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式燃料喷射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10836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磁式燃料喷射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磁式燃料喷射阀,该电磁式燃料喷射阀包括阀壳体,其由具有阀座的阀座部件、和前端与该阀座部件同轴地连接的磁性圆筒体构成;阀组装体,其由阀体和可动铁芯构成,并且被向使上述阀体落位于上述阀座的一侧施加弹力,上述阀体可落位于上述阀座、并容纳在阀壳体内,上述可动铁芯与上述阀体同轴地连接,并且把后端面作为可动侧吸引作用面;非磁性圆筒体,其前端与上述磁性圆筒体的后端同轴地结合,并且该非磁性圆筒体围绕上述可动铁芯的一部分;以及固定铁芯,其在前端具有与上述可动侧吸引作用面对置的固定侧吸引作用面,并且该固定铁芯的前部配合固定在上述非磁性圆筒体的后部。
背景技术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已公知了这样的电磁式燃料喷射阀。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报特开2000-8990号但是,在上述现有的电磁式燃料喷射阀中,在可动铁芯上设有与非磁性圆筒体的内表面滑动接触的环状的滑动接触凸部,磁性圆筒体和可动铁芯之间的侧隙比较大,从而导致磁通的传递效率不够好,开阀响应性也不够优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该状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磁式燃料喷射阀,该电磁式燃料喷射阀提高了磁通在可动铁芯与磁性圆筒体之间的传递效率,从而实现了开阀响应性的提高。
为了达成这样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磁式燃料喷射阀,该电磁式燃料喷射阀包括阀壳体,其由具有阀座的阀座部件、和前端与该阀座部件同轴地连接的磁性圆筒体构成;阀组装体,其由阀体和可动铁芯构成,并且被向使上述阀体落位于上述阀座的一侧施加弹力,上述阀体可落位于上述阀座、并容纳在阀壳体内,上述可动铁芯与上述阀体同轴地连接,并且把后端面作为可动侧吸引作用面;非磁性圆筒体,其前端与上述磁性圆筒体的后端同轴地结合,并且该非磁性圆筒体围绕上述可动铁芯的一部分;以及固定铁芯,其在前端具有与上述可动侧吸引作用面对置的固定侧吸引作用面,并且该固定铁芯的前部配合固定在上述非磁性圆筒体的后部,其第一特征在于,上述可动铁芯由滑动筒部、后部对置筒部和前部对置筒部构成,上述滑动筒部具有在上述磁性圆筒体的沿着轴线的预定长度上与该磁性圆筒体的后部内周面滑动接触的外周面;上述后部对置筒部在后端具有上述可动侧吸引作用面,该后部对置筒部与上述滑动筒部的后端同轴且一体地相连,并且该后部对置筒部的外周与上述非磁性圆筒体的内周对置;上述前部对置筒部与上述滑动筒部的前端同轴且一体地相连,并且该前部对置筒部的外周与上述磁性圆筒体的内周对置,当设上述后部对置筒部的直径为D1,上述前部对置筒部的直径为D2,上述滑动筒部的直径为D3时,设定成D1<D2<D3。
另外,在上述第一特征的结构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二特征在于,上述预定长度设定在1mm以下。
在上述第一或第二特征的结构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三特征在于,上述后部对置筒部的直径D1、上述前部对置筒部的直径D2和上述滑动筒部的直径D3设定成满足(D3-D2)/(D3-D1)≤0.5。
