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凸轮轴调节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77020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压凸轮轴调节器的制作方法
液压凸轮轴调节器本发明涉及一种内燃机凸轮轴用液压凸轮轴调节器。现有技术中已公知了各种各样的按照叶片原理构造的液压凸轮轴调节器实施方 式。相关地也将其称为所谓的叶片调节器。借助凸轮轴调节器可以改变内燃机的凸轮轴相对于驱动该凸轮轴的内燃机曲轴 的相位。由此使得内燃机的燃料消耗和未处理排放可被降低,以及可以改进内燃机的功 率-和转矩特性。所属类型的叶片调节器例如已由出版物DE 102004022097A1所公开。在这里,该 叶片调节器包括通过曲轴可以驱动的外本体和相对于外本体位于里边的内本体,该内本体 可与凸轮轴固定连接。由于通过在内本体中构造的油输入管和油输出管从内燃机油回路向 该凸轮轴调节器的各个液压腔室或工作腔室受控制地进行油供应,且由于在油输入管和油 输出管与所述腔室中伴随油供应产生压力建立,由此使得内本体相对于外本体得到调节, 进而使得凸轮轴相对于曲轴的相位被改变。无论这种叶片调节器的外本体还是其内本体,都可以公知地采用烧结技术来制 造。在制造烧结构件时,将金属粉末挤压为工件或压制品,也称之为毛坯(Grtoling),并且 接着将工件烧结。在烧结情况下,工件获得它们最终的强度,其方式为,使得金属粉末在通 过烧结炉时经由扩散-和再结晶过程而形成关联的结晶结构。在挤压金属粉末时达到的工件高度尺寸可能偏离于所希望的高度尺寸。这些偏差 一方面由于与压制装置的压模的充满度相关联的不精准性而造成,另一方面由于挤压装置 的弹性和/或摩擦条件随时间变化而导致。最后,在采用烧结技术制造的内本体中,要钻制出前面所述的油输入管道和油输 出管道,这些管道从内本体的壳体内侧延伸至壳体外侧,直至到达所述对应配置的液压腔 室。这些钻孔最后还要被除毛刺。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叶片调节器形式的液压凸轮轴调节器,其可以采用 烧结技术简便地制造。这一目的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液压凸轮轴调节器得以实现。在从属权利 要求中给出的特征则是该实现方案的优选设计和改进的主题。此外在下面的说明中将给出 其它的有利特征,这些特征可以该解决方案的其他设计和改进的主题。这些其他的特征可 以相互组合,和/或与权利要求书文本的特征相组合。将提出一种用于内燃机凸轮轴的液压凸轮轴调节器,其被设计为叶片调节器的形 式。该凸轮轴调节器包括借助内燃机曲轴可驱动的、具有至少一个液压腔室的外本体和优 选同轴线地相对于外本体布置在里边的内本体,该内本体可与凸轮轴固定连接。固定连接 在此系指内本体和凸轮轴之间的形状吻合的和/或力配合的连接。内本体包括至少一个摆动翼板,摆动翼板沿径向延伸到液压腔室中,在这种情况 下将液压腔室划分为第一工作腔室和第二工作腔室。此外,该内本体包括至少一个油输 入-和油输出管道,该管道从内本体的壳体内侧面延伸至其壳体外侧面,直至到达两个工 作腔室之一,其中在油输入-和油输出管道与工作腔室之一中产生受控制的液压压力情况下,该内本体相对于外本体可以偏摆,以用于调节该凸轮轴。另外,内本体至少由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组合构成,其中这两个元件在相互面对 的端侧面上分别具有至少一个几何结构部分,这些几何结构部分分别与一元件一起构成该 内本体的油输入-和油输出管道。在本发明的有利的设计中规定,所述两个元件的圆周基 本径向地延伸。