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户用型下吸式生物质气化炉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574444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一种户用型下吸式生物质气化炉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化炉装置,确切的说是涉及一种户用型下吸式生物质气化炉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能源短缺的背景下,探索和开发生物质可再生能源及相关技术意义重大,生物质气化技术是生物质能利用的重要方向之一。我国有九亿多人口生活在农村,占农村居民生活用能70%的生物质能是在普通炉灶上直接燃烧,使得可作为能源的生物质能资源未能充分使用,能量利用率低,这使得广大农村地区商品能源紧张的局面长期得不到改善。与此同时,中国农村的取暖设施比较落后,大多采用不可再生的煤来取暖,而可再生能源的农作物秸杆却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利用农作物秸杆制造可燃气体的户用型下吸式生物质气化炉装置。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户用型下吸式生物质气化炉装置,包括炉体,炉体内设有炉膛,炉膛中安装有炉桥,炉桥将炉膛隔设为上下两个腔体,在炉体的顶部设有连通炉膛上腔的加料口,在炉体的底部设有连通炉膛下腔的出气管;在所述加料口上设有料斗,在料斗与加料口之间设有间歇下料装置,该间歇下料装置包括连接料斗和炉体的外壳及密封转动装配在外壳内的转筒,转筒的转轴水平设置,在转筒的周向筒壁上挖设有在转动时依次连通料斗和加料口的落料槽;在炉体内于炉膛外周设有环形夹套,在炉体的下部固定有与环形夹套连通的进水管,在炉体的上部固定有与环形夹套连通的出水管,在环形夹套内盘绕有螺旋导流片,该螺旋导流片将环形夹套内腔隔成连通进水管和出水管的螺旋流道;所述出气管连接有过滤装置,该过滤装置包括与所述出气管连接的第一储灰箱,该第一储灰箱底部设有一级出灰口,该第一储灰箱的顶部连接有一级过滤筒,该一级过滤筒的顶部设有一段倾斜向上延伸的斜管段,在该斜管段靠近其末端的底部竖直连接有二级过滤筒,在二级过滤筒下端连接有第二储灰箱,在该第二储灰箱底部设有二级出灰口,在一级过滤筒的末端连接有燃气输出管。
[0005]在所述炉体的一侧侧壁上开设有与炉膛下腔连通的进风口,进风口上连接有鼓风机。
[0006]所述炉桥于炉体内由靠近所述进风口的一侧向对应的另一侧倾斜向下设置。
[0007]在位于所述进风口上方的炉体侧壁上开设有与炉膛上腔连通的观察口。
[0008]在所述炉体顶部固定有与所述转筒传动连接的电机。
[0009]在所述进水管与出水管之间还连接有散热器,该散热器通过进水管与出水管与所述环形夹套中的螺旋流道连接组成循环通道,在所述进水管中还安装有循环水泵。
[0010]本实用新型的户用型下吸式生物质气化炉装置以农作物秸杆为原料,实现了农作物秸杆的合理利用,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气化效率高、适用范围广等特点,而且该气化炉装置产生的可燃气化气通过一级过滤筒和二级过滤筒可有效清除气化气中的焦油和粉尘等杂质,降低了环境污染,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实用新型户用型下吸式生物质气化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图1中转筒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本实用新型的户用型下吸式生物质气化炉装置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其包括炉体1,炉体I内设有炉膛2,炉膛2的横截面为圆形,在炉膛2中安装有炉桥3,该炉桥3将炉膛隔设为上下两个腔体。在炉体I的顶部设有连通炉膛2上腔的加料口 20,在加料口 20上设有料斗4,在料斗4与加料口 20之间设有间歇下料装置5,该间歇下料装置5包括连接料斗4和炉体I的外壳50及密封转动装配在外壳50内的转筒51,该转筒51的转轴水平设置,在转筒51的周向筒壁上挖设有一个在转动时依次连通料斗4和加料口 20的落料槽52,同时,在炉体I的顶部固定有与转筒51传动连接的电机6。电机6带动转筒51转动,当转筒51上的落料槽52转到料斗4方向时,物料掉入落料槽52中,当落料槽52在电机6带动下转动到加料口 20方向时,物料落入炉膛中。在炉体I的侧壁上位于炉桥3的下方开设有与炉膛2下腔连通的进风口,进风口上连接有鼓风机14。在进风口上方的炉体I侧壁上还开设有一个与炉膛2上腔相通的观察口 13。本实施例中,炉桥3是由进风口一侧向对应的另一侧倾斜向下的安装在炉膛2中,因而呈椭圆形结构,其是由一个椭圆的环形不锈钢圈及若干平行焊接固定在环形不锈钢圈内的不锈钢条组成。炉桥倾斜设置可以是鼓风机吹入的空气形成涡流,阻挡未燃尽的农作物秸杆从炉桥的缝隙中掉落,从而延长农作物秸杆在炉膛内的停留时间,使农作物秸杆充分的燃烧反应,提高该气化炉装置的气化效率。观察口设置在进风口上方的炉体侧壁上一方面便于观察农作物秸杆的反应效果,另一方面,当炉桥长时间使用损坏后,也可以通过该观察口将炉桥取出维修。
