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用行驶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12717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作业用行驶车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搭载施肥装置的作业用行驶车辆。

背景技术
以往,有在机体中央部搭载发动机,在机体的后部设置施肥装置的作业用行驶车辆。(参照专利文献1-特开2003-154858号公报) 但是存在从在机体中央部搭载的发动机的近旁的施肥装置飞溅的肥料落到发动机上,使发动机腐蚀而缩短其寿命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方案1所述的发明是一种在机体中央部搭载发动机12,在机体后部设置施肥装置4的肥料罐4a的作业用行驶车辆,其特征在于,做成在发动机12的后方配置散热器12c通过散热扇12d向机体后方排出发动机废热风的结构,同时在施肥装置4上设置输出肥料罐4a内的肥料的输出装置4b,和从上述散热器12c的后侧位置吸引空气而产生用于搬运通过上述输出装置4b输出的肥料的压力风的鼓风机4c。因此,以机体前后平衡的提高及机体的小型化为目的,在机体中央部搭载发动机12,在机体后部设置施肥装置4的肥料罐4a的作业用行驶车辆,做成在发动机12的后方配置散热器12c通过散热扇12d向机体后方排出发动机废热风的结构,因此即使肥料从施肥装置4漏出落到下方,也因为从该发动机12向后方有废热风强制地流动,所以肥料向机体后方飞去,可以防止向发动机12侧流入。因此,可以避免发动机12被飞溅的肥料覆盖而腐蚀的情况,可以进行没有发动机故障的适当的作业。
而且,施肥装置4的鼓风机4c做成从散热器12c的后侧位置吸引空气的结构,所以将从散热器12c向后方排气的热空气由鼓风机4c吸入而用于粒状肥料的搬运,因此有干燥粒状肥料的效果,并防止潮湿的粒状肥料附着在肥料装置4的肥料搬运部而引起肥料堵塞,可以进行恰当的施肥作业。
再有,散热器12c的引起冷却风的散热扇12d的风的方向和鼓风机4c的吸引方向相同,所以散热扇12d的废热风的流风帮助鼓风机4c的吸引,而且,鼓风机4c的吸引力起帮助散热扇12d的废热风的流风的作用,因此散热扇12d和鼓风机4c成为互相促进的关系,将鼓风机4c使用起风力比较小的小型的也可以,可以形成廉价并紧凑的机械结构,可以轻量化作业用行驶车辆,通过轻量化也可以发挥优良的行驶性能。
本发明具有以下效果。
根据方案1所述的发明,可以避免发动机12覆盖飞溅的肥料而腐蚀的情况,可以进行没有发动机故障的适当的作业,并防止潮湿的粒状肥料附着在肥料装置4的肥料搬运部而引起肥料堵塞,可以进行恰当的施肥作业。而且,散热扇12d和鼓风机4c成为互相促进的关系,将鼓风机4c使用起风力比较小的小型的也可以,可以做成廉价且紧凑的机械结构,可以轻量化作业用行驶车辆,通过轻量化也可以发挥优良的行驶性能。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8条种植载人型插秧机的整体侧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载人型插秧机的整体俯视图。
图3是表示行驶车辆的传动结构的概略俯视图。
图4是变速箱体的展开剖视图。
图5是主要部分的放大侧视图。
图6是变速杆部的后视图。
图7是控制系统的方框电路图。
图中 1-载人型行驶车辆;3-插秧装置;4-施肥装置;4a-肥料罐;4c-鼓风机(电动鼓风机);12-发动机(水冷式柴油机);12c-散热器;12d-散热扇。

具体实施例方式 根据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8条种植载人型插秧机。在行驶车辆1上用升降用连杆装置2安装成为作业装置的一种的插秧装置3,同时设置施肥装置4,整体构成载人型施肥插秧机。行驶车辆1是具有作为驱动轮的左右各一对的前轮6、6及后轮7、7的四轮驱动车辆。而且,左右后轮7、7为了提高牵引力,分别由主车轮7a和稍微小径的内侧辅助车轮7b以及外侧田地车轮7c构成。