按照本发明还规定,这两个元件的圆周基本轴向地延伸。几何结构部分在此系指在相应元件中的从内本体的壳体内侧面延伸至其壳体外 侧面的空槽,该空槽在元件的纵向上并不贯穿该元件。所提出的凸轮轴调节器的优点是,与先前描述的以烧结技术制造这种内本体关联 的、用于制造油输入-和油输出管道的后续切削加工省去了。该切削后续加工也可以包括 对油输入-和油输出管道的去毛刺。更确切地说,油输入-和油输出管道通过两个元件的 组合而产生,这两个元件一起构成内本体。由两个元件形成的分界缝被液压密封地封闭。此外,由于将两个元件设计得相比于内本体的按现有技术公知的单构件设计更 薄,能以在由金属粉末压制为所谓的毛坯时所达到的高度尺寸方面有利的方式在内本体的 纵向上实现更微小的误差。优选内本体具有至少两个摆动翼板,这些摆动翼板分别延伸至外本体的液压腔室 中。根据凸轮轴调节器的一种优选设计,内本体具有四个摆动翼板,这些摆动翼板分别延伸 至外本体的液压腔室中。根据凸轮轴调节器的另一优选设计,内本体具有五个摆动翼板,这 些摆动翼板分别延伸到外本体的液压腔室中。在凸轮轴调节器的一种优选设计中,两个元件中的至少一个元件在端侧具有至少 一个突起,该突起为了连接这两个元件而形状吻合地卡接到另一元件的对应空槽中,在这 种情况下与该空槽形成压配合。突起可以被构造为卡爪或桥接板的形式,其中桥接板系指 类似于滑键O^ssfeder)构造的突起。优选两个元件中的至少一个元件在端侧具有多个突 起,这些突起在两个元件组合的情况下形状吻合地卡接到另一元件的对应的空槽中,其中 突起既可以是卡爪形式的突起,也可以是桥接板形式的突起。在凸轮轴调节器的另一优选设计中,两个组合的元件构造相同,并分别具有至少 一个从壳体内侧面延伸到壳体外侧面的突起,该突起为了连接两个元件而形状吻合地分别 卡接到另一元件的对应空槽中,并在这种情况下与这空槽形成压配合,其中该两个突起分 别与对应配置的空槽一起构成内本体的油输入-和油输出管道。这一设计的优点在于,与先前描述的以烧结技术制造这种内本体相关地仅仅需要 一个压制工具即可制造相同设计的工件。油输入-和油输出管道优选沿径向从内本体的壳体内侧面延伸至其壳体外侧面。 油输入-和油输出管道优选具有四边形横截面,这种横截面是由两个组合元件的端侧的几 何结构决定的。端侧的几何结构也可以形成其他的横截面形状,如圆形或三角形。按照凸轮轴调节器的另一个优选方案,在另一工作腔室中设置有位于外本体和摆 动翼板之间的弹簧,该弹簧针对内本体的偏摆起复位的作用。在该凸轮轴调节器的另一个特别优选的方案中,至少设置第一油输入-和油输出 管道和第二油输入-和油输出管道,其中第一油输入-和油输出管道延伸至两个工作腔室 中的一个工作腔室,而第二油输入-和油输出管道延伸至另一工作腔室。摆动翼板可与内本体一体地构造。替代地,该摆动翼板可在壳体外侧面上插入到内本体中。在两个元件中的至少一个元件的壳体外侧面上设置有用于摆动翼板的接纳槽。 作为备选方案,接纳槽也可被设计为两构件,并在两个元件上各设置一个用于摆动翼板的 接纳槽。接纳槽优选设置在突起上。此外,该接纳槽优选被构造为缝隙的形式并朝向内本 体的纵向。摆动翼板优选在该接纳槽中可运动地被导引。按照凸轮轴调节器的另一优选方案,在摆动翼板和外本体之间设置有行星齿轮, 其中在外本体上构造有与行星齿轮对应的齿轮分段,该齿轮分段与行星齿轮配合作用,其 中在摆动翼板上构造有袋槽,行星齿轮装入到该袋槽中。另外,在液压腔室的两侧,在内本 体的中空圆柱芯子和外本体之间设置有行星齿轮,同时在液压腔室的两侧,在中空圆柱芯 子上构造有和对应配置的行星齿轮相对应的齿轮分段,该齿轮分段与行星齿轮配合作用, 其中在液压腔室的两侧,外本体上构造有袋槽,对应设置的(zugeordnet)行星齿轮装入到 该袋槽中。相关的详细的具体内容请参考出版物DE 102004047817B3,其中公开了叶片调节 器形式的、这种设计的液压凸轮轴调节器,并将其内容全部援引加入到本发明的公开内容中。