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增加风量提高风机或风力发电机效率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69285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控增加风量提高风机或风力发电机效率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风能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是适用于风力机械及风力发电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激烈的竞争,新能源发电尤其是风力发电技术日趋受到世 界各国的普遍重视。目前全世界风电装机容量达到490万千瓦,而且还在以年均60 %的速 度增长,反映了当今国际电力发展的一个新动向。我国有丰富的风能资源,又有国外成熟的 技术可以借鉴,大规模开发风电的条件已经具备,应该积极发展。然而,目前,风电的成本 较高,阻碍了风电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是目前风电发展的重中之 重,与本发明相近的专利有本人在先申请的申请号是2007101113755,发明名称“一种增 加风量提高风机或风力发电机效率的装置”,和申请号是=200520125816. 3,发明名称“风 力发电集风库”,上述两个专利虽然可以将风力提高,但是当遇到破坏性强风时,却无法将 自然风力减小,因此,容易损坏系统部件。申请号是=200710011219. 1,发明名称“抗强风 风力发电机”中虽公开了一套风力减弱装置,但其所用减弱风力装置与风力增强装置是同 一个整体结构的“导风罩的扇形导风叠板”通过控制扇形导风叠板的开合来达到增强或减 弱风力的作用,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导风罩的扇形导风叠板”往往是十儿米至几十米,甚至 是数百米长的结构,无论是用建筑材料或是钢材等其他材料,都是一个很重的物体,这样的 物体若进行如“抗强风风力发电机”中所述的开合运动,是有很大难度的,另外,其整体装 置需要根据风向的不同而不断的通过导风装置调整方向,这在实际运用当中也是难度很大 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带可控遮风板的增加风量提高风机或风 力发电机效率的装置。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分离式增加风量提高风机或风力 发电机效率的装置。一种带可控遮风板的增加风量提高风机或风力发电机效率的装置,其特征是,所 述装置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风机或风力发电机,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支柱支撑一个或一个以 上聚风面,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遮风板及风力或风速测量仪和控制器,所述遮风板与聚风面 是相连接的或分体的,所述聚风面是水平放置的,风力或风速测量仪联结控制器,控制器联 结遮风板。优选的,风力或风速测量仪是安装在聚风面上的。优选的,风力或风速测量仪联结控制器,控制器联结遮风板并与聚风面是分体结 构的。优选的,所述聚风面是平面结构的。优选的,所述聚风面是曲面结构的。
