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气化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39432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秸秆气化炉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秸秆气化炉,结构如下:燃气筒的下部设有网状炉底,网状炉底下部设有焦油水分离室,燃气筒侧面设有掏灰口,燃气筒的内壁处设有燃气管Ⅰ,燃气管Ⅰ的上端设有开口Ⅰ,下端设有开口Ⅱ,燃气筒外部开口Ⅱ的上方设有燃气排出口Ⅱ,燃气筒内部燃气管Ⅰ的中部设有燃气排出口Ⅰ,燃气管Ⅱ一端与燃气排出口Ⅱ连接,另一端与燃气灶连接;燃气管Ⅰ底部连接焦油管,焦油管位于网状炉底和焦油水分离室间,焦油管出口的开口方向向上,并且焦油管的出口高度高于焦油管;鼓风机通过风道自动开关连接点火口,点火口连接风道。本实用新型的秸秆气化炉具有节省燃料、排放少、室内无烟、无焦油等优点,可连续燃烧20~30小时不用人看管。
【专利说明】秸秆气化炉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ー种炉具,具体涉及ー种秸杆气化炉。
【背景技术】
[0002]秸杆气化炉是以生物质秸杆经压缩成型后的颗粒燃料为原料,通过密闭缺氧燃烧产生大量可燃气体,但是产生的可燃气体中含有大量杂质,例如:焦油、水气和烟气等,现有技术中的秸杆气化炉结构简单,没有考虑对可燃气体中杂质的处理,导致秸杆气化炉的管道被焦油堵塞无法输送燃气等问题。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分离水和焦油的秸杆气化炉。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秸杆气化炉,包括燃气筒和燃气灶,燃气筒的下部为网状炉底,燃气筒侧面设有掏灰ロ,掏灰ロ位于网状炉底上方,网状炉底的下方设有焦油水分离室,焦油水分离室底部设有开ロ,燃气筒的内壁处设有燃气管I,燃气管I的上端设有开ロ I,下端设有开ロ II,开ロ I和开ロ II分别由管盖密封,燃气管I的中部设有筒内燃气排出ロ I,燃气管I开ロ II的上方设有筒外燃气排出ロ II,燃气管II 一端与筒外燃气排出ロ II连接,另一端与燃气灶连接;燃气管I还连接焦油管,焦油管位于燃气筒内,网状炉底和焦油水分离室间,焦油管出口的开ロ方向向上,并且焦油管的出口高度高于焦油管,鼓风机通过风道自动开关连接点火ロ,点火ロ的上方设有点火ロ盖,点火ロ连接风道,风道位于网状炉底和焦油水分离室间。
[0006]上述的秸杆气化炉,所述的燃气灶为密封结构,燃气灶上方设有燃气灶盖,燃气灶的下方设有支架,燃气灶连接排烟管。
[0007]上述的秸杆气化炉,鼓风进风管一端连接风机的出风ロ,另一端连接燃气管II,鼓风进风管上设有调风阀。
[0008]上述的秸杆气化炉,燃气灶的外周被储水箱密封,储水箱分别与出水管和回水管连接。
[0009]上述的秸杆气化炉,空气进入管一端连接燃气灶,另一端与外界环境连接。
[0010]上述的秸杆气化炉,在网状炉底与焦油水分离室之间设有导热材料。
[0011]上述的秸杆气化炉,燃气筒的侧面设有底灰排出ロ,底灰排出ロ位于网状炉底与焦油水分离室之间。
[00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秸杆气化炉能改变农民传统的生活方式,具有节省燃料、排放少、操作简单、维护方便、不爆炸、燃烧时间长、可连续燃烧2(T30小时不用人看管,并且能控温、温度大小可调,室内无烟,无焦油等优点;可用它炒菜,做饭,烧水,烧暖气,烧水暖炕等。燃料来源广泛,民间的各种秸杆,高粮壳,稻壳,煤炭,锯末,树叶,食草动物的粪便等,都能做燃料,是ー种效率高,能耗低的新型炉具。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出现的气化炉燃烧时间短,使用中释放有害气体,呛人咳嗽不止,焦油堵塞输气管道,污染环境,异味熏人等不良现象。本实用新型变成了真正的为农村千家万户生活服务的新型工具,无论是寒风凛冽的严冬,还是烈日炎炎的酷暑,都能正常使用;该炉灶是封闭式燃烧方式,室内无污染。自动处理焦油系统,使环境整洁,自动开闭风道装置,节省燃料,减少了使用者的操作过程。
[001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燃气筒下部设置网状炉底,在保证颗粒燃料不掉落同时,可以使水分流出;在网状炉底下方设有焦油管,燃料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焦油和水可以通过焦油管排出,焦油水分离室内可填充秸杆燃烧后的灰分,用于过滤焦油和水分,最后可通过焦油水分离室底部的开ロ排出;通过调节鼓风进风管的调风阀,可以根据使用需要稀释燃气的浓度;同时燃气灶为密封结构,避免了烟气等进入室内,烟气等可以通过排烟管排到室外。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如图1所示,秸杆气化炉,包括燃气筒21和燃气灶6,燃气筒21上方设有燃气筒盖,燃气筒21的下部设有网状炉底23,颗粒燃料装在网状炉底23上方,燃气筒21侧面设有掏灰ロ 20,掏灰ロ 20靠近网状炉底23并位于网状炉底23上方,网状炉底23的下方、燃气筒21的底部设有焦油水分离室18,网状炉底23和焦油水分离室18之间有一定的空间,焦油水分离室18底部设有开ロ,网状炉底23与焦油水分离室18之间、燃气筒21的侧面设有底灰排出ロ 19,燃气筒21的内壁处设有燃气管I 24,燃气管I 24的上端设有开ロ I,下端设有开ロ II,开ロ I和开ロ II分别由管盖15密封,开ロ II的上方燃气筒21外部设有燃气排出口 II 27,燃气筒21内燃气管I 24的中部设有燃气排出ロ I 22,燃气管II 10—端与燃气排出ロ II 27连接,另一端与燃气灶6连接,燃气管I 24底部连接焦油管25,焦油管25位于网状炉底23和焦油水分离室18间,焦油管25出口的开ロ方向向上,并且焦油管25的出口高度高于焦油管25,鼓风机13通过风道自动开关12连接点火口 14,点火ロ 14的上方设有点火ロ盖11,点火ロ 14连接风道16,鼓风进风管26 —端连接风机的出风ロ,另一端连接燃气管II 10,鼓风进风管26上设有调风阀9。