在凸轮轴调节器的另一优选方案中,无论外本体还是内本体的两个组合的元件, 都被构造为烧结件。两个元件作为压制件或毛坯已可以组合,它们在烧结时即获得它们作 为工件的最终强度。下面参考附图详细地介绍本发明的实施例。从附图和相关的说明书中得到的特征 并不局限于相应的实施例。这些特征的设计也不应受到限制。更确切地说,这些特征应用 于阐明示例性的应用。此外,这些关于所述解决方案的可能的其他设计和改进的各个特征 可以相互组合,也可以与上面说明中的特征组合为其它的未被具体描述的设计方案。附图 示出

图1是叶片调节器单元的前视图, 图2是图1所示单元的透视图, 图3是图1所示单元的侧视图,图4是沿图3中所示剖切线A-A在箭头方向上的剖视图,图5是沿图3中所示剖切线A-A在与箭头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的另一剖视图,图6是两个剖视图的叠加图,图7是内本体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分解的第一透视图,图8是该内本体第一实施方式分解的第二透视图,图9是该内本体第一实施方式在组合一起状态中的透视图,图10是该内本体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元件的透视图,图11是该内本体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元件的透视图,图12是该内本体第二实施方式的分解透视图,图13是该内本体第二实施方式在组合状态中的透视图,图14是该内本体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元件透视图,图15是该内本体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元件的透视图,图16是该内本体的按现有技术公知的实施方式的透视图,图17是该内本体的按现有技术公知的实施方式的另一透视图,
图18是该内本体的第三实施方式在组合状态中的透视图,图19是该内本体第三实施方式的一个元件的透视图,图20是该内本体的第四实施方式在组合状态中的透视图,图21是该内本体第四实施方式的一个元件的透视图,和图22是具有行星齿轮的叶片调节器的另一单元的前视图。图1-6示出优选被构造为单构件的外本体4和被构造为多构件的内本体6的装置 2,该内本体优选同轴地布置在外本体4的内部。由此装置2构成所谓叶片调节器形式的液 压凸轮轴调节器单元。外本体4借助内燃机曲轴可以驱动,如通过齿轮传动装置被驱动,其 中也可以采用齿轮皮带传动装置或链传动装置。相反,内本体6可与内燃机的凸轮轴固定 连接,该凸轮轴可伸入到圆形空槽26中。固定连接系指形状配合连接或力配合连接。外本 体4优选包括五个液压腔室18,这些液压腔室通过该外本体4的五个径向向内突伸的本体 部分20构成。内本体6的摆动翼板8沿径向延伸到各个液压腔室18中。在这种情况下, 各个摆动翼板8将各个液压腔室18划分为第一工作腔室22和第二工作腔室M。曲轴的驱 动力矩通过外本体4被传递到该凸轮轴调节器中,并且通过工作腔室22、M被传递到与凸 轮轴固定连接的内本体6上。该内本体6优选包括10个油输入-和油输出管道14、16,这些管道优选均沿径向 从内本体6的壳体内侧面10延伸至其壳体外侧面12,直至到达这10个工作腔室22、24中 的一个,从而给5个液压腔室18中的每一个液压腔室分别与这10个油输入-和油输出管 道14、16中的两个管道对应设置。在管道14或16和对应设置的工作腔室22、24中产生 受控制的液压压力的情况下,内本体6相对于外本体4朝一个方向偏转,以便调节凸轮轴。 