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油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97862阅读:92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到燃料
技术领域
,特别是涉及到一种汽油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人类在发展社会经济、享受物质与精神文明的同时,大量地消耗着化石燃料能源。化石燃料能源包括石油、煤、天然气等。石油制品之一——汽油在化石燃料消耗占据较大的比重。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汽油,产生的尾气导致了空气的恶化。由于我国的燃油品质普遍较差,燃油中含有硫、磷以及其他杂质,这些化学成分在燃烧后随着废气的排出,会在氧传感器表面和三元催化器内部形成化学络合物。国内很多地区使用乙醇汽油,这种汽油有很强的清洗作用,会将燃烧室内的积垢清洗但不能分解燃烧,因此随着废气的排放这些污垢也会沉积在氧传感器表面和三元催化器内。正是由于诸多因素,使得汽车在行驶一段里程后,除了会在进气门和燃烧室内产生积炭外,还会造成氧传感器和三元催化器中毒失效、三元催化器堵塞以及EGR阀被沉积物阻塞卡滞等故障,造成发动机工作不正常,造成油耗增加、动力下降和尾气超标等问题。同时,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发动机气缸由于长期的运转可能会产生较多的积碳,并产生气密性不佳的问题,而导致汽油燃烧利用率不高而造成更大的污染。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汽油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清除发动机气缸内的积碳,提供气缸密封性,增强发动机的动力。本发明提出一种汽油添加剂,按重量计包括以下组分:式(1)1-15%;1-10%;油溶性聚醚,1-5%;乙基环氧乙烷,0.1-1%;烷基萘,1-20%;余量为D80溶剂油;式(1)中的R基为乙基,x取值为13,y取值为20。优选地,按重量计包括以下组分:式(1)2-10%;2-9%;油溶性聚醚,1-5%;乙基环氧乙烷,0.1-1%;烷基萘,5-15%;余量为D80溶剂油;式(1)中的R基为乙基,x取值为13,y取值为20。优选地,按重量计包括以下组分:式(1)3-8%;3-8%;油溶性聚醚,2-4%;乙基环氧乙烷,0.1-1%;烷基萘,8-12%;余量为D80溶剂油;式(1)中的R基为乙基,x取值为13,y取值为20。优选地,按重量计包括以下组分:式(1)7-8%;4-7%;油溶性聚醚,3-4%;乙基环氧乙烷,0.1-1%;烷基萘,8-10%;余量为D80溶剂油;式(1)中的R基为乙基,x取值为13,y取值为20。优选地,按重量计包括以下组分:式(1)7.5%;6%;油溶性聚醚,3.5%;乙基环氧乙烷,0.1-1%;烷基萘,9%;余量为D80溶剂油;式(1)中的R基为乙基,x取值为13,y取值为20。优选地,还包括:消泡剂,0.01%。优选地,所述汽油添加剂在汽油中的添加量为2000-5000ppmv。优选地,所述汽油添加剂在汽油中的添加量为2000-4000ppmv。优选地,所述汽油添加剂在汽油中的添加量为2000ppmv。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汽油添加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式(1)式(1)中的R基为乙基,x取值为13,y取值为20、油溶性聚醚、乙基环氧乙烷、烷基萘加入D80溶剂油,搅拌混合。本发明提出的汽油添加剂,利用大分子烷基萘和高分子酰胺物质在气缸中形成薄层油膜,减少汽油泵电刷磨损,提高气缸密封性,达到增强发动机动力的作用。同时还能解决常见的积炭油泥问题,即利用烷基苯与积炭油泥的相溶性,将酰胺、醚胺等洗脱下来的焦质顺利的带到润滑油中,减少了清洗后产生的杂物对三元催化皿的污染,进一步达到了减少排放CO、烃类、氮氧化合物、SO2等污染物,使汽油充分雾化燃烧,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具体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式(1)化合物可通过环氧乙烷,1,2-环氧丁烷、丙烯腈等物质聚合,再经氢化而获得。式(1)化合物的分子量约为2300。中的指的是苯基。该化合物是分子量约1000,是由壬基酚和环氧丙烷合成的一种纯亲油性高疏水聚醚单元胺,其高疏水性的结构特别适用于中高档润滑油、燃料油、成品油中作清净分散剂使用。具有的性质如下:1、分散作用:1)、在润滑油中能吸附已经生成的积炭和漆膜等固体小颗粒,使之成为一种胶体溶液状态分散在油中,阻止这些物质进一步凝聚成大颗粒而黏附在机件上,或沉积为油泥。