6以下的全氟烷基的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酯中的单体的加聚物;氟系油(B);和氟系溶剂(C)。电触头用表面处理剂所含的这些(A) (C)成分之中,固体成分(A)和油成分(B)为所述电触头用表面处理剂的主成分,使这些固体成分(A)和油成分(B)溶解在溶剂成分
(C)中来用于电触头的表面处理。然后,将电触头用表面处理剂在电触头涂覆之后,通过加热等大致除去所述溶剂成分(C),因此可以认为主要是固形成分(A)和油成分(B)存在于电触头的表面上,能够防止焊料从电子部件向电触头转印,从而能够适当地保持触头与电子部件之间的接触电阻。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选自含有碳原子数为6以下的全氟烷基的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酯中的单体的加聚物作为固体成分(A)。选自含有全氟烷基的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酯中的单体由下面的下述通式(I)所
/Jn οCH2=CXC00RlCnF2n+1 式(I)其中,_CnF2n+1所示的全氟烷基的碳原子数(η)没有限制,也能够使用例如n=7以上等碳原子数大的全氟烷基。然而,近年来,担心含有n=7以上的全氟烷基的化合物给环境带来的负荷大,从而要求使用含有碳原子数小的全氟烷基的化合物。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含有n=l 6的全氟烷基的化合物。n=l 6的全氟烷基既能够使用具有侧链的全氟烷基,也能够使用直链状的全氟烷基。由于含有碳原子数大的全氟烷基的化合物抑制焊料转印的效果高,所以优选使用n=5 6的全氟烷基,特别优选使用n=6的全氟烷基。上述式(I)中,-Rl表示CmH2m的亚烷基或亚苯基,优选为m=l 10的亚烷基或亚苯基。若Hi=大于11的值,则在电触头上使用时的连接稳定性降低。另外,即使为m=l 10,若m大,则有连接稳定性降低的趋势,因此优选m小,例如优选m=l 3的亚烧基,特别优选m=2的亚烷基。上述式(I)中,-X可以为任意取代基,但优选烷基、氢原子或卤原子,特别优选H、CH3> Cl 或 F。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使选自上述式(I)所示的含有n=l 6的全氟烷基的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酯中的单体加聚得到的聚合物作为固体成分(A)。聚合物的分子量(数均分子量)优选为2000 200000的范围。这样分子量比较低、单体的聚合数小的聚合物在聚合物之中被区别地称为调聚物或寡聚物,与高分子量的聚合物(所谓的聚合物)相比,分子具有柔软性。因此,在电触头的表面受到负荷时,由于能够对应受到的负荷适度地运动,而难以发生电接触不良,所以能够适合作为电触头用表面处理剂使用。固体成分(A)可以使用上述式(I)所示的含有n=l 6的全氟烷基的丙烯酸酯单体的单加聚物、含有n=l 6的全氟烷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的单加聚物、或上述式(I)所示的含有n=l 6的全氟烷基的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与含有有机烷基的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的共加聚物中的任意一种。此时的共加聚物中的含有n=l 6的全氟烷基的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与含有有机烷基的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的聚合比为99:1 50:50的范围,特别优选为95:5 80:20的范围。另外,也可以是含有n=l 6的全氟烷基的丙烯酸酯单体的加聚物与含有n=l 6的全氟烷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的加聚物的混合物。此时的含有n=l 6的全氟烷基的丙烯酸酯单体的加聚物与含有n=l 6的全氟烷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的加聚物的混合比没有特别限制,能够以任意的比率混合,但特别是丙烯酸酯单体的加聚物的比率(重量比)高的一方防止焊料转印粘接的效果高而优选。电触头表面处理剂所含的固体成分(A)为了良好地保持接触性而优选为微颗。微颗的粒径例如优选为IOnm 5 μ m的范围。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氟系油作为油成分(B)。