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量供给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90200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油量供给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油量供给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置,特别是一种油量供给控制装置。背景技术
目前柴油和代用燃料混合燃烧的双燃料发动机上,控制柴油喷油泵喷油量的油量供给控制装置主要由驱动件、动作转换与调幅件及支架等零件构成,双燃料控制系统的电控单元根据发动机工况,调节驱动件并通过动作转换与调幅件实现调节喷油泵喷油量的进给。由于汽车型号繁多,喷油泵自身齿条到泵体端面的距离不相等,油量供给控制装置在控制喷油量上的作用行程不同,因而一种控制装置不能适应多种喷油泵。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适应多种型号喷油泵的油量供给控制装置。一种油量供给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喷油泵的喷油量,喷油泵具有一个喷油泵齿条。 该油量供给控制装置包括驱动件,具有一个驱动轴;支撑组件,包括支座及与支座可活动连接的油泵支撑件,支座与驱动件固定连接, 油泵支撑件与喷油泵固定连接,油泵支撑件可相对于支座移动,以调节驱动件与喷油泵之间的距离;油控推柱与驱动轴固定连接并可推动喷油泵齿条。通过改变驱动件与喷油泵之间的距离,进而改变驱动件与喷油泵齿条之间的距离,使油量供给控制装置能够适应多种型号的喷油泵。进一步地,支座为轴套,其两端分别套设于驱动件及油泵支撑件上,驱动轴穿设于支座内。驱动件、支架、油泵支撑架和喷油泵构成一个封闭式腔体。驱动轴能够在封闭式空腔内往复运动。进一步地,油泵支撑件为筒体,设于喷油泵上。油泵支撑件的外侧面设有外螺纹, 油量供给控制装置还包括套设于油泵支撑件上且与支座的自由端相抵持的锁紧螺母。紧缩螺母能够使支座和油泵支撑件的连接得更加稳固,不会因为驱动件的压力过大而使支座和油泵支撑件的连接处发生错位或变形。进一步地,喷油泵上开设有喷油泵齿条螺纹孔,喷油泵齿条收容于喷油泵齿条螺纹孔内,油泵支撑件远离支座的一端与喷油泵齿条螺纹孔相螺合。进一步地,油泵支撑件远离所述支座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喷油泵相抵接的环形的阻挡凸起。阻挡凸起能够更好的固定油泵支撑件,防止由于压力作用,使油泵支撑件从喷油泵上脱落或发生移位。进一步地,油控推柱的自由端设有环形凸台,环形凸台在油泵支撑件内可滑动。环形凸台与油泵支撑件内侧壁点面相切,减小了滑动摩擦力,提高了效率,减小了器件的磨损。[0013]进一步地,驱动件为直线电机。直线电机能够直线运动,驱动轴与喷油泵齿条接触,避免了与其他元件之间的磨损,更直接的控制喷油泵齿条,提高了机械效率。进一步地,驱动轴的行程与喷油泵齿条的行程为1 1的关系。能够更直接地控制驱动轴和喷油泵齿条之间的距离,避免了复杂运算和推导,提高了控制效率。进一步地,驱动件为步进电机,驱动轴通过螺母、丝杠与油控推柱连接。进一步地,驱动件为步进电机,驱动轴通过蜗轮蜗杆结构来实现与油控推柱连接。可以将步进电机 的旋转运动改变为驱动轴的直线运动,从而达到控制喷油泵的喷油量的效果。

图1为实施例一的油量供给控制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油量供给控制装置100,用于控制喷油泵160的喷油量,喷油泵 160具有一个喷油泵齿条170。油量供给控制装置100包括驱动件110、支撑组件(图未标) 及油控推柱150。驱动件110具有一个驱动轴112,驱动件110可以为直线电机、伸缩气缸等。具体在本实施例中,驱动件110为直线电机。驱动轴112可以伸出、收缩或保持,从而改变驱动轴 112与喷油泵齿条170之间的距离,驱动轴112驱动油控推柱150直线运动,油控推柱150 可以与喷油泵齿条170接触或是分离,从而达到控制喷油泵160的喷油量的效果。可以理解为,在其他实施例中,驱动件110还可以为步进电机(图未标),驱动轴 112通过螺母(图未标)、丝杠(图未标)与油控推柱150连接,当螺母作为主动体时,丝杠就会随螺母的转动角度按照对应规格的导程转化成直线运动,油控推柱150与丝杠连接, 从而实现油控推柱150的直线运动。油控推柱150可以与喷油泵齿条170接触或是分离, 从而达到控制喷油泵160的喷油量的效果。在其他实施例中,驱动件110还可以为步进电机(图未标),驱动轴112通过蜗轮蜗杆(图未标)的结构来实现与油控推柱150的连接,蜗轮蜗杆将驱动轴112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油控推柱150的直线运动,油控推柱150可以与喷油泵齿条170接触或是分离,从而达到控制喷油泵160的喷油量的效果。支撑组件(图未标)包括支座120及与支座120可活动连接的油泵支撑件140。 