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云南切梢小蠹的方法

文档序号:259856阅读:870来源:国知局
一种控制云南切梢小蠹的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控制云南切梢小蠹的方法,其于每年的2月下旬至4月下旬,对遭受云南切梢小蠹卵、幼虫、蛹侵害的云南松受害萎蔫木、濒死木,进行一次伐除;再于当年的5月下旬至7月中旬,对经过步骤A的第一次伐除的区域的,遭受云南切梢小蠹卵、幼虫、蛹侵害的残余云南松受害萎蔫木、濒死木,进行第二次伐除,即可有效遏制云南切梢小蠹的危害、扩散、蔓延。是控制云南切梢小蠹最简单、便捷、效果显著的方法。
【专利说明】一种控制云南切梢小蠹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控制云南切梢小蠹的方法,属于有害生物防除【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云南切梢小蠹 Tbffiicws Kirkendall & Faccoli sp.n. (Curculionidae, Scolytinae)为云南松种植区内的重大林木駐干害虫。2008年7月 9日,挪威科学家Lawrence R. Kirkendall、意大利科学家Massimo Faccoli、以及云南大学 的叶辉教授联合署名在《Ζ00ΤΑΧΑ》公开发表该物种,现已广泛分布于云南松种植的云南、四 川、贵州等省区,发生危害的累计面积超过百万亩,且有逐年扩散、蔓延的趋势。凡遭受云南 切梢小蠹危害而导致的云南松萎蔫木,必然转化为濒死木,直至植株完全死亡,已成为我国 西南地区云南松的"癌症",急需研发有效的防控云南切梢小蠹对云南松造成的危害、扩散、 蔓延的方法。
[0003] 目前针对云南切梢小蠹的科学研究工作却比较薄弱,成果相对较少,与云南切 梢小蠹相关的专利仅有"一种基于嗅觉反应的抗云南切梢小蠹混交林树种及筛选方法 (CN201010546067)" 一项,且与直接控制云南切梢小蠹无关。
[0004] 本申请的发明人从2010年开始调研,试验、尝试控制云南切梢小蠹的方法,结果 发现将遭受云南切梢小蠹卵、幼虫、蛹侵害的云南松Franch萎蔫木、漸 死木,于每年的2月下旬至4月下旬,以及5月下旬至7月中旬,分两次伐除,即可有效遏制 云南切梢小蠹的危害、扩散、蔓延,这是控制云南切梢小蠹最简单、便捷、效果显著的方法。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云南切梢小蠹的方法,有效遏制云南切梢小蠹对 云南松造成的危害、扩散、蔓延。
[0006] 本发明提供的是这样一种控制云南切梢小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A、 于每年的2月下旬至4月下旬,对遭受云南切梢小蠹卵、幼虫、蛹侵害的云南松受害 萎蔫木、濒死木,进行一次伐除; B、 再于当年的5月下旬至7月中旬,对经过步骤A的第一次伐除的区域的,遭受云南切 梢小蠹卵、幼虫、蛹侵害的残余云南松受害萎蔫木、濒死木,进行第二次伐除,即可有效遏制 云南切梢小蠹的危害、扩散、蔓延。
[0007] 所述遭受云南切梢小蠹卵、幼虫、蛹侵害,是指在云南松树干的树皮下已孕育有大 量的云南切梢小蠹卵或/和幼虫或/和蛹。
[0008] 所述云南松受害萎蔫木,是指因遭受云南切梢小蠹聚集取食、产卵而在云南松枝 梢及主干上,形成大量的云南切梢小蠹的虫孔及凝脂,使云南松树冠失水,树木呈现萎蔫状 态的云南松。
[0009] 所述云南松受害濒死木,是指因遭受云南切梢小蠹聚集取食、产卵而在云南松枝 梢及主干上,形成大量云南切梢小蠹的虫孔及凝脂,使云南松树冠完全失水、褪绿萎蔫,树 木即将死亡的云南松。
[0010] 本发明具有下列优点和效果:通过上述方案,可在每年的2月下旬至4月下旬,对 遭受云南切梢小蠹卵、幼虫、蛹侵害的云南松受害萎蔫木、濒死木,进行一次伐除,再于当年 的5月下旬至7月中旬,对经过第一次伐除的区域的,遭受云南切梢小蠹卵、幼虫、蛹侵害的 残余云南松受害萎蔫木、濒死木,进行第二次伐除,即可有效遏制云南切梢小蠹的危害、扩 散、蔓延,具有简单、便捷、效果显著的优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 图1为不同年份云南切梢小蠹蠹害指数的变化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0012]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0013] 实施例1 一种控制云南切梢小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A、 于每年的2月下旬至4月下旬,对遭受云南切梢小蠹卵、幼虫、蛹侵害的云南松受害 萎蔫木、濒死木,即在云南松树干的树皮下已孕育有大量的云南切梢小蠹卵和幼虫和蛹,且 因遭受云南切梢小蠹聚集取食、产卵而在云南松枝梢及主干上,形成大量的云南切梢小蠹 的虫孔及凝脂,使云南松树冠失水,树木呈现萎蔫状态的云南松,以及使云南松树冠完全失 水、褪绿萎蔫,树木即将死亡的云南松进行一次伐除; B、 再于当年的5月下旬至7月中旬,对经过步骤A的第一次伐除的区域的,遭受云南切 梢小蠹卵、幼虫、蛹侵害的残余云南松受害萎蔫木、濒死木,进行第二次伐除,即可有效遏制 云南切梢小蠹的危害、扩散、蔓延。
