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簧起动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50817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卷簧起动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巻簧起动器(recoil starter),它通过拉出缠绕在 绳索巻筒上的反冲绳的一端(其被保持在起动器外壳的外部)绳索巻 筒以转动绳索巻筒,从而起动发动机,继而经由缓冲弹簧将绳索巻筒 的转动传递给凸轮件,并且将凸轮件的转动经由棘轮机构而传递给发 动机侧。
背景技术
如JP — A—2006—132519中记载,巻簧起动器构造为通过在绳 索巻筒和凸轮件之间插入像盘簧一样巻绕的缓冲弹簧,以经由缓冲弹 簧,将各部件在转动方向上弹性联接在一起,因此,当拉出反冲绳的 时候,绳索巻筒经由缓冲弹簧带动凸轮件转动,继而凸轮件经由棘轮 机构带动发动机侧转动。发明内容同时,在现有技术的上述巻簧起动器中,作为主要机构部分的构 成部件的所述绳索巻筒、复进簧、缓冲弹簧等均容纳并配置于起动器 外壳中。此时,起动器外壳的开口部分构成了同凸轮件以及转动件的 棘轮机构相啮合的结构部分。因此,此开口部分被这些部件部分地覆 盖,但其并未被任何部件完全地覆盖。因此,灰尘就会通过起动器外 壳的开口部分侵入起动器外壳内。侵入起动器外壳内的灰尘附着于主要机构部分的构成部件上,如 绳索巻筒、复进簧、缓冲弹簧等,因而具有损坏通过拉出操作从绳索 巻筒中拉出的绳的缺点及类似缺陷。
然而,并没有采取任何特别的以克服此缺陷的防尘措施。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巻簧起动器 的一种改进结构。因此,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防尘性能良 好且运转稳定的巻簧起动器,其能够通过避免灰尘附着于这些部件上, 以克服由附着在容纳并配置于起动器外壳内的主要机构部分的构成部 件,即复进簧、绳索巻筒、缓冲弹簧等上的灰尘造成的不良运行的缺 陷。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巻簧起动器,其包 括缠绕有反冲绳的绳索巻筒,反冲绳的一端被保持于起动器外壳的 外部,同时所述绳索巻筒可转动地装配位于起动器外壳内的枢轴上; 转动并驱动绳索巻筒沿反冲绳的反绕方向的复进簧;凸轮件,其一端 可转动地装配于同绳索巻筒相对的枢轴上,并且其经由棘轮机构带动 发动机侧转动;以及两端分别同绳索巻筒和凸轮件相啮合的盘簧类缓 冲弹簧,由此发动机由经由缓冲弹簧的弹性向凸轮件传递的绳索巻筒 转动力来驱动;用于可转动地支撑凸轮件的支承部分;以及同起动器 外壳一体成形的防尘盖,用以形成容纳绳索巻筒、复进簧、凸轮件和 缓冲弹簧的封闭空间。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如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巻簧起动器中,凸 轮件包括其上装配有缓冲弹簧的凸轮基座;以及具有同棘轮机构相 啮合的凸轮爪的凸轮盘。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如发明第一或第二方面所述的巻 簧起动器,其中防尘密封条装配于防尘盖的支承部分上。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如本发明第一至第三方面中任一 所述的巻簧起动器,其中,盘簧类缓冲弹簧的两端处的接合部分分别 弯曲为U形。