优选的,所述聚风面是中心对称平面或曲面结构的。优选的,所述聚风面是圆形平面或曲面结构的。优选的,所述聚风面是多边形平面或曲面结构的。优选的,所述聚风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平面或曲面结构的。优选的,所述聚风面的至少一个边高于或低于另一个边。优选的,所述聚风面的至少两个边高于或低于另两个边。优选的,所述聚风面是周边高,中间低的凹型结构。优选的,所述聚风面是周边低,中间高的凸型结构。优选的,使风机或风力发电机的风叶位于聚风面的中间位置。优选的,使风机或风力发电机的风叶位于聚风面的风力最大位置。这样就可以使来自任意方向的风都可以达到增加风量的效果。本发明所述聚风面位于风机叶片上方的叫聚风顶面。本发明所述聚风面位于风机叶片下方的叫聚风底面。本发明是在风机或风力发电机的叶片上方增加一个或一个以上聚风面以及支撑 这个聚风面并使所述聚风面稳固的一个或一个以上支柱所构成,所述聚风面的至少一个边 高于另一个边,使风叶位于低面位置,当风从高面的方向吹向低面的方向时,所述聚风面将 使通过风机叶片上方的风聚集过来,增加风量,从而提高风机的效率。优选的,所述聚风面是周边高,中间低的凹型结构,使风叶位于中间位置,这样就 可以使来自任意方向的风都可以达到增加风量的效果。本发明也可以在风机的叶片下方增加一个聚风面以及支撑这个聚风面使所述聚 风面稳固的至少一个支柱所构成,所述聚风面的至少一个边低于于另一个边,当风从低面 的方向吹向高面的方向时,所述聚风面将使通过风机叶片下方的风聚集过来,增加风量,从 而提高风机的效率。优选的,所述聚风面是周边低,中间高的凸型结构,使风机风叶位于中间位置,这 样就可以使来自任意方向的风都可以达到增加风量的效果。优选的,本发明由上、下两个聚风面,以及支撑所述两个面使之稳固的一个或一个 以上支柱所构成,两个聚风面之间的距离,至少有一边大于另一边,当风的方向从距离大的 一边的方向吹向距离小的一边时,所述两个聚风面将使通过风机叶片上、下方的风聚集过 来,增加风量,从而提高风机的效率。优选的,本发明上、下两个聚风面之间的距离,周边部位大于中间部位,当风从任 意方向吹过来都可以使中间部位的风量增加,使风机叶片位于中间部位区域,从而提高风 机的效率。优选的,本发明所述聚风面上设有风导流槽,所述风导流槽的作用是将周边的风 向中间部位聚拢。本发明所述的聚风面和支柱,可以是金属材料或钢筋混凝土材料或任意公知的可 以制成所述形状并能保持稳固的材料构成。本发明所述支柱,也可以是支架或任意公知的可以支撑所述聚风面并使所述聚风 面稳固并使之固定的装置。本发明适用于各种风机及风力发电设备。
4
优选的,本发明所述装置还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遮风板及风力或风速测量仪和 控制器,所述遮风板与聚风面是相连接的或分体的。优选的,所述遮风板是平面或曲面结构。优选的,所述遮风板是可以伸缩或折叠结构。优选的,所述遮风板是如卷闸门一样的结构。优选的,所述遮风板是公知的平面结构。优选的,所述遮风板是安装在聚风面的任意位置的。优选的,所述遮风板是安装在聚风面外缘的,所述遮风板、风力或风速传感器、控 制器的安装连接是按公知方式连接的,例如象申请号是=200710011219. 1,发明名称“抗 强风风力发电机”中公开的扇形导风叠板与导风罩体之间的连接控制方式。在所述聚风顶面或聚风底面的外缘,还设置有风力或风速测量仪,风力或风速测 量仪联结控制器,控制器联结遮风板,所述风力或风速测量仪用于测量风力或风速的大小, 当风速过大时,风力或风速测量仪通过控制器,控制遮风板,将遮风板放下,使进风口收缩, 使到达风机的风力减小,从而保护风机并使输出的电力稳定,当风速过小时,风力或风速测 量仪通过控制器,控制遮风板,将遮风板收起,放大进风口,使到达风机的风力增强。所述风力或风速测量仪或控制器,是采用公知设备即可。所述遮风板,是安装在聚风顶面或聚风底面之间。所述遮风板,是安装在聚风顶面或聚风底面和聚风立面之间。优选的,所述遮风板,安装在聚风顶面和聚风底面和聚风立面之间。优选的,所述遮风板,安装在聚风顶面或聚风底面和聚风立面之间并向外倾斜的。所述遮风支架是安装在聚风顶面或聚风底面和聚风立面之间的。优选的,所述遮风板,是通过遮风支架安装的。所述遮风板、控制器与遮风支架安装在一起,与其他装置是分体安装的。优选的,所述遮风板与聚风面是按公知方式连接的,例如象安装卷闸门一样安装 的。本发明所述遮风板是可以伸缩或折叠或卷帘式结构,其优点是在调节过程中基 本不受风力的阻挡,方便、灵活且节省动力,不用时可收缩起来,使用时可通过控制器放 开。