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焦炭的转运方法

文档序号:5120551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一种焦炭的转运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焦炭的转运方法,其中,包括如下步骤:步骤a、将焦炭从熄焦车上转运到凉焦台上;步骤b、将焦炭从凉焦台上转运至第一皮带,且使凉焦台上始终留有余焦;步骤c、将第一皮带上的焦炭经过溜槽转运至第二皮带,溜槽底部设置有缓冲层,焦炭从第一皮带掉落到缓冲层后落至第二皮带上;步骤d、控制第二皮带在最边侧的一个焦仓的上方,使该焦仓被填满后,再移动第二皮带至相邻的下一个焦仓的上方,逐步进行落焦。本发明提供的焦炭的转运方法,通过在凉焦台上留有余焦,以及在溜槽底部设置缓冲层,和控制第二皮带向焦仓内的落焦方式来减少焦炭在转运过程中受到的冲击力,保证了焦炭的质量,同时也减轻了溜槽和焦仓等设备受到的冲击。
【专利说明】一种焦炭的转运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焦炭运输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焦炭的转运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焦块的大小直接决定着焦炭最终的质量,在现有技术中,煤饼在950?1050°C的温度下高温干馏,经过一段时间后,成熟的焦炭被推焦车落入到熄焦车内,熄焦车将焦炭送至熄焦塔用水喷洒熄焦,熄焦后的焦炭再由熄焦车送至凉焦台,经补充熄焦和凉焦后,经过溜槽和皮带送至焦仓,最后送至焦场。
[0003]图1为现有技术中皮带向焦仓落焦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皮带I丨在焦仓2上方来回行走,均匀地向各个焦仓2中落焦,而皮带I丨至焦仓2底部的落差在20米左右,焦炭3直接落下,冲击力极大,不仅破坏焦炭3的块度,同时对焦仓2内壁磨损十分严重。
[0004]现有技术中的焦炭在整个转运过程中受到的冲击力较大,使焦炭不断的碎裂和变小,影响焦炭质量。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在焦炭的转运过程中,保证焦炭的质量,同时也减少焦炭对设备的冲击。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提供一种焦炭的转运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保证焦炭质量,减轻焦炭对设备的冲击。
[0006]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焦炭的转运方法,其中,包括如下步骤:
[0007]步骤a、将焦炭从熄焦车上转运到凉焦台上;
[0008]步骤b、将焦炭从凉焦台上转运至第一皮带,且使所述凉焦台上始终留有余焦;
[0009]步骤C、将第一皮带上的焦炭经过溜槽转运至第二皮带,所述溜槽底部设置有缓冲层,所述焦炭从第一皮带掉落到所述缓冲层后落至所述第二皮带上;
[0010]步骤d、控制第二皮带在最边侧的一个焦仓的上方,使该焦仓被填满后,再移动第二皮带至相邻的下一个焦仓的上方,逐步进行落焦。
[0011]如上所述的焦炭的转运方法,其中,优选的是,在步骤d之后,还包括:
[0012]步骤e、通过堆取料车将焦仓内的焦炭堆到焦场上,控制堆取料车的放焦臂,使所述放焦臂距离焦堆的高度不超过一米。
[0013]如上所述的焦炭的转运方法,其中,优选的是:所述溜槽下方设置有直角区,所述直角区内设置有所述缓冲层。
[0014]如上所述的焦炭的转运方法,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缓冲层由焦炭组成。
[0015]如上所述的焦炭的转运方法,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直角区由钢板焊接而成。
[0016]如上所述的焦炭的转运方法,其中,优选的是,所述步骤b具体包括:将全部焦炭的二分之一从凉焦台上转运至第一皮带。
[0017]如上所述的焦炭的转运方法,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二皮带为可逆皮带。
[0018]本发明提供的焦炭的转运方法,通过在凉焦台上留有余焦,以及在溜槽底部设置缓冲层,和控制第二皮带向焦仓内的落焦方式来减少焦炭在转运过程中受到的冲击力,保证了焦炭的质量,同时也减轻了溜槽和焦仓等设备受到的冲击。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现有技术中皮带向焦仓落焦的流程示意图
[0020]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焦炭的转运方法流程图;
[0021]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溜槽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皮带向焦仓落焦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0024]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焦炭的转运方法流程图,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焦炭的转运方法,其中包括如下步骤:
[0025]步骤a、将焦炭从熄焦车上转运到凉焦台上。
[0026]凉焦台通常具有一定的倾角,将熄焦车的放焦口与凉焦台的倾角保持一致,使熄焦车内的焦炭转运到凉焦台上。
[0027]步骤b、将焦炭从凉焦台上转运至第一皮带,且使凉焦台上始终留有余焦。
[0028]焦炭通过凉焦台斜坡的距离很大,现有技术中焦炭翻滚摩擦直接落到第一皮带上,对焦炭强度的影响很大,通过在凉焦台上始终留有余焦,这样可以减缓焦炭的冲击力,同时还可以防止未熄灭的红焦直接落到第一皮带上。
