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力设备以及在风力设备中使用机架的方法

文档序号:5258289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风力设备以及在风力设备中使用机架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机架和转子轴的风力设备,该转子轴能够围绕着旋转轴线旋转并且在机架前端部的转子轴承与机架后端部的传动装置之间延伸。该转子轴由机架的基部支承。本发明还涉及一种使用机架的方法。
背景技术
风力设备通常包括将转子连接到传动装置的转子轴。转子和传动装置通常由机架支承,该机架形成机舱的一部分。机架将转子负载传递到风力设备并且由此构成了风力设备的核心部件。在已知的风力设备中,转子轴通常在三个点或者在四个点悬挂,参考Erich Hau, Springer, ISBN 978-3-540-72150-5 的“风力设备”。四点悬挂式转子轴包括在传动装置外部的两个轴承并且通常两个悬挂点用于传动装置自身。三点悬挂式转子轴通过传动装置外部的单个轴承以及通过传动装置自身被支承。在四点悬挂式转子轴中,两个外部轴承有时被结合到一个大的轴承箱中。这种轴承箱会使得装配、维护及拆卸过程变得复杂,原因是轴承箱掩盖了一部分转子轴。三点悬挂式转子轴在另一方面通常没有被掩盖,原因是这些转子轴通常被机架基部所支承,基部的尺寸被设置成足够坚固从而使得它能够承载而没有在转子轴上方延伸的任意刚性结构。这种机架通常是笨重的并且制造和装配过程中的操控是昂贵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改进机架的风力设备,以及多种使用机架的方式,用于除了支承转子轴和传动装置之外的其它目的。根据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包括机架的风力设备,该机架具有在机架与基部连接的两个连接点之间在转子轴上方延伸的加强元件,而不会妨碍转子轴的旋转,由此加强元件能够在转子轴的旋转期间加强基部。由于加强元件不会阻碍旋转,因此它在操作期间以及维护期间可以保持连接到风力涡轮机。在操作期间,它可用于加强基部并且它可用于防护转子轴以及由此增加操作的安全性,例如在除了驱动轴之外的其它部件的维护期间。在驱动轴的维护期间或者传动系统部件(例如传动装置)的更换期间,加强元件可以作为驱动轴或者其它部件的初步支承件。由此,与传统的风力设备机架相比,该机架重量更小,并且由于更简单或者更轻质的基部结构,因此制造成本能够降低。具体地,加强元件可以是分开的部件,分开的部件指的是加强元件是不构成基部、主轴承箱、转子轴、或者传动装置的一部分的单独部件。这便于更容易的装配过程或者分离过程,例如通过将加强元件从基部拆卸下来就使得转子轴完全露出。
为了在加强元件安装到基部上的情况下允许风力涡轮机的运行以及由此允许轴的旋转,加强元件与转子轴之间的接触应当避免。由此,加强元件可以相距转子轴相当小的距离,例如从加强元件的内表面到转子轴的外表面的距离在1-25或者1-15或者1-10厘米的范围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转子轴与加强元件之间的距离可以是恒定的,或者至少在狭窄公差之内,即使得从具有最大距离的位置到具有最小距离位置的距离差值不超过5厘米或者甚至小于I厘米。在这一点上,术语“距离”应当理解为从转子轴的外表面到加强元件在径向方向上的尺寸。所涉及的风力设备可以是各种尺寸商业可供的通常公知类型的水平轴线风力涡轮机。转子轴可以是所谓的三点悬挂式类型,其中转子轴仅仅由主轴承和传动装置所支承。这种风力设备进一步在Erich Hau, Springer, ISBN 978-3-540-72150-5的“风力设备”中详细公开。加强元件能够形成为完全掩盖转子轴上部部分的盖,或者加强元件能够形成为条或者型材的网格,所述网格横跨转子轴的上部部分延伸以及由此部分地覆盖该上部部分。加强元件可以在不同方向上加强机架,特别是使得机架的刚度增大。通过加强元件有助于增大刚度,该加强元件连接到基部并且具有使得作用力能够在基部与加强元件之间传递的刚度。作为示例,加强元件和基部可形成晶格结构。加强元件自身可形成开口主梁,其具有焊接的或者螺栓连接的板梁或者形成网格的条。加强元件可在转子轴周围至多环绕180度,这使得它能够径向移离转子轴。在一个实施例中,加强元件可拆卸地连接到基部从而允许转子轴被覆盖部分露出。可拆卸连接能够被设置成螺栓连接、铆钉连接或者胶粘但仍然是可拆卸连接。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加强元件被铰接到基部。铰接连接可允许加强元件围绕着铰接点或者围绕着铰接轴转动从而露出转子轴。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元件将会在至少在一个铰接位置上保持连接到机架,而加强元件的其余部分与机架脱离。加强元件在垂直方向上的高度至多是转子轴在垂直方向上尺寸的30%。