梢尖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760阅读:3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梢尖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竿梢部部分为实芯棒状的梢尖竿。
背景技术
如专利文献1(实开平05-67255号公报(公报段落号 、图1~图3))中记载作为外嵌安装于梢尖竿的竿梢部上的外嵌安装部件,其具有支承线连接部件的线连接用保持部件(筒状连接装置)。
在上述现有技术中,虽然记载了仅仅外嵌线连接用保持部件的结构,但是,为了提高线连接用保持部件相对于梢尖竿的安装强度,同时在线连接用保持部件与梢尖竿之间的接触面上使用粘结剂等。
但是,粘结剂经长期使用往往容易变质,从而导致粘结强度降低,因此,存在改善的余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梢尖竿,其能够加固外嵌安装部件安装于梢尖竿上的状态。
本发明技术方案1的结构特征在于在实芯棒状竿梢部的外周面上形成凹陷部,其用于将安装固定于上述竿梢部上的外嵌安装部件经凿紧处理安装固定,其作用效果如下所述。
即,由于在梢尖竿的竿梢部的外周面上设有凹陷部,因此,若在将外嵌安装部件外嵌安装于上述竿梢部上的状态下,使该外嵌安装部件外周面的一部分朝上述凹陷部压入变形并进行凿紧处理,则其被压入的部分会进入凹陷部的空间内,从而使所述陷入的部分与凹陷部的壁面配合,从而阻止了外嵌安装部件的移动并固定了安装状态。
由于通过凿紧处理,形成使外嵌安装部件的一部分与梢尖竿的竿梢部的凹陷部达到机械配合的状态,接受凿紧处理的外嵌安装部件的一部分处于接近永久变形的变形状态,因此,能够稳定外嵌安装部件的安装状态。
本发明技术方案2的结构特征在于对于技术方案1记载的梢尖竿,上述外嵌安装部件为连接固定于上述竿梢部上的顶部导引件,其作用效果如下所述。
如在本发明技术方案1的作用效果中记载的那样,由于稳定了顶部导引件的安装状态,因此,即使对顶部导引件引导的钓线施以很强的张力,也很少发生抖动,故而能够长期稳定地使用。
本发明技术方案3的结构特征在于,对于技术方案1,上述外嵌安装部件为线连接用保持部件,其安装固定于上述竿梢部上,并且以自由转动的方式保持线连接部件,其作用效果如下所述。
如在本发明技术方案1的作用效果中记载的那样,由于稳定了线连接用保持部件相对于梢尖竿的安装状态,因此,即使钓线对线连接部件施以很强的张力,也很少发生抖动,故因而能够长期稳定地使用。


图1中(a)为侧视图,其显示了使实芯棒状竿梢侧部件与中空状竿根侧部件相连并安装外装导引件的梢尖竿;(b)为纵向剖面图,其显示了竿梢侧部件的后端部与竿根侧部件的前端部连接前的状态;(c)为纵向剖面图,其显示了竿梢侧部件的后端部与竿根侧部件的前端部连接后的状态;图2为立体图,其显示了中空状竿根侧部件的制造方法,并显示了芯棒和主片材等;图3显示了在竿根侧部件的前端部形成入口陡倾斜面部的的状态,(a)为显示形成前的状态的纵剖面侧视图;(b)为显示形成后状态的纵剖面侧视图;
图4显示了安装作为外嵌合安装部件的顶部导引件的状态;(a)为显示安装之前的状态的局部剖切侧视图;(b)为显示安装后的状态的侧视图;图5显示了安装作为外嵌合安装部件的金属制线连接部件的状态;(a)为显示安装之前的状态的局部剖切侧视图;(b)为显示安装后的状态的局部剖切侧视图;图6显示了安装作为外嵌合安装部件的化纤绳制线连接部件的状态;(a)为显示安装之前的状态的局部剖切侧视图;(b)为显示安装后的状态的局部剖切侧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对对接式或抽出式钓竿中的梢尖竿A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梢尖竿A由作为竿梢部的实芯棒状的竿梢侧部件1与连接固定于该竿梢侧部件1上的中空状竿根侧部件2构成。此处,说明了在竿梢侧部件1和竿根侧部件2上配备有外装的钓线导引环3的梢尖竿。
