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熄炉斜道口气流通道截面积调节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02174发布日期:2018-11-28 00:15阅读:501来源:国知局
一种干熄炉斜道口气流通道截面积调节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干熄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干熄炉斜道口气流通道截面积调节结构。



背景技术:

干熄焦是指采用惰性气体将红焦降温冷却的一种熄焦方法。在干熄焦过程中,红焦从干熄炉炉顶装入,低温惰性气体由循环风机鼓入干熄焦冷却室的红焦层内,吸收红焦显热后,途经斜道和环形风道至锅炉区换热产生蒸汽。

干熄焦正常生产操作中,循环风量与排焦量相匹配,当排焦量增大时,循环风量也应相应增大,但过大的风量会吹起斜道口中的一部分焦炭,容易发生干熄炉斜道口焦炭浮起现象。斜道口焦炭浮起后,会影响整个气体循环系统的压力和温度的平衡,对干熄焦的正常生产造成严重的影响。

目前,常采用在干熄炉中斜道口设置调节板或耐火砖的方法,调节斜道口气流通道的截面积,从而实现风量的调节;调节板或耐火砖的宽度与干熄炉斜道口的总宽匹配,体积和重量较大,通常在干熄炉砌筑过程中就放置在斜道口处,除在停炉检修中可进行调节外,生产过程中难以调节。因此,干熄炉斜道口风量调节存在调节不及时、不方便及不精确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干熄炉斜道口气流通道截面积调节结构,能够精确、方便、快速地调节干熄炉斜道口的气体流通截面积,进而达到调节斜道口循环气量和气体阻力的目的,保证干熄炉正常生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干熄炉斜道口气流通道截面积调节结构,包括分格砖及调节砖;所述分格砖设于干熄炉斜道口的上部,用于将干熄炉斜道口沿横截面分隔为2个以上的孔格;调节砖可移动地设于孔格内,通过增减孔格内调节砖的数量或更换不同型号的调节砖改变干熄炉斜道口气流通道的截面积大小。

所述调节砖的上部设有外凸结构用于使调节砖卡设在孔格中,调节砖的顶部设置用于与钩具配合的钩环。

所述分格砖的长度与干熄炉斜道口对应方向的宽度相等,孔格的宽度相等或不等;不同型号的调节砖具有不同的宽度和/或厚度,且调节砖的宽度与其所放位置处对应孔格的宽度相配合。

所述分格砖设于干熄炉斜道口的整个横截面内或设于局部横截面内。

所述分格砖在靠近干熄炉环形风道出口一侧干熄炉斜道口内的设置数量大于远离干熄炉环形风道出口一侧干熄炉斜道口内的设置数量。

所述分格砖与干熄炉斜道口一体砌筑成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能够方便、快速地调节干熄炉斜道口气流通道的截面积,进而实现调节斜道口的循环气量和气体阻力的目的,保证干熄炉正常生产;

2)利用分格砖将干熄炉斜道口分隔为多个孔格,通过增减各孔格内调节砖的数量或更换不同型号的调节砖,实现精确调节干熄炉斜道口气流通道的截面积的目的;

3)可以避免干熄炉斜道口浮焦现象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常规干熄炉斜道口设置调节砖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干熄炉斜道口气流通道截面积调节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A-A视图。

图中:1.常规调节砖 2.干熄炉斜道口 3.牛腿及干熄炉砌体 4.调节砖 41.钩环 5.分格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常规方法是在干熄炉斜道口2设置常规调节砖1来调节该处气流通道的截面积,常规调节砖1需要在干熄炉砌筑过程中,放置在牛腿及干熄炉砌体3上,常规调节砖1的体积较大,重量较重,除在停炉检修时能够进行调节外,生产过程中难以随时进行调节。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干熄炉斜道口气流通道截面积调节结构,包括分格砖5及调节砖4;所述分格砖5设于干熄炉斜道口2的上部,用于将干熄炉斜道口2沿横截面分隔为2个以上的孔格;调节砖4可移动地设于孔格内,通过增减孔格内调节砖4的数量或更换不同型号的调节砖4改变干熄炉斜道口2气流通道的截面积大小。

所述调节砖4的上部设有外凸结构用于使调节砖4卡设在孔格中,调节砖4的顶部设置用于与钩具配合的钩环41。

所述分格砖5的长度与干熄炉斜道口2对应方向的宽度相等,孔格的宽度相等或不等;不同型号的调节砖4具有不同的宽度和/或厚度,且调节砖4的宽度与其所放位置处对应孔格的宽度相配合。

所述分格砖5设于干熄炉斜道口2的整个横截面内或设于局部横截面内。

所述分格砖5在靠近干熄炉环形风道出口一侧干熄炉斜道口2内的设置数量大于远离干熄炉环形风道出口一侧干熄炉斜道口2内的设置数量。

所述分格砖5与干熄炉斜道口2一体砌筑成形。

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干熄炉斜道口气流通道截面积调节结构的调节方法如下:

1)干熄炉斜道口2砌筑的同时砌筑分格砖5,根据每个干熄炉斜道口2与环形风道出口的距离确定砌筑分格砖5的数量,并使分格砖5在靠近干熄炉环形风道出口一侧干熄炉斜道口内的设置数量大于远离干熄炉环形风道出口一侧干熄炉斜道口内的设置数量;

2)干熄炉斜道口2和分格砖5砌筑好后,根据使用需要在孔格内预先放置一部分调节砖4;

3)在焦炉生产过程中,通过从对应各个干熄炉斜道口2正上方设置的观察孔、循环气体导入孔或空气导入孔伸入钩具,增减位于孔格内的调节砖4数量或更换不同型号的调节砖4,使干熄炉斜道口2气流通道的截面积得到精确调整。

如图2、图3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例;干熄炉斜道口的外侧(以干熄炉轴线为基准)沿干熄炉径向局部设有3道分格砖5,最外侧一道分格砖5与干熄炉斜道口2的砌体之间以及各道分格砖5之间形成3个孔格,在每个孔格内可以分别设置调节砖4;每个孔格内设置的多块调节砖4的厚度可以相同或不同,从而实现对该处气流通道截面积的精确调节,最终实现风量的精确调节,满足干熄炉的生产需要。

不同型号的调节砖4区别在于宽度和/或厚度不同,调节砖4的宽度由孔格的宽度决定,调节砖4的厚度由想要达到的调节精度决定,每个调节砖4的顶部均设有钩环41,便于与钩具配合操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