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喷射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13418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燃料喷射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搭载在内燃机上的燃料喷射阀,特别是涉及在内燃机起动时使喷射的燃料微粒化的技术。
背景技术
搭载在内燃机上的燃料喷射阀,控制燃料的喷射量,并且将燃料微粒化后从喷射孔向内燃机的吸气管或燃烧室内喷射。特别是,内燃机起动时,由于机器处于低温,喷射的燃料附着在吸气管及燃烧室壁面上而使燃烧效率降低,因此,碳化氢(HCHydro Carbon)等的未燃成分的排出量可能增大。因此,通过将加压的燃料进行减压喷射或将燃料加热后喷射,来促进微粒化及汽化,抑制HC的排出量。
例如,特许文献1中有以下这样的燃料喷射阀,其构成是由将阀体轴的内部形成中空并使阀体轴在阀体罩体的圆筒部滑动的基部、和直径小于该基部的轴部形成,通过该小径的轴部和阀体罩体的内面形成连通阀座的燃料通路,并从形成于阀体轴的轴壁的燃料流出口向该燃料通路供给燃料。特别是,在阀体罩体的燃料通路的外面所设置的加热器可以加热燃料,同时,将设置了加热器的部分的阀体轴扩径,缩窄燃料通路,提高向燃料的传热效率。
特许文献1特开2002-4973号公报但是,在特许文献1中,因为在阀体轴的轴壁形成的燃料流出口设在了燃料通路的中部,所以,对滞留在该燃料出口的上部的燃料通路的燃料进行加热。即,即使将阀体轴扩径来缩窄加热器位置的燃料通路,通过加热器在起动前加热的燃料,也会在燃料通路的上部产生对流,因此,加热对象的燃料量超过需要量以上,加热时间可能也要长过需要时间。这一点上,如果在燃料出口的上部的燃料通路也设置加热器,则可以缩短加热时间,但是,加热电力增大。
而且,因为将阀体轴的局部扩径使燃料通路变窄,因此,存在不仅阀体轴的加工过程复杂化,而且当加工使阀体轴变形时,损害阀体的密封性,燃料喷射量产生误差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不损害阀体的密封性,实现可以缩短加热时间的燃料喷射阀。
本发明提供燃料喷射阀,具有具有罩体,其具有流通燃料的中空的圆筒部;喷嘴主体,其具有在所述罩体的圆筒部的前端安装的阀座;流通燃料的中空的阀体轴,其具有在所述罩体的圆筒部滑动自如地插入的基部和直径比该基部小的轴部;阀体,其设于上述阀体轴的前端,通过在轴向驱动的所述阀体轴接近离开所述阀座;燃料流出口,其在所述阀体轴的轴壁开口而成;圆筒状的燃料通路,其由所述阀体轴的轴部和所述罩体的圆筒部的内面形成,与所述阀座连通;加热装置,其设于该燃料通路的所述罩体的外侧;圆筒状的间隔体,其位于所述阀体轴的轴部和所述罩体的圆筒部的内面之间,固定在所述罩体上,其中,该间隔体具有堵塞在所述燃料流出口上部形成的所述燃料通路的大径部;直径形成得比所述罩体的圆筒部的内径小,且位于所述燃料流出口下部的小径部;在该小径部的与所述燃料流出口对应的位置形成的燃料导入口。
根据这种构成,因为用间隔体的大径部堵塞燃料流出口的上部的燃料通路,所以燃料流出口的上部的燃料通路的燃料的对流被防止。其结果是,由于减少了通过加热装置加热的燃料,所以能够缩短燃料的加热时间。而且,由于能够通过间隔体减窄燃料通路,所以不必加工阀体轴。因此,回避了由于加工阀体轴而使阀体的密闭性的恶化的问题,可以保证喷射性能。
在上述的情况中,由间隔体隔开的燃料通路的容积优选设定为至少是内燃机起动时一个工作过程的喷射所需要的燃料喷射量以上。由此,能够确保起动时必要的燃料量,并且能够瞬时加热燃料,因此,能够降低HC的排出量。而且,一个工作过程的喷射所需要的喷射量,在脉冲喷射控制的情况下,是由多个喷嘴喷射的总量。
另外,间隔体可以为将大径部和小径部一体形成,且具有插通阀体轴的贯通孔而成的套筒。或者,取而代之,通过设间隔体为将与小径部对应的圆筒体的一端扩径形成大径部而成的套筒,从而可以使加工简单。另外,通过设间隔体为由与小径部对应的树脂制的圆筒体和与该圆筒体的一端覆盖的大径部对应的金属制的环状构件构成的套筒,由此降低向树脂制的小径部的传热,因此,可以进一步缩短加热时间。