固体成分(A)由于为微颗,所以难以被保持在电触头表面上,但在本实施方式的电触头用表面处理剂中,包含油成分(B),可以认为该油成分(B)将所述固体成分(A)保持在电触头表面上,另一方面,该油成分(B)发挥着配合电子部件的动作在电触头表面上使所述固形成分(A)容易移动的润滑剂的作用。作为用作所述油成分(B)的氟系油,例如可以列举氢氟醚、全氟碳、氢氟碳、全氟聚醚、氢氟聚醚,这些物质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混合使用。全氟聚醚和全氟碳的耐热性优异,另外,化学稳定性也优异,所以能够适合用作油成分(B)。作为全氟聚醚,优选使用Fomblin (注册商标,Solvay社生产)、DEMNUM (注册商标,大金工业社生产)。作为全氟碳,能够使用Fluorinert (注册商标,3M社制)。若电触头表面处理剂所含的油成分(B)的粘度为500 30000 CcSt (20 °C))(5X10_4 3X10_2 (m2/秒(20°C))的范围,则能够将固体成分(A)良好地保持在电触头表面上并良好地保持电接触性。若粘度大于30000 CcSt (20。。)) (3X10_2 (m2/秒(20。。))),则在电触头表面上进行处理时容易引起接触不良,另外,为了可靠地使电子部件接触而增大负荷时,容易引起电子部件的损伤,故而不优选。另外,若粘度小于500 CcSt (200C))(5 X 10_4 (m2/秒(20°C ))),则在电触头上进行处理时,油成分(B)与固体成分(A) —起从电触头表面流走,从而不能有效地防止焊料转印。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氟系溶剂作为溶剂成分(C)。所述固体成分(A)由于不溶于油成分(B),所以即使仅将固体成分(A)与油成分(B)混合也会立刻分离,但氟系溶剂相对于固体成分(A)和油成分(B)这两者的溶解性高,能够使固体成分(A)和油成分(B)溶解,能够容易地进行在电触头表面上涂布等电触头的表面处理。另一方面,溶剂成分(C)需要在电触头表面上涂覆后除去,但氟系溶剂能够通过加热容易地除去而难以残存在电触头表面上,因此能够适合用作电触头用表面处理剂的溶剂。另外,作为经济上低廉的溶剂而优选。此外,固体成分(A)和油成分(B) 一旦溶解在溶剂成分(C)中,则除去溶剂成分(C)后,固体成分(A)和油成分(B)也保持均匀地溶解的状态,固体成分(A)作为微细颗粒的均匀分散体存在于油成分(B)中。这样,将本实施方式的电触头用表面处理剂涂覆在电触头表面之后,即使通过加热等将溶剂成分(C)除去,固体成分(A)也在油成分(B)中均匀地分散而存在于电触头表面上,从而可以得到防止焊料转印的效果。作为用作所述溶剂成分(C)的氟系溶剂,例如可以列举氢氟醚、全氟碳、氢氟碳、全氟聚醚、氢氟聚醚、三氟甲苯、双(三氟甲基)苯。这些氟系溶剂中的任何一种的固体成分(A)和油成分(B)的溶解性均高,从而能够适合使用任何一种。另外,它们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混合使用。上述氟系溶剂之中,双(三氟甲基)苯由于对固体成分(A)的溶解性高,所以能够特别优选使用。然而,双(三氟甲基)苯对全氟聚醚的溶解性低。因此,使用全氟聚醚作为油成分(B)时,优选使用加入用于溶解固体成分(A)的双(三氟甲基)苯并混合有对于全氟聚醚的溶解性高的氢氟碳的混合溶剂。使用氢氟碳与双(三氟甲基)苯的混合溶剂时的混合比率优选为氢氟碳双(三氟甲基)苯=1:10 1:25 (重量比)的范围。若混合比率小于氢氟碳双(三氟甲基)苯=1:10,则固体成分(A)析出,另一方面,若超过氢氟碳双(三氟甲基)苯=1:25,则发生油成分(B)的分离。使用氢氟碳与双(三氟甲基)苯的混合溶剂时的混合比率(重量比)特别优选为氢氟碳双(三氟甲基)苯=1:12 1:20的范围。在本实施方式中,固体成分(A)、油成分(B)与溶剂成分(C)的配合比相对于溶剂成分(C) 100重量份如下固体成分(A)为O. 01 5. O重量份,油成分(B)为O. 01 5. O重量份。若相对于溶剂成分(C) 100重量份的固体成分(A)小于O. 01重量份,则不能发挥防止焊料转印的功能,若超过5. O重量份,则电连接不稳定,从而容易发生接触故障。更优 选固体成分(A)为O. 05 3. O重量份的范围,进一步优选为O. 05 I. O重量份的范围。另夕卜,若相对于溶剂成分(C) 100重量份的油成分(B)小于O. 01重量份,则不能发挥防止焊料转印的功能,若超过5. O重量份,则电连接不稳定,从而容易发生接触故障。更优选油成分
