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气动力循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57307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蒸气动力循环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蒸气动力循环装置,该蒸气动力循环装置对作为沸点不同的多个物质的混合介质的工作流体进行加热、冷却,同时使其循环,并对反复发生相态变化的工作流体做功而获得动力。
背景技术
以往,在使用蒸气动力循环时,在高温热源与低温热源的温度差较小的情况下,为了能够提高热效率而有效地将热能转换为动力,而提出了将水与沸点低于水的流体的混合介质或者沸点低于水的多个物质流体的混合物用作工作流体的蒸气动力循环,作为这种现有的蒸气动力循环系统的一个例子,存在记载在日本特开平7-91361号公报中的装置。上述现有的蒸气动力循环系统为如下结构,作为蒸气动力循环除了与一般的兰肯循环相同地具有蒸发器、膨胀机(涡轮机)、冷凝器以及压缩机(泵)以外,还具有将由蒸发器加热了的工作流体分离为气相工作流体与液相工作流体的气液分离器;在冷凝器的前段侧使膨胀后的气相工作流体部分吸收至液相工作流体中的吸收器;使由蒸发器加热了的工作流体中的液相工作流体与由蒸发器热交换之前的低温液相工作流体进行热交换的再生器;以及使从配设为多段的膨胀机的中间抽出的高温气相的工作流体与低温液相的工作流体进行热交换的加热器。该现有的蒸气动力循环系统与使用单一的工作流体的一般的兰肯循环相比提高能够热效率,特别是从膨胀机进行抽气,并且由吸收器使气相的工作流体部分吸收至液相的工作流体中,抑制了由冷凝器与低温热源进行热交换的气相工作流体的量,由此具有能够降低冷凝器的负荷而提高整体效率,并且能够抑制随着冷凝器的过度大型化造成的成本上升的优点。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平7-9136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需解决的问题现有的蒸气动力循环系统具有上述专利文献所示的结构,冷凝器的负荷降低了从膨胀机抽出气体那部分的量,同时被抽出部分的气相作业流体所携带的热量通过与加热器中的液相的工作流体的热交换而被回收,由此能够提高整个循环的效率,但是由于利用气液分离器分离出的液相的工作流体使其全量到达冷凝器与低温热源进行热交换,因而依然需要确保冷凝器具有某种程度的热交换能力,而存在在以冷凝器的进一步小型化作为目标方面受到制约的课题。另外,由气液分离器分离出的液相的工作流体所携带的热能由再生器使其一部分转移到低温的工作流体以后,以该状态利用吸收器及冷凝器与低温热源进行热交换后向外部排出,在热能的有效利用方面还存在课题。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课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蒸气动力循环装置,该蒸气动力循环装置抽出利用动力循环中的气液分离器而与气相部分分离开的高温液相的工作流体的一部分,将其与从膨胀机的段间抽出的高温气相的工作流体进行混合,以用于从冷凝器流出的低温液相的工作流体的加热上,这样能够有效地回收高温液相的工作流体所携带的热能,提高整个循环的热效率。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本发明的蒸气动力循环装置至少具有使混合了沸点不同的多个物质的工作流体与规定的高温热源进行热交换,并使上述工作流体的至少一部分蒸发的蒸发器;将利用上述蒸发器获得的高温的工作流体分离为气相部分和液相部分的气液分离器;将上述高温工作流体中的气相部分导入而将流体所携带的热能转换为动力的膨胀机;使从该膨胀机流出的高温气相的工作流体和从上述气液分离器流出的液相部分一起,与规定的低温热源进行热交换,而使气相部分冷凝的冷凝器;以及将从该冷凝器流出的工作流体压缩而流向上述蒸发器的压缩机;其中,上述膨胀机具有多段的膨胀段,并且从一段或多段的段