下面,对实芯棒状的竿梢侧部件1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竿梢侧部件1为沿竿的轴线X方向直径逐渐变大的圆锥棒状体,同时,从形成于竿根端附近的最大大径部a开始向竿根端侧形成有朝竿根侧直径急剧变小的陡倾斜面部1A以及紧接着陡倾斜面部1A在竿根侧形成的圆柱形的小直径连接部1B,该结构可以与竿根侧部件2连接在一起。
另一方面,对中空状竿根侧部件2进行说明。如图1(a)(b)所示,在竿根侧部件2的竿梢端开口部形成向里侧直径逐渐变小的入口陡倾斜面部2B,同时,从该入口陡倾斜面部2B向更里侧形成小直径孔状的内嵌合鼓出部2A。小直径孔状的内嵌合鼓出部2A仅形成一定长度,从内嵌合鼓出部2A的竿根侧端向竿根侧还形成具有常规壁厚的竿体部分2C。
竿梢侧部件1的制造方法如下所述。虽然未在图中显示,但将沿轴线扎好的玻璃强化纤维束(500根~1000根)浸入热固化性树脂液内,在浸渍了所述树脂之后,通过拉模进行拉制,以规定的长度裁断,从而形成实芯棒状部件。作为强化纤维,虽然也可使用碳素纤维等,但此处采用的是弹性系数低于碳素纤维等的柔软性高的玻璃纤维。
将这种在梢尖竿的前端使用的部件制成实芯棒状部件的原因在于须采用一种在鱼上钩时竿的反应敏锐的结构,同时,由于设置在竿的前端,因此,实芯棒状部件在比中空状部件更轻的同时,还能够减小其直径。
但是,由于如果刚性过高,则可能会无法应对鱼的急剧拉扯等情况而发生断裂,因此,为了保持竿的韧性,最好采用玻璃纤维。
对以上述方式形成的实芯棒状部件的外周面进行磨削加工以得到向竿根侧直径逐渐变大的圆锥状,同时,对竿根端部进行切削加工,以形成向竿根侧直径逐渐变小的陡倾斜面部1A以及紧接着陡倾斜面部1A的朝竿根侧具有一定直径的小直径连接部1B。
下面,对中空状竿根侧部件2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对芯棒4的形状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对棒状原材料实施磨削加工,使其外周面形成从梢端侧至竿根侧直径按一定比例增大的棒状体4B,同时,在前端部,通过阶梯面4a形成向竿梢侧直径变小的小直径部4A。
下面,对这种芯棒4上缠绕的预浸渍片材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使环氧等热固性树脂(或热可塑性树脂)浸渍在由沿一个方向排列的碳素纤维(或玻璃纤维)等构成的强化纤维c组中,从而形成预浸渍材。从预浸渍材上裁下长度与竿根侧部件2所必需的竿长度相当的长度形成主片材5,从预浸渍材上裁下比竿的长度短的形成辅助片材6。
利用以上述方式形成的主片材5和辅助片材6形成中空状竿根侧部件2。如图2所示,辅助片材6的强化纤维c的方向是沿圆周方向排列的。将排列好的辅助片材6缠绕到形成于芯棒4前端侧上的小直径部4A上。在这种情况下,缠绕的次数为2~3次(即,2层至3层)。由此能够确保足够的壁厚。可以使用一块裁成可缠绕3层的辅助片材6进行缠绕,也可以使用多块缠绕一圈的片材进行缠绕。
这样,通过缠绕若干层辅助片材6,能够覆盖芯棒4的小直径部4A,从而隐藏阶梯面4a。即,缠绕在小直径部4A上的辅助片材6的表面与芯棒4的中间部外周面形成没有高度差的状态。
接着,缠绕主片材5。如图2所示,作为主片材5,准备了将强化纤维c的排列方向设定为圆周方向的内侧主片材5A、将强化纤维c的排列方向设定为轴线方向的中间主片材5B、以及将强化纤维c的排列方向设定为圆周方向的外侧主片材5C。将这些主片材5卷到包括辅助片材6外周的芯棒4大致全长上。
在卷绕了多层主片材5之后,未在图中示出,使用玻璃纸带等将其缚紧,同时,在通过煅烧炉进行煅烧之后,剥除所述纸带,并裁成规定长度。在裁好之后,使用无心磨削机等加工成规定的外表面形状、即,形成向竿根侧直径渐渐变大的筒状体,并涂上规定的涂料、装上钓线导引件3等,从而制成竿根侧部件2。
