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的联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70148阅读:10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的联接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牵引车,特别是涉及到牵涉引车中的发动机与液力变矩 器的联接。
背景技术
采用发动机作为牵引车动力,原设计是用机械传动的变速箱。机械传 动发动机在动力输出结构的精度要求较底,能够适应机械传动车辆的使用要求,但相同结 构在液力传动牵引车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发生变矩器漏油现象,而且变矩器损坏频繁。据统 计80%的车辆使用6-8个月即出现变矩器漏油,10-15%使用3-4个月即出现变矩器油泵 联接端严重磨损。原结构发动机飞轮输出端面与发动机机体输出端面距离为63. 5mm,发动机与变矩 器壳联接是通过一中间联接板完成,该联接板通过发动机下部左右加强筋进行辅助支撑, 提高强度。联接板同时承担联接起动电动机之功能。变矩器壳左端面与发动机中间联接板 右端面通过两定位销定位、联接螺栓紧固;同时飞轮右端面与变矩器左端弹性联接板紧固。存在缺陷为一 .中间联接板强度及刚度低,板厚为5mm。二.中间联接板右端面相对于发动机飞轮旋转中心跳动值大,达0. 5以上,不能满 足液力变矩器工作环境要求,跳动值小于0. 15。三.两定位销布置不合理,相对于飞轮旋转中心角度Z 50°,加工工艺性差,精度 难以保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的联接,它能很好 地克服以上产品所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的联 接,是由飞轮、变矩器壳、弹性联接板所组成,其特征在于发动机机体输出端面从左至右依 次分别与变矩器壳端面、弹性联接板联接,所述的联接是由两定位销以飞轮中心为基准,两 侧对称布置定位、联接螺栓紧固;所述的弹性联接板另一端与飞轮右端面联接,变矩器壳的 另一端面与飞轮壳端面联接,所述的飞轮壳上设置有与起动电动机相配的联接孔。本发明 80%的车辆使用一年时间没有出现变矩器漏油、变矩器油泵联接端磨损的现象,提高了产 品的质量,降低了成本,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


图1本发明发动机输出结构示意图;图2本发明飞轮与飞轮壳示意图;图3本发明变矩器联接结构示意图;1.变矩器壳接合面,2.定位销,3.弹性联接板结合面,4.飞轮壳,5.飞轮,6.弹性 联接板与飞轮结合面,7.弹性联接板,8.变矩器壳,9.变矩器壳与飞轮壳结合面。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的联 接,是由飞轮5、变矩器壳8、弹性联接板7所组成,其特征在于发动机机体输出端面从左至 右依次分别与变矩器壳8端面、弹性联接板7联接,所述的联接是由两定位销2以飞轮5中 心为基准,两侧对称布置定位、联接螺栓紧固;所述的弹性联接板7另一端与飞轮5右端面联接,变矩器壳8的另一端面与飞轮壳4端面联接,所述的飞轮壳4上设置有与起动电动机 相配的联接孔。具体实施时,改进飞轮壳与变矩器壳、飞轮与弹性联接板联接方式,提高整 体联接强度及要求。保持原有的左右加强筋设置,取消原有的中间联接板,增加飞轮壳,飞 轮壳上设置有与电动机相配合的联接孔,设置两定位销以飞轮旋转中心为基准,两侧对称 布置,提高定位精度与联接强度。
权利要求
1.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的联接,是由飞轮(5)、变矩器壳(8)、弹性联接板(7)所组成, 其特征在于发动机机体输出端面从左至右依次分别与变矩器壳(8)端面、弹性联接板(7) 联接,所述的联接是由两定位销O)以飞轮(5)中心为基准,两侧对称布置定位、联接螺栓 紧固;所述的弹性联接板(7)另一端与飞轮( 右端面联接,变矩器壳(8)的另一端面与飞 轮壳(4)端面联接,所述的飞轮壳(4)上设置有与起动电动机相配的联接孔。
全文摘要
发动机与液力变矩器的联接,是由飞轮、变矩器壳、弹性联接板所组成。在发动机机体输出端面上从左至右依次分别与变矩器壳端面、弹性联接板联接,所述的联接是由两定位销以飞轮中心为基准,两侧对称布置定位、联接螺栓紧固;所述的弹性联接板另一端与飞轮右端面联接,变矩器壳的另一端面与飞轮壳端面联接,所述的飞轮壳上设置有与起动电动机相配的联接孔。本发明80%的车辆使用一年时间没有出现变矩器漏油、变矩器油泵联接端磨损的现象,提高了产品的质量,降低了成本,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F02N11/00GK102052146SQ200910221040
公开日2011年5月11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5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5日
发明者徐剑涛, 田正南, 陆铭 申请人:陆铭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