间抽出高温气相的工作流体的一部分,并且上述蒸气动力循环装置还具有再生器,使由上述气液分离器分离出的高温液相的工作流体与从压缩机流出而流向蒸发器的工作流体进行热交换;第一吸收器,使从上述膨胀机最后段流出的高温气相的工作流体与从上述气液分离器流出而经过上述再生器的高温液相的工作流体一部分合流,并且使高温气相的工作流体的一部分被高温液相的工作流体吸收而使工作流体流向上述冷凝器;第二吸收器,使经过上述再生器的高温液相的工作流体的其他部分与从上述膨胀机抽出的高温气相的工作流体的至少一部分合流,并且使高温气相的工作流体的一部分被高温液相的工作流体吸收;以及加热器,使经过上述第二吸收器的高温气相以及液相工作流体与从上述冷凝器流出的工作流体进行热交换。这样根据本发明,抽出利用气液分离器而与气相部分分离开的高温液相的工作流体的一部分,使其在第二吸收器与从膨胀机的段间抽出的高温气相的工作流体混合,并使气相的工作流体的一部分被液相的工作流体吸收,同时将这些液相和气相的工作流体用于对在加热器中的从冷凝器流出的低温液相的工作流体的加热上,高温气相的工作流体的抽出部分加高温液相的工作流体的一部分抽出部分也不通过冷凝器,由此减少了在冷凝器中工作流体与低温热源的热交换量,而进一步降低了冷凝器的负荷,另一方面高温液相的工作流体所携带的热能能够利用与流向蒸发器的工作流体之间的热交换被适当回收,从而实现了整个循环中热效率的提高。另外,根据需要,本发明的蒸气动力循环装置具有一个或多个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将从上述膨胀机中的一段或多段的段间抽出的高温气相的工作流体一部分以与流向上述第二吸收器的部分不同的路径而导入,使该导入的气相工作流体与从上述冷凝器流出的工作流体进行热交换。这样,根据本发明,与经第二吸收器到达加热器的部分不同地,使从膨胀机的段间抽出的高温气相的工作流体的一部分利用规定的热交换器,与从冷凝器流出的低温液相的工作流体进行热交换,这样进一步增大了工作流体不通过冷凝器的比例,因此减小在冷凝器中的工作流体与低温热源的热交换量而进一步降低了冷凝器的负荷,另一方面高温气相的工作流体所携带的热能能够通过与流向蒸发器的工作流体的热交换来适当回收,实现了在整个循环中进一步提高热效率。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蒸气动力循环装置的概略结构图。图2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蒸气动力循环装置的概略结构图。图3是本发明的蒸气动力循环装置的实施例的概略结构图。图4是现有的蒸气动力循环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基于上述图1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作为低沸点介质的氨与作为高沸点介质的水的混合介质作为工作流体的蒸气动力循环装置的例子进行说明。在上述图1中,本实施方式的蒸气动力循环装置1具有如下的结构,即,其具备使由氨与水的混合介质而成的从工作流体与高温热源进行热交换,并使工作流体部分蒸发的蒸发器10 ;将从蒸发器10流出的高温的工作流体分离为气相部分与液相部分的气液分离器11 ;利用高温气相的工作流体进行动作的作为上述膨胀机的涡轮机12 ;使从该涡轮机12 流出的高温气相的工作流体冷凝的冷凝器13 ;使从冷凝器13流出的工作流体流朝向蒸发器10的作为上述压缩机的泵14a、14b、14c ;在冷凝器13的前段侧使从涡轮12流出的高温气相的工作流体与从气液分离器11流出的高温液相的工作流体合流的第一吸收器15 ;使由气液分离器11分离出的高温液相的工作流体与从冷凝器13流出的工作流体进行热交换的再生器16 ;使从再生器16流出的高温液相的工作流体的一部分与从涡轮机12抽出的一部分的高温气相的工作流体合流的第二吸收器17 ;从第二吸收器17流出的高温的气相以及液相工作流体与从上述冷凝器13流出的工作流体进行热交换的第一加热器18 ;以及使从涡轮机12抽出的一部分的高温气相的工作流体与从冷凝器13流出的工作流体进行热交换的第二加热器19。