而公知的开阖式结构,在开阖的调节过程中,是受风力影响很大的,例如象申请号是 200710011219. 1,发明名称“抗强风风力发电机”中公开的方式。 所述聚风顶面或聚风底面上有可调控放风口,所述可调控放风口的作用是当自然 风力超过设计风力时,将可调控放风口打开,放出一部分风力;当自然风力在设计风力范围 内时,可调控放风口是关闭状态;所述可调控放风口采用公知设备即可。本发明所述整体结构还有支架,所述支架是能起到稳固所述整体结构的任意公知 装置,为简便起见,本说明书采用一根支柱形状。本发明实际使用中,所述聚风顶面或聚风底面上可使用有可调控放风口的装置来 控制风量,也可以使用不带可调控放风口而用遮风板装置来控制风量。本发明所述的聚风立面或聚风顶面或聚风底面或支柱,可以是金属材料或钢筋混 凝土材料或任意公知的可以制成所述形状并能保持稳固和固定的材料构成。优选的,本发明所述装置,还包括至少三个聚风立面,其中任意相邻两个聚风立面与聚风面之间构成聚风通道,所述聚风通道靠近装置中心方向的流通截面比该通道外侧部 的流通截面小,所述聚风立面是径向或螺旋式聚风排列。优选的,所述聚风立面垂直于地面。优选的,所述聚风立面是位于聚风顶面的下面或聚风底面的上面或位于聚风顶面 与聚风底面之间。所述聚风立面是排列成径向结构。所述聚风立面还可以排列成螺旋状结构,使无论从任意方向吹来的风,到达风机 或风力发电机叶片的位置时,都形成单一方向的旋转风。所述聚风立面可以是任意公知几何图形形状,优选的,所述聚风立面是八字型结 构或梯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聚风立面是矩形或正方形结构。优选的,所述聚风立面是平面或曲面结构。优选的,所述聚风立面是三个或三个以上。优选的,所述聚风立面是五个或五个以上,聚风效果更好。优选的,本发明所述聚风立面上设有风导流槽,所述风导流槽是在聚风立面上设 有槽状结构,所述风导流槽的作用是将周边的风向中间部位聚拢。优选的,所述聚风立面是接近风机或风力发电机叶片的一边边长短,而远离风机 或风力发电机叶片的一边边长长,使所述聚风立面是八字型结构或梯形结构,使所述聚风 立面的小边接近风机或风力发电机的叶片,使所述聚风立面的大边远离风机或风力发电机 的叶片;在所述聚风立面的上面,还有一聚风顶面,或在所述聚风立面的下面,还有一聚风 底面;或聚风顶面与聚风底面同时有;所述聚风顶面,接近风机或风力发电机叶片的部位 低,而远离风机或风力发电机叶片的部位高;或所述聚风顶面,是中心部位低,而周边部位 高;所述聚风底面,接近风机或风力发电机叶片的部位高,而远离风机或风力发电机叶片 的部位低;或所述聚风底面,是中心部位高,而周边部位底;所述聚风顶面或所述聚风底面 与聚风立面之间形成紧密结构,使任意两个相邻聚风立面与聚风顶面或聚风底面之间,形 成一聚风桶状,所述聚风桶状接近风机或风力发电机叶片的一端口小,所述聚风桶状远离 风机或风力发电机叶片的一端口大;或使任意两个相邻聚风立面与聚风顶面和聚风底面之 间,形成一聚风桶状,所述聚风桶状接近风机或风力发电机叶片的一端口小,所述聚风桶状 远离风机或风力发电机叶片的一端口大;如此结构,可使来自任意方向的风,都能够聚集起 来,使吹向风机或风力发电机叶片的风量增加,从而,提高风机或风力发电机的效率。在所述聚风顶面或聚风底面的外缘,还设置有风力或风速测量仪,风力或风速测 量仪联结控制器,控制器联结遮风板,所述风力或风速测量仪用于测量风力或风速的大小, 当风速过大时,风力或风速测量仪通过控制器,控制遮风板,将遮风板放下,使进风口缩小, 使到达风机的风力减小,从而保护风机并使输出的电力稳定,当风速过小时,风力或风速测 量仪通过控制器,控制遮风板,将遮风板收起,放大进风口,使到达风机的风力增强。优选的,本发明所述装置中,所述聚风顶面或聚风底面是周边高中间低或中间高 周边低的。