这种沿顺时针方向的偏转在图6中用箭头表示,其中管道14和对应设置的工作腔室22被 施加以受控制的液压压力。管道14在这种图示状态中起油输入管道的作用,而管道16起 油输出管道的作用。此外,在图6中所示的箭头表明了油的流动方向。在分别相邻的油输 入-和油输出管道16中且在对应配置的工作腔室M中产生受控制的液压压力的情况下, 内本体6相对于外本体4朝另一方向偏转,以便调节凸轮轴。此时管道16起油输入管道的 作用,而管道14起油输出管道的作用。各个液压腔室18按照由翼板8实施的圆形运动被设计为凹形,从而通过摆动翼 板8可引起内本体6相对于外本体4做偏转运动。在通过曲轴驱动外本体4时,摆动翼板 8-其在各个接纳槽(Aufnahme)36中可运动地被导引-由于离心力的作用被挤压到外本体 4上,其中各个工作腔室22、24彼此相对密封。面对外本体4的摆动翼板侧面8a优选为平面结构,从而工作腔室22J4的密封通 过摆动翼板侧面8a的相应纵向边棱的挤压来实现。作为备选方案,摆动翼板侧面8a也可以 设计为凸形。此外也可以在各个摆动翼板侧面8a上,将密封条设置在为其设置的沟槽中, 而与翼板侧面的平面设计或凸面设计无关。相应的密封条也可以在外本体4的各个径向突 起21上设置在为其设置的沟槽中,从而也使得各个液压腔室18彼此相对密封。按照本发明一种替代的-附图中未示出-实施方式,在各个液压腔室的两个工作 腔室之一中,在外本体和对应设置的摆动翼板之间设置有弹簧,该弹簧针对内本体的偏转 起到复位的作用。内本体6-其在图7-9、12和13中示出-优选由第一元件28和第二元件30组合构成,这两个元件形成了一个基本中空圆柱形的芯子。图7-9示出了内本体6的第一实施 方式,而图12和13则示出了内本体6的第二实施方式。无论外本体4还是这两个组合的 元件观、30,都优选构造为烧结件。这两个元件观、30在相互面对的端侧面38、40上分别具 有五个几何结构部分39、41、50、52,这些几何结构部分分别与另一元件观、30 —起构成内 本体6的油输入-和油输出管道14、16。在本发明的有利设计方案中规定,这两个元件观、 30的圆周基本径向地延伸。按照本发明还规定,这两个元件观、30的圆周基本轴向地延伸。几何结构部分39、41、50、52在此系指在相应的元件观、30中的从内本体6的壳体 内侧面10延伸至其壳体外侧面12的空槽,该空槽在元件观、30的纵向上并不贯穿所述元 件。油输入-和油输出管道14、16优选具有四边形横截面,在内本体6的第一实施方 式中,这种形状的横截面的尺寸是变化的,即在径向上从壳体内侧面10首先变大,而后缩 小直至壳体外侧面12。几何结构部分39、41还分别具有弯曲部分39a、41a,但是它们对于 叶片调节器的功能性没有意义。更确切地说,对两个元件观、30的这种设计基于增强挤压 工具的设计目的。相反,第二实施方式的四边形横截面的尺寸通常是恒定的。在内本体6的第一实施方式(图1-11)中,元件观在端侧面或在面对元件30的 端侧面40上包括五个突起34,这些突起分别被设计为卡爪的形式,并且分别形状吻合地卡 接到元件30的对应的空槽32中。突起34与对应设置的空槽32各形成压配合。此外,由 两个元件观、30形成的分界缝液压密封地封闭。优选被构造为单构件的各个摆动翼板8在壳体外侧面12上插入到内本体6中。在 元件观的壳体外侧面四上设置五个优选缝隙形式的接纳槽36以用于摆动翼板8,这些接 纳槽分别构造在突起34之一上。接纳缝槽36优选朝向内本体(6)的纵向。在内本体6的第二实施方式(图12-1 中,元件28在端侧面或面对元件30的端 侧面40上包括五个突起42和五个突起44,这些突起分别被设计为桥接板或滑键的形式,并 且它们分别形状吻合地卡接到元件30的对应的空槽或沟槽46、48中。各个桥接板42、44和 空槽46、48沿着内本体6的径向延伸。与第一实施方式相类似,突起42、44与对应配置的 空槽46、48各形成压配合。