如图3(a)所示,在上述制造方法中,在竿根侧部件2的竿梢端内周面设置通过缠绕辅助片材6形成的内嵌合鼓出部2A,从而构成用以内嵌合竿梢侧部件1的小直径连接部1B的结构。
此外,在使用无心磨削机等加工出所定形状的阶段,为了形成与竿梢侧部件1的连接部,如图3(a)(b)所示,使用钻头等适当的工具在内嵌合鼓出部2A的入口处形成向竿根侧直径变小的入口陡倾斜面部2B。
在中空状竿根侧部件2中使用的强化纤维选择了弹性系为20~24吨/平方毫米的纤维。所述弹性系数一般来说属于中弹性系数。强化纤维可以使用PAN类碳素纤维或芳香族聚酰胺纤维、硼纤维等。
作为用于实芯棒状的竿梢侧部件1的强化纤维,选择了弹性系数为5~10吨/平方毫米的纤维。该弹性系数一般来说属于低弹性系,强化纤维可以采用玻璃纤维等。
为了连接以上述方式构成的竿梢侧部件1与竿根侧部件2,如图1(b)(c)所示,采用了将竿梢侧部件1的陡倾斜面部1A与小直径连接部1B内嵌入从竿根侧部件2的入口陡倾斜面部2B至整个内嵌合鼓出部2A的结构。在采用这种内嵌连接时,通过在从入口陡倾斜面部2B至内嵌合鼓出部2A涂上粘结剂,能够加固连接结构。
下面,对作为外嵌安装部件的顶部导引件3A的安装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顶部导引件3A由外嵌于竿梢侧部件1的筒状保持件3a及从该保持件3a的前端向竿梢侧延伸的导引件主体3b构成,在导引件主体3b上安装了用于导引钓线的钓线导引环3c。
另一方面,在安装固定顶部导引件3A的竿梢侧部件1的竿梢端部,形成用于进行凿紧处理的机构。即,如图4(a)所示,竿梢侧部件1形成实芯棒状,从竿梢端形成在一定长度范围内外径几乎一定的小直径安装部1C,同时,在该小直径安装部1C的外周面,在夹着竿轴线X呈180°的对角位置处分别形成凹陷部1E、1E。
此处,虽然在180°的对角位置形成了凹陷部1E、1E,但是,也可仅在外周面的一个位置处形成凹陷部1E。
在将具有上述结构的顶部导引件3A连接到竿梢侧部件1时,如图4(b)所示,将顶部导引件3A的筒状保持件3a外嵌于竿梢侧部件1的小直径安装部1C与凹陷部1E上,在这种状态下,通过进行将位于竿梢侧部件1的凹陷部1E外侧的顶部导引件3A的外周面压入凹陷部1E的凿紧处理,可使顶部导引件3A连接固定于竿梢侧部件1上。
下面,对安装固定于上述竿梢侧部件1上并可自由转动地保持金属制线连接部件7的线连接用保持部件8的安装结构进行说明。在实施方式2中,线连接用保持部件8为外嵌合安装部件。此处,对用于钓竿外部不带钓线导引件3的香鱼竿或溪流竿所使用的线连接部件7的安装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通过铝等金属制成金属制线连接部件7,并且,在前端和后端设置凸缘部7A、7B,在前后端的凸缘部7A、7B之间设置圆形的绕线部7C,从而构成线连接部件7。线连接用保持部件8为树脂等制成的筒状部件,在其前端面形成凸缘面8A,所述凸缘面8A用于使前凸缘部7A与绕线部7C穿过以支承筒状部件,并形成防止后凸缘部7B拔出的贯通孔。
通过以上的结构,在从线连接用保持部件8伸出的绕线部7C上绕设钓线的状态下,线连接部件7被以绕该绕线部7C的轴芯自由转动的方式支承。这样,可阻止钓线缠绕在线连接部件7上。
另一方面,在安装固定线连接用保持部件8的竿梢侧部件1的竿梢端部上形成用于进行上述凿紧处理的机构。即,如图5(a)所示,竿梢侧部件1形成实芯棒状,从竿梢端开始在一定长度范围形成呈规定锥面的小直径安装部1F,在该小直径安装部1F的外周面,夹着竿轴线X呈180°的对角位置处分别形成凹陷部1E、1E。
在将具有上述结构的线连接用保持部件8连接到竿梢侧部件1上时,如图5(b)所示,将线连接用保持部件8外嵌于竿梢侧部件1的小直径安装部1F与凹陷部1E中,在这种状态下,通过进行将位于竿梢侧部件1的凹陷部1E外侧的线连接用保持部件8的外周面压入凹陷部1E的凿紧处理,从而能够将线连接用保持部件8连接固定于竿梢侧部件1上。