在这方面,转子轴在垂直方向上的尺寸被认为是转子轴到垂直平面上的投影的高度,其中该高度是在垂直方向上测量。基部可形成右凸出部分和左凸出部分,所述凸出部分均沿着转子轴的相对侧延伸。在凸出部分的相对端部,凸出部分可被结合从而形成为从上面观察时具有环形形状的机架。在这个实施例中,加强元件可在转子轴上方在左右凸出部分之间延伸,从而使得机架通过加强元件而被加强。在这个实施例中,在接下来被称为凸出部分实施例,加强元件可以加强凸出部分并且防止凸出部分变形,特别是分别在向着彼此的方向上以及远离彼此的方向上。在凸出部分实施例中,加强元件可大体减小凸出部分的位移以及凸出部分之间的剪切力。加强元件可以形成弓形,例如形成半圆形状,它从一个凸出部分向上在转子轴上方呈弯曲形状向着另一个凸出部分延伸。在这种情况下,弓形形状可以提供升高部,该升高部至多为转子轴在转子轴位于加强元件下方位置处直径的1/3。如果转子轴在它被加强元件覆盖的位置具有60厘米的直径,那么加强元件的弓形形状可在凸出部分上方提供不超过20厘米的升高部。如果转子形状具有不同的直径,那么升高部可以是转子轴最大直径的1/3加强元件的有限升高部以及由此有限高度促进了凸出部分在水平方向上即在凸出部分向着彼此或者远离彼此的方向上的改进加强。无论加强元件为弓形、正方形或者任意其它形状,加强元件都可包括向上分量以及水平分量,该向上分量即为加强元件在垂直平面上的投影以及该水平分量即为加强元件在水平平面上的投影。此外,为了提高水平平面的刚度,限制向上分量是有利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向上分量的长度为水平分量长度的至多50%,或者可选择地为至多40%、30%、20%或者甚至至多10%。为了能够降低向上分量的长度,基部可在加强元件固定到基部的位置包括隆起部或向上突起。这种隆起部可以构成基部在垂直平面内整个高度的大约10-50%。由于所需要的水平刚度会沿着转子轴的长度从前端部到后端部发生改变,因此可以限定向上分量长度与水平分量长度之间的比值,该比值在机架的后端部与前端部之间发生改变。在一个示例中,该比值从主轴承附近前端部的50%变化到传动装置附近相对的后端部的10-20%。为了进一步提高刚度以及由此提高凸出部分在向着彼此以及远离彼此方向上抗移动性,加强元件可以在右凸出部分与左凸出部分之间的平面上延伸,从而使得作用力在右凸出部分与左凸出部分之间沿着直线或者接近直线传递。加强元件在右转子侧加强元件底座以及在右传动装置侧加强元件底座处可拆卸地连接到右凸出部分。以类似方式,加强元件在左转子侧加强元件底座以及在左传动装置侧加强元件底座处可拆卸地连接到左凸出部分。底座可包括螺纹孔,用于接收将加强元件固定到基部的螺栓,或者它可包括具有孔或突出部的类似结构,用于通过使用钉子、铆钉、夹钳等来连接加强元件。右侧及左侧底座能够被直接相互相对地设置成在左凸出部分和右凸出部分上,使得两个底座之间延伸的直线垂直于转子轴从机架前端部到后端部的整体方向。在一个实施例中,加强兀件形成两个横梁,一个横梁从右转子侧加强兀件底座延伸到左传动装置侧加强元件底座,另一个横梁从左转子侧加强元件底座延伸到右传动装置侧加强元件底座。横梁可以是两个分开的元件,或者它们能够形成一体件。作为一体件类型的示例,横梁能够在位于底座之间的交叉点处相互结合,或者横梁能够包括在两个横梁之间其它位置延伸的接合部元件。在一个实施例中,这种接合部元件在梁之间在靠近加强元件固定到基部的底座位置延伸。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接合部元件在两个横梁之间在右转子侧加强元件底座与右传动装置侧加强元件底座附近延伸,以及另一个接合部元件在两个横梁之间在左转子侧加强元件底座与左传动装置侧加强元件底座附近延伸。“附近”在此指的是底座与接合部元件和相关横梁之间的交界处之间的距离为右或左转子侧加强元件底座与右或左传动装置侧加强元件底座之间的距离的O到50%之间。两个横梁可以制成一体件,例如通过模制工艺。在一个实施例中,加强元件由在钢模或模具中模制或铸造的铸铁制成。传动装置可以在右传动装置底座可拆卸地连接到右凸出部分以及在左传动装置底座可拆卸地连接到左凸出部分。传动装置的连接能够以传统方式例如通过使用传动装置支柱形成。传动装置底座能够在从机架前端部向着后端部的方向上被设置在传动装置侧加强元件底座与转子侧加强元件底座之间。可选择地,右传动装置侧加强元件底座与右传动装置底座合并,以及左传动装置侧加强元件底座与左传动装置底座合并。“合并”在此指的是这些底座在基部上位于同一位置。作为示例,底座包括螺纹孔,用于接收螺栓等,以及这些螺纹孔和螺栓都被设置成使得同一螺栓能够保持传动装置和加强元件。 为了提高水平平面内的刚度,加强元件可包括至少一个横贯梁,该横贯梁相对于凸出部分横向地(例如垂直地)延伸。如果横贯梁与前面提到的横梁结合,那么横贯梁所拥有的抗伸刚度将会在两个横梁中每一个横梁的抗伸刚度50%-150%的范围内。“抗伸刚度”在此指的是提供梁的伸长所需的作用力。横贯梁可在右转子侧加强元件底座与左转子侧加强元件底座之间延伸。加强元件可形成封闭结构,从而使得转子轴的上部部分被完全地覆盖。