在左右主机架10、10的前部用螺栓固定变速箱体11,从该变速箱体11的前部向上方突出设置转向柱14。
还有,在转向柱14的上端部设有转向手柄16和操作盘17。在机体的上部安装成为操纵用的底面的由合成树脂使台阶一体地形成的机体盖19,在柴油机12的上方部设有驾驶席20(驾驶席20安装在机体盖19后部上面)。
前轮6、6被可转向地设置在变速箱体11的侧方的前轮支撑箱22、22轴支撑。而且,后轮7、7被一体地安装在滚动杆23的左右两端部的后轮支撑箱24、24轴支撑。滚动杆23用在连接左右主机架10、10的后端部的横机架10a上突出设置的滚动轴25在与行进方向垂直的面内转动自如地被支撑。
在左右主机架10、10的前部焊接固定连接两者的俯视为コ字状的前部连接机架10b的下部,在其前部连接机架10b上固定左右方向延伸的前横管机架10c。而且,在左右主机架10、10的后部分别焊接固定俯视为コ字状的后部连接构件10d、10d的下部,在其后部连接构件10d、10d上固定左右方向延伸的后管机架10e。
还有,在前横管机架10c和后管机架10e的中央部,固定前后方向的左右发动机支撑机架10f、10f,在该左右发动机支撑机架10f、10f上通过前部橡胶支架M1、M1和后部橡胶支架M2、M2搭载水冷式的柴油机12。而且,左右发动机支撑机架10f、10f的前端比前横管机架10c还向前方突出而固定在变速箱体11侧壁上。
而且,在前横管机架10c的前部固定有俯视为门型状的前部机架10g的基部。还有,该前部机架10g的前后方向中途部被变速箱体11固定支撑,在其前端部固定有左右保险杠13、13。再有,在前横管机架10c和后管机架10e的左右两侧部安装有前后方向的左右机体盖支撑机架10h…,通过该左右机体盖支撑机架10h…,固定支撑兼作使驾驶员或作业者移动或作业而设置的台阶的机体盖19。
柴油机12使其输出轴12a向左侧方设置地被搭载,在输出轴12a上设有驱动带轮12b。还有,在柴油机12的后部配置散热器12c,在柴油机12的后壁上安装用电动马达驱动的散热扇12d。而且,柴油机12的排气用消声器12e,从机体正面看配置在左侧的输出轴12a外侧近旁位置的上述机体盖19下方位置。因此,成为重量物的排气用消声器12e配置在位于柴油机12的前后方向中央位置的输出轴12a的外侧近旁位置,由于是这样的结构,所以可以降低由于柴油机12的工作而引起的排气用消声器12e的振动,做到机体整体的振动防止或噪音防止,做到作业用行驶车辆的作业环境的提高,操作性变好。
而且,在柴油机12的后部设置的散热器12c位于在机体的左右中央位置在左右后轮7、7的内侧位置(左右内侧辅助车轮7b、7b的内侧位置)以机体前后方向嵌入的位置(只嵌入距离a的位置),形成机体的前后长度变短的结构。
液压式无极变速装置HST安装在从机体正面看变速箱体11的右侧壁上,形成通过在其输入带轮P1和柴油机12的驱动带轮12b之间挂绕的传动带B1用柴油机12驱动的结构。而且,液压式无极变速装置HST的驱动力从其输出轴36通过传动带B2传递到变速箱输入轴34上。还有,将安装在从液压式无极变速装置HST的侧壁突出设置的耳轴上的耳轴操作臂和设置在驾驶席20的右侧的HST操作杆112用连接操作机构连接,将HST操作杆112放在前后方向的中央位置(空挡位置),液压式无极变速装置HST保持为空挡,机体在停止状态,将HST操作杆112从空挡位置越向前侧(前进最大速度位置)操作,耳轴越向前进方向慢慢被操作,从而机体前进速度慢慢变快。相反地,将HST操作杆112从空挡位置越向后退最大速度位置操作,耳轴越向后退方向慢慢被操作,从而机体后退速度慢慢变快。
一方面,从机体正面看在柴油机12的左侧配置两个燃料箱12f,以吊在左机体盖支撑机架10h上的结构固定。
因此,如上所述由于在柴油机12的左侧配置消声器12e,右侧配置燃料箱12f,所以相对消声器12e燃料箱12f配置在较远的位置,可以防止用消声器12e的热使燃料箱12f变热从而比较安全,而且,在机体的左右分配而配置,所以机体的左右平衡变好,提高行驶性能。因此,通过行驶车辆1的适当的行驶性能,在水田田地上载人型插秧机可以进行适当的插秧作业。