(B)为O. 05 3. O重量份的范围,进一步优选为O. 05 I. O重量份的范围。接着,对使用了本实施方式的电触头用表面处理剂的电触头的表面处理进行说明。图I为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触头用表面处理剂进行了表面处理的电触头的局部剖视图。图I所示的电触头I由导电部2、和其上的保护层3构成。导电部2适合使用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或金属合金,例如能够使用Ni (镍)或Ni合金。保护层3通过镀覆等将Au等钼族金属或Ag等导电性高的金属覆盖而形成。所述保护层3的表面3a为电子部件的与由焊料形成的电极的接触面。在所述保护层3的表面3a上形成焊料转印防止层4。在本实施方式的电触头上,保护层3与电子部件的电极间经由焊料转印防止层4导通。所述焊料转印防止层4在将本实施方式的电触头用表面处理剂设置在所述保护层3的表面3a表面上之后,通过除去处理剂中的溶剂成分(C)而形成。本实施方式的电触头用表面处理剂例如通过涂布、喷涂等方法设置于保护层3的表面3a上,然后,例如通过加热电触头来形成所述焊料转印防止层4。若溶剂成分(C)被完全除去,则成为接触不良的原因,因此电机触头的加热优选在40 100°C下进行。所述焊料转印防止层4的膜厚为O. 05 100 μ m。若膜厚大于100 μ m,则容易引起接触不良,若小于O. 05 μ m,则不能够适当防止焊料转印。本发明的电触头例如能够作为弹性触头使用。作为弹性触头的一个例子,表示了用于具备具有弹性臂的电触头的连接装置的例子。图2是使用了本发明的电触头的连接装置的局部剖视图,图3是表示图2所示的连接装置的电触头附近的放大剖视图。图2所示的连接装置9具有基台10。基台10的平面形状例如为四边形,在基台10的四边分别形成大致垂直地立起的侧壁部10a。由四边的侧壁部IOa所包围的区域为凹部,其底部IOb的上表面为支撑面12。在支撑面12之上,设置连接片15。连接片15例如为在可挠性的基材片16的表面上设置多个电触头(接触子)20的构成。
如图3所示,在基材片16上形成多个通孔16a,在各个通孔16a的内周面上,以镀覆等方法形成导电体层17。在基材片16的前表面上,形成与导电体层17导通的前侧的连接盘17a,在基材片16的后表面上,形成与导电体层17导通的后侧的连接盘17b。电触头20例如通过将薄的导电性金属板穿孔而形成,并对其进一步进行了镀覆处理。各个电触头20用导电性粘接剂等接合于连接盘17a的表面上。或者,电触头20使用铜或镍等导电性材料通过镀覆工序形成。例如,多个电触头20通过镀覆工序形成在与基材片16不同的片的表面上,片与基材片16重叠,各个电触头20通过导电性粘接剂等与连接盘17a接合。各个电触头20设置于基材片16之后,例如施加外力形成立体形状。此时,通过加热处理除去内部的残留应力,从而电触头20能够以立体形发挥弹性力。如图3所示,在基材片16的后表面侧,形成与连接盘17b分别连接的导电性材料的凸点(bump)电极18。如图2所示,当连接片15设置于作为基台10的底部IOb的表面的支撑面12上时,凸点电极18与设置在支撑面12上的导电部连接。支撑面12上的电触头20的排列间距例如为2mm以下,或者为Imm以下。电触头20的外形尺寸的最大值也为2mm以下,或者为Imm以下。此外,上述的连接片15的构成为一个例子。例如,图3中虽然在基材片16设置通孔16a,但也可以是不形成通孔16a而在基材片16的表面形成与电触头20导通的配线图案的构成。如图3所示,就电触头20而言,支撑部21与弹性臂22 —体地连续形成。弹性臂22例如形成螺旋形状,作为弹性臂22的卷曲起始端的基端部与支撑部21 —体化,作为弹性臂22的卷曲终止端的前端部22b位于螺旋的大致中心部位。在图3所示的方式中,构成电触头20的支撑部21与连接盘17a连接,弹性臂22以前端部22b离开支撑面12的方式立 体成型。如图2所示,在连接装置9中设置电子部件40。电子部件40为IC封装等,IC裸芯片等各种电子元件被密闭在主体部41内。在主体部41的底面41a上,至少在表面上设置具有焊料的多个突出电极42,各个突出电极42与主体部41内的电路导通。该实施方式的电子部件40的突出电极42为球形。另外,突出电极42也可以为去头圆锥形状等。连接装置9例如用于电子部件40的检查,如图2所示,作为检查对象的电子部件40安装于基台10的凹部内。此时,以设置在主体部41的底面41a上的各个突出电极42设置于电触头20之上的方式来定位电子部件40。在基台10之上设置按压用的盖体(未图示),若将该盖体盖在基台10上,则通过该盖体将电子部件40向箭头F方向按压。通过该按压力,各个突出电极42被压在弹性臂22上,立体形状的弹性臂22被压坏,突出电极42和弹性臂22分别被导通,进行电子部件40的主体部41内的电路是否断线的主体部41内的电路的操作试验。在这样的弹性触头中,电触头20通过按压力与突出电极42反复接触,但通过用本实施方式的电触头用表面处理剂来处理表面,在电触头表面形成焊料转印防止层4,能够有效地防止焊料转印。另外,虽然电触头20通过按压力与突出电极42接触,但若用本实施方式的电触头用表面处理剂进行表面处理,则即使以小的负荷也能够得到良好的接触。实施例