为了在风力涡轮机运行期间提高机舱中的安全性,加强元件可制成具有封闭表面,该封闭表面的表面面积在转子轴整体表面面积的100-200%范围内。为了便于风力设备的运输和维护,加强元件可包括沿着组装界面组装的至少两个单独元件。组装界面可例如在后端部与前端部之间的方向上或者在垂直于后端部与前端部之间方向的方向上延伸。在一个实施例中,加强元件包括超过两个单独部件。在四个部件的情况下,组装界面可例如在后端部与前端部之间的方向上以及在垂直于该方向的方向上延伸。为了能够进行转子轴的分解或者转子轴的固定,例如与传动装置等的更换相关,机架可包括固定装置,例如具有适用于可释放地夹持转子轴的夹持装置,或者设置有用于将转子轴固定到机架的其它装置。具体地,这种固定装置可包括夹持结构或者类似结构,所述结构能够在转子轴被固定的固定状态与转子轴可自由旋转的释放状态之间操作而不必将加强元件从基部取出。具体地,这种固定装置可包括在加强元件或者基部中。固定装置可包括U形轭,其可以相对于加强元件移动从而使得转子轴能够通过使轭向着加强元件挤压而被固定。固定装置可包括高度调节装置,该高度调节装置能够调节转子轴相对于机架的高度。这使得转子轴能够相对于垂直轴线升高或降低。机架可还包括用于执行高度调节的动力驱动装置,例如通过液压或电力。机架可还包括校平装置,例如激光、水平尺(如气泡水平尺)等。加强元件可以在与旋转轴线横向的方向上移动,用于在转子轴被基部支承时露出转子轴的被覆盖部分。出于此目的,加强元件可仅仅部分地覆盖转子轴,例如它围绕着转子轴小于180度。由此,通过使加强元件具有横向于旋转轴线进行移动从而露出转子轴的能力,组装和修复工作都能够以非常有利的方式完成。这使得能够在转子轴被基部所支承时露出转子轴,以及与取出转子轴从而使加强元件从基部释放相关的高成本工作能够得以避免。在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对已经提到类型风力设备中的传动装置进行更换的方法。根据该方法,加强元件被用作支承件,用于在更换传动装置期间保持转子轴和/或用于使转子轴相对于机架移动。为了在加强元件在位的情况下传动装置能够取下,可有利地将加强元件的底座以及传动装置的底座设置到基部上的分开位置,以及使得传动装置能够从基部取下而不会由于加强元件的存在而受到阻碍。
传动装置的取下可包括将整个机架从风力设备机舱取出的步骤。在这种情况下,该方法可包括在左右转子侧加强元件底座以及可选地在左右传动装置侧加强元件底座将升降结构连接到机架的步骤。为了便于在底座处垂直直线向上提升,该方法可还包括将升降吊具连接到升降结构的步骤,该升降吊具形成H形,使自由端部布置在左右转子侧加强元件底座及左右传动装置侧加强元件底座的垂直上方。


接下来,参考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图1-3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风力设备;图4显示了风力设备的侧视图;图5-8显示了用于根据本发明的风力设备的加强元件;以及图9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替代形状的加强元件。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3中所示,根据本发明的风力设备I包括机架和转子轴,该转子轴在机架前端的转子轴承与机架后端的传动装置2之间延伸。转子轴3可以围绕着旋转轴线4旋转。转子轴承没有在图I中显示,但是基部5形成了用于主轴承箱6的座。转子轴被基部5所支承,该基部同样通常固定到风力设备的偏航系统或者形成风力设备的一部分。机架还包括加强基部5的加强元件7。加强元件从基部5在转子轴上方延伸,至少部分地覆盖转子轴的上部部分,从而使得至少部分地阻止直接接近转子轴。这增加了操作的安全性并且能够使用加强元件来固定转子轴,例如在传动装置2的更换期间。基部形成两个凸出部分8、9,加强元件7和传动装置2被支承在所述凸出部分上。图I中的设备在图2和3中显示成没有转子轴3以及没有加强元件7,在图3中还没有主轴承箱6。加强元件通过四个底座10、11、12、13可拆卸地连接到凸出部分,两个底座设置在左侧面凸出部分8上以及两个底座设置在右侧面凸出部分9上。由于传动装置侧的底座10、12被设置在加强元件上对应底座的下方,因此在图2和图3中传动装置侧的底座10、12仅仅在凸出部分8、9上可见。由于转子侧的底座11、13被设置在主轴承箱6的下方,因此在图3中转子侧的底座11、13仅仅在凸出部分8、9上可见,在图3中轴承箱被取出。左右凸出部分相对于通过旋转轴线4的垂直中心平面是对称的。至少一个底座能够被铰接元件(未示出)所替代,从而使得加强元件7可以围绕着铰接点或者轴线枢转。在所示实施例中,传动装置2被固定在基部5的每个凸出部分上的悬挂机构中。出于此目的,传动装置在每侧上包括传动装置支柱14、15。每个支柱都包括套筒,杆件被设置在所述套筒中从而使得杆件与套筒在向前和向后方向上共同延伸,并且由此形成向前突出部16、17和向后突出部,所述向后突出部被悬挂夹紧装置18、19所覆盖。如下面所述,右传动装置侧加强元件底座与右传动装置底座合并,以及左传动装置侧加强元件底座与左传动装置底座合并。