加热装置优选使用在树脂薄膜上配设加热线而成的薄膜加热器。由此,可以抑制燃料喷射阀外径的增大,因此,可以提高对内燃机的安装性。此时,通过将薄膜加热器固定设置在至少与间隔体的小径部对应的罩体的外面,可以高效地加热供给向阀座的燃料通路的燃料。另外,固定薄膜加热器部位的罩体的壁部,通过减薄其壁厚形成,从而能够提高向燃料的传热效率,且进一步缩短燃料的加热时间。再者,薄膜加热器由于内燃机的排气温度达到设定温度以上时关闭,从而可以控制不必要的电力消耗。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不损伤阀体轴的密封性,能够缩短加热时间的燃料喷射阀的构造。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燃料喷射阀的剖面图;图2是实施例1的特征部的放大剖面图;图3是图2的A-A截面;图4是实施例1的套筒的剖面5是说明实施例1的动作的图;图6是表示从内燃机排出的HC的排出量的时间变化的图;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燃料喷射阀特征部的放大剖面图;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燃料喷射阀特征部的放大剖面图;图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4的套筒的构成的图,同图(a)是纵剖面图,同图(b)是底视图;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5的套筒的剖面图;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6的套筒的剖面图。
图中1 燃料喷射阀、2 罩体、3 圆筒体、4 阀座、5 喷嘴主体、6 阀体、7 阀体轴、8 基部、9 轴部、11 芯部、13 弹簧、14 电磁线圈、15 燃料通路、16 加热器、17 套筒、21 大径部、22 小径部、23 贯通孔、24 燃料导入口、25 燃料流出口。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图面对应用了本发明的燃料喷射阀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1基于图1~图4说明应用了本发明的燃料喷射阀的实施例1。图1是本实施例1的燃料喷射阀的纵剖面图,图2是将图1的特征部放大后的纵剖面图,图3是沿图2的线A-A的剖面图,图4是实施例1的特征部的套筒的剖面图。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燃料喷射阀1,在罩体2的中空的圆筒部设置了薄板的圆筒体3,且在该圆筒体3的前端装配了具有阀座4的喷嘴主体5,在圆筒体3中插入有在前端固定了球形阀体6的阀体轴7。阀体轴7具有在圆筒体3内的轴向滑动自如地装配的基部8和直径小于基部8的轴部9,且具有燃料流通的中空部10而形成。在圆筒体3的阀体轴7的上部固定着中空的芯部11。在芯部11的内部安装有弹簧调整器12,由此,调整弹簧13的弹力,将阀体6压紧在阀座4上。而且,在设置有芯部11的圆筒体3的外围设置有电磁线圈14,当对电磁线圈14励磁时,阀体轴7的基部8被芯部11吸引,阀体6脱离阀座4。
另外,由阀体轴7的小径的轴部9和圆筒体3的内面形成圆筒状的燃料通路15,且该燃料通路15与阀座4连通。另外,在燃料通路15的圆筒体3的外侧固定有作为加热装置的加热器16。还有,在燃料通路15内,圆筒状的间隔体即套筒17被固定设置在圆筒体3上。又如图2所示,在喷嘴主体5的前端面形成与阀座4连通的燃料喷射室18,用于堵塞该燃料喷射室18而设置有开口了多个燃料喷射孔19的喷孔板20。而且,在图1中,符号32是磁性体的轭铁,符号33是滤清器,符号34是燃料供给路。
下面,参照图2~图4,对与燃料通路15、加热器16、套筒17相关联的本实施例1的特征部进行说明。套筒17如图4所示,具有形成为圆筒状的大径部21和小径部22,并且,具有插通阀体轴7的贯通孔23而形成。小径部22的下端形成尖细的锥形面22a。靠近大径部21跨小径部22的周方向形成有多个燃料导入口24。本实施例的套筒17通过切削加工制作。另外,考虑成本的降低,能够在通过烧结加工和模具加工制作外形后,对必要的部位进行切削加工制作。