(实施例I)混合氢氟碳6. 5重量份与双(三氟甲基)苯93. 5重量份,制得混合溶剂。相对于该溶剂成分(C) 100重量份,加入丙烯酸酯均聚物O. 05重量份作为固体成分(A),加入全氟聚醚O. 5重量份作为油成分(B),在室温搅拌混合10 30分钟,得到电触头用表面处理剂(实施例I)。该电触头用表面处理剂中,固体成分(A)没有与油成分(B)分离,都溶解于溶剂成分(C)中。所述丙烯酸酯均聚物使用作为具有碳原子数为6的全氟烷基的丙烯酸酯聚合物的聚合物且分子量(数均分子量)为50000 150000的F’ tronique FK6100H (F’ tron社生产)。另外,使用Fomblin (注册商标,Solvay社生产)作为所述全氟聚醚。(实施例2)相对于混合氢氟碳7. O重量份与双(三氟甲基)苯93. O重量份得到的混合溶剂(C)100重量份,加入甲基丙烯酸酯均聚物O. 05重量份作为固体成分(A),加入全氟聚醚O. 5重 量份作为油成分(B),与实施例I同样操作,得到电触头用表面处理剂(实施例2)。所述甲基丙烯酸酯均聚物使用作为具有碳原子数为6的全氟烷基的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的聚合物且分子量(数均分子量)为50000 150000的F,tronique FK6100 M (F,tron社生产)。另外,与实施例I相同,使用Fomblin (注册商标,Solvay社生产)作为所述全氟聚醚。(实施例3)相对于混合氢氟碳7. O重量份与双(三氟甲基)苯93. O重量份得到的混合溶剂(C)100重量份,加入丙烯酸酯与甲基丙烯酸酯的共聚物O. 05重量份作为固体成分(A),加入全氟聚醚O. 5重量份作为油成分(B),与实施例I同样操作,得到电触头用表面处理剂(实施例3)。所述共聚物使用作为具有碳原子数为6的全氟烷基的丙烯酸酯聚合物与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的共聚物且分子量(数均分子量)为50000 150000的F’tronique FK6100(F’tron社生产)。另外,使用DEMNUM (注册商标,大金工业社生产)作为所述全氟聚醚。(实施例4)相对于混合氢氟碳10. O重量份与双(三氟甲基)苯90. O重量份得到的混合溶剂
(C)100重量份,加入丙烯酸酯均聚物0. 07重量份作为固体成分(A),加入全氟聚醚I. O重量份作为油成分(B),与实施例I同样操作,得到电触头用表面处理剂(实施例4)。所述丙烯酸酯均聚物与实施例I相同,使用作为具有碳原子数为6的全氟烷基的丙烯酸酯聚合物的聚合物且分子量(数均分子量)为50000 150000的F’ tronique FK6100H (F’ tron社生产)。另外,与实施例3相同,使用DEMNUM (注册商标,大金工业社生产)作为所述全氟聚醚。(实施例5)相对于混合氢氟碳7. O重量份与双(三氟甲基)苯93. O重量份得到的混合溶剂100重量份,加入丙烯酸酯均聚物0. 10重量份作为固体成分(A),加入全氟碳0. 5重量份作为油成分(B),与实施例I同样操作,得到电触头用表面处理剂(实施例5)。所述丙烯酸酯均聚物与实施例I相同,使用作为具有碳原子数为6的全氟烷基的丙烯酸酯聚合物的聚合物且分子量(数均分子量)为50000 150000的F,tronique FK6100H (F,tron社生产)。另外,作为所述全氟碳使用Fluorinert (注册商标,3M社制)。(实施例6)相对于混合氢氟碳6. O重量份与双(三氟甲基)苯94. O重量份得到的混合溶剂(C)100重量份,加入丙烯酸酯均聚物O. 10重量份作为固体成分(A),加入全氟聚醚O. I重量份作为油成分(B),与实施例I同样操作,得到电触头用表面处理剂(实施例6)。所述丙烯酸酯均聚物与实施例I相同,使用作为具有碳原子数为6的全氟烷基的丙烯酸酯聚合物的聚合物且分子量(数均分子量)为50000 150000的F,tronique FK6100H (F,tron社生产)。另外,与实施例I相同,使用Fomblin (注册商标,Solvay社生产)作为所述全氟聚醚。(比较例I)相对于作为溶剂成分(C)的双(三氟甲基)苯100. O重量份,仅加入丙烯酸酯均聚物O. 05重量份作为固体成分(A),与实施例I同样操作,进行搅拌混合,得到电触头用表面处理材(比较例I)。所述丙烯酸酯均聚物与实施例I相同,使用作为具有碳原子数为6的全氟烷基的丙烯酸酯聚合物的聚合物且分子量(数均分子量)为50000 150000的F,tronique FK6100H (F,tron 社生产)。(比较例2)相对于混合氢氟碳10. O重量份与双(三氟甲基)苯90. O重量份得到的混合溶剂
(C)IOO重量份,加入甲基丙烯酸酯均聚物8. 00重量份作为固体成分(A),加入全氟聚醚I. O重量份作为油成分(B),与实施例I同样操作,得到电触头用表面处理剂(比较例2)。所述甲基丙烯酸酯均聚物与实施例2相同,使用作为具有碳原子数为6的全氟烷基的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的聚合物且分子量(数均分子量)为50000 150000的F’ tronique FK6100 M(F’ tron社生产)。另外,与实施例I相同,使用Fomblin (注册商标,Solvay社生产)作为所述全氟聚醚。在表I中表示了实施例I 6和比较例1、2中的各成分的重量比。表I