由两个元件观、30形成的分界缝同样液压密封地封闭。此外, 两个元件观、30分别在端侧面上包括五个沟槽50,这些沟槽分别从对应设置的壳体内侧面 33,35延伸至对应设置的壳体外侧面四、31,并且在两个元件观、30组合在一起的状态下形 成四边形的横截面,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该横截面的尺寸无变化。此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差别是,各个缝隙接纳槽36被设计为两个构件。在元件 28的壳体外侧面四上设置五个接纳槽36a,同时在元件30的壳体外侧面31上设置五个与 接纳槽36a齐平地封闭的接纳槽36b。图16和17示出按现有技术公知实施方式的单构件设计的内本体6,该内本体采用 烧结技术由一种金属粉末混合料制成。油输入-和油输出管道14、16在烧结过程之后紧接 着钻制到内本体6中。钻孔M、56、58是为所谓的弹簧加载的并可液压解锁的栓锁销而设 置的,栓锁销卡接到钻孔M、56、58中,以便防止内本体6相对于未示出的外本体并非所愿 地偏摆。内本体6的前述至少两构件设计的优点是,为了制造油输入-和油输出管道,与 采用烧结技术制造这种内本体相关的切削后续加工-这种后续加工还包括去除钻孔的毛刺-就省去了。更确切地说,这些油输入-和油输出管道通过两个元件观、30的组合而产 生,这些元件一起构成内本体6。此外,由于将两个元件观、2%、30设计得相比于单构件设计的内本体(图16和 17)更薄,能以在由金属粉末压制成所谓的毛坯时所达到的高度尺寸方面有利的方式实现 在内本体观、29b、30的纵向上的微小的误差。图18示出了内本体6的第三实施方式,其中两个组合的元件^b-其中之一在图 19中示出-构造相同,并且分别优选具有五个从内本体6的壳体内侧面10延伸至其壳体 外侧面12的突起64,这些突起为了连接两个元件29b分别形状吻合地卡接到另一元件29b 的对应空槽62中,并且在这种情况下与对应配置的空槽62形成压配合。在这种情况下,突 起64分别与对应配置的空槽62 —起构成内本体6的油输入-和油输出管道14、16。这个设计方案的优点是,与前述采用烧结技术制造这种内本体相关,仅仅需要一 个挤压工具,即可制造相同设计的工件。图20示出了内本体6的第四实施方式,据此,两个组合的元件^b同样构造相同。 图21示出了两个元件^b中的一个。但是与内本体6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代替相 应元件^b的缝隙式接纳槽36a、36b而分别设置与相应元件29b的中空圆柱芯子一体构造 的摆动翼板8 (图21)。在这里,摆动翼板8之一分别在突起64和空槽62之间,沿径向从内 本体6的中空圆柱芯子向外延伸。突起64和空槽62被设计成与内本体6的第三实施方式 (图18和19)相类似。与内本体6的第四实施方式(图20)相类似,这些参考图7-15描述的实施方 式-它们是内本体6的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也可以替代地代替缝隙式接纳槽36、36a、36b 被分别设有与相应内本体6的中空圆柱芯子一体构造的摆动翼板。在图22中示出优选单构件构造的外本体4和优选两构件构造的内本体6的替代 的装置2,内本体优选同轴地布置在外本体4的内部。在这里,装置2优选形成四个液压腔 室18,内本体6的摆动翼板8分别延伸到所述液压腔室中。各个摆动翼板8优选与内本体 6的中空圆柱芯子一体地构造。在各个摆动翼板8和外本体4之间设置有行星齿轮68a,该 行星齿轮被装入到构造于摆动翼板8上的袋槽70a中。在外本体4的与各个行星齿轮68a 对应设置的相应本体部分上构造有与行星齿轮68a对应的齿轮分段66,该齿轮分段与行星 齿轮68a配合作用。