在上述第一至第三中的任一特征的结构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四特征在于,(即,在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本发明的结构的基础上,权利要求4的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可动侧吸引作用面形成在后部对置筒部的后端,并且与上述后部对置筒部的外周面大致成直角,当设上述固定侧吸引作用面的直径为D4时,设定成D1≤D4。
此外,在上述第一至第四中的任一特征的结构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五特征在于,上述可动铁芯和上述阀体由铁素体类的高硬度磁性材料形成为一体,并且上述磁性圆筒体由铁素体类的高硬度磁性材料形成,设在上述阀体上的轴颈部可滑动地与上述阀座部件的内周面配合。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特征的结构,由于可动铁芯的滑动筒部在磁性圆筒体的沿着轴线的预定长度上与该磁性圆筒体的内周面滑动接触,所以可动铁芯和磁性圆筒体之间的侧隙局部实质上为“0”,另外,由于外周与非磁性圆筒体的内周对置、并且构成可动铁芯的一部分的后部对置筒部的直径D1,小于外周与磁性圆筒体的内周对置、并且构成可动铁芯的一部分的前部对置筒部的直径D2,所以能够提高磁通在可动铁芯与磁性圆筒体之间的传递效率,从而实现了开阀响应性的提高。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特征的结构,滑动筒部与磁性圆筒体的后部内周面只在1mm以下的比较短的长度上滑动接触,从而能够将停止通电后在磁性圆筒体和可动铁芯之间产生的磁保持力抑制得较小,以避免闭阀响应性恶化。另外,通过使前部对置筒部的长度比较长,容易恒定地管理前部对置筒部和磁性圆筒体之间的侧隙,防止了各自的性能产生偏差,从而能够尽量避免由于上述侧隙的偏差而给闭阀响应性带来不好的影响。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特征的结构,通过使前部对置筒部和磁性圆筒体之间的间隔小于等于后部对置筒部和非磁性圆筒体之间的间隔的一半,使得前部对置筒部的外周更加接近磁性圆筒体的内周,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开阀响应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特征的结构,即使在可动铁芯的轴线相对于固定铁芯的轴线偏心时,也能够在固定铁芯和可动铁芯之间高效地传递磁通,能够有效地利用可动侧吸引作用面的面积来提高可动铁芯向固定铁芯的吸引力。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第五特征的结构,成为一体的可动铁芯和阀体、与磁性圆筒体由铁素体类的高硬度磁性材料形成,由此不需要对可动铁芯和磁性圆筒体实施镀铬等表面处理,从而不会形成因表面处理而形成的非磁性膜,所以可以进一步提高磁通在可动铁芯和磁性圆筒体之间的传递效率,提高可动铁芯的吸引力,从而大幅度地提高了开阀响应性,而且还有利于降低制造成本。而且,由于沿着阀组装体的轴向分离的两个部位与构成阀壳体的阀座部件和磁性圆筒体滑动接触,所以可以尽量防止阀组装体的轴线在阀壳体内倾斜,从而可以将可动铁芯和磁性圆筒体之间的侧隙在整周上设定成大致均等且较小,从而能够提高磁通的传递效率,实现开阀响应性的提高。


图1是电磁式燃料喷射阀的纵剖面图。(第一实施例)图2是图1中的箭头2指示的部分的放大图。(第一实施例)标号说明8阀壳体;9磁性圆筒体;10阀座部件;13阀座;17阀组装体;18可动铁芯;18a滑动筒部;18b后部对置筒部;18c前部对置筒部;20阀体;20a轴颈部;22固定铁芯;26非磁性圆筒体;41可动侧吸引作用面;42固定侧吸引作用面。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所示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参照图1和图2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首先在图1中,用于向未图示的发动机喷射燃料的电磁式燃料喷射阀包括阀部5,其构成为在阀壳体8内容纳有阀体20,上述阀壳体8在前端具有阀座13,上述阀体20被向落位于上述阀座13的方向施加弹力;电磁铁部6,其构成为在与上述阀壳体8连着设置的电磁铁壳体25内容纳有线圈组装体24,该线圈组装体24能够产生向离开上述阀座13的一侧驱动上述阀体20的电磁力;以及合成树脂制成的包覆部7,其一体地具有连接器40,并至少封埋上述线圈组装体24和上述电磁铁壳体25,其中上述连接器40面向与上述线圈组装体24的线圈30相连的连接端子38…。