权利要求
1.一种电触头用表面处理剂,其特征在于,含有 (A)固体成分,其为选自含有碳原子数为6以下的全氟烷基的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酯中的单体的加聚物; (B)氟系油;和 (C)氟系溶剂。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触头用表面处理剂,其中, 所述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酯由下述通式(I)所示CH2=CXCOORlCnF2n+1 式(I) 这里式中,n=l 6的整数,Rl为0^21 且111=1 10的亚烷基或亚苯基,X为H、CH3、Cl或F。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电触头用表面处理剂,其中, 相对于所述(C) 100重量份,包含所述(A) O. 01 5. O重量份、所述(B) O. 01 5. O重量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触头用表面处理剂,其中, 所述(A)为由选自所述通式(I)所示的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酯中的单体的单独成分形成的加聚物。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触头用表面处理剂,其中, 所述(A)为选自所述通式(I)所示的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酯中的单体与选自含有有机烷基的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酯中的单体的共加聚物。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触头用表面处理剂,其中, 所述(A)为所述通式(I)所示的丙烯酸酯与甲基丙烯酸酯的共加聚物。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触头用表面处理剂,其中, 所述(B)包含选自氢氟醚、全氟碳、氢氟碳、全氟聚醚、氢氟聚醚中的任意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触头用表面处理剂,其中, 所述(B)为全氟聚醚。
9.根据权利要求I或7所述的电触头用表面处理剂,其中, 所述(C)包含选自氢氟醚、全氟碳、氢氟碳、全氟聚醚、氢氟聚醚、三氟甲苯、双(三氟甲基)苯中的任意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触头用表面处理剂,其中, 所述(C)为氢氟碳与双(三氟甲基)苯的混合溶剂。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触头用表面处理剂,其中, 所述混合溶剂中的氢氟碳与双(三氟甲基)苯的重量比为1:10 1:25的范围。
12.—种电触头的表面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涂覆权利要求I或7所述的电触头用表面处理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为得到防止电触头中的焊料转印的电触头用表面处理剂。本发明的电触头用表面处理剂含有(A)固体成分,其为选自含有碳原子数为6以下的全氟烷基的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酯中的单体的加聚物;(B)氟系油;和(C)氟系溶剂。所述固体成分可以为均聚物、共聚物中的任意一种,作为氟系油,可以使用全氟聚醚、全氟碳等,作为氟系溶剂,可以使用氢氟碳等,氟系溶剂可以为混合溶剂。若使用该电触头用表面处理剂来处理电触头的表面,则能够有效地防止焊料从表面含有焊料的电子部件向电触头表面转印。
文档编号C10M105/52GK102782105SQ20118000973
公开日2012年1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2月10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26日
发明者吉田喜郎 申请人: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