优选的,本发明所述装置中,所述聚风顶面或聚风底面是平面结构,所述聚风立面 是矩形或正方形结构,所述聚风顶面或所述聚风底面与聚风立面之间形成紧密结构,使任意两个相邻聚风立面与聚风顶面或聚风底面之间,形成一聚风桶状通道,所述聚风桶状通 道接近风机或风力发电机叶片的一端口小,所述聚风桶状远离风机或风力发电机叶片的一 端口大;或使任意两个相邻聚风立面与聚风顶面和聚风底面之间,形成一聚风桶状,所述聚 风桶状接近风机或风力发电机叶片的一端口小,所述聚风桶状远离风机或风力发电机叶片 的一端口大;如此结构,可使来自任意方向的风,都能够聚集起来,使吹向风机或风力发电 机叶片的风量增加,从而,提高风机或风力发电机的效率。本发明所述一种带可控遮风板的增加风量提高风机或风力发电机效率的装置,其 特征是,所述任意一个聚风通道内包括至少一个多级聚风器,所述多级聚风器的出风口在 该聚风通道内。所述多级聚风器是筒状或桶状物体,所述多级聚风器包括进风口、聚风通道和出 风口,所述出风口流通截面比进风口小。优选的,所述多级聚风器是圆锥筒状或方形筒状。优选的,所述多级聚风器还设置有风力或风速测量仪和控制器和遮风板,风力或 风速测量仪联结控制器,控制器联结遮风板,所述风力或风速测量仪用于测量风力或风速 的大小,当风速过大时,风力传感器通过控制器,控制遮风板,将遮风板放下,使进风口收 缩,使到达风机的风力减小,从而保护风机并使输出的电力稳定,当风速过小时,风力或风 速测量仪通过控制器,控制遮风板,将遮风板收起,放大进风口,使到达风机的风力增强。优选的,所述遮风板是平面或曲面结构。优选的,所述遮风板是可以伸缩或折叠结构。优选的,所述遮风板是如卷闸门一样的结构。优选的,所述遮风板是安装在多级聚风器的任意位置的。优选的,所述遮风板是安装在多级聚风器的进风口位置的。优选的,所述遮风板、风力或风速传感器、控制器的安装连接是按公知方式连接 的,例如象申请号是=200710011219. 1,发明名称“抗强风风力发电机”中公开的“扇形导 风叠板”与导风罩体之间的连接控制方式。优选的,所述遮风板,是通过遮风支架安装的。所述遮风板、控制器与遮风支架安装在一起,与其他装置是分体安装的。优选的,所述遮风板与多级聚风器是按公知方式连接的,例如象安装卷闸门一样 安装的。本发明的优点是可以在每一个聚风通道内安装二级或三级以及多级聚风器,使风 力接近无限放大,而且不用向高空发展装置,节省占地面积,节省设备投资。本发明也可以不使用聚风顶面或聚风底面而单独使用聚风立面。本发明所述一种带可控遮风板的增加风量提高风机或风力发电机效率的装置,其 特征是,所述装置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风机或风力发电机,至少三个聚风立面,任意相邻两 个聚风立面之间构成聚风通道,所述聚风通道靠近装置中心方向的流通截面比该通道外侧 部的流通截面小,所述聚风立面是径向或螺旋式聚风排列,在所述聚风立面的外缘安装有 遮风板及风力或风速测量仪和控制器。优选的,所述遮风板,安装在任意相邻两个聚风立面之间并向外倾斜的。优选的,所述遮风板,是通过遮风支架安装的。
优选的,所述遮风板、控制器与遮风支架安装在一起,与其他装置是分体安装的。优选的,所述遮风板和控制器和风力或风速测量仪与聚风立面是按公知方式连接 的,例如象安装卷闸门一样安装的。本发明所述一种带可控遮风板的增加风量提高风机或风力发电机效率的装置,其 特征是,所述任意一个聚风通道内包括至少一个多级聚风器,所述多级聚风器的出风口在 该聚风通道内。本发明一种可分离式增加风量提高风机或风力发电机效率的装置,其特征是,所 述装置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风机或风力发电机,至少两个可分离式聚风器,所述可分离式 聚风器围绕风机或风力发电机呈中心对称状排列安装,使任意一个可分离式聚风器的出风 口对准风机或风力发电机排列,进风口远离风机或风力发电机排列,所述可分离式聚风器 的进风口流通截面比该聚风器出风口的流通截面大。本发明一种可分离式增加风量提高风机或风力发电机效率的装置,其特征是,所 述装置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风机或风力发电机,至少三个可分离式聚风器,所述可分离式 聚风器围绕风机或风力发电机呈中心对称状安装,围成圆状排列,将风机或风力发电机围 绕在中心位置,使任意一个可分离式聚风器的出风口对准风机或风力发电机排列,进风口 远离风机或风力发电机排列,如此排列可以使来自任意方向的风得到聚集。