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馏塔塔顶馏出石脑油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20377发布日期:2019-05-07 22:08阅读:942来源:国知局
初馏塔塔顶馏出石脑油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初馏塔塔顶馏出石脑油系统。



背景技术:

初馏塔石脑油馏出常规工艺为自初馏塔塔顶馏出,初馏塔塔顶的汽相负荷较大,热量不能有效回收,一方面造成能量上的浪费;另一方面塔顶负荷大造成塔顶压力上升,初馏塔内汽化率降低,初馏塔产品馏出率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提高产品拔出率,降低能耗的初馏塔塔顶馏出石脑油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初馏塔,所述初馏塔塔顶连接有馏出管,所述馏出管上沿流体流动方向依次设有空冷器、塔顶产品分液罐和输送泵,所述输送泵的流体出口连接有第一管路,所述第一管路的末端与初馏塔塔顶回流口连接,所述第一管路上还连接有初顶油流出管,所述初馏塔的侧部连接有初侧油流出口,所述初侧油流出口上连接有侧油流出管,其特征是所述初馏塔在初馏塔塔顶回流口和初侧油流出口之间的塔段上设有循环油流出口和循环油流入口,所述循环油流入口位于循环油流出口的下部,所述循环油流出口上连接有循环管,所述循环管的末端与循环油流入口连接,所述循环管上沿流体流动方向依次设有循环泵和换热器,所述循环管在换热器与循环油流入口之间的管段上连接有分支管,所述分支管上设有石脑油冷却器,所述换热器的冷源进口与原油进料管连接。

所述分支管上设有第一电动阀,所述初馏塔塔顶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一电动阀的控制端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循环管在分支管与初馏塔之间的管段单设有流量计,所述流量计的信号输出端与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循环油流出口设置在初馏塔塔顶第五层塔盘处。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通过增设循环管、换热器、分支管,可以抽出大部分石脑油馏分,能够降低初馏塔塔顶气相负荷,塔顶冷却负荷也降低,初馏塔内压降减小,有利于初馏塔低压操作,提高初馏塔产品拔出率,油品拔出率提高后,初馏塔底油中轻质油馏分减少,塔底油品性质变重,利于初底油换热,提高换热终温,使常压炉的加热负荷降低,有效节省燃料消耗,利于装置节能降耗。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初馏塔塔顶馏出石脑油系统包括初馏塔1,初馏塔1塔顶连接有馏出管2,馏出管2上沿流体流动方向依次设有空冷器3、塔顶产品分液罐4和输送泵5,输送泵5的流体出口连接有第一管路6,第一管路6的末端与初馏塔1塔顶回流口连接,第一管路6上还连接有初顶油流出管7,初馏塔1的侧部连接有初侧油流出口,初侧油流出口上连接有侧油流出管8,初馏塔1在初馏塔1塔顶回流口和初侧油流出口之间的塔段上设有循环油流出口和循环油流入口,本实施例中循环油流出口设置在初馏塔1塔顶第五层塔盘处,经试验选择此处塔盘,石脑油馏出效果最好。循环油流入口位于循环油流出口的下部,循环油流出口上连接有循环管9,循环管9的末端与循环油流入口连接,循环管9上沿流体流动方向依次设有循环泵10和换热器11,循环管9在换热器11与循环油流入口之间的管段上连接有分支管12,分支管12上设有石脑油冷却器13,换热器11的冷源进口与原油进料管连接。初馏塔的塔底连接有塔底油流出管,塔底油流出管与常压炉17的进口连接,塔底油流出管上设有第三换热器16。

分支管12上设有第一电动阀14,初馏塔1塔顶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控制器电连接,第一管路的末端设有第二电动阀18,第一电动阀14、第二电动阀的控制端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循环管9在分支管12与初馏塔1之间的管段上设有流量计,流量计的信号输出端与控制器电连接。正常运行时,通过流量计随时监测的返塔流量,控制第一电动阀14的开启度,保证返塔流量不变。

初馏塔1正常运行时将第一管路上的第二电动阀关闭,塔顶冷回流停打,只开启循环管9,初顶油自循环油流出口进入循环管9,进入换热器11对原油加热,从而回收热能,初顶油经换热器11换热后,一部分作为循环回流返塔,另一部分经石脑油冷却器13冷却后出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增设循环管9、换热器11、分支管12,可以抽出大部分石脑油馏分,能够降低初馏塔1塔顶气相负荷,塔顶冷却负荷也降低,初馏塔1内压降减小,有利于初馏塔1低压操作,提高初馏塔1产品拔出率,油品拔出率提高后,初馏塔1底油中轻质油馏分减少,塔底油品性质变重,利于初底油换热,提高换热终温,使常压炉的加热负荷降低,有效节省燃料消耗,利于装置节能降耗。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但凡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范围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