阀壳体8由磁性圆筒体9和阀座部件10构成,上述磁性圆筒体9由磁性金属形成;上述阀座部件10与该磁性圆筒体9的前部液密地结合。阀座部件10以使其后端部与磁性圆筒体9的前端部配合的状态焊接在磁性圆筒体9上,在该阀座部件10上同轴地设置有在其前端面开口的燃料出口孔12;与该燃料出口孔12的内端相连的锥状的阀座13;以及与上述阀座13的后端大径部相连、并且引导上述阀体20的导孔14。另外,在阀座部件10的前端整周液密地焊接有钢板制成的喷射板16,该喷射板16具有与燃料出口孔12连通的多个燃料喷孔15…。
电磁铁部6包括上述可动铁芯18;与该可动铁芯18对置的圆筒状的固定铁芯22;回复弹簧23,其产生对可动铁芯18向使其离开固定铁芯22的一侧施力的弹力;线圈组装体24,其配置成围绕阀壳体8的后部和固定铁芯22,并且能够产生这样的电磁力即,克服回复弹簧23的弹力向固定铁芯22侧吸引可动铁芯18;以及电磁铁壳体25,其包围线圈组装体24,并且其前端部与阀壳体8连着设置。
上述可动铁芯18可滑动地配合于阀壳体8内的后部,上述阀体20能够落位于上述阀座13从而封闭燃料出口孔12,可动铁芯18与上述阀体20同轴地连接,由此构成了阀组装体17。在本实施例中,由上述可动铁芯18、与该可动铁芯18连为一体的阀轴19、和一体地形成在该阀轴19的前端的阀体20构成阀组装体17,在该阀组装体17上同轴地形成有通孔21,该通孔21为前端封闭的有底形状,且与阀壳体8内连通,阀组装体17被回复弹簧23向使阀体20落位于阀座13的一侧施力。
一并参照图2,阀壳体8中的磁性圆筒体9的后端通过非磁性圆筒体26同轴地结合在上述固定铁芯22的前端,上述非磁性圆筒体26由非磁性或磁性弱于固定铁芯22的材料形成,在本实施例中由不锈钢等非磁性金属形成,磁性圆筒体9的后端对接焊接在非磁性圆筒体26的前端,非磁性圆筒体26的后端以固定铁芯22的前端部配合在非磁性圆筒体26中的状态焊接在固定铁芯22上。
在固定铁芯22中同轴地压入有筒状的保持器27,该保持器27具有沿轴向延伸的一条狭缝27a,且具有大致C字形的横截面形状,上述回复弹簧23夹装在保持器27和可动铁芯18之间。为了避免可动铁芯18与固定铁芯22直接接触,在可动铁芯18的后端部内周压入有由非磁性材料构成的环状的止挡件28,并且该止挡件28从可动铁芯18的后端面向固定铁芯22侧略微突出。另外,线圈组装体24是通过在绕线管29上卷绕线圈30而构成的,该绕线管29围绕阀壳体8的后部、非磁性圆筒体26和固定铁芯22。
电磁铁壳体25由磁性框31和凸缘部22a构成,上述磁性框31由磁性金属形成为围绕线圈组装体24的圆筒状,并且在一端具有环状的端壁31a,该端壁31a与线圈组装体24的阀部5侧的端部对置;上述凸缘部22a从上述固定铁芯22的后端部向半径方向外侧突出,并且与线圈组装体24的位于阀部5相反侧的端部对置,凸缘部22a与磁性框31的另一端部磁性地结合。而且,在磁性框31的端壁31a的内周同轴地设置有配合筒部31b,该配合筒部31b中配合有上述阀壳体8的磁性圆筒体9,通过使阀壳体8配合于该配合筒部31b中,电磁铁壳体25与阀壳体8连着设置。
在固定铁芯22的后端一体且同轴地连着设置有圆筒状的入口筒33,在该入口筒33的后部安装有燃料过滤器34。而且在入口筒33、保持器23和固定铁芯22上同轴地设置有与可动铁芯18的通孔21连通的燃料通道35。
包覆部7形成为不仅封埋电磁铁壳体25和线圈组装体24,而且在填满电磁铁壳体25与线圈组装体24之间的间隙的同时,还封埋阀壳体8的一部分和入口筒33的大部分,在电磁铁壳体25的磁性框31上设有切口部36,该切口部36用于把臂部29a配置到电磁铁壳体25之外,该臂部29a一体地形成在线圈组装体24的绕线管29上。