2)、在燃料油中可改善油品性能质量,有非常好的油溶性,不沉淀不分层,使汽柴油燃料在汽缸中更加完全充分燃烧,增加车辆动力性能,增强燃料抗爆性,减少车辆磨损,降低汽车发动机噪音2、洗涤作用,能将已经吸附在部件表面上的漆膜和积炭洗涤下来,分散和悬浮在油中通过过滤器除去,从而使发动机活塞及其它零件的金属表面保持清洁,正常工作。3、增溶作用:该化合物是一种胺类表面活性剂,更能将本来在油中不能溶解的固体或液体物质增溶于由多个表面活性剂分子集合而成的胶束中心,在使用过程中,它将含有羟基、羰基、羧基的含氧化合物、含有硝基化合物、水分等,增溶到胶束中,形成胶体,防止进一步氧化与缩合,减少在发动机部件上有害沉积物的形成与聚集。4、酸中和作用:该化合物属于碱性,它可以中和润滑油氧化生成的酸,阻止其进一步缩合,因而减少高分子量聚合物,同时还可以防止这些酸性物质对发动机部件的腐蚀。的性能表征如下:外观无色至浅黄色,略见混浊颜色,Pt-Co100Max总酰胺值,meq/g0.95-1.11总胺值,meq/g0.91-1.08伯胺值,%总胺97Min水分,wt%0.20Max平均胺活泼氢当量,g/eq525分子量1004闪点,PMCC,℃(oF)193(380)密度,g/ml(lb/gal),25℃0.98(8.17)粘度,cSt,0℃(77oF)1618粘度,cSt,25℃(77oF)164PH,1%水溶液10.5HLBvalue<1.0烷基萘的性能参数项目烷基萘试验方法外观清澈透明目测密度/g·cm30.875ASTMD1298运动粘度ASTMD445100℃19.740℃196粘度指数116ASTMD2270闪点/℃300ASTMD92倾点/℃-39ASTMD97酸值/mgKOH·g-10.01ASTMD974苯胺点/℃110ASTMD611诺亚克蒸发/%1.3ASTMD5800上表为典型测量数据,非质量规范。实施例1称取10g式(1)化合物,1g2g油溶性聚醚,0.1g乙基环氧乙烷,1g烷基萘,0.01g消泡剂,加入D80溶剂油,使总重量达到100g,搅拌均匀,获得汽油添加剂。实施例2称取1g式(1)化合物,10g1g油溶性聚醚,0.5乙基环氧乙烷,10g烷基萘,0.01g消泡剂,加入D80溶剂油,使总重量达到100g,搅拌均匀,获得汽油添加剂。实施例3称取15g式(1)化合物,2g5g油溶性聚醚,1g乙基环氧乙烷,20g烷基萘,0.01g消泡剂,加入D80溶剂油,使总重量达到100g,搅拌均匀,获得汽油添加剂。实施例4称取10g式(1)化合物,9g1g油溶性聚醚,0.2g乙基环氧乙烷,5g烷基萘,0.01g消泡剂,加入D80溶剂油,使总重量达到100g,搅拌均匀,获得汽油添加剂。实施例5称取2g式(1)化合物,8g5g油溶性聚醚,0.4g乙基环氧乙烷,15g烷基萘,0.01g消泡剂,加入D80溶剂油,使总重量达到100g,搅拌均匀,获得汽油添加剂。实施例6称取8g式(1)化合物,3g2g油溶性聚醚,0.6g乙基环氧乙烷,8g烷基萘,0.01g消泡剂,加入D80溶剂油,使总重量达到100g,搅拌均匀,获得汽油添加剂。实施例7称取3g式(1)化合物,7g4g油溶性聚醚,0.8g乙基环氧乙烷,12g烷基萘,0.01g消泡剂,加入D80溶剂油,使总重量达到100g,搅拌均匀,获得汽油添加剂。实施例8称取8g式(1)化合物,4g4g油溶性聚醚,0.5g乙基环氧乙烷,10g烷基萘,0.01g消泡剂,加入D80溶剂油,使总重量达到100g,搅拌均匀,获得汽油添加剂。实施例9称取7g式(1)化合物,6g3g油溶性聚醚,0.5g乙基环氧乙烷,8g烷基萘,0.01g消泡剂,加入D80溶剂油,使总重量达到100g,搅拌均匀,获得汽油添加剂。实施例10称取7.5g式(1)化合物,5g3.5g油溶性聚醚,0.5g乙基环氧乙烷,9g烷基萘,0.01g消泡剂,加入D80溶剂油,使总重量达到100g,搅拌均匀,获得汽油添加剂。对上述实施例1至10的汽油每百公里耗油及尾气检测安装GB/T19233-2008中方法检测。其中,在与纯汽油相同的使用条件下(同一发动机、相同行驶里程、相同发动机转速或相同车速)进行比较,结果如下:从上表可看出,添加本发明的汽油添加剂之后,油耗率降低了5.69%-9.4%,CO排放含量降低了22.55%-28.80%,烃类化合物减少21.81%-39.80%。另采用GB/T19230.1-2003的方法对实施例10的防锈性和破乳性进行检测,得到:实施例10的锈蚀率为零,达到合格标准(≤5%),而空白汽油的锈蚀率为中度锈蚀;界面破乳性为1b级,达到合格标准(≤1b级);相分离为2级,达到合格标准(≤2)。采用GB19592-2004/附录B的方法对模拟进气阀沉积物下降率的指标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为95.7%,符合GB19592-2004《车用汽油清净剂》标准要求。本发明提出的汽油添加剂,利用大分子烷基萘和高分子酰胺物质在气缸中形成薄层油膜,减少汽油泵电刷磨损,提高气缸密封性,达到增强发动机动力的作用。同时还能解决常见的积炭油泥问题,即利用烷基苯与积炭油泥的相溶性,将酰胺、醚胺等洗脱下来的焦质顺利的带到润滑油中,减少了清洗后产生的杂物对三元催化皿的污染,进一步达到了减少排放CO、烃类、氮氧化合物、SO2等污染物,使汽油充分雾化燃烧,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