所述可分离式聚风器的进风口流通截面比该聚风器出风口的流通截面大。优选的,所述可分离式聚风器可以是本发明所述多级聚风器。本发明所述可分离式聚风器如此排列安装,可以聚集来自任意方向的风,不需要 风向测量装置或导向装置,不需要调整方向,可以做成稳固的固定装置,减少了动力装置, 大大的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本发明与单一使用一个聚风器是有本质区别的,单一使用一 个聚风器是必须要同时加装导风装置的,整个装置是需要根据不同风向来调整方向的,需 要运动部件,对大型聚风装置来说是缺乏实用性的。本发明所述一种可分离式增加风量提高风机或风力发电机效率的装置,其特征 是,所述装置包括遮风板及风力或风速测量仪和控制器,所述遮风板与聚风器是相连接的 或分体的。本发明所述一种可分离式增加风量提高风机或风力发电机效率的装置,其特征 是,所述聚风器是径向或螺旋式聚风排列。本发明所述一种可分离式增加风量提高风机或风力发电机效率的装置,其特征 是,所述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多级聚风器,所述多级聚风器的风道出口在该可分离式聚风器 聚风通道内。所述多级聚风器每一级可以有多个,可以安排二级三级或多级。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可以聚集来自任意方向的风,不需要风向测量装置或风向导向装置,可以 做成固定装置,减少了动力装置,大大的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本发明的另一优点是可以在 每一个聚风通道内安装二级或三级以及多级聚风器,使风力接近无限放大,而且不用向高 空发展装置,多级聚风器可以将每一级之间的距离拉的很远,也可以在不同的高度立体安 装,节省占地面积,节省设备投资。本发明采用“导风罩的扇形导风叠板”或聚风面与遮风 板做成分体结构,分成两个不同的构件,遮风板做成卷帘式结构,大大的提高了操作的灵活 性和节省了动力能源。本发明将风机安排在整体装置的内部,有效的减少了风电场的噪声
8污染。本发明可在现有风电场的基础上,略增加很少的一点投入,就可以大大的提高风 力发电的效率,特别是对于大功率单机来说,每提高一点点功率,都意味着成本和技术难度 的大幅度提升,从理论上来说,本发明可以将上、下两个聚风面做的无限大,从而,可以无限 大的提高风力发电的功率,从实际来讲,本发明也可以在风机或风力发电机设备不变的情 况下,成倍的提高发电功率。本发明还可以有效地保护风机或风力发电机设备,使之免受风 雨的侵蚀,从而提高风机或风力发电机设备的使用寿命。


图1是本发明一种结构原理示意2是本发明另一种结构原理示意3是本发明再一种结构原理示意4是本发明再一种结构原理示意5是本发明再一种结构原理示意6是本发明再一种结构原理示意7是本发明聚风面的仰视图一种结构原理示意8是本发明聚风面的仰视图一种结构原理示意图,聚风面是多边形平面或曲面 结构的图9是本发明聚风面的仰视图一种结构原理示意图,聚风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平 面或曲面结构的。图10是本发明聚风面的正视图一种结构原理示意图,聚风面是带放风口的图11是本发明聚风面的仰视图一种结构原理示意图,聚风面是带放风口的图12是本发明聚风立面的正视图一种结构原理示意图,梯形结构的示意13是本发明聚风立面的一种结构原理示意图,梯形结构的示意14是本发明聚风立面的一种结构原理示意图,矩形结构的示意15是本发明聚风立面是三个的结构原理俯视图,聚风立面是排列成径向结构图16是本发明聚风立面是八个的结构原理俯视图,聚风立面是排列成径向结构图17是本发明聚风立面的一种结构原理俯视图,聚风立面是排列成螺旋状结构 示意18是本发明遮风板是安装在聚风顶面和聚风立面之间结构示意19是本发明遮风板是可以伸缩或折叠或卷帘式结构图20是本发明遮风板是通过遮风支架安装在聚风顶面或聚风底面和聚风立面之 间并向外倾斜的结构示意21是本发明可分离式聚风器单体或多级聚风器单体的正视图一种结构原理示 