每个突出部都被对应的夹紧装置即全部4个夹紧装置保持在适当位置,这里仅仅显示出后部夹紧装置18、19。夹紧装置被螺栓连接到基部的凸出部分上的对应底座上。向前突出部16、17靠在形成于加强元件7的后端部上的传动装置鞍状底座20、21上(参考图5、6和8),以及夹紧装置15、17被夹在向前突出部的顶部上并且由此将加强元件的后端部以及传动装置支柱的向前突出部保持在适当位置。在这方面,这被认为是传动装置底座与加强元件的传动装置侧底座的合并,以及在这个实施例中,加强元件形成了传动装置的悬挂机构的一部分。在机架的向前端部中,主轴承箱6能够被设置在加强元件的向前端部上方或者下方,从而使得轴承箱6和加强元件7能够通过使用同一组螺栓而固定到基部5。在所示实施例中,加强元件的向前底座22、23 (参见图5、6、8)被设置在主轴承箱6的轴承底座24、25的顶部上(参见图2)。在这方面,这被认为是转子轴承底座与加强元件的转子侧底座的合并。加强元件与主轴承箱的合并的底座被固定到凸出部分8、9上的转子侧底座11、13 (参见图2)。尽管在图1-4中显示的加强元件是形成有横梁26、27的加强元件(参见图5、6和8),所述横梁在位于底座20、23与21、22之间的交叉点28处相互结合,但是加强元件可选择性地形成为完全封闭的盖,其完全地遮盖转子轴。图5-8显示了不具有基部的加强元件。清楚地显示出了在加强元件7的后端部上形成的传动装置鞍状底座20、21以及在前端部上形成的连接点22、23。除了在交叉点28处相互结合的横梁26、27之外,所示的加强元件7包括横贯梁30,该横贯梁在连接到基部时横贯基部的凸出部分延伸。横贯梁在加强元件7的前端部上的连接点22、23之间延伸,并且当加强元件7固定到基部时,横贯梁由此在右转子侧加强元件底座与左转子侧加强元件底座之间延伸。无论加强元件具有弓形、正方形状还是任意其它形状,加强元件都包括向上分量,该向上分量限定了加强元件投影到垂直平面上的“高度”,即向上分量从凸出部分在垂直向上方向上延伸。加强元件还包括水平分量,其代表加强元件投影到水平平面上“宽度”,该宽度是在垂直于旋转轴线4的方向上投影的尺寸。水平分量在凸出部分之间延伸。在图5-8中,加强元件具有弓形形状,以及在图7中向上分量由箭头31所显示、并且水平分量由箭头32所显示。、
与由箭头31所表示的与向上分量对应的弓形的升高值显著地小于由箭头32所表示的水平分量。在图7中,清楚地显示出向上分量的长度与水平分量的长度之间的比值在机架的后端部与前端部之间发生改变。后端部的水平分量大于前端部的水平分量,以及相反地,前端部的向上分量大于后端部的向上分量。由此,向上分量除以水平分量的比值沿着加强元件的长度从前端部向着后端部降低。加强元件形成一体件,并且除了横梁26、27以及横贯梁30之外包括在横梁之间或者如在此所示在加强元件被固定到基部处的底座20、22与21、23之间延伸的两个接合部
33、34。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接合部元件在右转子侧加强元件底座与右传动装置侧加强元件底座附近在两个横梁之间延伸,以及另一个接合部元件在左转子侧加强元件底座与左传动装置侧加强元件底座附近在两个横梁之间延伸。所示的加强元件还包括后接合部35,其在交叉点28与鞍状底座20、21之间的位置 处在横梁26、27之间延伸。图9显示了加强元件,其被制成两个分开的部件36、37。加强元件在基部上的底座38,39与停驻工具42上的底座40、41之间分别地连接。停驻工具42在底座43、44上与基部连接。如果转子轴被取出以便对传动系统进行维护或者修理,那么停驻工具42能够被用于停驻转子。工作平台45可以连接到基部上、并且能够在对传动系统进行维护或者修理工作期间用作工作人员的平台。
权利要求
1.一种风力设备(1),包括机架和转子轴(3),所述转子轴适合于围绕着旋转轴线(4)旋转、并且在所述机架的前端部的转子轴承箱(6)与所述机架的后端部的传动装置(2)之间延伸,所述机架包括基部(5)以及加强元件(7),所述基部(5)支承所述转子轴(3),所述加强元件(7)在所述转子轴(3)上方在所述加强元件连接到所述基部(5)的两个连接点之间延伸,而不会阻碍所述转子轴的旋转,由此所述加强元件(7)能够在所述转子轴(3)的旋转期间加强所述基部。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风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元件(7)至少部分地覆盖所述转子轴(3)的一部分。
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风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元件(7)可拆卸地连接到所述基部(5)。
4.如前述权利要求任一所述的风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元件(7)在垂直方向上的高度(31)至多是所述转子轴在垂直方向上的尺寸的30%。
