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烧燃料的内燃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53334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不烧燃料的内燃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内燃机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不烧燃料的内燃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利用气囊在有压力空气进出时,其内压会跟着升高或降低,导致其在轴向上(径向受到气缸壁的限制)产生伸长和缩短两个相反方向的力,交替作用在与其连接在一起的活塞上,推动或拉动着活塞在气缸套内从上死点至下死点的一段距离上往复运动,从而促使曲柄连杆机构带动曲轴旋转实现对外做功。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
加以说明不烧燃料的内燃机是由气囊(5)、进气阀(2)、排气阀(3)、气缸盖(4)、活塞(6)、气缸套(7)、连杆(8)、曲臂(9)、曲轴(10)等组成的,其特征在于气囊(5)安装在气缸盖(4)、活塞(6)、气缸套(7)之间(即安装在一般内燃机的燃烧室处),并用管路接成自空气瓶(1)起,经减压阀(14)、进气阀(2)、气囊(5)、排气阀(3)、排气总管(11)、空气压缩机(12)又接回空气瓶(1)的一条封闭系统,空气压缩机(12)由曲轴(10)经齿轮或皮带轮拖动,它使压力空气在这个封闭系统内,以气囊(5)为核心进行连续循环。
气囊(5)是用螺旋形弹簧、硅橡胶、碳纤维及其它高弹性材料复合而成的中空圆柱体容器,其一端用螺栓与活塞(6)连接成一体,另一端有孔与进气阀(2)和排气阀(3)分别接通。
当活塞(6)在气缸套(7)内运动到上死点位置时,排气阀(3)关闭进气阀(2)开启,压力空气自空气瓶(1)经减压阀(14)、进气阀(2)进入气囊(5),其内压跟着升高导致其轴向拉力增大(径向受到气缸壁的限制),至轴向拉力大于其收缩力时,气囊(5)就被拉伸长,推动活塞(6)在气缸套(7)内向下死点方向运动,活塞(6)运动到下死点位置时,进气阀(2)关闭排气阀(3)开启,压力空气从气囊(5)排出进入排气总管(11),而其内压跟着降低导致其轴向拉力减小,至收缩力大于其轴向拉力时,气囊(5)就被收缩缩短,拉动活塞(6)在气缸套(7)内向上死点方向运动,活塞(6)再次回到上死点位置时,曲轴(10)在连杆(8)和曲臂(9)的促使下也旋转了一周和两次对外做功,活塞(6)这样周而复始的反复循环,就促使曲轴(10)连续不停的旋转对外做功。
由以上所述可知,本实用新型以压力空气为动力,没有燃烧膨胀行程的一种不烧燃料的内燃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节省石油资源,缓解人们对世界石油资源日渐枯竭的担心;
2、没有现在的内燃机产生的废气排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3、没有燃料供给系统及其设备,如油头油泵、汽化器、过滤器等,没有燃料燃烧产生的高温,因此机器结构简化,使得制造成本、使用和维修费用降低,更避免了因燃料泄漏带来的爆炸危险。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图。
附图中1、空气瓶,2、进气阀,3、排气阀,4、气缸盖,5、气囊,6、活塞,7、气缸套,8、连杆,9、曲臂,10、曲轴,11、排气总管,12、空气压缩机,14、减压阀。
气囊(5)是用螺旋形弹簧、硅橡胶、碳纤维及其它高弹性材料复合而成的中空圆柱体容器,其一端用螺栓与活塞(6)连接成一体,另一端有孔与进气阀(2)和排气阀(3)分别接通。
权利要求1.一种不烧燃料的内燃机,是以压力空气为动力,使气囊在一伸一缩中推、拉着与其连接在一起的活塞往返运动,从而促使曲柄连杆机构带动曲轴旋转实现对外做功、没有燃烧膨胀行程的内燃机,由气囊(5)、进气阀(2)、排气阀(3)、气缸盖(4)、活塞(6)、气缸套(7)、连杆(8)、曲臂(9)、曲轴(10)等组成的,其特征在于气囊(5)安装在气缸盖(4)、活塞(6)、气缸套(7)之间,并用管路接成自空气瓶(1)起,经减压阀(14)、进气阀(2)、气囊(5)、排气阀(3)、排气总管(11)、空气压缩机(12)又接回空气瓶(1)的一条封闭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烧燃料的内燃机,其特征在于气囊(5)是用螺旋形弹簧、硅橡胶、碳纤维及其它高弹性材料复合而成的中空园柱体容器,其一端用螺栓与活塞(6)连接成一体,另一端有孔与进气阀(2)和排气阀(3)分别接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内燃机制造技术领域,应用于汽车、船舶、内燃机火车、内燃机发电机组等使用的内燃机的制造和改造,它由气囊(5)、进气阀(2)、排气阀(3)、气缸盖(4)、活塞(6)、气缸套(7)、连杆(8)、曲臂(9)、曲轴(10)等组成,利用气囊(5)在有压力空气进出时,其内压会跟着升高和降低,导致在其轴向上产生伸长和缩短两个相反方向的力,交替作用在与其连接在一起的活塞(6)上,推动和拉动着活塞(6)在气缸套(7)内,从上死点到下死点的一段距离上往复运动,并通过连杆(8)和曲臂(9)促使曲轴(10)旋转实现对外做功。本实用新型的主要优点是不烧燃料,节省石油资源、没有废气排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文档编号F02B75/00GK2549185SQ0126466
公开日2003年5月7日 申请日期2001年8月25日 优先权日2001年8月25日
发明者田忠俭 申请人:田忠俭, 田振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