这样形成的套筒17,如图2所示,在整个阀体轴7的轴壁的周方向形成的多个燃料流出口25的位置,将大径部21通过焊接等固定安装在圆筒体3上,以固定套筒17的各燃料导入口24。具体地说,将套筒17压入罩体2的圆筒体3内,将大径部21的外周部以点焊接等方式机械固定在圆筒体3上。另外,小径部22的下端构成离开喷嘴主体5的阀座部的面的位置而形成。由此,燃料通路15内的燃料导入阀座4。
另外,大径部21被安装在设于阀体轴7的燃料流出口25的位置上部。由此,大径部21将燃料流出口25的位置的上部的燃料通路15堵塞。另外,小径部22的外径形成比圆筒体3的内径小的小径,由此,与大径部21相比下部的燃料通路15的通路截面积变窄。
在此,燃料导入口24不局限于图4所示的矩形,也可以是圆形,进而也可以使孔的方向向外周倾斜形成。另外,燃料导入口24和燃料流出口25为了即使在阀体轴7因阀的开关操作而移动时也能够互相连通,因而燃料流出口25在阀体轴7的移动方向上以长孔形成。
在与套筒17的小径部22对应的位置的圆筒体3的外周面设置有加热器16。本实施例的加热器16采用在树脂制的薄膜(例如聚酰亚铵)上配设加热线(例如不锈钢)而成的薄膜加热器。由此,能够将厚度薄膜化至30~70μm左右,能够使加热器本身的升温特性良好。而且,即使是有自控机能的PTC加热器等,如果有加热燃料的功能,则也可以充分使用。
另外,为提高加热器16和圆筒体3的密封性,而设置了通过在加热器16的周围进行加热来产生收缩力的热收缩管37。由此,能够防止在加热器16和圆筒体3之间产生间隙等,且能够将加热器16的热高效地传向燃料。在本实施例中,将热收缩管37的厚度设在了0.5mm左右。由此,由于可减薄形成加热器16和热收缩管37,故能够不增大壳构件27的外径而使其紧凑形成,所以,不会损害吸气管和燃料室的安装性。
另外,对加热器16从外部通过加热器端子35供给电源。加热器端子35从壳构件27上形成的细缝状的插入孔28插入,与加热器16连接。还有,壳构件27是用于将燃料喷射阀1固定于内燃机的构件。另外,加热器端子35为了和加热器16可靠地接触,而在壳构件27的加热器固定孔29部分,通过带螺纹的固定构件的推压固定。还有,加热器16设置在为覆盖加热器16而设置的壳构件27和圆筒体3之间形成的空洞36内,通过空洞36内的空气层使热量不会扩散。
下面,说明如上述构成的实施例1的燃料喷射阀的工作。燃料通过滤清器33供给燃料供给路34。燃料供给路34内的燃料如图5所示,通过阀体轴7的中空部10、设于轴部9的燃料流出口25、以及设于套筒17的燃料导入口24,导入燃料通路15。燃料通路15由套筒17的小径部22和罩体2的圆筒体3的内面之间形成的间隙15a、小径部22的下端面和喷嘴主体5的上端面以及至阀座部的间隙15b形成。另外,套筒17的贯通孔23和阀体轴7之间形成的间隙是用于使阀体轴7相对于套筒17的移动自由的公差程度的间隙。
在此,为了起动内燃机,在接通后,动力输出轴开始工作,由未图示的燃料控制装置驱动电磁线圈14,通过阀体轴7使阀体6和阀座4例如脉冲状接离。由此,燃料通路15内的燃料通过阀座4被导入燃料喷射室18,从喷射孔19向吸气管或燃烧室内喷射,起动内燃机。
另一方面,在接通同时或在接通之前,加热器16开始通电。由此,通过用薄板形成的圆筒体3加热燃料通路15内的燃料。在此,因为起动用的燃料到被喷射的时间是较短的时间(例如1秒左右),因此,需要将燃料通路15内的燃料快速加热至规定的温度(例如80℃~100℃),促进微粒化。这一点上,根据本实施例1,因为由套筒17的大径部21阻塞了燃料流出口25上部的燃料通路15,因此,燃料流出口25上部的燃料通路15的燃料不会成为加热对象。另外,因为通过套筒17的小径部22缩窄了燃料通路15,因此,能够大幅降低加热器16加热的加热对象的燃料量。另外,由于从套筒17的燃料导入口24向设有加热器16的圆筒体3的内面喷射燃料使其流入燃料通路15内,因此能够提高传向燃料的热量。其结果是,由于加热器16的热量通过薄的圆筒体3向狭窄的燃料通路15的间隙15a的燃料直接传递,所以能够使起动用的燃料在短时间内升温至规定的温度,且能够将燃料微粒化喷射,可以降低起动时的HC的排出量。