其中,就泵14a、14b、Hc而言,是与一般的蒸气动力循环中所使用泵同样的公知的装置,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上述蒸发器10作为如下的热交换器是公知的结构,并且省略详细的说明,S卩,使液相的工作流体与作为高温热源的规定高温流体在其内部流通,使这些工作流体与高温流体之间进行热交换。在该蒸发器10的工作流体入口侧连接有经由再生器16或第一加热器 18、泵14a、14b、Hc与冷凝器13相连的主流道50的配管,而且在工作流体出口侧连接有与气液分离器11相连通的配管,通过热交换而被加热的工作流体向气液分离器11导入。上述气液分离器11是用于将经过在蒸发器10内的热交换而变为高温且气液混相状态的工作流体分离为气相部分与液相部分的公知的装置,并且省略详细的说明。工作流体在该气液分离器11内分离为气相部分与液相部分,通过与涡轮机12入口侧相连通的配管而使高温气相的工作流体通向涡轮机12,另一方面通过与再生器16相连通的配管使高温液相的工作流体通向再生器16。上述涡轮机12是如下的可抽气的现有公知的结构,并且省略详细的说明,S卩,一并配置有随着高温气相的工作流体的膨胀而旋转的多段涡轮机,并在利用膨胀而产生用于发电等的动力后,使温度以及压力已下降的气相工作流体的大部分从涡轮机最后段流向出口,另一方面从涡轮机的段间部分取出气相的工作流体。此外,该涡轮机12也可以做成如下结构,分别作为独立的装置而分开配置多段,并且输出轴也可以作为多个而各自驱动发电机等,另一方面从各装置间进行抽气。上述第一吸收器15为如下结构的公知的热交换器,并且省略详细的说明,S卩,与涡轮机12以及再生器16相连通,分别从这两个部件导入气相和液相的各工作流体,另一方面也供作为低温热源的规定的低温流体流通,使这些工作流体与低温流体进行热交换。在该第一吸收器15中为如下结构,通过同时导入从涡轮12流出的气相的工作流体和从再生器16流出的液相的工作流体,使气相工作流体经过利用热交换的冷却而被部分冷凝,并且使气相的工作流体的一部分被液相的工作流体吸收。上述冷凝器13为如下结构的公知的热交换器,并且省略详细的说明,S卩,与第一吸收器15相连通,使成为气相与液相混相状态的工作流体流入,另一方面也供作为低温热源的规定的低温流体流通,并且使这些工作流体与低温流体进行热交换。该冷凝器13为如下结构,通过同时使从第一吸收器15流出的气相和液相的工作流体与上述低温流体进行热交换,以冷却液相工作流体,并且使未经第一吸收器15吸收而残留的气相的工作流体冷凝。在冷凝器13的后段侧配设有将还加入有气相的工作流体的冷凝部分的液相的工作流体从冷凝器13进一步向后段侧送出的泵14a。上述再生器16为如下的热交换器,与上述蒸发器10及冷凝器13同样的现有公知的热交换器,并且省略详细的说明,即,夹设在从冷凝器13经由各泵通向蒸发器10的工作流体的主流道50中,使沿该主流道50前进而到达蒸发器10之前的液相的工作流体,与经气液分离器11与气相的工作流体刚分离后的高温液相的工作流体进行热交换。与该再生器16以及气液分离器11连通的高温液相工作流体侧的第一支流道51 为如下结构,经减压阀16a与第一吸收器15相连接,从再生器16流出的液相的工作流体经由减压阀16a而对压力进行调整后,向第一吸收器15内导入。上述第二吸收器17对在从气液分离器11经由再生器16到达第一吸收器15的第一支流道51内移动的高温液相的工作流体中,从再生器16流出后在第一支流道51的规定部位部分抽出的工作流体,与从涡轮12的段间部分抽取而在第二支流道52中移动的高温气相的工作流体进行混合,使该气相的工作流体一边部分被液相的工作流体吸收,一边向后段侧的第一加热器18送出。此外,构成为在从第一支流道51分支出而通达第二吸收器 17的流道中,配设有减压阀16b,从再生器16流出的液相的工作流体经由减压阀16b而对压力进行调整后,再向第二吸收器17内导入。上述第一加热器18为如下的热交换器,是与一般的供水加热器同样的热交换器, 并且省略详细的说明,即,夹设在从冷凝器13通向蒸发器10的工作流体的主流道50中,在比再生器16更靠前段侧的位置上使到达该再生器16之前的低温液相的工作流体与处于利用上述第二吸收器17被混合的气相与液相的混相状态的高温工作流体进行热交换。