另一方面,在柴油机12的后部上方配置有施肥装置4,如上所述在柴油机12的后部配置散热器12c,在柴油机12的后壁上安装用电动马达驱动的散热扇12d,向柴油机12的后方流动散热器12c的冷却风,因此即使肥料从施肥装置4漏出落到下方,也因为从该柴油机12向后方有冷却风强制地流动,所以肥料向机体后方飞去,可以防止向柴油机12侧流入。因此,可以避免柴油机12覆盖飞溅的肥料而腐蚀的情况,可以进行没有发动机故障的适当的施肥及插秧作业。
而且,施肥装置4包括放入粒状肥料的肥料罐4a;将该肥料罐4a内的粒状肥料向各条定量输出的输出装置4b;将用电动鼓风机4c产生的压力风通过空气室4d向各条送出的压力风供给部4e;以及,通过该压力风供给部4e的压力风将粒状肥料引导到在田地上做施肥沟将肥料施到泥土中的做沟器4f的各条的施肥管4g。还有,电动鼓风机4c的空气的吸引部4c′延伸到上述散热器12c的后方位置设置,其空气的吸引口4c″面临散热器12c的后方近旁而设置。因此,将从散热器12c向后方排气的热空气由电动鼓风机4c吸入而用于粒状肥料的搬运,所以有干燥粒状肥料的效果,并防止潮湿的粒状肥料附着在输出装置4b或施肥管4g上而引起肥料堵塞,可以进行恰当的施肥作业。
再有,散热器12c的引起冷却风的散热扇12d的风的方向和电动鼓风机4c的吸引方向相同,所以散热扇12d的废热风的流风帮助电动鼓风机4c的吸引,而且,电动鼓风机4c的吸引力起帮助散热扇12d的废热风的流风的作用,因此散热扇12d和电动鼓风机4c成为互相促进的关系,将散热扇12d和电动鼓风机4c使用起风力比较小的小型的也可以,可以形成廉价且紧凑的机械结构,可以轻量化作业用行驶车辆,通过轻量化也可以发挥优良的行驶性能(特别是在水田田地行驶中,如果作业用行驶车辆轻量的话,其行驶性能变得格外好)。
另一方面,在变速箱输入轴34上设有主离合器43,液压式无极变速装置HST的驱动力通过主离合器43传递到变速箱输入轴34上。主离合器43是众所周知的多片离合器,图中的44是主离合器轴侧的摩擦片,45是变速箱输入轴侧的摩擦片,46是推压两摩擦片的弹簧,47、48是转换操作用的固定构件和滑动构件。
在变速箱体11的外壳40的前部,分别平行地支撑有变速箱输入轴34、副轴50、行驶一次轴51、行驶二次轴52、种植一次轴53、种植二次轴54。变速箱输入轴34的齿轮G1和副轴50的齿轮G2,以及齿轮G2和行驶一次轴51的齿轮G3分别互相啮合,变速箱输入轴34的转动顺时针方向传递到行驶一次轴51上。
作为主变速装置B,在行驶一次轴51上上述齿轮G3和齿轮G4分别嵌入到规定位置,在行驶二次轴52上互相一体地成型的齿轮G5、G6向轴方向滑动自如地嵌合。用变速拨叉56使齿轮G5、G6移动,齿轮G4、G5啮合时变成低速的作业速度,齿轮G3和齿轮G6啮合时变成高速的路上行驶速度。而且,在种植一次轴53上嵌入与齿轮G4平时啮合的齿轮G7和后倒齿轮G8,使齿轮G6与后倒齿轮G8啮合则变成后退速度。齿轮G5、G6与任何齿轮都不啮合的位置成为空挡。操作该主变速装置B的变速杆90设在操作盘17上。
而且,作为株距变速装置C,互相一体地成型的齿轮G9、G10轴向滑动自如地嵌合在种植一次轴53上,同时在种植二次轴54上分别安装齿轮G11、G12。通过用变速拨叉57使齿轮G9、G11适当地移动,得到齿轮G9和齿轮G10、齿轮G10和齿轮G11、以及齿轮G10和齿轮G12的三种组合,可以进行三阶段的株距转换。从种植二次轴54通过锥齿轮G13、G14传递到种植部传动轴58上。
在外壳40的后部,支撑有后车轴60、60和前车轴61、61,从上述行驶二次轴52通过后差动装置D传动到后车轴60、60上,同时从后差动装置D通过前差动装置E传动到左右前车轴61、61上。而且,形成通过左右前车轴61、61使各左右前轮6、6驱动转动的结构。
后差动装置D具有在外周部形成与行驶二次轴52的齿轮G15啮合的齿轮G16的容器63,在该容器内的纵轴64上安装的一次锥齿轮G17和在左右的后车轴60、60上各别安装的二次锥齿轮G18、G18以互相啮合的状态容纳,传动到各车轴上的驱动力可以适当变动。