另外,如图5所示,间隙15c的流路截面与间隙15a的流路截面相比极小。例如,间隙15c是数μm级,间隙15a是数百μm级。这样,在有同心的环状间隙的情况下,由于流向各自间隙的燃料量是乘以间隙的3方的比例,与间隙部的长度呈反比,因此,从燃料导入口24导入的燃料的大部分流入间隙15a内。
在此,对本实施例1的起动时的HC的排出量的降低效果用图6进行说明。同图是从内燃机开始起动至起动后20秒的快转怠速(1200r/min)的运转期间产生的HC的排出量的变化。图中,为了对比,设现有的燃料喷射阀的起动时的燃料温度为20℃,设本发明的燃料喷射阀的起动时的燃料温度为80℃。通常,内燃机起动一次工作过程喷射的燃料量例如为260mm3左右,起动后(经过1秒左右后),通过A/F控制减少到例如20mm3左右。
图6表明,现有的燃料喷射阀中,在起动后5秒左右出现峰值,其后单调减少。与此相对,根据本发明的燃料喷射阀,由于起动时的燃料温度充分高,故可以抑制起动后HC的峰值。不同的是,在现有的燃料喷射阀中,喷射的燃料的大半会附着在吸气管和燃烧室的内壁面上,由于之后的燃烧而使避面温度上升,附着的燃料被汽化,成为剩余的燃料被吸入燃烧室,由此形成了过浓的混合气,因此,可以理解为HC急剧增加的原因。特别是,由于进入到燃烧室的活塞间隙的燃料的滞后燃烧,从而认为是HC急剧增加,因此,必须避免燃烧室的壁面附着。在这一点上,根据本发明,由于可以使起动时的燃料温度快速提高到80℃,因此,能够促进燃料的微粒化以及汽化,抑制向吸气管和燃烧室的内壁面的壁面附着,且能够显著降低HC的排出量。
而且,由于通过套筒17缩窄燃料通路15,故不必要对阀体轴7的轴部9实施扩径加工,所以不用担心由于加工变形而损害阀体和阀座的密封性。再者,优选将由燃料通路15的间隙15a和间隙15b构成的空间的容积或包含从间隙15b至阀座4空间的容积设为至少能够储存对应内燃机起动后的快转怠速运动的一个工作过程量或两个工作过程量的燃料喷射量的容积。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例1中,因为在罩体2的圆筒体3通过焊接等固定了套筒17的大径部22,所以,加热器16的热量通过圆筒体3和套筒17有助于燃料通路15内的燃料加热。但是,通过套筒17加热燃料通路15的燃料的效果,因为少量,所以优选套筒17用热传导率低的材料(例如钛、不锈钢等)形成。由此,能够将加热套筒17的热量用于加热燃料,且能够进一步缩短燃料的加热时间。
还有,对将加热器16通电开始与接通同时,或者在接通之前进行的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为了尽量使燃料升温在瞬时进行,而优选进行在燃料喷射指令之前加热的所谓的预热。由于燃料温度和外界温度在较广范围内变化,因此,通过在喷射前进行预热,能够在起动时的将燃料准确地微粒化并喷射。例如,喷射前的预热时间优选进行1~5秒左右。这样的预热根据环境设定的模式进行。例如,在通知几个关键字后、或操作者打开门后、或者由传感器读取就坐后,通过发送指令等可以打开加热器16。由于预热时间不是唯一的,所以通过例如外界温度、燃料温度、残余的蓄电池电压等可以决定。
另外,如图5所示,由于如内燃机的温度充分上升则没有必要加热燃料,因此,在内燃机的排气温度达到设定温度以上时,通过关闭加热器16可以实现电力的节省。此时的设定温度,例如可以设定为废气净化催化剂的活性温度。
在此,就本实施例1的详细的构成做补充说明。燃料喷射阀1必须进行不会漏燃料控制喷射量的控制,特别是,为了在闭阀状态下控制燃料供给量,而需要在确保阀体6和阀座4的密封性使燃料不会泄漏的同时,可大量生产来降低成本的构成。因此,本实施例1采用球形的阀体6。这种阀体6,例如,采用圆度高且实施了镜面加工的JIS规格品的球轴承用钢球,考虑轻量化后使用直径在3~4mm左右的结构。另外,阀体6和阀座4贴紧的状态的从阀体6的中心看到的密封面的角度调整为90°(80°~100°)范围。另外,为了提高密封性,而将阀座4的密封面的附近用研磨机械研磨。还有,喷嘴主体5通过淬火来提高硬度,并且通过脱磁处理除去无用的磁性。
另外,在壳构件27上,为了防止燃料及水分等向加热器16的侵入,在与圆筒体3的前端部间装配O型垫圈31。壳构件27的材质也可以采用耐高温的塑料(例如ピ一ク材料)。