各个行星齿轮68a将工作腔室22、M彼此相对地液压密封。此外,在相应液压腔室18的两侧,在内本体6的中空圆柱形芯子和外本体4之间 设置有行星齿轮68b。各个行星齿轮68b被装入到袋槽70b中,该袋槽构造在外本体4的径 向朝内突伸的相应本体部分20上。在相应液压腔室18的两侧,还在内本体6的中空圆柱 形芯子上构造有齿轮分段72,该齿轮分段按照对应配置的行星齿轮68b来构造并与这个行 星齿轮配合作用。各个行星齿轮68b分别将两个相邻的液压腔室18彼此相对地液压密封。关于这两个前面描述的实施方式的更详尽的具体细节请参考开头部分已述的出 版物DE 102004047817B3,其中公开了叶片调节器形式的、液压凸轮轴调节器的这种设计方 案,这里将其全部内容都援引加入到本发明的公开内容中。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内燃机凸轮轴的液压的凸轮轴调节器O),具有借助内燃机曲轴可驱动的外本体G),该外本体具有至少一个液压腔室(18);和相对于外本体(4)布置在里边的内本体(6),该内本体可与凸轮轴固定连接并具有至 少一个摆动翼板(8),所述摆动翼板沿径向延伸至液压腔室(18、24)中并在这种情况下将 液压腔室(18)划分为第一工作腔室0 和第二工作腔室(M),其中内本体(6)具有至少 一个油输入-和油输出管道(14、16),所述输入-和油输出管道从内本体(6)的壳体内侧面 (10)延伸至壳体外侧面(12),直至到达两个工作腔室02)中的一个工作腔室,其中在油输 入-和油输出管道(14、16)中且在工作腔室0 之一中产生受控制的液压压力的情况下, 内本体(6)可相对于外本体(4)偏摆,以便调节凸轮轴,其特征在于,内本体(6)至少由第一元件08)和第二元件(30)组合构成,其中两个元件(观、30)在 相互面对的端侧面(38、40)上分别具有至少一个几何结构部分(39、39a、41、41a、50、52), 所述几何结构部分分别与另一元件(观、30) —起构成内本体(6)的油输入-和油输出管道 (14,16)。
2.按权利要求1的凸轮轴调节器O),其特征在于,两个元件O8、30)中的至少一个元 件在端侧具有至少一个突起(34、42、44),所述突起为了连接这两个元件(观、30)而形状吻 合地卡接到另一元件(30)的对应空槽(32、46、48)中,并在这种情况下与空槽(32、46、48) 形成压配合。
3.按权利要求2的凸轮轴调节器O),其特征在于,突起被设计为卡爪(34)的形式。
4.按权利要求2的凸轮轴调节器O),其特征在于,突起被设计为桥接板(42、44)的形式。
5.按权利要求1-4之一的凸轮轴调节器O),其特征在于,两个元件Ο8、30)的圆周基 本相同地径向延伸。
6.按权利要求1-5之一的凸轮轴调节器O),其特征在于,两个元件(观、30)的圆周基 本相同地轴向延伸。
7.按权利要求1-6之一的凸轮轴调节器O),其特征在于,两个组合的元件09b)构造 相同,并且分别具有至少一个从壳体内侧面(10)延伸至壳体外侧面(1 的突起(64),所述 突起为了连接两个元件分别形状吻合地卡接到另一元件的对应空槽(6 中,并在这 种情况下与空槽(62)形成压配合,其中两个突起(64)分别与对应设置的空槽(62) —起构 成内本体(6)的油输入-和油输出管道(14、16)。
8.按权利要求1-6之一的凸轮轴调节器0),其特征在于,油输入-和油输出管道(14、 16)在径向上从内本体(6)的壳体内侧面(10)延伸至壳体外侧面(12)。
9.按权利要求1-8之一的凸轮轴调节器0),其特征在于,油输入-和油输出管道(14、 16)具有四边形的横截面,该横截面的尺寸要么是恒定的要么是可变化的。
10.按权利要求1-9之一的凸轮轴调节器O),其特征在于,在另一工作腔室04)中, 在外本体(4)和摆动翼板(8)之间设置有弹簧,该弹簧针对内本体(6)的偏摆起复位的作 用。