意22是本发明可分离式聚风器为两个时的排列一种结构原理示意23是本发明可分离式聚风器为多个时的排列一种结构原理示意图,聚风器是 径向式聚风排列俯视24是本发明可分离式聚风器为多个时的排列一种结构原理示意图,并安装有多级聚风器图25是本发明一种结构原理示意图,并安装有多级聚风器图26是本发明可分离式聚风器单体或多级聚风器单体带遮风板和控制器和风力 或风速测量仪的一种结构原理示意27是本发明可分离式聚风器单体或多级聚风器单体带遮风板的一种结构原理 示意28是本发明多级聚风器带遮风板的一种结构原理示意29是本发明可分离式聚风器为多个时的排列一种结构原理示意图,聚风器是 螺旋式聚风排列。附图标志1聚风面2支柱3风机或风力发电机4风5风导流槽6聚风立面7 放风口 8控制连接装置9遮风板 10遮风支架11风力或风速测量仪12控制器 15出风口 16进风口 17聚风通道18可分离式聚风器单体或多级聚风器单体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发明为聚风面的一个边高于另一个边,使风叶位于低面位置,当风 从高面的方向吹向低面的方向时,所述聚风面将使通过风机叶片上方的风聚集过来,增加 风量,从而提高风机或风力发电机的效率。实施例二如图2所示,本发明为聚风面是周边高,中间低的凹型结构,使风叶位于中间位 置,这样就可以使来自任意方向的风都可以达到增加风量的效果。实施例三如图3所示,本发明为聚风面的至少一个边低于于另一个边,当风从低面的方向 吹向高面的方向时,所述聚风面将使通过风机叶片下方的风聚集过来,增加风量,从而提高 风机或风力发电机的效率。实施例四如图4所示,本发明为聚风面是周边低,中间高的凸型结构,使风叶位于中间位 置,这样就可以使来自任意方向的风都可以达到增加风量的效果。实施例五如图5所示,本发明为两个聚风面之间的距离,至少有一边大于另一边,当风的方 向从距离大的一边的方向吹向距离小的一边时,所述两个聚风面将使通过风机叶片上、下 方的风聚集过来,增加风量,从而提高风机或风力发电机的效率。实施例六如图6所示,本发明为两个聚风面之间的距离,周边部位大于中间部位,当风从任 意方向吹过来都可以使中间部位的风量增加,使风机叶片位于中间部位区域,从而提高风 机或风力发电机的效率。实施例七
如图16所示,本发明是在风机或风力发电机的叶片周围增加稳固的聚风立面,所 述聚风立面的一边接近风机或风力发电机的叶片,所述聚风立面的另一边远离风机或风力 发电机的叶片,所述聚风立面的任意两个相邻聚风立面之间的夹角小于90度,使所述聚风 立面形成星状结构,并使所述聚风立面任意相邻两个之间形成八字状结构,使所述八字状 结构的小口接近或面向风机或风力发电机的叶片,八字状结构的大口远离风机或风力发电 机的叶片,如此,可使无论来自任意方向的风,都能够聚集起来,使吹向风机或风力发电机 叶片的风量增加,从而,提高风机或风力发电机的效率。优选的,所述聚风立面垂直于地面。所述聚风立面形还可以排列成螺旋状结构,使无论从任意方向吹来的风,到达风 机或风力发电机叶片的位置时,都形成单一方向的旋转风。实施例八如图24所示,本发明可分离式聚风器为多个时的排列一种结构原理示意图,并安 装有多级聚风器,无论风从任意方向吹来,都可以最大限度的聚集风量。本发明实际使用中,应采用多个支柱用于稳固支撑聚风面,图中为了表达的简洁 清楚,只画了一个支柱的情况。
权利要求
1.一种可控增加风量提高风机或风力发电机效率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装置包括一 个或一个以上风机或风力发电机,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支柱支撑一个或一个以上聚风面,一 个或一个以上的遮风板及风力或风速测量仪和控制器,所述遮风板与聚风面是相连接的或 分体的,风力或风速测量仪联结控制器,控制器联结遮风板,所述聚风面是水平放置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可控增加风量提高风机或风力发电机效率的装置,其特征 