实施例2图7表示适应用了本发明的燃料喷射阀的实施例2的特征部的放大剖面图。本实施例2和实施例1的不同点在于,安装加热器16部分的罩体2的圆筒体3的厚度变薄。其它点因为与实施例1有同样的功能以及构成,故使用同一符号而省略说明。
即,如图7所示,在安装加热器16部分的圆筒体3的外面设置了凹部41。凹部41设置在从喷嘴主体5的上端面附近对应套筒17的的大径部21的范围,贴紧并固定加热器16。
根据本实施例2,与实施例1相比,从加热器16向燃料的传热显著提高,可以高效率地加热燃料。如果将凹部41的部分的厚度减薄50%,则确认燃料的温度上升效果提高25%左右以上。
实施例3图8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燃料喷射阀的实施例3的特征部的放大剖面图。本实施例3和实施例1的不同点在于,采用针状形的阀体42代替球形的阀体6。其它点因为和实施例1有同样的功能以及构成,故使用同一符号而省略说明。
根据本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效果相比,通过使用针状形的阀体42,可以使阀座4的上游侧的间隙15b的燃料流顺畅,并且,与球形的阀体6相比,能够减小阀座周围的空间。其结果是,因为不必用加热器16充分加热即可减少喷射的燃料量,所以,能够进一步降低HC排出量。
实施例4图9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燃料喷射阀的实施例4的套筒的构成图。同图(a)是纵剖面图,同图(b)是底面图。本实施例4的套筒17是在实施例1的套筒17的小径部22的下端设置有多数个燃料通路槽44。其它点因为与实施例1有同样的功能及构成,故使用同一符号而省略说明。
本实施例4的套筒17将小径部22的下端与喷嘴主体5的下端面接触配置。由此,图5所示间隙15b减小,可以减小其部分的容积。其结果是,与实施例1相比,因为不必用加热器17充分加热即可减少喷射的燃料量,所以,能够进一步降低HC排出量。而且,可以容易的进行轴向的定位。
实施例5图10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燃料喷射阀的实施例5的套筒的纵剖面图。本实施例5中的套筒17是将实施例1的套筒17的贯通孔23的上下端的孔径扩径。其它点因为与实施例1有同样的功能以及构成,故使用同一符号而省略说明。
本实施例5的套筒17在贯通孔23的上下端形成有直径比贯通孔23大的扩径部45、46。另外,在小径部22的下端,和实施例4同样,设置有多个槽44。
由于这样构成,因此,根据本实施例5,与实施例4相比,可以减少和阀体轴7的轴部9的接触面。其结果是,与实施例1~4相比,可以改善阀体轴7的滑动性。
实施例6图11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燃料喷射阀的实施例6的套筒的纵剖面图。本实施例6的套筒17是将实施例1的套筒17的大径部和小径部用其它材料构成。其它点因为与实施例1有同样的功能以及构成,故使用同一符号而省略说明。
如图11所示,实施例6的套筒以与实施例1的小径部22对应的树脂制的圆筒体为小径部47,在该小径部47的一端覆盖形成由金属制的环状构件构成的大径部48。另外,在小径部47的圆筒体的上端设置有凸缘49,与之对应在大径部48的环状构件的内面设置凹部50,通过机械方式固定。小径部47的下端作成尖细的锥面47a。
根据本实施例6,因为用树脂构成套筒17的小径部47,所以能够减小套筒17的传热量及热容量,且能够控制加热的燃料向套筒17侧的热泄漏。其结果是,能够进一步使燃料瞬时升温。
权利要求