前差动装置E也与后差动装置D同样的结构,图中的65是容器,66是纵轴,G19是后差动装置侧的齿轮,G20是前差动装置侧的齿轮,G21是安装在纵轴66上的锥齿轮,G22是安装在前车轴61上的锥齿轮。在上述后差动装置D及前差动装置E上设有停止差动功能,使驱动力均等地传动到左右两车轴上的差动锁止装置F、H。该差动锁止装置F、H将形成在容器63、64上的卡爪69、70和与车轴的方棒部嵌合的差动锁止构件71、72的卡爪73、74和车轴50、51互相固定。操作该后轮的差动锁止装置F的差动锁止杆91设在操作盘17上。而且,前轮的差动锁止装置H形成若踩下设在机体盖19上的差动锁止踏板91′则差动功能被停止的结构。该差动锁止杆91及差动锁止踏板91′均配置在机体的前部,例如乘车跨越田地的垄将机体从田地开出时等,驾驶员从机体下来站在机体的前方(为使自己的身体代替重量而乘在机体的前端部)使机体前进或后退而安全地跨越该垄,这时,在左右前轮6、6的任何一个或左右后轮7、7的任何一个空转的情况下,驾驶员可以立即以容易的姿势操作在机体前部的差动锁止杆91及差动锁止踏板91′,变成差动锁止状态,可以安全地跨越垄。
后车轴60、60通过锥齿轮G23、G24、…传动连接在侧离合器轴76、76上,而且从该侧离合器轴通过侧离合器I、I传动到后输出轴77、77。侧离合器I是多片离合器,80是侧离合器轴侧的摩擦片,81是后输出轴侧的摩擦片。82是在输出轴77上滑动自如地嵌合的工作筒,通过板簧83向推压两摩擦片的方向加力,平时成为侧离合器I接通的状态。若用变速拨叉85I将工作筒82向与加力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则侧离合器I断开。
再有,在后输出轴77、77上设有后轮制动装置J、J。后轮制动装置J在安装于后输出轴77上的圆盘87、…上推压压盘88、…而制动,该压盘88、…的工作用变速拨叉85J进行。即,平时是侧离合器I接通,后轮制动装置J没有开动的状态,若操作变速拨叉85I将工作筒82向与加力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则侧离合器I断开,若操作变速拨叉85J则后轮制动装置J开动。这些侧离合器I及后轮制动装置J的操作(左右变速拨叉85I、85J的操作),用后述的设置在机体盖19上的踏板140进行。而且,在左右变速拨叉85I上固定左右离合器操作臂86I的基部,在左右变速拨叉85J上固定左右制动操作臂86J的基部。
后输出轴77、77的后端部向外壳40外突出,在该突出端部上连接向上述后轮支撑箱24、24传动的左右后轮传动轴89、89。而且,通过该左右后轮传动轴89、89使各左右后轮7、7驱动转动。
变速杆90的操作位置,按从后向前方操作的顺序成为后退速度、空挡、作业速度、路上行驶速度。而且,若将差动锁止杆91向前方操作则成为变速锁止,向后方操作则成为变速作用。
因此,在田地里进行插秧作业时,将差动锁止杆91变成变速锁止,将变速杆转换成作业速度,在插秧装置3的载苗台上放置秧苗,在施肥装置4的肥料罐中放入肥料,使各部驱动前进,则左右后轮7、7的差动锁止装置F被差动锁止而变成差动功能停止的状态,所以机体的直进性良好,可同时进行良好的插秧作业和施肥作业。而且,在路上行驶时,将后差动装置D及前差动装置E共同操作成差动功能作用的状态,可以安全地行驶。
140是将主离合器43和左右后轮制动装置J共同操作的踏板,配置在转向手柄16的右下侧,若踩下该踏板140则主离合器43断开,接着左右后轮制动器J开动,机体停止。
接着,插秧装置3在行驶车辆1上用升降用连杆装置2升降自如地安装,关于其升降的结构和插秧装置3的机构进行说明。
首先,将基部转动自如地设在行驶车辆1上的一般的液压缸160的活塞上端部连接在升降用连杆装置2上,用设在行驶车辆1上的液压泵13通过电磁液压阀161向液压缸160供给、排出压力油,使液压缸160的活塞伸进、退缩,从而使连接在升降用连杆装置2上的插秧装置3上下运动。