与该第一加热器18的高温工作流体侧连通的第二支流道52为如下的结构,即,以合流的方式连接到上述主流道50中的比第一加热器18更靠后段侧且比再生器16更靠前段侧的位置处,使从第二吸收器17流出且经第一加热器18内的因热交换而被冷却的第二支流道52侧的工作流体叠加到从第一加热器18流出后且刚要到达再生器16之前的液相工作流体中。此外,第一加热器18除了使第二支流道52侧的高温的工作流体与主流道50侧的更低温的工作流体经由传热面进行热交换的一般的表面接触型的加热器以外,还可以是使第二支流道52侧的高温工作流体一边与主流道50侧的液相的工作流体合流,一边进行进行热交换的直接接触型的加热器。上述第二加热器19为如下的热交换器,是与一般的供水加热器同样的加热器,并且省略详细的说明,即,夹设在从冷凝器13通向蒸发器10的工作流体的主流道50中的比第一加热器18更靠近冷凝器13的部位,并且使从冷凝器13流出的液相的工作流体与从涡轮机12的段间部分抽出而在第三支流道53中移动的高温气相的工作流体进行热交换。导入于该第二加热器19中的高温气相的工作流体与从涡轮机12的规定段间抽出后流向第二吸收器17的工作流体不同,它是从别的段间抽出的工作流体,其抽取量少于流向第二吸收器17的工作流体。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蒸气动力循环装置的循环施行状态进行说明。作为前提的是,将作为低温热源的低温流体和作为高温热源的高温流体分别以进行热交换所充分的流量导入冷凝器13或蒸发器10内。在蒸发器10中,使高温热源与工作流体进行热交换。经该热交换而被加热的工作流体随着升温,其一部分即主要是低沸点的氨蒸发,由此成为气液混相状态。该混相状态的高温工作流体从蒸发器10到达气液分离器11。在气液分离器11内高温工作流体被分离为气相部分和液相部分,从气液分离器 11流出的高温气相的工作流体沿主流道50移动而流向涡轮机12,另外,高温液相的工作流体从气液分离器11进入第一支流道51,经过再生器16后,流向第一吸收器15,另一方面一部分被分流出而导入至第二吸收器17中。从气液分离器11流出的高温气相的工作流体以低沸点的氨为主部分(约占 99% ),该气相的工作流体到达涡轮机12时被促动,其热能经涡轮机12转换为动力,利用该动力来驱动发电机等设备。这样,在涡轮机12中发生膨胀而进行了作功的气相工作流体处于压力和温度下降的状态,除了一部分以外,其余从涡轮12的最后段流出而被导入第一吸收器15中。此外,导入至涡轮机12中的高温气相的工作流体的一部分从涡轮机段间中被抽出而进入第二支流道52、第三支流道53中,并分别流向第二吸收器17、第二加热器19 中。另一方面,从气液分离器11流出的高温液相的工作流体进入第一支流道51中后, 被导入至再生器16。在再生器16中,使流通于另一个主流道50中的液相的工作流体与上述高温液相的工作流体进行热交换,使主流道50侧的工作流体升温,并流向蒸发器10侧。 并且,经过该再生器16的热交换而被冷却的第一支流道51侧的液相工作流体从再生器16 流出后,经由减压阀16a向第一吸收器15导入。此外,在比再生器16更靠后段侧的第一支流道51中,液相工作流体的一部分被抽出而到达第二吸收器17,在第二吸收器17中,已导入的一部分液相工作流体与从涡轮机12 抽出的一部分气相工作流体相合流。通过由该第二吸收器17使气相工作流体的一部分吸收到液相工作流体中,减少了到达后段侧的第一加热器18的气相的工作流体的量,从而抑制了第一加热器18的传热面积。从第二吸收器17流出的工作流体沿第二支流道52移动而流向第一加热器18。在第一吸收器15中,从涡轮机12的最后段流出且向内部导入的气相的工作流体和同样导入的液相的工作流体一起,与低温热源进行热交换,在工作流体整体被冷却的过程中,气相的工作流体与液相的工作流体接触而被部分吸收,而使液相发生变化。并且,残留的未被吸收部分的气相工作流体与液相的工作流体一起流向冷凝器13,工作流体以气相与液相的混相状态导入冷凝器13中。在冷凝器13中,导入于内部中的气相的工作流体和液相的工作流体与另行导入了的低温热源进行热交换,在工作流体整体被冷却过程中,气相的工作流体随着利用热交换的冷却而冷凝且变为液相。这样完全变为液相的工作流体从冷凝器13向外部排出,经由泵14,沿着主流道50向蒸发器10移动,并到达第二加热器19。