[0014]在炉体I的底部设有连通炉膛2下腔的出气管15,该出气管15连接有过滤装置,该过滤装置包括与出气管15连接的第一储灰箱16,该第一储灰箱16的底部设有一级出灰口 17,该第一储灰箱16的顶部连接有一级过滤筒18,该一级过滤筒18的顶部设有一段倾斜向上延伸的斜管段,在该斜管段靠近其末端的底部竖直连接有二级过滤筒19,在二级过滤筒19的下端连接有第二储灰箱20,在该第二储灰箱20底部设有二级出灰口 21,在一级过滤筒18的末端连接有燃气输出管22。炉膛2上腔内的农作物秸杆燃烧反应产生的气化气经出气管15进入第一储灰箱16中,气化气在沿第一过滤筒18上升的过程中,气化气中夹杂的烟灰、焦油等杂质一部分靠重力作用经第一过滤筒18落在第一储灰箱16,一部分烟灰、焦油等杂质经第二过滤筒19落在第二储灰箱20中,较洁净的气化气进入燃气输送管22中。气化气在进入燃气输送管之前经过一级过滤筒18和二级过滤筒19的过滤,可以有效去除烟灰、焦油等杂质,从而可以避免气化气燃烧时产生粉尘及有害气体,实现减炭、减排,降低对周边环境的破坏,改善农村的居住环境。
[0015]炉体I内位于炉膛2的外周还设有环形夹套7,在环形夹套7内盘绕有螺旋导流片8,该螺旋导流片8将环形夹套7的内腔隔成围绕炉膛2的螺旋流道,在炉体I的下部固定有与该环形夹套7连通的进水管9,在炉体I的上部固定有与该环形夹套7连通的出水管11,进水管9和出水管11分别连接散热器10的两端,在进水管9中还安装有循环水泵12。散热器10可以安装在室内,其通过进水管9和出水管11与环形夹套7内螺旋流道连接组成循环通道,循环通道内的水在循环水泵12作用下在通道内流动,水在环形夹套7的螺旋流道中围绕炉膛2盘旋上升,水在螺旋导流片引导下即可以防止热水在夹套内产生短路,又可以使水在夹套内停留更多的时间,从而充分吸收农作物秸杆在炉膛2内燃烧产生的热量,加热后的水送入散热器中通过换热可以加热室内气温,散热器10流出的水在循环水泵12作用下返回环形夹套7中循环。
[0016]本实用新型的户用型下吸式生物质气化炉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适应性强,可以使用多种生物质原料,而且使用方便,具有较高的气化效率,对气化气中的烟灰、焦油等杂质有良好的过滤,因而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适合在广大农村地区推广应用。
【主权项】
1.一种户用型下吸式生物质气化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炉体内设有炉膛,炉膛中安装有炉桥,炉桥将炉膛隔设为上下两个腔体,在炉体的顶部设有连通炉膛上腔的加料口,在炉体的底部设有连通炉膛下腔的出气管;在所述加料口上设有料斗,在料斗与加料口之间设有间歇下料装置,该间歇下料装置包括连接料斗和炉体的外壳及密封转动装配在外壳内的转筒,转筒的转轴水平设置,在转筒的周向筒壁上挖设有在转动时依次连通料斗和加料口的落料槽;在炉体内于炉膛外周设有环形夹套,在炉体的下部固定有与环形夹套连通的进水管,在炉体的上部固定有与环形夹套连通的出水管,在环形夹套内盘绕有螺旋导流片,该螺旋导流片将环形夹套内腔隔成连通进水管和出水管的螺旋流道;所述出气管连接有过滤装置,该过滤装置包括与所述出气管连接的第一储灰箱,该第一储灰箱底部设有一级出灰口,该第一储灰箱的顶部连接有一级过滤筒,该一级过滤筒的顶部设有一段倾斜向上延伸的斜管段,在该斜管段靠近其末端的底部竖直连接有二级过滤筒,在二级过滤筒下端连接有第二储灰箱,在该第二储灰箱底部设有二级出灰口,在一级过滤筒的末端连接有燃气输出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户用型下吸式生物质气化炉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炉体的一侧侧壁上开设有与炉膛下腔连通的进风口,进风口上连接有鼓风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户用型下吸式生物质气化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炉桥于炉体内由靠近所述进风口的一侧向对应的另一侧倾斜向下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户用型下吸式生物质气化炉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位于所述进风口上方的炉体侧壁上开设有与炉膛上腔连通的观察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户用型下吸式生物质气化炉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炉体顶部固定有与所述转筒传动连接的电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户用型下吸式生物质气化炉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进水管与出水管之间还连接有散热器,该散热器通过进水管与出水管与所述环形夹套中的螺旋流道连接组成循环通道,在所述进水管中还安装有循环水泵。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户用型下吸式生物质气化炉装置,其是在炉体顶部的加料口上设置间歇加料装置,通过转动装配的转筒可以间歇性的定量向炉膛内添加生物质原料,保证生物质原料在炉膛内持续反应,炉体底部的出气管在连接燃气输送管时经过二级过滤,可以有效降低气化气中夹杂的烟尘、焦油的杂质,实现气化炉减炭、减排。该气化炉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适应性强,可以使用多种生物质原料,而且使用方便,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适合在广大农村地区推广应用。
【IPC分类】C10J3-26, C10J3-84
【公开号】CN204281695
【申请号】CN201420690703
【发明人】马朝华, 郑晓茜, 李芬红, 张爱香, 张黎强
【申请人】郑州职业技术学院
【公开日】2015年4月22日
【申请日】2014年11月1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