如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所述,支承部分同起动器外壳整体构造为一 体,以在支承部分固定于起动器外壳上时,可转动地支撑凸轮件的另 一端,同时,防尘盖形成容纳主要结构部件的封闭空间内,以仅使同 凸轮件的棘轮机构相啮合的凸轮爪向外突出。因此,主要结构部件, 如绳索巻筒、复进簧、缓冲弹簧、装配有缓冲弹簧的凸轮件等,均容 纳并配置于同起动器外壳一体连接的防尘盖所覆盖的封闭空间内。因 此,产生的问题,如由于附着于复进簧以及反冲绳上的灰尘造成的、 通过绳索巻筒的拉出操作拉出的反冲绳的错误返回及其类似的问题都 能够被彻底解决。而且,由于防尘盖的支承部分支撑/支承凸轮件的另 一端,因此凸轮件能够进行稳定的转动并得到稳定的支撑/支承,而且 不需要其他部件对凸轮件进行支撑。因此,简化了其构造。如本发明第二方面所述,凸轮件由其上装配有缓冲弹簧的凸轮基 座,以及具有同棘轮机构相啮合的凸轮爪的凸轮盘构成。因此,用于 装配凸轮件的缓冲弹簧的凸轮基座容纳于覆盖有防尘盖的空间内,然 而,具有凸轮件的凸轮爪的凸轮盘能够暴露于由防尘盖覆盖的空间的外面。因此,凸轮件的凸轮爪和棘轮机构之间的啮合不会受到任何阻 碍。同样,利用防尘盖,能够易于实现对具有凸轮基座以及凸轮盘的 凸轮件的支撑/支承。如本发明第三方面所述,防尘盖的防尘密封条装配于可转动地支 撑凸轮件的支承部分上。因此,提高了支承部分的防尘效果。如本发明第四方面所述,盘簧类缓冲弹簧两端的接合部分被分别 弯曲为U形。因此,使得缓冲弹簧的两端同绳索巻筒以及凸轮件之间 的啮合非常容易,而且还降低了缓冲弹簧的安装成本。


通过参照相应的附图所进行的如下详细描述,使得本发明的这些 以及其他目的和优点更加清楚。图1为本发明中一个实施例的巻簧起动器的纵向剖面视图;图2为凸轮件的凸轮爪和棘轮机构之间的支撑/支承关系视图;和图3为缓冲弹簧一个端面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一个特点为巻簧起动器A用于起动发动机,其通过经由缓冲弹簧6的弹性将绳索巻筒1的转动力向凸轮件2传递,然后经 由棘轮机构10将凸轮件2的转动传向发动机侧,在所述巻簧起动器A 中,除了不可避免的暴露在外的结构部分外,主要结构部件(如巻簧 起动器A的凸轮爪43)等均容纳于覆盖有防尘盖7的封闭空间内,防 尘盖7和起动器外壳整体形成,从而灰尘不会附着于主要结构部件(如 复进簧5、绳索巻筒l、缓冲弹簧6以及类似的其他部件)。下面将会对一个具体实施例进行描述。本发明所述的巻簧起动器A如图1所示。首先,对巻簧起动器进 行大致描述。绳索巻筒1可转动地装配在起动器外壳C内, 一端保持 在起动器外壳C外部的反冲绳(recoilrope) 11缠绕在绳索巻筒1上。 在拉出同反冲绳11的一端相连接的手柄(图中未示)时,绳索巻筒1 被转动/驱动。然后,可转动地与绳索巻筒1同轴布置的凸轮件2随着 绳索巻筒1的转动而转动。因此,位于装配在发动机侧上的转动件上 的棘轮机构10啮合在位于凸轮件2的凸轮盘4上的凸轮爪43上。然 后,转动装配于转动件上的曲柄(图中未示),以起动发动机。以上对巻簧起动器A进行了粗略描述。更具体地,轴枢C1经由 位于起动器外壳中心内的支撑轴套部分12,对外圆周上缠绕有反冲绳 11的绳索巻筒1进行支撑。轴枢Cl同起动器外壳C整体形成,以从 起动器外壳C向内突出。然后,反冲绳11缠绕在绳索巻筒1的外圆周 上,从而反冲绳的一端被保持在起动器外壳C的外部,其另一端固定