插秧装置3包括兼有在升降用连杆装置2的后部通过滚动轴滚动自如地安装的机架的种植传动箱162;被设在该种植传动箱162上的支撑构件支撑而向机体左右方向往复运动的载苗台163;安装在种植传动箱162的后端部从上述载苗台163的下端将分成一株株份的秧苗种植在田地上的秧苗种植工具164…;以及,在种植传动箱162的下部使其后部被枢轴支撑其前部上下摆动自如地安装的成为平地体的中心浮体165、侧浮体166…等。中心浮体165、侧浮体166…,用于平整田地的同时平整用秧苗种植工具164…种植秧苗的田地的前方而设置。
167是在两端具有万向联轴器的PTO传动轴,为了将施肥驱动箱168的动力向插秧装置3的种植传动箱162传递而设置。169是由检测中心浮体165前部的上下位置的电位计构成的中心浮体传感器,与中心浮体165的前部上面通过连杆连接。还有,基于中心浮体传感器169的中心浮体165前部的上下位置检测,通过控制装置170的插秧装置升降机构控制电磁液压阀161,用液压缸160控制插秧装置3的上下位置。
即,在中心浮体165的前部用外力提升到适当范围以上时,用液压泵13将从变速箱体11汲出的压力油送入液压缸160使活塞突出使升降用连杆装置2向上运动而使插秧装置3上升到规定位置,而且,在中心浮体165的前部下降到适当范围以上时,将液压缸160内的压力油送回变速箱体11内使升降用连杆装置2向下运动而使插秧装置3下降到规定位置,还有,在中心浮体165的前部在适当范围内时(插秧装置3在适当的规定位置时),停止液压缸160内的压力油的出入使插秧装置3保持一定位置。这样,将中心浮体165作为用于插秧装置3的自动高度控制的接地传感器而使用。
171是配置在操纵手柄10的下方的指状手柄,若上下方向操作该指状手柄171,则由电位计构成的指状手柄开关172工作,通过控制装置170的PTO离合器工作机构操作PTO离合器工作SOL173,操作设在施肥驱动箱168内的断接动力的PTO离合器,可以对给施肥装置4及插秧装置3的动力进行接通和断开操作,同时通过控制装置170的插秧装置升降机构,操作电磁液压阀161可以用手动使插秧装置3上下运动。
即,若将指状手柄171操作为“上”,则PTO离合器断开,施肥装置4及插秧装置3的工作停止且电磁液压阀161强制地将插秧装置3转换为上升的一侧。
还有,将指状手柄171操作为“上”之后,若将指状手柄171操作一次为“下”,则电磁液压阀161变成用中央浮体165的上下运动转换的自动控制状态,如果是插秧装置3上升的状态则中央浮体165接地而插秧装置3下降到变为适当姿势。再有,若再一次将指状手柄171操作为“下”,则电磁液压阀161保持用中央浮体165的上下运动转换的自动控制状态,PTO离合器接通使施肥装置4及插秧装置3驱动。之后,每次将指状手柄171操作为“下”时,电磁液压阀161保持用中心浮体165的上下运动转换的自动控制状态,PTO离合器交替转换为接通和断开。
以下,说明使插秧装置3自动上升的控制结构。
首先,设有若将变速杆90操作为后退速度,则设在变速杆90的基部的抵接片190抵接而成为ON的后升降开关191,通过控制装置170的插秧装置上升机构控制电磁液压阀161用液压缸160使插秧装置3上升到最大位置。
这样,若将变速杆90操作为后退速度,则自动地使插秧装置3上升到最大位置,则为了在田地的垄间使机体转弯等而使机体向垄后退时,自动地插秧装置3上升到最大位置,所以可以预先防止插秧装置3与垄碰撞而破损,操作性良好。
而且,在将上述转向手柄16向左右任何一方转动230度时自动升降开关183变为ON,则通过控制装置170的插秧装置上升机构控制电磁液压阀161用液压缸160使插秧装置3上升到最大位置。
这样,为了在垄间使机体转弯而将转向手柄16向左右任何一方转动到最大限度,则自动升降开关183变为ON,自动地插秧装置3上升到最大位置,所以不需要在机体转弯时使插秧装置3上升的操作,可以效率良好地进行机体转弯,操作性良好。