[0016]上述的秸杆气化炉,所述的燃气灶6为密封结构,燃气灶6上方设有燃气灶盖2,燃气灶6的下方设有支架8,燃气灶6连接排烟管I。
[0017]上述的秸杆气化炉,燃气灶6的外周被储水箱3密封,储水箱3分别与出水管4和回水管5连接。
[0018]上述的秸杆气化炉,空气进入管7 —端连接燃气灶6,另一端与外界环境连接。
[0019]上述的秸杆气化炉,在网状炉底23与焦油水分离室18之间设有导热材料17。
[0020]使用过程如下:先将燃料筒装满干燃料,压实,盖好燃气筒盖和燃气灶盖2,打开点火ロ盖11,用一小块纸,沾少许柴油,把点燃的油纸放进点火ロ 14,打开鼓风机13,用小风吹风,同时盖上点火ロ盖11,待油纸烧起时将风机加大,燃料燃烧,燃气通过燃气管I 24和燃气管II 10流向燃气灶6,约I分钟后即可打开燃气灶盖2,点燃燃气,点燃后调解调风阀9,调到蓝火消失即可使用。[0021]燃气灶6上部可炒菜、做饭、烧水,燃气灶壁即储水箱3里的水可传到暖气片里取暖或水暖炕里提高炕温。燃气灶6燃烧时产生的烟通过排烟管排到室外,焦油通过焦油管25回到燃气筒21中第二次燃烧或溢出至焦油水分离室18内,燃气管I 24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开ロ I和开ロ II,若出现焦油堵塞可将两个开ロ的管盖15打开疏通,燃气筒21内的水蒸气经筒壁流到焦油水分离室18,过滤后渗入大地(微量水),为了避免由于冬天户外室温低过水结冰,在焦油水分离室18与网状炉底23间设置导热材料17。
【权利要求】
1.秸杆气化炉,包括燃气筒(21)和燃气灶(6),其特征在于:燃气筒(21)的下部为网状炉底(23),燃气筒(21)侧面设有掏灰ロ(20),掏灰ロ(20)位于网状炉底(23)上方,网状炉底(23)的下方设有焦油水分离室(18),焦油水分离室(18)底部设有开ロ,燃气筒(21)的内壁处设有燃气管I (24),燃气管I (24)的上端设有开ロ I,下端设有开ロ II,开ロ I和开ロ II分别由管盖(15)密封,燃气管I (24)的中部设有筒内燃气排出ロ I (22),燃气管I(24)开ロ II的上方设有筒外燃气排出ロ II (27),燃气管II (10) —端与筒外燃气排出ロ II(27)连接,另一端与燃气灶(6)连接;燃气管I (24)还连接焦油管(25),焦油管(25)位于燃气筒(21)内,网状炉底(23)和焦油水分离室(18)间,焦油管(25)出口的开ロ方向向上,并且焦油管(25)的出口高度高于焦油管(25),鼓风机(13)通过风道自动开关(12)连接点火口(14),点火ロ(14)的上方设有点火ロ盖(11),点火ロ(14)连接风道(16),风道(16)位于网状炉底(23)和焦油水分离室(18)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秸杆气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燃气灶(6)为密封结构,燃气灶(6 )上方设有燃气灶盖(2 ),燃气灶(6 )的下方设有支架(8 ),燃气灶(6 )连接排烟管(I)。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秸杆气化炉,其特征在于:鼓风进风管(26)—端连接风机的出风ロ,另一端连接燃气管II (10 ),鼓风进风管(26 )上设有调风阀(9 )。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秸杆气化炉,其特征在于:燃气灶(6)的外周被储水箱(3)密封,储水箱(3)分别与出水管(4)和回水管(5)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或2或4所述的秸杆气化炉,其特征在于:空气进入管(7)—端连接燃气灶(6),另一端与外界环境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秸杆气化炉,其特征在干:在网状炉底(23)与焦油水分离室(18)之间设有导热材料(17)。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秸杆气化炉,其特征在于:燃气筒(21)的侧面设有底灰排出ロ(19),底灰排出ロ(19)位于网状炉底(23)与焦油水分离室(18)之间。
【文档编号】C10J3/84GK203429139SQ201320552846
【公开日】2014年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6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6日
【发明者】李茂荣, 李勇君 申请人:李茂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