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引燃管结构的汽车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11917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引燃管结构的汽车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特别是涉及一种带引燃管结构的汽车发动机。
为了提高发动机汽缸内的油、气混合气体的燃速,现已做的改进工作有(1)改变火花塞形状,使其点火接触面尽可能大;(2)增加汽缸内的油、气混合气体的湍流度。这些方法虽然有效,但并不理想。
本发明提供的带引燃管结构的汽车发动机,如图(1)所示。在带有发动机活塞的发动机缸体内,或发动机缸体的盖上安装一由引燃管内安装一火花塞组成的引燃管结构,进气口、出气口开在发动机缸体上盖上。
还包括在引燃管3侧壁上还有一引进混合燃气的进口7,该进口7与进气口5通过一根管子8相连通。
还包括在引燃管3侧壁上固定一火花塞4;一进气口5和一出气口6对称开在发动机缸体1上盖上;引燃管顶端开有一混合燃气进口7,该混合燃气进口7与进气口5通过一根管子8相连通。
本发明提供的引燃管结构的汽车发动机的引燃管结构的引燃工作过程是这样完成的当空气和燃料(汽油或天然气等)由进气口进入汽缸后,火花塞先点燃引燃管内的混合燃气,燃烧后的高温燃气膨胀并喷入汽缸与汽缸内的未燃混合燃气混合并将其引燃,燃烧后的高温、高压燃气推动活塞运动,对外做功。
本发明提供的带引燃管结构的汽车发动机优点如下(1)由于火花塞引燃是在引燃管内进行的,因而可以很大程度地减小发动机汽缸点火提前角内对外做负功;(2)由于引燃管喷射出的高温气体与汽缸内的混合燃气是动态混合引燃,增加了燃速,进而使燃气的熵值较低而增加其对外做功能力;(3)由于增加了燃速,使燃料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在汽缸内充分燃烧,进而提高了燃料的利用率,降低了排污量。
上述发动机不仅适于燃油,亦适于天然气、液化气等可燃气体。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结构示意2是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3是本发明的又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4是本发明的再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5是本发明的第五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实施例(2)按图(2)所示制作一带引燃管结构的汽车发动机在带有发动机活塞2的发动机缸体1上盖外顶安装一引燃管结构,该引燃管结构由一引燃管3内安装一火花塞4组成,引燃管3固定在发动机缸体1上盖上;一进气口5和一出气口6对称开在发动机缸体1上盖上。
实施例(3)按图(3)所示制作一带引燃管结构的汽车发动机在带有发动机活塞2的发动机缸体1上盖上安装一引燃管结构,引燃管3部分伸入汽缸内并固定在上盖中间,引燃管3内部装有火花塞4;一进气口5和一出气口6对称开在发动机缸体1上盖上。
实施例(4)按图(4)所示制作一带引燃管结构的汽车发动机,在带有发动机活塞2的发动机缸体1上盖上安装一引燃管结构,引燃管3部分伸入汽缸内并固定在上盖中间,引燃管3内部装有火花塞4;一进气口5和一出气口6对称开在发动机缸体1上盖上;引燃管3上装有一火花塞4,引燃管3侧壁上还有一引进混合燃气的进口7,该进口7与进气口5通过一根管子8相连通。
实施例(5)按图(5)所示制作一带引燃管结构的汽车发动机在带有发动机活塞2的发动机缸体1上盖上安装一引燃管结构,该引燃管结构的引燃管3部分伸入汽缸内,引燃管3侧壁上固定一火花塞4;一进气口5和一出气口6对称开在发动机缸体1上盖上;引燃管顶端开有一混合燃气进口7,该混合燃气进口7与进气口5通过一根管子8相连通。
权利要求
1.一种带引燃管结构的汽车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在带有发动机活塞(2)的发动机缸体(1)内,或发动机缸体(1)的盖上安装一由一引燃管(3)内安装一火花塞(4)的引燃管结构,进气口(5)、出气口(6)开在发动机缸体(1)上盖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发动机的引燃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燃管结构安装在发动机缸体(1)上盖内或外项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发动机的引燃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燃管结构安装在发动机缸体(1)上盖上,并且引燃管(3)伸进发动机缸体(1)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发动机的引燃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燃管结构安装在发动机缸体(1)上盖上,并且引燃管(3)伸进发动机缸体(1)内,引燃管(3)上还有一引进混合燃气的进口,它与进气口(5)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发动机的引燃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燃管结构安装在发动机缸体(1)上盖上,并且引燃管(3)伸进发动机缸体(1)内,火花塞(4)安装在引燃管(3)侧壁上,还有一引进混合燃气的进口(7),该进口(7)与进气口(5)通过一根管子(8)相连通。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特别是涉及一种带引燃管结构的汽车发动机。该汽车发动机包括在带有发动机活塞的发动机缸体内,或发动机缸体的盖上安装一由一引燃管内安装一火花塞的引燃管结构,进气口、出气口开在发动机缸体上盖上。带引燃管结构的汽车发动机可以很大程度地减小发动机汽缸点火提前角内对外做负功;由于引燃管喷射出的高温气体与汽缸内的混合燃气是动态混合引燃,增加了燃速,进而使燃气的熵值较低而增加其对外做功能力;由于增加了燃速,使燃料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在汽缸内充分燃烧,进而提高了燃料的利用率,降低了排污量。
文档编号F02B19/10GK1396376SQ0112026
公开日2003年2月12日 申请日期2001年7月13日 优先权日2001年7月13日
发明者李歧, 杨兵, 董志成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