于绳索巻筒1。手柄(图中未示)同保持在起动器外壳C外部的反冲绳的一端相 连接。当拉动手柄的时候,缠绕在绳索巻筒1外圆周上的反冲绳11从 绳索巻筒l中拉出。因此,反冲绳11围绕轴枢C1被转动/驱动。复进簧5位于绳索巻筒1的左端面以及起动器外壳C的内壁面之 间。复进簧5通过反向转动绳索巻筒1 (其已经通过拉出反冲绳11而发生转动)而将未缠绕上的反冲绳11反绕绳索巻筒1中。位于内部边缘上的复进簧(recoil spring) 5的一端51固定至起动器外壳C,位于 外围边缘上的复进簧5的另一端51固定至绳索巻筒1。复进簧5的运 转方式为当拉出反冲绳ll,转动绳索巻筒1时,转动力被积聚在复 进簧5中,然后,当反冲绳11上的转动力被释放时,积聚在复进簧5 中的转动力使绳索巻筒1进行反向转动,继而将反冲绳11反绕在绳索 巻筒1上。凸轮件2将绳索巻筒1的转动传递至装在发动机曲柄侧(图中未 示)的转动件。凸轮件2可转动地装配于形成在起动器外壳C中的轴 枢C1,并由防尘盖7的支承部分71支撑,防尘盖同如下所述的起动器 外壳C整体形成,以能够从外端对其进行按压。因此,凸轮件2被保 持而不会掉落。在保持凸轮件使其不会掉落后,绳索巻筒1也通过凸 轮件2被保持,而不会从轴枢C1上掉落。如图1所示,凸轮件2由凸轮基座3和凸轮盘4构成。凸轮基座 3由合成树脂或其他类似材料制成。凸轮基座3具有基座部分31、从 基座部分31向绳索巻筒1突出的轴套部32、从基座部分31径向向外 突出的环形凸缘部分33以及螺栓件34。当螺栓件34的加大顶盖部34a 嵌入/装配入/装配至靠近轴套部32的基座部分的内圆槽部分32a时, 螺栓部34同凸轮基座3装配在一起,使其顶端部分从凸轮基座3突出 至发动机侧。
而且,内径形成为二级直径的装配凹部32b形成在凸轮基座3的 轴套部32的顶端侧上。凸轮基座3左侧(绳索巻筒l侦O的端部由轴 枢Cl以及绳索巻筒1支撑。特别是,轴套部32 (其内径形成为二级直 径)的装配凹部32b的较小直径的内径部分32c可转动地装配入轴枢 Cl中(其同起动器外壳C整体形成),较大直径的内径部分32d可转 动地装配于绳索巻筒1的支承轴套部12的外圆周上。相反,如下所述,位于右侧(发动机侧)的凸轮基座3的另一端 由防尘外壳7的支承部分71经由螺栓件34可转动地支撑。特别是, 向发动机侧开口的凹部33c位于凸轮基座3的基座部分31上,而且螺 栓件34的较大直径轴部34b通过凹部33c的中心部,以在其周围留下 空隙,借此凹部33c形成围绕螺栓件34的环形空隙S。当固定于起动 器外壳C的防尘盖7的支承部分71的轴套部装配入环形空隙S的时候, 凸轮基座3由轴套部通过螺栓件34可转动地支撑,且防止其轴向运动。 防止凸轮基座3的轴向运动避免了凸轮基座3的轴套部32从位于左侧 的转动支撑部分内的轴枢C1掉落,已经对此进行了详细描述。从凸轮基座3的基座部分31径向向外突出的环形凸沿部分33在 与绳索巻筒1相对的端面上具有环形凹部33a。环形凹部33a具有用于 同缓冲弹簧6的端部相配合的弹簧啮合部33b。如下所述,装配于绳索 巻筒1的相对表面和环形凸缘部分33之间的缓冲弹簧6的端部固定到 弹簧啮合部33b。缓冲弹簧6具有长度大致相当于凸轮基座3的轴套部32的柱形缠 绕部分61。在自由状态下,缓冲弹簧6被柱形地缠绕,以在轴套部32 的外圆周面和柱形缠绕部分61的内表面之间留有预定的空隙,因此长 度方向上的所有部分均保持在轴套部32的外圆周面上。同样,如图3所示,缓冲弹簧6的两个端部均弯曲为U形。 一个U形端62插入啮合孔14,并且同该啮合孔14啮合,从而该弯曲端部 能够沿径向移动。啮合孔14沿周向方向以切孔形式形成在外周侧上的 环形凹部13的壁部内,而不是形成于绳索巻筒1相对表面的支承轴套 部12。同时,所述的另一 U形端63插入作为沿凸轮基座3圆周向的 相对表面的环形凸缘部33的环形凹部33a的啮合部分33b,且同所述 的弹簧啮合部分33b啮合,因此所述的弯曲端部能够沿径向移动。也 就是说,弹簧啮合部分33b的径向厚度小于U形弯曲部内侧之间的宽 度。缓冲弹簧6装配于凸轮基座3的相对表面以及绳索巻筒1之间, 因此绳索巻筒1的转动力经由缓冲弹簧6传向凸轮基座3,即凸轮件2。换句话说,绳索巻筒1和凸轮件2在转动方向上经由缓冲弹簧6 而相互联接,因此当通过拉动反冲绳ll使绳索巻筒转动的时候,绳索 巻筒1的转动经由缓冲弹簧6的弹力而传向凸轮件2侧。位于凸轮件2 的凸轮基座3上的轴套部32的外部尺寸小于自由状态下的缓冲弹簧6 的尺寸。