5.如前述权利要求任一所述的风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5)形成右凸出部分(9)和左凸出部分(8),所述右凸出部分(9)和所述左凸出部分(8)沿着所述转子轴(3)的相对侧延伸,以及所述加强元件(7)在所述右凸出部分(9)和所述左凸出部分(8)之间在所述转子轴(3)上方延伸。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元件适合于在所述右凸出部分和所述左凸出部分之间传递作用力。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元件(7)是弓形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力设备,其特征在于,弓形的加强元件(7)形成升高部,所述升高部至多为在所述转子轴位于所述加强元件(7)下方位置处所述转子轴的直径的1/3。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元件(7)包括在垂直向上方向上从所述凸出部分延伸的向上分量(31)以及在所述凸出部分之间水平地延伸的水平分量(32),其中所述向上分量的长度至多是所述水平分量的长度的50%。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风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向上分量(31)的长度与所述水平分量(32)的长度之间的比值在所述机架的所述后端部与所述前端部之间改变。
11.如前述权利要求任一所述的风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5)形成上部表面,多个隆起部从所述上部表面在垂直方向上向上延伸,所述隆起部形成用于将所述加强元件固定到所述基部的底座。
12.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元件(7)基本上在所述右凸出部分(9 )和所述左凸出部分(8 )之间的平面上延伸。
13.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元件(7)在右转子侧加强元件底座(13)处以及在右传动装置侧加强元件底座(12)处可拆卸地连接到所述右凸出部分(9)上,以及所述加强元件在左转子侧加强元件底座(11)处以及在左传动装置侧加强元件底座(10)处可拆卸地连接到所述左凸出部分上。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风力设备,其特征在于,左侧和右侧底座(10、12,11、13)相互两两直接相对地位于所述左凸出部分(8)和所述右凸出部分(9)上,使得在两个底座之间延伸的直线基本上垂直于所述转子轴(3)的旋转轴线(4)。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风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元件形成两个横梁(26,27),一个横梁从所述右转子侧加强元件底座(13)延伸到所述左传动装置侧加强元件底座(10),另一个横梁从所述左转子侧加强元件底座(11)延伸到所述右传动装置侧加强元件底座(12)。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风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26,27)在位于所述底座(10,11,12,13)之间的交叉点(28)处相互结合。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风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横梁(26,27)被制成一体件。
1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2)在右传动装置底座(12)处可拆卸地连接到所述右凸出部分(9)上以及在左传动装置底座(10)处可拆卸地连 接到所述左凸出部分(8)上。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风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底座在从所述机架的所述前端部到所述后端部的方向上位于所述传动装置侧加强元件底座与所述转子侧加强元件底座之间。
20.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风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元件形成用于所述传动装置(2)的悬挂机构的一部分。