此处采用的结构为在将线连接用保持部件8连接固定于竿梢侧部件1上的状态下,将硬质球9放置于线连接部件7的后端凸缘部7B与竿梢侧部件1的前端之间,以减少对线连接部件7的旋转阻力。
虽然在实施方式2中给出了使用金属制线连接部件7的例子,但是,下面对使用了编织细绳等柔软的线连接部件10时的安装结构进行说明。在实施方式3中,线连接用保持装置12是外嵌合安装部件。
首先,对线连接部件10的安装结构进行说明。如图6所示,在连接固定了线连接部件10的棒状旋转安装装置11的后端面设有凸缘部11A,同时,设有筒状的线连接用保持装置12,其用于在插入保持旋转安装装置11的状态下,以允许绕该旋转安装器具11的轴芯旋转的状态保持该旋转安装装置11。
在保持于线连接用保持装置12的状态下,使旋转安装装置11从该线连接用支承装置12的前壁伸出,同时,在伸出的旋转安装装置11的前端部分上套有并连结固定编织细绳等线连接部件10。旋转安装装置11在通过垫圈13使其后端的凸缘部11A与线连接用支承装置12的前壁抵接以防止拔出的同时,如前所述,可自由旋转地被支承。
另一方面,在安装固定线连接用支承装置12的竿梢侧部件1的竿梢端部,形成上述用于凿紧处理的机构。即,如图6(a)所示,竿梢侧部件1形成实芯棒状,在从竿梢端开始以一定的长度范围形成呈规定锥面的小直径安装部1F,同时,在该小直径安装部1F的外周面,在夹着竿轴线X呈180°的对角位置处分别形成凹陷部1E、1E。
在使具有上述结构的线连接用支承装置12与竿梢侧部件1相连时,如图6(b)所示,将线连接用支承装置12外嵌于竿梢侧部件1的小直径安装部1F和凹陷部1E上,并插入线连接用支承装置12直到线连接用支承装置12的后部开口端到达竿梢侧部件1的阶梯部1b。在这种状态下,通过进行将位于竿梢侧部件1的凹陷部1E外侧的线连接用支承装置12的外周面压入凹陷部1E的凿紧处理,可使线连接用支承装置12连接固定于竿梢侧部件1上。
此处采用的结构为在将线连接用支承装置12安装于竿梢侧部件1的状态下,在竿梢侧部件1的竿梢端与旋转安装装置11的后端凸缘部11A之间设有垫圈13,从而使旋转安装装置11能够顺利转动。
(1)此处,作为所使用的竿梢侧部件1存在两种情况,即通过与竿根侧部件2的组合构成梢尖竿时的竿梢侧部件,以及,在以实芯棒状形成整个梢尖竿时,该实芯棒状的梢尖竿的竿梢部分。
(2)作为外嵌合安装部件,虽然列举了顶部导引件3A,但是,即使安装顶部导引件3A以外的外装导引件的情况下,仍可采用前面所述的凿紧处理方式。
权利要求
1.一种梢尖竿,其特征在于在实芯棒状竿梢部的外周面上形成凹陷部,其用于将外嵌安装于所述竿梢部上的外嵌合安装部件通过凿紧处理安装固定。
2.如权利要求1的梢尖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嵌合安装部件为连接固定于所述竿梢部上的顶部导引件。
3.如权利要求1的梢尖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嵌合安装部件为线连接用保持部件,其安装固定于所述竿梢部上,并且可自由转动地保持线连接部件。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梢尖竿,其能够加固外嵌合安装部件安装于梢尖竿上的状态。在竿梢侧部件(1)的竿梢部的小直径安装部(1C)上设置凹陷部(1E),并且,将保持顶部导引件主体(3b)的筒状保持件(3a)外嵌于小直径安装部(1C)上,在此状态下,将筒状保持件(3a)的外周壁压入凹陷部(1E)中,并进行凿紧处理,从而将顶部导引件(3A)安装固定在梢尖竿上。
文档编号A01K87/02GK1895039SQ20061006520
公开日2007年1月17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16日 优先权日2005年7月12日
发明者谷川尚太郎, 松本圣比古, 谷口一真 申请人:株式会社岛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