因此,缓冲弹簧6通常被支撑为与轴套部32的外圆周面之间 具有空隙,而且,同轴套部32相分离。然而,当凸轮件2侧的转动由驱动绳索巻筒1在起动发动机的方 向上转动时所产生的发动机的起动阻力停止的时候,缓冲弹簧6的柱 形缠绕部分61的直径会因为缓冲弹簧6的变形而变小。因此,缓冲弹 簧6被紧紧缠绕在位于凸轮件2的凸轮基座3上的轴套部32的外圆周 面上,而且还可以防止缓冲弹簧6的进一步弹性变形。沿凸轮基座3的轴套部32的相反方向突出的螺栓件34的突出部 分具有从嵌入/容纳于轴套部32内的扩大的头部34a延伸出来的较大 直径轴部34b;成形为和较大直径轴部34b相邻的方轴的较小直径轴部 34c;和从较小直径轴部34c延伸出来的螺纹部分34d。如上所述,较 大直径轴部34b可转动地装配/支撑于防尘盖7的支承部分71,以通过 支承部分71。防尘密封条8装配于被通过的较大直径轴部34b的外圆 周以及和与支承部分相邻的防尘盖7的环形凹部33d之间。通过装配于作为方轴的较小直径轴部34c上的加压板9,从外部将防尘密封条8 压紧。继而,将凸轮盘4装配于加压板9的外部,使其不会相对于较 小直径轴部34c转动,且通过经由垫圈螺旋螺母N,对凸轮盘4进行装 配。防尘盖7成形为大致碗状。防尘盖7构造为具有作为构成碗状中心底部的基座部分71的轴套部,即具有可转动地支撑螺栓件34的 较大直径轴部34b的基座部分71的轴套部;用于覆盖凸轮基座3的环 形凸缘部分33的外端部的部分72,其构成从轴套部向外延伸至绳索巻 筒1的相对端的碗形的底部;以及向绳索巻筒1端延伸且用于覆盖构 成碗形的环形圆周部的凸轮基座3的外圆周部的环形圆周部73。防尘 盖7和起动器外壳C整体装配在一起,这是因为环形圆周部73的环形 端部74同覆盖起动器外壳C中的绳索巻筒1的外圆周的环形延伸端 C2联接。继而,由于防尘盖7同起动器外壳C整体装配在一起,故防尘盖 7和起动器外壳C构成封闭空间,用于容纳并布置有主要结构部件,如 绳索巻筒l、凸轮基座3、缓冲弹簧6、复进簧5等。凸轮件2的凸轮盘4也成形为大致碗状。如图1和图2所示,在 通过环形部分的中心部分的线上的对称位置,构成碗形的环形圆周部 的柱形延伸部41的环形端部被切开。两个被切开的凹部42构成具有 对称的形状、以将中心部分容置于其之间的凸轮爪43。凸轮爪43的这 种结构使其同形成于位于发动机(图中未示)侧的转动件上的棘轮机 构10相啮合/分离。由于凸轮爪43同转动件的凸轮机构IO相啮合,所 以凸轮件2的转动传向转动件,以经由转动件而驱动发动机(图中未 示)的曲轴转动。棘轮机构10的构造为离心离合器。因此,在发动机起动以后,由 发动机驱动转动件,继而通过与凸轮爪43相分离的方向上的离心力而 使棘轮机构10运转。因此,发动机侧和凸轮件2之间转动力的传递被切断,从而不再向巻簧起动器A侧传递发动机侧的转动。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巻簧起动器A具有上述构造,因此其能够执行如下操作。在起动/运行发动机之前,由于棘轮弹簧(图中未示)的作用,位于同发动机(图中未示)的曲轴联接的转动件上的棘轮机构io布置于 同形成于凸轮件2的凸轮盘4上的凸轮爪43相啮合的位置。当拉出反 冲绳ll的时候,绳索巻筒l开始转动,并经由缓冲弹簧6驱动凸轮件 2—起转动。凸轮件2的凸轮爪43同棘轮机构IO相接触,以经由棘轮机构驱 动转动件(图中未示)转动,继而驱动同转动件联接的发动机的曲轴 转动。此时,当由于发动机的起动阻力而使得转动件的转动负荷增加, 继而使得凸轮件停止转动的时候,缓冲弹簧6产生变形,以吸收这个 负荷,同时,绳索巻筒1侧上的转动力也积聚在缓冲弹簧6中。如果发动机侧的起动负荷非常大,则缓冲弹簧6就会产生很大的 变形,同时缓冲弹簧6的柱形缠绕部分61的外径会縮小。因此,缓冲 弹簧6被紧紧缠绕在凸轮件2的凸轮基座3的轴套部外圆周面上,而 且不会有应力作用于位于其上的缓冲弹簧6。此时,由于弹簧离合器的 作用,绳索巻筒1和凸轮件2通过缓冲弹簧6相互联接,因此绳索巻 筒1的转动被直接传向凸轮件2。此时,缓冲弹簧6的全长被紧紧缠绕在形成于凸轮件2的凸轮基 座3上的轴套部32上。因此,缓冲弹簧6不会产生过度变形,因而不 会发生损坏缓冲弹簧6或大大降低其耐用性的情况。此时,缓冲弹簧6 两端的啮合部分62、 63分别朝向内径方向移动。因此,缓冲弹簧6近 似全长的柱形缠绕部61同轴套部32的外圆周面紧密接触在一起,继