11.按权利要求1-10之一的凸轮轴调节器O),其特征在于,至少设置有第一油输 入-和油输出管道(14)和第二油输入-和油输出管道(16),其中第一油输入-和油输出管道(14)延伸至两个工作腔室02)之一,而第二油输入-和油输出管道(16)延伸至另一工 作腔室(24)。
12.按权利要求1-11之一的凸轮轴调节器O),其特征在于,摆动翼板(8)与内本体 (6) 一体地构造。
13.按权利要求1-11之一的凸轮轴调节器O),其特征在于,摆动翼板(8)在壳体外侧 面(12)上插入至内本体(6)中。
14.按权利要求13的凸轮轴调节器O),其特征在于,在两个元件(观、30)中的至少一 个元件的壳体外侧面(12)上设置有用于摆动翼板(8)的接纳槽(36)。
15.按权利要求14的凸轮轴调节器O),其特征在于,在两个元件(观、30)上设置有用 于摆动翼板(8)的接纳槽(36a、36b)。
16.按权利要求14或15的凸轮轴调节器O),其特征在于,接纳槽(36)构造在突起 (34)上。
17.按权利要求14-15之一的凸轮轴调节器O),其特征在于,接纳槽(36)被构造为缝 隙的形式。
18.按权利要求17的凸轮轴调节器O),其特征在于,缝隙式的接纳槽(36)朝向内本 体(6)的纵向。
19.按权利要求13-18之一的凸轮轴调节器0),其特征在于,摆动翼板(8)在接纳槽 (36)中可运动地被导引。
20.按权利要求1-19之一的凸轮轴调节器O),其特征在于,在摆动翼板(8)和外本体 (4)之间设置有行星齿轮^8a),其中在外本体(4)上构造有与行星齿轮(68a)对应的齿轮 分段(66),其中在摆动翼板(8)上构造有袋槽(70a),行星齿轮(68a)装入到该袋槽中。
21.按权利要求1-20之一的凸轮轴调节器0),其特征在于,在内本体(6)的中空圆柱 芯子和外本体(4)之间,在液压腔室(18)的两侧设置有行星齿轮(68b),其中在液压腔室 (18)的两侧,在中空圆柱芯子上构造有与行星齿轮(68b)对应的齿轮分段(72),其中在液 压腔室(18)的两侧,在外本体(4)上构造有袋槽(70b),对应设置的行星齿轮(68b)装入到 该袋槽中。
22.按权利要求1-21之一的凸轮轴调节器O),其特征在于外本体(4)和内本体(6) 的两个组合的元件(观、30)被设计为烧结件。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压凸轮轴调节器(2),它具有可驱动的外本体(4),其具有至少一个液压腔室(18);和相对于外本体(4)布置在里边的内本体(6),其可与凸轮轴固定连接并具有至少一个摆动翼板(8),摆动翼板沿径向延伸至所述液压腔室中并在这种情况下将液压腔室划分为第一工作腔室(22)和第二工作腔室(24)。此外,内本体(6)具有至少一个油输入-和油输出管道(14、16),所述管道从内本体(6)的壳体内侧面(10)延伸至其壳体外侧面(12),直至到达两个工作腔室(22)之一。内本体(6)至少由第一元件(28)和第二元件(30)组合构成,其中这两个元件在相互面对的端侧面(38、40)上分别具有至少一个几何结构部分(39、41、50、52),所述几何结构部分分别与另一元件一起构成内本体的油输入-和油输出管道。
文档编号F01L1/344GK102124188SQ200980123117
公开日2011年7月13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10日 优先权日2008年6月18日
发明者A·卡泽拉斯, B·特弗洛特, E·埃尔恩斯特, R·施密特 申请人:Gkn金属烧结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