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投沥青改性剂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08004发布日期:2020-12-08 13:40阅读:65来源:国知局
直投沥青改性剂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沥青改性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直投沥青改性剂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沥青改性剂是指在沥青或沥青混合料中加入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有机或无机材料,可熔融或分散在沥青中以改善或提高沥青的路用性能的物质。如为了提高沥青的机械性能,就加入聚合物、树脂、塑料、炭黑、无机盐等增加强度和韧性的材料;在沥青中加入改性剂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改善沥青混合料在高温下的路用性能,减少高温时的永久形变,提高其抗车辙、抗疲劳、抗老化,以及抵抗低温开裂或增加低温时抗疲劳能力等方面的性能,使其满足设计使用期间交通条件的要求。

现有的沥青改性剂混合装置在混合过程中仍然存在不足之处,由于沥青自身性质限制,沥青易粘黏在搅拌杆的表面,从而引发搅拌不畅,进而造成搅拌不均匀,降低了改性剂混合的均匀程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沥青搅拌时易发生粘黏造成搅拌不均匀的问题,而提出的直投沥青改性剂混合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直投沥青改性剂混合装置,包括搅拌箱和与搅拌箱固定连接的支架,搅拌箱的内部设置有两组搅拌机构,所述搅拌箱外部分别设置有两组用于搅拌机构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两组搅拌机构非对称设置,每组所述搅拌机构中均设置有至少三个搅拌杆,且搅拌杆的一侧设置有与搅拌箱转动连接的转盘,并且搅拌杆与转盘之间呈垂直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每组所述搅拌机构中的三个搅拌杆均等距间隔设置,且间隔间距与搅拌杆宽度相同。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两个所述搅拌机构交错设置,保证搅拌机构转动过程中,其中一组搅拌机构中的搅拌杆恰穿过另一组两个搅拌杆间隙。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支架上螺栓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且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有传动杆,且传动杆的输出轴与转盘中心位置处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搅拌杆的内部嵌设有加料管,且加料管出口位置均朝向转盘的中间位置,并且加料管的截面呈l形结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加料管的内部滑嵌有活塞,所述支架上转动连接有轴承环,且轴承环上固定连接有与加料管对应设置的电动伸缩杆,并且电动伸缩杆的输出端与活塞之间传动连接。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两组搅拌机构进行绕传动杆的转动,对沥青进行搅拌,同时,在搅拌机构转动至竖直位置时,两组搅拌机构之间接触,由于两组搅拌机构中的搅拌杆之间过渡配合,从而相邻两个搅拌杆对中间穿过的搅拌杆进行刮取,将粘黏在内侧的沥青清除,同时,对加料管出口位置处进行清理,避免由于沥青堵塞,内部改性剂不易输出,以此提升搅拌性能的同时,提升装置实用性。

2、本实用新型中,在加料管中进行不同类型的改性剂添加,随后启动对应位置电动伸缩杆进行动作,电动伸缩杆的输出轴传动活塞进行动作,在加料管内部进行滑动,对改性剂向内侧推动,从而在搅拌机构转动过程中,逐渐被推出搅拌杆的内部,从而与沥青进行接触,以此即实现对于不同类型改性剂的便捷添加。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正视局部剖视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纵剖侧视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搅拌机构纵剖图;

图例说明:

1、搅拌箱;2、搅拌机构;201、搅拌杆;3、加料管;4、电动伸缩杆;5、支架;6、驱动电机;7、传动杆;8、转盘;9、活塞;10、轴承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直投沥青改性剂混合装置,包括搅拌箱1和与搅拌箱1固定连接的支架5,搅拌箱1的内部设置有两组搅拌机构2,搅拌箱1外部分别设置有两组用于搅拌机构2转动的驱动机构,两组搅拌机构2非对称设置,每组搅拌机构2中均设置有至少三个搅拌杆201,且搅拌杆201的一侧设置有与搅拌箱1转动连接的转盘8,并且搅拌杆201与转盘8之间呈垂直固定连接。

具体的,如图1和图2所示,每组搅拌机构2中的三个搅拌杆201均等距间隔设置,且间隔间距与搅拌杆201宽度相同,在转动过程中,两组的搅拌杆201之间过渡配合,两个搅拌机构2交错设置,保证搅拌机构2转动过程中,其中一组搅拌机构2中的搅拌杆201恰穿过另一组两个搅拌杆201间隙,两个转盘8的中心点侧视面位于同一竖直线上。