在上述包覆部7上一体地设置有连接器40,该连接器40面向连接端子38…,上述连接端子38…与上述线圈组装体24中的线圈30的两端相连,上述连接端子38的基端埋设于上述臂部29a中,上述线圈30的线圈端30a…焊接在连接端子38…上。
另外,包覆部7由第一树脂成形层7a和第二树脂成形层7b构成,上述第一树脂成形层7a覆盖电磁铁壳体25,并且构成上述连接器40的一部分;上述第二树脂成形层7b覆盖第一树脂成形层7a。第一树脂成形层7a从连接器40的中间部到前端侧没有被第二树脂成形层7b覆盖,而是露出于外部,另外,入口筒33的后部没有被第二树脂成形层7b覆盖,而是露出于外部,并且,在与阀壳体8的后部对应的部分,第一树脂成形层7a的一部分没有被第二树脂成形层7b覆盖,而是露出于外部。另外,在第一树脂成形层7a的与连接器40的中间部和阀壳体8的后部对应的部分,形成有与第二树脂成形层7b的端部卡合的环状的卡合槽48、49,在入口筒33的中间部外周设有与第二树脂成形层7b的端部卡合的环状的卡合槽50。即,第二包覆部7b的端部与第一包覆部7a和入口筒33凹凸卡合。
在图2中,非磁性圆筒体26的前端通过对接焊接而与阀壳体8中的磁性圆筒体9的后端同轴地结合,并且该非磁性圆筒体26的前端围绕可动铁芯18的一部分,其中该可动铁芯18将后端面作为可动侧吸引作用面41,在非磁性圆筒体26的后部配合固定有将前端面作为固定侧吸引作用面42的固定铁芯22的前部,并且使固定侧吸引作用面42与可动侧吸引作用面41对置。
在固定铁芯22的前部同轴地设置有小径配合部22b,该小径配合部22b在外周侧形成有面向前方的环状的阶梯部43,并且由该小径配合部22b的前端形成固定侧吸引作用面42,该小径配合部22b以在与固定侧吸引作用面42对应的部分与非磁性圆筒体26的中间部内表面紧密接触的方式,配合在非磁性圆筒体26的后部中,直至阶梯部43与非磁性圆筒体26的后端抵接,在该状态下,通过焊接将固定铁芯22固定于非磁性圆筒体26。
而且在非磁性圆筒体26的内表面上设有环状凹部44,该环状凹部44在与可动铁芯18的后部外周之间形成环状室45,并且该环状凹部44具有平面部44a,该平面部44a与固定铁芯22的固定侧吸引作用面42的外周在一个面上相连。
另外,在非磁性圆筒体26的比环状凹部44更靠近前方侧的内周形成有中心孔46,该中心孔46的内径大于固定侧吸引作用面42的外径,在磁性圆筒体9的内周设有导孔47,该导孔47的直径大于阀座部件10的导孔14的直径,并且该导孔47与上述中心孔46在一个面上相连。
另一方面,在可动铁芯18的后端面上形成有可动侧吸引作用面41,该可动侧吸引作用面41具有与固定侧吸引作用面42大致相同的外径,该可动铁芯18由滑动筒部18a、后部对置筒部18b和前部对置筒部18c构成,上述滑动筒部18a具有在磁性圆筒体9的沿着轴线的预定长度L上与该磁性圆筒体9的后端内周面、即导孔47的内表面滑动接触的外周面;上述后部对置筒部18b在后端具有可动侧吸引作用面42,该后部对置筒部18b与滑动筒部18a的后端同轴且一体地相连,并且该后部对置筒部18b的外周与非磁性圆筒体26的内周对置;上述前部对置筒部18c与滑动筒部18a的前端同轴且一体地相连,并且该前部对置筒部18c的外周与磁性圆筒体9的内周、即导孔47的内周对置。
而且,当设后部对置筒部18b的直径为D1,前部对置筒部18c的直径为D2,滑动筒部18a的直径为D3时,设定成D1<D2<D3,而且上述预定长度L设定在1mm以下。
另外,上述D1~D3设定成满足(D3-D2)/(D3-D1)≤0.5,为了满足该条件,使(D3-D2)例如为0.036~0.056mm,使(D3-D1)例如为0.086~0.112mm。由此,前部对置筒部18c和滑动筒部18a的外周之间的阶梯差成为0.018~0.028mm,与此相对,后部对置筒部18b和滑动筒部18a的外周之间的阶梯差成为0.043~0.056mm,前部对置筒部18c和磁性圆筒体9之间的间隔小于等于后部对置筒部18b和非磁性圆筒体26之间的间隔的一半。
另外,可动侧吸引作用面41形成在后部对置筒部18b的后端,并且与上述后部对置筒部18b的外周面大致成直角,当设固定铁芯22的前端的固定侧吸引作用面42的直径为D4时,设定成D1≤D4。