21.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元件(7)包括至少一个横贯梁(20 ),所述横贯梁横向于所述左凸出部分(8 )和所述右凸出部分(9 )延伸。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风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横贯梁(30)基本上垂直于所述左凸出部分(8)和所述右凸出部分(9)延伸。
23.如权利要求12和22所述的风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横贯梁(30)在所述右转子侧加强元件底座(23)与所述左转子侧加强元件底座(22)之间延伸。
24.如前述权利要求任一所述的风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元件(7)覆盖所述转子轴(3)的上部部分。
25.如前述权利要求任一所述的风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元件(7)包括至少两个单独元件,所述至少两个单独元件沿着在所述后端部与所述前端部之间的方向上延伸的组装界面组装。
26.如前述权利要求任一所述的风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元件(7)包括至少两个单独元件,所述至少两个单独元件沿着在与所述后端部与所述前端部之间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延伸的组装界面组装。
27.如前述权利要求任一所述的风力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以在固定状态与释放状态之间移动的固定装置,在固定状态所述转子轴被固定,在释放状态所述转子轴自由旋转。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风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可以在所述固定状态与所述释放状态之间移动而不用从所述基部取出所述加强元件。
29.如权利要求27或28所述的风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被包括在所述加强元件或者所述基部中。
30.如权利要求27-29任一所述的风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包括高度调节装置,所述高度调节装置能够相对所述机架调节所述转子轴的高度。
31.如权利要求27-30任一所述的风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和所述加强元件(7 )被设置在所述转子轴(3 )的相对侧上,使得所述转子轴(3 )能够通过向着所述加强元件(7)挤压所述固定装置被固定。
32.如前述权利要求任一所述的风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元件(7)能够在横向于所述旋转轴线(4)的方向上移动,以便在所述转子轴(3)由所述基部(5)支承时露出所述转子轴(3)的被覆盖部分。
33.一种更换如权利要求1-32任一所述风力设备的传动装置的方法,其中,可拆卸的加强元件被用作支承件,以便在更换所述传动装置期间保持所述转子轴。
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所述右转子侧加强元件底座和所述左转子侧加强元件底座以及可选地在所述右传动装置侧加强元件底座和所述左传动装置侧加强元件底座将升降结构连接到所述机架的步骤。
35.如权利要求33或3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升降吊具连接到升降结构的步骤,所述升降吊具形成H形,使自由端部被布置在所述右转子侧加强元件底座和所述左转子侧加强元件底座以及所述右传动装置侧加强元件底座和所述左传动装置侧加强元件底座的垂直上方。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包括机架和转子轴的风力设备,所述转子轴在机架前端部的转子轴承与机架后端部的传动装置之间延伸。转子轴由机架的基部支承,从而在操作时提供增大的刚度和安全性,所述风力设备还包括加强元件,所述加强元件加强基部并且从基部在转子轴上方延伸,从而至少部分地覆盖转子轴的上部部分。
文档编号F03D11/04GK102648347SQ201080055814
公开日2012年8月22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28日 优先权日2009年10月28日
发明者A·H·利恩加德, E·马库森 申请人:维斯塔斯风力系统集团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