具体的,如图1所示,支架5上螺栓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6,且驱动电机6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有传动杆7,且传动杆7的输出轴与转盘8中心位置处固定连接两个传动杆7之间间距与搅拌杆201的宽度相同。

具体的,如图3所示,搅拌杆201的内部嵌设有加料管3,且加料管3出口位置均朝向转盘8的中间位置,加料管3的出口位置处位于搅拌杆201的中点位置处,并且加料管3的截面呈l形结构,加料管3的内部滑嵌有活塞9,支架5上转动连接有轴承环10,轴承环10用于保证电动伸缩杆4与搅拌机构2之间转动节奏一致,且轴承环10上固定连接有与加料管3对应设置的电动伸缩杆4,并且电动伸缩杆4的输出端与活塞9之间传动连接。

工作原理:使用时,在加料管3中进行不同类型的改性剂添加,随后启动对应位置电动伸缩杆4进行动作,电动伸缩杆4的输出轴传动活塞9进行动作,在加料管3内部进行滑动,对改性剂向内侧推动,从而在搅拌机构2转动过程中,逐渐被推出搅拌杆201的内部,从而与沥青进行接触,以此即实现对于不同类型改性剂的便捷添加;启动外部驱动电机6进行转动,两个驱动电机6输出轴通过传动杆7对转盘8进行传动,从而转盘8进行转动,联动位于搅拌箱1内侧的搅拌机构2进行动作,两组搅拌机构2进行绕传动杆7的转动,对沥青进行搅拌,同时,在搅拌机构2转动至竖直位置时,两组搅拌机构2之间接触,由于两组搅拌机构2中的搅拌杆201之间过渡配合,从而相邻两个搅拌杆201对中间穿过的搅拌杆201进行刮取,将粘黏在内侧的沥青清除,同时,对加料管3出口位置处进行清理,避免由于沥青堵塞,内部改性剂不易输出,以此提升搅拌性能的同时,提升装置实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直投沥青改性剂混合装置,包括搅拌箱(1)和与搅拌箱(1)固定连接的支架(5),搅拌箱(1)的内部设置有两组搅拌机构(2),所述搅拌箱(1)外部分别设置有两组用于搅拌机构(2)转动的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组搅拌机构(2)非对称设置,每组所述搅拌机构(2)中均设置有至少三个搅拌杆(201),且搅拌杆(201)的一侧设置有与搅拌箱(1)转动连接的转盘(8),并且搅拌杆(201)与转盘(8)之间呈垂直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投沥青改性剂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搅拌机构(2)中的三个搅拌杆(201)均等距间隔设置,且间隔间距与搅拌杆(201)宽度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投沥青改性剂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搅拌机构(2)交错设置,保证搅拌机构(2)转动过程中,其中一组搅拌机构(2)中的搅拌杆(201)恰穿过另一组两个搅拌杆(201)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投沥青改性剂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5)上螺栓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6),且驱动电机(6)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有传动杆(7),且传动杆(7)的输出轴与转盘(8)中心位置处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直投沥青改性剂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杆(201)的内部嵌设有加料管(3),且加料管(3)出口位置均朝向转盘(8)的中间位置,并且加料管(3)的截面呈l形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直投沥青改性剂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料管(3)的内部滑嵌有活塞(9),所述支架(5)上转动连接有轴承环(10),且轴承环(10)上固定连接有与加料管(3)对应设置的电动伸缩杆(4),并且电动伸缩杆(4)的输出端与活塞(9)之间传动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直投沥青改性剂混合装置,包括搅拌箱和支架,搅拌箱的内部设置有两组搅拌机构,所述搅拌箱外部分别设置有两组用于搅拌机构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两组搅拌机构非对称设置,每组所述搅拌机构中均设置有至少三个搅拌杆,且搅拌杆的一侧设置有与搅拌箱转动连接的转盘,并且搅拌杆与转盘之间呈垂直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中,两组搅拌机构进行绕传动杆的转动,对沥青进行搅拌,同时,在搅拌机构转动至竖直位置时,两组搅拌机构之间接触,由于两组搅拌机构中的搅拌杆之间过渡配合,从而相邻两个搅拌杆对中间穿过的搅拌杆进行刮取,将粘黏在内侧的沥青清除,提升搅拌性能的同时,提升装置实用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余能权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中加沥青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5.06
技术公布日:2020.12.0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