此外,一体形成有可动铁芯18和阀体20的阀组装体17和磁性圆筒体9由铁素体类的高硬度磁性材料形成,在阀体20上设有可滑动地与阀座部件10的内周面即导孔14配合的轴颈部20a。
接下来说明本实施例的作用,可动铁芯18由滑动筒部18a、后部对置筒部18b和前部对置筒部18c构成,上述滑动筒部18a具有在磁性圆筒体9的沿着轴线的预定长度L上与该磁性圆筒体9的后部内周面滑动接触的外周面;上述后部对置筒部18b在后端具有可动侧吸引作用面41,该后部对置筒部18b与滑动筒部18a的后端同轴且一体地相连,并且该后部对置筒部18b的外周与非磁性圆筒体26的内周对置;上述前部对置筒部18c与滑动筒部18a的前端同轴且一体地相连,并且该前部对置筒部18c外周与磁性圆筒体9的内周对置,当设后部对置筒部18b的直径为D1,前部对置筒部18c的直径为D2,滑动筒部18a的直径为D3时,设定成D1<D2<D3。
根据这样的可动铁芯18的形状,滑动筒部18a在磁性圆筒体9的沿着轴线的预定长度L上与该磁性圆筒体9的内周面滑动接触,由此,可动铁芯18和磁性圆筒体9之间的侧隙局部实质上为“0”,另外,外周与非磁性圆筒体26的内周对置、并且构成可动铁芯18的一部分的后部对置筒部18b的直径D1,小于外周与磁性圆筒体9的内周对置、并且构成可动铁芯18的一部分的前部对置筒部18c的直径D2,因此能够提高磁通在可动铁芯18与磁性圆筒体9之间的传递效率,从而实现了开阀响应性的提高。
另外,由于上述预定长度L设定在1mm以下,所以滑动筒部18a与磁性圆筒体9的后部内周面只在1mm以下的比较短的长度上滑动接触,从而能够将停止通电后在磁性圆筒体9和可动铁芯18之间产生的磁保持力抑制得较小,从而避免了闭阀响应性恶化。另外,通过使前部对置筒部18c的长度比较长,容易恒定地管理前部对置筒部18c和磁性圆筒体9之间的侧隙,防止了各自的性能之间产生偏差,从而能够尽量避免由于上述侧隙的偏差而给闭阀响应性带来不好的影响。
另外,由于后部对置筒部18b的直径D1、前部对置筒部18c的直径D2和滑动筒部18a的直径D3设定成满足(D3-D2)/(D3-D1)≤0.5,所以前部对置筒部18c和磁性圆筒体9之间的间隔,小于等于后部对置筒部18b和非磁性圆筒体26之间的间隔的一半,使得前部对置筒部18c的外周更加接近磁性圆筒体9的内周,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开阀响应性。
另外,可动侧吸引作用面41与固定铁芯22的前端的固定侧吸引作用面42对置,该可动侧吸引作用面41形成在后部对置筒部18b的后端,并且与上述后部对置筒部18b的外周面大致成直角,当设固定侧吸引作用面42的直径为D4时,设定成D1≤D4,所以即使在可动铁芯18的轴线相对于固定铁芯22的轴线偏心时,也能够在固定铁芯22和可动铁芯18之间高效地传递磁通,能够有效地利用可动侧吸引作用面41的面积来提高可动铁芯18向固定铁芯22的吸引力。
并且,由于可动铁芯18和阀体20由铁素体类的高硬度磁性材料形成为一体,并且磁性圆筒体9由铁素体类的高硬度磁性材料形成,所以不需要对可动铁芯18和磁性圆筒体9实施镀铬等表面处理,从而不形成因表面处理而形成的非磁性膜,所以可以进一步提高磁通在可动铁芯18和磁性圆筒体9之间的传递效率,提高可动铁芯18的吸引力,从而大幅度地提高了开阀响应性,而且还有利于降低制造成本。
而且,设在阀体20上的轴颈部20a可滑动地与阀座部件10的内周面配合,由此,沿着阀组装体17的轴向分离的两个部位与构成阀壳体8的阀座部件10和磁性圆筒体9滑动接触,所以可以尽量防止阀组装体17的轴线在阀壳体8内倾斜,可以将可动铁芯18和磁性圆筒体9之间的侧隙在整周上设定为大致均等且较小,从而能够提高磁通的传递效率,实现开阀响应性的提高。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设计变更。
权利要求