而不会有过度的应力作用于缓冲弹簧6的两个基座部分。同样,当绳索巻筒1的转动力超过发动机在绳索巻筒被驱动时候 的起动负荷的时候,通过拉出反冲绳所产生绳索巻筒1的转动力以及积聚在缓冲弹簧6中的转动力被传向凸轮件2端,并且经由棘轮机构 10而传向转动件(图中未示)。因此,发动机的曲轴一体地转动,同 时发动机开始转动。曲柄一旦在发动机被驱动后开始转动,则棘轮机构IO在离心力的 作用下向外转动。因此,棘轮机构10同凸轮件2的凸轮爪43相分离 开。因此,发动机的转动不会向凸轮件2端传递。当在发动机被驱动 后松开反冲绳11的时候,绳索巻筒1在积聚于复进簧5中的转动力的 作用下而沿反方向转动,从而解开绳索巻筒1上的反冲绳。同样,在具有上述结构以及能够获得上述优点的本发明的实施例 中,除了同棘轮机构相啮合/分离的凸轮爪43以外,主要结构部件均 位于/布置于覆盖有同起动器外壳C一体成型的防尘盖7的封闭空间内。 因此,使得主要结构部件,如绳索巻筒l、复进簧5、缓冲弹簧6等, 均不会附着有灰尘,且不会产生不良运行。因此,能够实现优良的性 能,可以解决产生那些如拉出的反冲绳的错误返回及其类似的缺陷。因此,能够得到所述具有优良的防尘性能以及稳定的运行性能的 巻簧起动器A。
权利要求
1.一种卷簧起动器,包括其上缠绕有反冲绳的绳索卷筒,反冲绳的一端被保持在起动器外壳的外部,所述绳索卷筒可转动地装配于形成于起动器外壳内部的轴枢上;转动并沿着反冲绳的反绕方向向绳索卷筒施加能量的复进簧;一端可转动地装配于同绳索卷筒相对的轴枢上的凸轮件,所述的凸轮件经由棘轮机构将转动传向发动机侧;两端分别同绳索卷筒和凸轮件相接合的盘簧类缓冲弹簧,从而通过经由缓冲弹簧的弹力向凸轮件传递绳索卷筒的转动力而起动发动机;可转动地支撑凸轮件的支承部分;同起动器外壳一体成型的防尘盖,以形成容纳绳索卷筒、复进簧、凸轮件以及缓冲弹簧的密封空间。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巻簧起动器,其中,凸轮件包括其上装配有缓冲弹簧的凸轮外壳;具有同棘轮机构相啮合的凸轮爪的凸轮盘。
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巻簧起动器,其中,防尘密封条装配于防 尘盖的支承部分。
4.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巻簧起动器,其中,盘簧类缓冲弹簧两端 处的接合部分分别弯曲为U形。
全文摘要
一种卷簧起动器,包括其上缠绕有反冲绳的绳索卷筒,反冲绳的一端被保持在起动器外壳的外部,且所述绳索卷筒可转动的装配于形成于起动器外壳内部的轴枢上;转动并沿反冲绳的反绕方向将能量传递给绳索卷筒的复进簧;一端可转动的装配于同绳索卷筒相对的轴枢上的凸轮件,所述凸轮件经由棘轮机构将转动传向发动机侧;两端分别同绳索卷筒和凸轮件相接合的盘簧类缓冲弹簧;可转动地支撑凸轮件的支承部分;以及同起动器外壳一体成型的防尘盖。
文档编号F02N3/02GK101149033SQ200710161838
公开日2008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07年9月24日 优先权日2006年9月22日
发明者藤田博俊, 远山勋 申请人:开始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