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限速退角功能点火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26618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动限速退角功能点火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点火器,尤其涉及一种自动限速退角功能点火器。
技术背景当前存在很多点火器,但目前的点火器存在一些缺陷,包括不能对发动 机所需转速进行限制,另外,车辆使用过程中运行不平稳,存在发沖感,限 速不稳定。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限速退角功能点火器,实现发动机所需转速 限制,车辆使用过程中运行平稳,无发冲感,限速稳定可靠。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限速退角功能点火器,包括电感L1至L3, 二极 管D1至D7、电容C1至C7、稳压二极管DW1至DW3、电阻R1至R13, 所述电感Ll的尾端接接电阻R1、 二极管Dl和二极管D2的负极、二极管 D3的正极和熄火端KILL, 二极管D3负极连接电容C1、晶闸管Q1的阳极 和二极管D6的负极,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电感L2的首端、二极管D1正 极与电阻R2,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电阻R5和电容C3 的正极,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4、晶间管Q2的触发极,电感Ll的 首端连接电阻R3、电阻R4、 二极管D7的负极,二极管D7的正极连接电 阻R13、稳压二极管DW2和稳压二极管DW3的正极、电容C7的负极,电 阻R13的另一端接电阻R12,电阻R3的另一端接电阻R4的另一端,与二 极管D4、 二极管D5的正极和晶闸管Q2的阳极相连接,二极管D5的负极 与电阻R6、电阻R7相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与电容C5的正极相连接,
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电阻R8、电阻R9、稳压二极管DW1的负极,稳压二 极管DW1正极与电容C2相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接电阻R8的另一端, 和电阻Rll、电容C6、电阻R10相连接,并与稳压二极管DW3的负极相连 接,电阻RIO的另一端与晶闸管Ql的触发极相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电感L2的尾端接地,电感L3的首 端接地,电感L3的尾端接高压输出。本实用新型的4支术方案还包括所述晶闸管Ql的阴极接地,晶闸管Q2 的阴极接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电容C3的负极接地,电容C4的 另一端接地,电容C5的负极接地,电容C6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7正极接 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稳压二极管DW2的负极接地。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电阻R11的另一端4矣地,电阻R12的另一端4妄地。从上述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限速退角功能点火器采用退角点火的方式对发动机转速进行限制,以跟踪发动机转速变化自动调整点火提前角,实现发动机所需转速限制,车辆使用过程中运行平稳,无发冲感,限速稳定可靠。


图1为本实用新型自动限速退角功能点火器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为本实用新型自动限速退角功能点火器的结构图。本实用 新型自动限速退角功能点火器包括电感L1-L3、 二极管Dl-D7、电容C1-C7、 稳压二才及管DW1-DW3和电阻Rl-R13。电感Ll的尾端接电阻Rl和二极管Dl、 二极管D2的负极相连接,并 与二极管D3的正极、熄火端KILL相连接。二极管D2正极接地。二极管 D3负极接电容C1和晶闸管Ql的阳极,并与二极管D6的负极相连接。二 极管D6正极接地,晶闸管Q1的阴极接地。电容C1的另一端与电感L2的 首端相连接,电感L2的尾端接地,电感L3的首端接地,电感L3的尾端接 高压输出。二极管Dl正极与电阻R2相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接电阻Rl 的另一端并与电阻R5和电容C3的正极相连接,电容C3的负极接地,电阻 R5的另一端接电容C4并与晶闸管Q2的触发极相连接,电容C4的另一端 接地,晶闸管Q2的阴极接地。电感Ll的首端接电阻R3、电阻R4并与二 极管D7的负极相连接,二极管D7的正极接R13和稳压二极管DW2、稳压 二极管DW3的正极,并与电容C7的负极相连接,电容C7正极接地,稳压 二极管DW2的负极接地,电阻R13的另一端接电阻R12,电阻R12的另一 端接地。电阻R3的另一端接电阻R4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4、 二极管D5 的正才及和晶闸管Q2的阳极相连接,二极管D5的负才及与电阻R6、电阻R7 相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6的另一端与电容C5的正极相连接, 电容C5的负极接地。二极管D4的负极接电阻R8、电阻R9并与稳压二极 管DW1的负极相连接,电阻R9的另一端接地,稳压二极管DW1正极与电 容C2相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接电阻R8的另一端,和电阻Rll、电容 C6、电阻R10相连接,并与稳压二极管DW3的负极相连接,电阻R11的另 一端接地,电容C6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IO的另一端与晶闸管Ql的触发 极相连冲妄。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 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 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 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自动限速退角功能点火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感L1至L3,二极管D1~D7、电容C1~C7、稳压二极管DW1~DW3、电阻R1~R13,所述电感L1的尾端接接电阻R1、二极管D1和二极管D2的负极、二极管D3的正极和熄火端KILL,二极管D3负极连接电容C1、晶闸管Q1的阳极和二极管D6的负极,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电感L2的首端、二极管D1正极和电阻R2,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电阻R5和电容C3的正极,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4、晶闸管Q2的触发极,电感L1的首端连接电阻R3、电阻R4、二极管D7的负极,二极管D7的正极连接电阻R13、稳压二极管DW2和稳压二极管DW3的正极、电容C7的负极,电阻R13的另一端接电阻R12,电阻R3的另一端接电阻R4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4、二极管D5的正极和晶闸管Q2的阳极相连接,二极管D5的负极与电阻R6、电阻R7相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与电容C5的正极相连接,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电阻R8、电阻R9、稳压二极管DW1的负极,稳压二极管DW1正极与电容C2相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接电阻R8的另一端,和电阻R11、电容C6、电阻R10相连接,并与稳压二极管DW3的负极相连接,电阻R10的另一端与晶闸管Q1的触发极相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限速退角功能点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 二极管D2正极接地,二极管D6正极接地。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限速退角功能点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 电感L2的尾端接地,电感L3的首端接地,电感L3的尾端接高压输出。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限速退角功能点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 晶闸管Ql的阴极接地,晶闸管Q2的阴极接地。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限速退角功能点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 电容C3的负极接地,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5的负极接地,电容 C6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7正极接地。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限速退角功能点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 稳压二极管DW2的负极接地。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限速退角功能点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 电阻R7的另一端,电阻R9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11的另一端接地,电阻 R12的另一端接地。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自动限速退角功能点火器,包括电感L1至L3,二极管D1至D7、电容C1至C7、稳压二极管DW1至DW3、电阻R1至R13,所述电感L1的尾端连接电阻R1、二极管D1和二极管D2的负极、二极管D3的正极和熄火端KILL,二极管D3负极连接电容C1、晶闸管Q1的阳极,和二极管D6的负极,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电感L2的首端、二极管D1正极与电阻R2。采用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发动机所需转速限制,车辆使用过程中运行平稳,无发冲感,限速稳定可靠。
文档编号F02P5/145GK201212443SQ20082011461
公开日2009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08年5月6日 优先权日2008年5月6日
发明者林长兴 申请人:浙江长进机电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