从涡轮机12抽出的一部分气相工作流体经第三支流道53导入至第二加热器19, 该高温气相的工作流体与从主流道50流进的液相的工作流体在第二加热器19中进行热交换。在第二加热器18中,使主流道50侧的液相的工作流体升温,并回收第三支流道53侧的高温工作流体所携带的热能。第三支流道53侧的高温气相的工作流体经过在该第二加热器19内的热交换而被冷却,并冷凝变成为液相等,使压力和温度降低。经过热交换的第三支流道53侧的工作流体从第二加热器19流出后,在第三支流道53与主流道50的合流点合流到在主流道50流动的低温侧的工作流体中。并且该合流后的工作流体经由泵4b到达第一加热器18。从第二吸收器17经第二支流道52导入的高温气相的工作流体和高温液相的工作流体的混相流体也流通于第一加热器18中,该高温的气相以及液相的工作流体与从主流道50流进的液相的工作流体在第一加热器18中进行热交换。在第一加热器18中,使主流道50侧的液相的工作流体升温,并回收第二支流道52侧的高温的工作流体所携带的热能。 第二支流道52侧的高温的工作流体中的气相的工作流体经过在该第一加热器18内的热交换而被冷却,并冷凝变成为液相等,而使压力和温度降低。经过热交换第二支流道52侧的工作流体从第一加热器18流出后,在第二支流道52主流道50的合流点合流到在主流道50 流动的低温侧的工作流体中。该合流后的工作流体经泵4c流向再生器16。这样从冷凝器13流出的液相的工作流体经过第二加热器19、第一加热器18、再生器16的热交换,以预先升温到规定温度的状态返回到蒸发器10内,与上述同样反复实施经蒸发器10的热交换以后的各过程。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蒸气动力循环装置中,抽出利用气液分离器11而与气相部分分离开的高温液相的工作流体一部分,将其与利用第二吸收器17从涡轮机12的段间抽出的高温气相的工作流体混合起来,并使气相的工作流体的一部分被液相的工作流体吸收,同时将这些高温的液相和气相的工作流体应用到第一加热器18内的低温液相的工作流体的加热上,高温液相的工作流体的一部分抽出部分加上高温气相的工作流体的抽取部分也均不流经冷凝器13,由此减少了在冷凝器13内的工作流体与低温热源的热交换量而进一步降低了冷凝器13的负荷,另一方面能够通过与流向蒸发器10的工作流体的热交换回收高温液相的工作流体所携带的热能,从而实现了整个循环的热效率的提高。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蒸气动力循环装置中,虽然构成为以二个阶段进行来自涡轮机12的抽气,并将抽出的高温气相的工作流体分别导入至第二吸收器17和第二加热器19中,但并不受限于此,还可构成为以多阶段进行来自涡轮的抽气,设置多个与上述第二加热器同样的热交换器,以多个阶段进行高温气相的工作流体与从冷凝器流出的液相的工作流体进行热交换;相反,如图2所示,也能够构成为仅仅在一段涡轮进行来自涡轮机12 的抽气,将抽出的气相工作流体仅仅导入至上述第二吸收器17中,而省去了上述第二加热器,能够构筑根据用途而适当调整利用涡轮机等膨胀机来进行做功的工作流体比例的动力循环。实施例以下,对于本发明的蒸气动力循环装置,使用热的出入量及压力等条件求出热效率,将所获得的结果与作为比较例的现有的蒸气动力循环的结果进行了比较评价。首先,作为实施例的本发明的蒸气动力循环装置,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将作为低沸点介质的氨与作为高沸点介质的水的混合介质作为工作流体,作为图3所示的二段抽气的结构,能够将涡轮抽气的一部分导入至第二加热器19中而与液相工作流体进行热交换。 求出图3中所示的循环的各点(A X)上的工作流体的压力和温度状态,进而获得循环的理论热效率。作为该实施例的循环的主要条件,首先,蒸发器10中的高温热源侧的入口温度为 80°C,出口温度为70°C,并将与之进行热交换的工作流体的蒸发器出口(K点)温度设定为 76°C。另一方面,冷凝器13中的低温热源侧的入口温度为20°C,出口温度为M°C,将与之进行热交换工作流体的冷凝器出口温度(B点)温度设定为21°C。在此,工作流体的最高压力即在涡轮机12入口(L点)处的压力为2. OOXlO6Pa0 并且,该工作流体中的氨的浓度为63%。