[0029]优选的是,在步骤b中,每次放焦时,将全部焦炭的二分之一从凉焦台上转运至第一皮带上。这样,剩余的二分之一焦炭在凉焦台上可以继续得到冷却,防止将皮带烫伤,同时这些剩余的焦炭能起到缓冲作用,避免熄焦车上落下的焦炭直接撞击凉焦台,影响焦炭强度。
[0030]步骤C、将第一皮带上的焦炭经过溜槽转运至第二皮带,该溜槽底部设置有缓冲层,焦炭从第一皮带掉落到缓冲层后落至第二皮带上。
[0031]现有技术中的焦炭会直接冲击溜槽内的钢板,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溜槽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在溜槽4内设置缓冲层5。具体地,可以再溜槽4下方的拐角处设置直角区6,直角区6可以通过两块钢板焊接而成,与溜槽4原有的钢板41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该缓冲层5设置在该直角区6内,并被溜槽I原有的钢板41覆盖。缓冲层5可以是利用现有技术中的焦炭来形成,随着焦炭对溜槽I的钢板41的撞击,钢板41会逐渐磨损,露出由焦炭形成的缓冲层5,于是,焦炭在溜槽4内的转运就变成了焦炭与焦炭的撞击,避免影响转运的焦炭的强度。
[0032]步骤d、控制第二皮带在最边侧的一个焦仓的上方,使该焦仓被填满后,再移动第二皮带至相邻的下一个焦仓的上方,逐步进行落焦。
[0033]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皮带向焦仓落焦的流程示意图,对于同种块焦而言,各个焦仓2之间是相互连通的,焦炭3通过第二皮带I转运至焦仓2内。设置第二皮带I位于最边侧的一个焦仓上方,首先向第一个焦仓落入部分焦炭3,使得焦仓之间形成高度差,高度差的存在使第一个焦仓内的焦炭3会在重力作用下流入到相邻的第二个焦仓内,随着第一个焦仓内焦炭的逐渐增加,移动第二皮带I至第二个焦仓上方,此时,第二个焦仓内已经存在了部分焦炭,所以第二皮带上的焦炭下落的高度不会太高,与现有技术相比,焦炭的撞击得到了缓冲。以同样的方式以此类推,最后装满所有的焦仓。
[0034]优选的是,上述第二皮带I为可逆皮带,也就是说,该可逆皮带可以在两个方向均实现落焦,因此,第二皮带可从最左侧开始进行落焦,也可以从最右侧开始落焦。
[0035]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焦炭的转运方法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0036]步骤e、通过堆取料车将焦仓内的焦炭堆到焦场上,控制堆取料车的放焦臂,使放焦臂距离焦堆的高度不超过一米。
[0037]通过控制放焦臂与焦堆之间的距离降低焦炭的落差,进一步减少了焦炭受到的冲击力,保证了焦炭的强度。
[0038]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焦炭的转运方法,通过在凉焦台上留有余焦,以及在溜槽底部设置缓冲层,和控制第二皮带向焦仓内的落焦方式来减少焦炭在转运过程中受到的冲击力,保证了焦炭的质量,同时也减轻了溜槽和焦仓等设备受到的冲击。
[003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焦炭的转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将焦炭从熄焦车上转运到凉焦台上; 步骤b、将焦炭从凉焦台上转运至第一皮带,且使所述凉焦台上始终留有余焦; 步骤C、将第一皮带上的焦炭经过溜槽转运至第二皮带,所述溜槽底部设置有缓冲层,所述焦炭从第一皮带掉落到所述缓冲层后落至所述第二皮带上; 步骤d、控制第二皮带在最边侧的一个焦仓的上方,使该焦仓被填满后,再移动第二皮带至相邻的下一个焦仓的上方,逐步进行落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焦炭的转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d之后,还包括: 步骤e、通过堆取料车将焦仓内的焦炭堆到焦场上,控制堆取料车的放焦臂,使所述放焦臂距离焦堆的高度不超过一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焦炭的转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溜槽下方设置有直角区,所述直角区内设置有所述缓冲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焦炭的转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由焦炭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焦炭的转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直角区由钢板焊接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焦炭的转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具体包括:将全部焦炭的二分之一从凉焦台上转运至第一皮带。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焦炭的转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皮带为可逆皮带。
【文档编号】C10B39/12GK104232115SQ201410466292
【公开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12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12日
【发明者】郭敬华, 高大利, 王润和 申请人:中国庆华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宁夏庆华煤化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