另一方面,在操作盘17的驾驶席20侧的壁面的左右外侧设有自动升降转换开关192a,该自动升降转换开关192a可以转换成自动升降开关183变为ON则自动地使插秧装置3通过控制装置170的插秧装置上升机构自动上升的状态和即使自动升降开关183变为ON也不会自动上升的状态。而且,在操作盘17的操作席20侧的壁面的左右内侧设有后升降转换开关192b,该后升降转换开关192b可以转换成后升降开关191变为ON则自动地使插秧装置3通过控制装置170的插秧装置上升机构自动上升的状态和即使后升降开关191变为ON也不会自动上升的状态。
例如,要从田地出来而跨越垄时,为了做好机体的前后平衡使插秧装置3以下降的状态前进而跨越垄,这时,驾驶员为了更加做好前后平衡从驾驶席20离开站在机体的前端部提高机体的前部重量而跨越垄。这时,在机体的行进方向受到垄的影响而变更的场合等,驾驶员操作转向手柄16想要修正机体的行进方向,这时,用转向手柄16的转动操作使自动升降开关183变为ON使插秧装置3自动上升,则机体的前后平衡变差而存在机体倒置等危险。为此,通过将自动升降转换开关192a配置在操作盘17的左右外侧,如上述在跨越垄时用转向手柄16的转动操作使自动升降开关183变为ON使插秧装置3自动上升时,驾驶员可以从机体前端部容易将自动升降转换开关192a转换为OFF停止插秧装置3的自动上升,可以避免危险,比较安全。
另外,将自动升降转换开关192a及后升降转换开关192b设为OFF,即使后升降开关191变为ON,即使自动升降开关183变为ON,插秧装置3也处于不会自动上升的状态,则在将机体后退到库房等时即使将转向手柄90操作为后退速度插秧装置3也不会自动上升,所以可以在下降插秧装置3的状态下后退,可以避免在库房的入口上部或库房内的其它构件上碰撞插秧装置3的情况。而且,在扇型或葫芦型等的不规则田地上沿垄间周围进行种植时,沿弯曲的垄一边转动转向手柄16一边进行种植作业,这时,若将自动升降转换开关192a设为自动位置,则将转向手柄16向左右任何一方转动230度以上则自动地使插秧装置3上升而不可以进行种植作业,若将自动升降转换开关192a设为OFF,则即使将转向手柄16向左右任何一方转动230度以上插秧装置3也不会上升,所以可以进行种植作业,在不规则田地上也可以适当地进行秧苗种植作业。
图中,200是设在机体前部的预备载苗台,201是作为直进行驶指标的中心标识。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除了裁人型插秧机以外,可适用于载人型蔬菜移植机或载人型灯心草移植机等各种载人型秧苗移植机,而且,也可适用于拖拉机或工程机械等其它任何行驶车辆。
权利要求
1.一种作业用行驶车辆,在机体中央部搭载发动机(12),在机体后部设置施肥装置(4)的肥料罐(4a),其特征在于,
做成在发动机(12)的后方配置散热器(12c),通过散热扇(12d)向机体后方排出发动机废热风的结构,同时在施肥装置(4)上设置输出肥料罐(4a)内的肥料的输出装置(4b),和从上述散热器(12c)的后侧位置吸引空气而产生用于搬运通过上述输出装置(4b)输出的肥料的压力风的鼓风机(4c)。
全文摘要
以往作业用行驶车辆中存在从在机体中央部搭载的发动机的近旁的施肥装置飞溅的肥料落到发动机上,使发动机腐蚀而缩短其寿命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在机体中央部搭载发动机(12),在机体后部设置施肥装置(4)的肥料罐(4a)的作业用行驶车辆,其特征在于,做成在发动机(12)的后方配置散热器(12c)通过散热扇(12d)向机体后方排出发动机废热风的结构,同时在施肥装置(4)上设置输出肥料罐(4a)内的肥料的输出装置(4b),和从上述散热器(12c)的后侧位置吸引空气而产生用于搬运通过上述输出装置(4b)输出的肥料的压力风的鼓风机(4c)。
文档编号F01N5/04GK1954654SQ20061009311
公开日2007年5月2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月21日 优先权日2005年10月25日
发明者清家理伯, 福村善宏, 冲本章 申请人:井关农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