利用气液分离器11而与气相部分分离后进入第一支流道51 (P点)中的工作流体的液相部分(ζ)占整个工作流体的97. 1%。进而,沿该第一支流道51移动的液相工作流体中的82% (占整个工作流体的79. 7%)为流向第一吸收器15的部分(ζ 1),残余部分 (ζ 2)的液相工作流体流向第二吸收器17。虽然导入至涡轮机12的气相工作流体的一部分被抽出,但是被抽出后导入至第二支流道52中并流向第二吸收器17的部分(ω )为整个工作流体的0.436%,而且,被抽出后导入至第三支流道53并流向第二加热器19的部分(ω》为整个工作流体的0. 100%。根据这样的条件,将计算出循环中的各点(A X)上的工作流体的压力P、温度T、 氨质量摩尔浓度W、工作流体密度RH0、热函h的各值的结果示于表1中。[表 1]
权利要求
1.一种蒸气动力循环装置,至少具有使混合了沸点不同的多个物质的工作流体与规定的高温热源进行热交换,并使上述工作流体的至少一部分蒸发的蒸发器;将利用上述蒸发器获得的高温的工作流体分离为气相部分和液相部分的气液分离器;将上述高温工作流体中的气相部分导入而将流体所携带的热能转换为动力的膨胀机;使从该膨胀机流出的高温气相的工作流体和从上述气液分离器流出的液相部分一起,与规定的低温热源进行热交换,而使气相部分冷凝的冷凝器;以及将从该冷凝器流出的工作流体压缩而流向上述蒸发器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上述膨胀机具有多段的膨胀段,并且从一段或多段的段间抽出高温气相的工作流体的一部分,上述蒸气动力循环装置具有再生器,使由上述气液分离器分离出的高温液相的工作流体与从压缩机流出而流向蒸发器的工作流体进行热交换;第一吸收器,使从上述膨胀机最后段流出的高温气相的工作流体与从上述气液分离器流出而经过上述再生器的高温液相的工作流体的一部分合流,并且使高温气相的工作流体的一部分被高温液相的工作流体吸收而使工作流体流向上述冷凝器;第二吸收器,使经过上述再生器的高温液相的工作流体的其他部分与从上述膨胀机抽出的高温气相的工作流体的至少一部分合流,并且使高温气相的工作流体的一部分被高温液相的工作流体吸收;以及加热器,使经过上述第二吸收器的高温的气相以及液相工作流体与从上述冷凝器流出的工作流体进行热交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气动力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一个或多个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使从上述膨胀机中的一段或多段的段间抽出的高温气相的工作流体一部分以与流向上述第二吸收器的部分不同的路径而导入,使该导入的气相工作流体与从上述冷凝器流出的工作流体进行热交换。
全文摘要
一种蒸气动力循环装置,其将抽出利用气液分离器而与气相部分分离开的高温液相的工作流体的一部分与从膨胀机抽出的高温气相的工作流体进行混合,并与从冷凝器流出的低温液相的工作流体热交换,能够有效地回收工作流体所携带的热能,提高整个循环的热效率。抽出利用气液分离器(11)而与气相部分分离开的高温液相的工作流体的一部分,并将其与从膨胀机(12)的段间抽出的高温气相的工作流体在第二吸收器(17)中进行混合,使气相的工作流体的一部分被液相工作流体吸收,并将这些高温的工作流体用于对第一加热器(18)内的低温液相的工作流体的加热上,高温液相的工作流体的抽出部分不流经冷凝器(13),因而减少了冷凝器(13)中的热交换量,降低了其负荷,另一方面高温液相的工作流体所携带的热能能够通过与流向蒸发器的工作流体的热交换来适当回收,实现了整个循环中热效率的提高。
文档编号F01K7/38GK102449271SQ20108002295
公开日2012年5月9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10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25日
发明者上原春男 申请人:上原春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