1.一种电磁式燃料喷射阀,该电磁式燃料喷射阀包括阀壳体(8),其由具有阀座(13)的阀座部件(10)、和前端与该阀座部件(10)同轴地连接的磁性圆筒体(9)构成;阀组装体(17),其由阀体(20)和可动铁芯(18)构成,并且被向使上述阀体(20)落位于上述阀座(13)的一侧施加弹力,上述阀体(20)可落位于上述阀座(13)、并容纳在阀壳体(8)内,上述可动铁芯(18)与上述阀体(20)同轴地连接,并且把后端面作为可动侧吸引作用面(41);非磁性圆筒体(26),其前端与上述磁性圆筒体(9)的后端同轴地结合,并且该非磁性圆筒体(26)围绕上述可动铁芯(18)的一部分;以及固定铁芯(22),其在前端具有与上述可动侧吸引作用面(41)对置的固定侧吸引作用面(42),并且该固定铁芯(22)的前部配合固定在上述非磁性圆筒体(26)的后部,其特征在于,上述可动铁芯(18)由滑动筒部(18a)、后部对置筒部(18b)和前部对置筒部(18c)构成,上述滑动筒部(18a)具有在上述磁性圆筒体(9)的沿着轴线的预定长度上与该磁性圆筒体(9)的后部内周面滑动接触的外周面;上述后部对置筒部(18b)在后端具有上述可动侧吸引作用面(41),该后部对置筒部(18b)与上述滑动筒部(18a)的后端同轴且一体地相连,并且该后部对置筒部(18b)的外周与上述磁性圆筒体(9)的内周对置;上述前部对置筒部(18c)与上述滑动筒部(18a)的前端同轴且一体地相连,并且该前部对置筒部(18c)的外周与上述磁性圆筒体(9)的内周对置,当设上述后部对置筒部(18b)的直径为D1,上述前部对置筒部(18c)的直径为D2,上述滑动筒部(18a)的直径为D3时,设定成D1<D2<D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式燃料喷射阀,其特征在于,上述预定长度设定在1mm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磁式燃料喷射阀,其特征在于,上述后部对置筒部(18b)的直径D1、上述前部对置筒部(18c)的直径D2和上述滑动筒部(18a)的直径D3设定成满足(D3-D2)/(D3-D1)≤0.5。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磁式燃料喷射阀,其特征在于,上述可动侧吸引作用面(41)形成在后部对置筒部(18b)的后端,并且与上述后部对置筒部(18b)的外周面大致成直角,当设上述固定侧吸引作用面(42)的直径为D4时,设定成D1≤D4。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磁式燃料喷射阀,其特征在于,上述可动铁芯(18)和上述阀体(20)由铁素体类的高硬度磁性材料形成为一体,并且上述磁性圆筒体(9)由铁素体类的高硬度磁性材料形成,设在上述阀体(20)上的轴颈部(20a)可滑动地与上述阀座部件(10)的内周面配合。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磁式燃料喷射阀,在该电磁式燃料喷射阀中,阀体容纳在具有磁性圆筒体的阀壳体内,可动铁芯与阀体同轴地连接,非磁性圆筒体的前端围绕该可动铁芯的一部分,并且与磁性圆筒体的后端同轴地结合,固定铁芯配合固定在非磁性圆筒体的后部,在该电磁式燃料喷射阀中,可动铁芯(18)由滑动筒部(18a)、后部对置筒部(18b)和前部对置筒部(18c)构成,上述滑动筒部(18a)具有与磁性圆筒体的后部内周面滑动接触的外周面;上述后部对置筒部(18b)与滑动筒部(18a)的后端同轴且一体地相连,并且该后部对置筒部(18b)的外周与磁性圆筒体(9)的内周对置;上述前部对置筒部(18c)与滑动筒部(18a)的前端同轴且一体地相连,并且该前部对置筒部(18c)的外周与磁性圆筒体(9)的内周对置,当设后部对置筒部(18b)的直径为D1,前部对置筒部(18c)的直径为D2,滑动筒部(18a)的直径为D3时,设定成D1<D2<D3。由此能够提高磁通在可动铁芯与磁性圆筒体之间的传递效率,从而实现了开阀响应性的提高。
文档编号F02M51/06GK1969123SQ20058001979
公开日2007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05年6月10日 优先权日2004年6月16日
发明者赤羽根明 申请人:株式会社京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