是,所述装置包括至少三个聚风立面,任意相邻两个聚风立面与聚风面之间构成聚风通道, 所述聚风通道靠近装置中心方向的流通截面比该通道外侧部的流通截面小,所述聚风立面 是径向或螺旋式聚风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可控增加风量提高风机或风力发电机效率的装置,其特征 是,所述任意一个聚风通道内包括至少一个多级聚风器,所述多级聚风器的风道出口在该 聚风通道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可控增加风量提高风机或风力发电机效率的装置,其特征 是,所述多级聚风器包括遮风板及风力或风速测量仪和控制器,风力或风速测量仪联结控 制器,控制器联结遮风板,所述遮风板与聚风器是相连接的或分体的。
5.一种可控增加风量提高风机或风力发电机效率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装置包括一 个或一个以上风机或风力发电机,至少三个飓风立面,任意相邻两个聚风立面之间构成聚 风通道,所述聚风通道靠近装置中心方向的流通截面比该通道外侧部的流通截面小,所述 聚风立面是径向或螺旋式聚风排列,在所述聚风立面的外缘安装有遮风板及风力或风速测 量仪和控制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可控增加风量提高风机或风力发电机效率的装置,其特征 是,所述任意一个聚风通道内包括至少一个多级聚风器,所述多级聚风器的风道出口在该 聚风通道内。
7.一种可分离式增加风量提高风机或风力发电机效率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装置包 括一个或一个以上风机或风力发电机,至少两个可分离式聚风器,所述可分离式聚风器围 绕风机或风力发电机呈中心对称安装,使任意一个可分离式聚风器的出风口对准风机或风 力发电机排列,进风口远离风机或风力发电机排列,所述聚风器的进风口流通截面比该聚 风器出风口的流通截面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可分离式增加风量提高风机或风力发电机效率的装置,其 特征是,所述装置包括遮风板及风力或风速测量仪和控制器,风力或风速测量仪联结控制 器,控制器联结遮风板,所述遮风板与聚风器是相连接的或分体的。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可分离式增加风量提高风机或风力发电机效率的装置,其 特征是,所述聚风器是径向或螺旋式聚风排列。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可分离式增加风量提高风机或风力发电机效率的装置, 其特征是,所述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多级聚风器,所述多级聚风器的风道出口在该可分离式 聚风器的聚风通道内。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增加风量提高风机效率的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聚风立面和聚风顶面或聚风底面,在所述聚风顶面或聚风底面的外缘,还设置有风力或风速测量仪,风力或风速测量仪联结控制器,控制器联结遮风板;本发明首次提出了多级聚风器的概念,使得风力几乎可以达到无限制的放大。本发明可以在风机或风力发电机设备不变的情况下,成倍的提高发电功率。
文档编号F03D7/02GK102003331SQ20091017111
公开日2011年4月6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1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1日
发明者孟祥楷, 孟英志 申请人:孟祥楷, 孟英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