1.一种燃料喷射阀,其特征在于,具有罩体,其具有流通燃料的中空的圆筒部;喷嘴主体,其具有在所述罩体的圆筒部的前端安装的阀座;流通燃料的中空的阀体轴,其具有在所述罩体的圆筒部滑动自如地插入的基部和直径比该基部小的轴部;阀体,其设于上述阀体轴的前端,通过在轴向驱动的所述阀体轴接近离开所述阀座;燃料流出口,其在所述阀体轴的轴壁开口而成;圆筒状的燃料通路,其由所述阀体轴的轴部和所述罩体的圆筒部的内面形成,与所述阀座连通;加热装置,其设于该燃料通路的所述罩体的外侧;圆筒状的间隔体,其位于所述阀体轴的轴部和所述罩体的圆筒部的内面之间,固定在所述罩体上,其中,该间隔体具有堵塞在所述燃料流出口上部形成的所述燃料通路的大径部;直径形成得比所述罩体的圆筒部的内径小,且位于所述燃料流出口下部的小径部;在该小径部的与所述燃料流出口对应的位置形成的燃料导入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喷射阀,其特征在于,由所述间隔体隔开的所述燃料通路的容积至少设定为内燃机起动时一个工作过程的喷射所需要的燃料喷射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喷射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体是所述大径部和所述小径部一体形成、且具有插通所述阀体轴的贯通孔而成的套筒。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喷射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体是由与所述小径部对应的树脂制的圆筒体、和与在该圆筒体的一端覆盖的所述大径部对应的金属制的环状构件构成的套筒。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喷射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小径部的下端,在周方向设有多个切槽,使所述小径部的下端与所述喷嘴主体的上端面接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喷射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体具有插通所述阀体轴的轴部的贯通孔,且该贯通孔的两端被扩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喷射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是在树脂制薄膜上配置加热线而成的薄膜加热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燃料喷射阀,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薄膜加热器固定在至少与所述间隔体的所述小径部对应的所述罩体的外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燃料喷射阀,其特征在于,固定所述薄膜加热器的部位的所述罩体的壁部,其壁厚薄地形成。
10.如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料喷射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加热器在内燃机排气温度为设定温度以上时关闭。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不损害阀体轴的密封性,实现可以缩短加热时间的燃料喷射阀。该燃料喷射阀的特征在于,在前端安装有具有阀座(4)的喷嘴主体(5)的罩体(2)的圆筒部(3)中滑动自如地插入具有中空的阀体轴(7)的阀体(6),从在阀体轴(7)的轴壁开口的燃料流出口(25)向由阀体轴和圆筒部(3)形成的燃料通路(15)导入燃料,通过设在圆筒部(3)的燃料通路的外侧的加热器(16)将燃料加热并从喷嘴主体(5)喷出,同时,在燃料通路(15)内安装套筒(17),并通过大径部(21)将燃料流出口的上部的燃料通路堵塞,在套筒(17)的小径部(22)形成燃料导入口(24),将燃料导入燃料通路内,同时,减窄燃料通路,从而减少通过加热器加热的燃料量,缩短加热时间。
文档编号F02M53/00GK1945003SQ20061014212
公开日2007年4月11日 申请日期2006年10月8日 优先权日2005年10月6日
发明者安川义人, 前川典幸, 安部元幸, 关谷畅晃, 相马正浩 申请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