[0014] 为表明本发明控制云南切梢小蠹的效果,下面通过具体试验加以证明。
[0015] 1、材料与方法 1. 1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曲靖市沾益县九龙山林区(试验区中心位置N:25° 3V 53。4" ;E: 103° 48' 1.2" ;H :2034m),为云南松人工纯林,属云南切梢小蠹历年危害区,树龄30年, 胸径 20 ± 5cm。
[0016] 1. 2云南切梢小蠹受害木清理试验 2010年5月,调查试验地遭受云南切梢小蠹侵害后的云南松受害本底情况,收集本底 资料后,选取间隔lkm的两块约100亩,且遭受云南切梢小蠹侵害后的云南松受害株率、枯 死株率、蠹害指数基本一致的地块,其中一个作为对照组,另一个作为按照本发明实施例1 的方案实施的试验组,在每年的2月下旬至4月下旬,以及5月下旬至7月中旬,伐除云南 切梢小蠹危害导致的萎蔫木、濒死木,连续实施三年。于2011年6月、2012年7月、2013年 6月,在两块试验地随机设置5个样地,每个样地大小为20mX 30m,样地中按照对角线标定 标准株,依据云南切梢小蠹受害林分类标准,将各个样地分类,以受害株率、枯死株率、蠹害 指数调查两块试验地云南切梢小蠹受害情况,检测本发明实施例1控制云南切梢小蠹的效 果。
[0017] 1.3数据处理 应用Excel和SPSS17. 0等对数据进行Oen-Way ANOVA分析,并用最小显著差数法 (LSD)进行多重比较,统计显著性水平为P〈0. 05。
[0018] 2结果与分析 (1)受害株率变化情况 云南切梢小蠹受害株率的变化情况,见表1。
[0019] 表1云南切梢小蠹不同年份受害株率变化情况

【权利要求】
1. 一种控制云南切梢小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A、 于每年的2月下旬至4月下旬,对遭受云南切梢小蠹卵、幼虫、蛹侵害的云南松受害 萎蔫木、濒死木,进行一次伐除; B、 再于当年的5月下旬至7月中旬,对经过步骤A的第一次伐除的区域的,遭受云南切 梢小蠹卵、幼虫、蛹侵害的残余云南松受害萎蔫木、濒死木,进行第二次伐除,即可有效遏制 云南切梢小蠹的危害、扩散、蔓延。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控制云南切梢小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遭受云南切 梢小蠹卵、幼虫、蛹侵害,是指在云南松树干的树皮下已孕育有大量的云南切梢小蠹卵或/ 和幼虫或/和蛹。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控制云南切梢小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云南松受害 萎蔫木,是指因遭受云南切梢小蠹聚集取食、产卵而在云南松枝梢及主干上,形成大量的云 南切梢小蠹的虫孔及凝脂,使云南松树冠失水,树木呈现萎蔫状态的云南松。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控制云南切梢小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云南松受害 濒死木,是指因遭受云南切梢小蠹聚集取食、产卵而在云南松枝梢及主干上,形成大量云南 切梢小蠹的虫孔及凝脂,使云南松树冠完全失水、褪绿萎蔫,树木即将死亡的云南松。
【文档编号】A01G23/00GK104082090SQ201410343694
【公开日】2014年10月8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18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18日
【发明者】泽桑梓, 季梅, 杨斌, 朱家颖, 赵宁, 王大伟, 户连容, 那永生, 王海帆 申请人: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云南省林业科学院, 西南林业大学, 泽桑梓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