支座120与驱动件110固定连接,油泵支撑件140与喷油泵160固定连接。驱动件110、支架120、油泵支撑架140和喷油泵160构成一个封闭式腔体。驱动轴112能够在封闭式空腔内往复运动。油泵支撑件140可相对于支座120移动,以调节驱动件110与喷油泵160之间的距离。支座120为轴套,其两端分别套设于驱动件110及油泵支撑件140上,驱动轴112 穿设支座120。支座120的一端与驱动件110通过螺栓121连接,支座120的另一端为自由端(图未标)。支架120内侧设有内螺纹(图未标)。油泵支撑件140为筒体,设于喷油泵160上。油泵支撑件140与喷油泵160相抵接的环形的阻挡凸起142。油泵支撑件140的外侧面设有外螺纹(图未标)。支座120与油泵支撑件140通过内、外螺纹(图未标)固定连接。 油量供给控制装置100还包括套设于油泵支撑件140上且与支座120的自由端 (图未标)相抵持的锁紧螺母130。紧缩螺母130固定连接支座120的自由端(图未标) 和油泵支撑件140的自由端(图未标),使连接更加稳固,不会因为驱动件110的压力过大而使支座120和油泵支撑件140的连接处发生错位或变形。可以理解,上述锁紧螺母130可以省略,或有由其他固定装置代替。锁紧螺母130 省略时,油泵支撑件140的外表面上形成有外螺纹,支座120的内壁上形成有内螺纹,旋转油泵支撑件140,以调节油泵支撑件140与支座120的相对位置。油控推柱150与驱动轴112固定连接并可推动喷油泵齿条170。油控推柱150 — 端与驱动轴112连接,油控推柱150的另一端为自由端(图未标)。自由端(图未标)可推动喷油泵齿条170。油泵支撑件140可相对于支座120移动,可以旋转油泵支撑件140与支座120,通过内、外螺纹的螺合位置调节驱动件110与喷油泵160之间的距离。油控推柱 150的自由端(图未标)设有环形凸台152,环形凸台152在油泵支撑件140内滑动。环形凸台152与油泵支撑件140内侧壁点面相切,减小了滑动摩擦力,提高了效率,减小了器件的磨损。可以理解,上述内、外螺纹可以省略,或由滑动片装置代替。喷油泵160上开设有喷油泵齿条螺纹孔162,喷油泵齿条170收容于喷油泵齿条螺纹孔162内,油泵支撑件140远离支座的120 —端与喷油泵齿条螺纹孔162相螺合。油泵支撑件140的相螺合的一端设有与喷油泵160相抵接的环形的阻挡凸起142。阻挡凸起 142能够更好的固定油泵支撑件140,防止由于压力作用,使油泵支撑件140从喷油泵160 上脱落或移位。驱动件120的驱动轴112可伸出、收缩或保持,并且驱动轴112的行程与喷油泵齿条170的行程为1 1的关系,以方便地控制喷油泵的喷油量。当发动机转换成双燃料工作模式时,系统电控单元对发动机转速进行检查,如果转速小于设定的供给代用燃料转速时,驱动件110待命,发动机仍用纯柴油工作。当转速达到设定供给代用燃料转速时,电控单元控制驱动件110的驱动轴112伸出,直接推动喷油泵齿条170使其限制喷油泵160的喷油量,与此同时,电控单元控制代用燃料喷射装置向进气管按设定量喷射代用燃料。需要调节发动机输出功率时,系统电控单元根据双燃料供给关系,在改变代用燃料供给量的同时给出增加、保持或减少柴油喷油量的指令。驱动件110根据指令,将驱动轴 112外伸、保持或回缩,此动作直接顶触喷油泵齿条170。驱动轴112的行程与喷油泵齿条 170的行程为1 1的关系。喷油泵喷油量亦增加、不变或减少。系统电控单元根据相应传感器信息,按双燃料供给图进行的两种燃料供给量调整,实现了双燃料最佳配比。其中,在安装调试时,不同车型的喷油泵齿条170长度不一,即初始位置不同,由于支座120与油泵支撑件140活动连接,可以通过支座120和油泵支撑件140上的螺纹螺合的位置,以及改变锁紧螺母130的固定的位置。由于可调整支座120与油泵支撑件140 的相对位置,可根据不同车型的油泵设置油量供给控制装置100的驱动件110的初始位置, 实现针对不同车型的便捷安装。司机可以根据汽车路况和两种燃料的存储量等不同的工作环境,实现发动机在双燃料工作模式与纯柴油工作模式的自由切换,不影响原车供油机构性能,灵活控制喷油泵的油量供给。安装便捷,方便调试,防尘且安全可靠,稳定性好。[0034]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 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油量供给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喷油泵的喷油量,所述喷油泵具有一个喷油泵齿条,其特征在于,所述油量供给控制装置包括驱动件,具有一个驱动轴;支撑组件,包括支座及与所述支座可活动连接的油泵支撑件,所述支座与所述驱动件固定连接,所述油泵支撑件与所述喷油泵固定连接,所述油泵支撑件可相对于所述支座移动,以调节所述驱动件与所述喷油泵之间的距离;油控推柱,与所述驱动轴连接并可推动所述喷油泵齿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量供给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为轴套,其两端分别套设于所述驱动件及所述油泵支撑件上,所述驱动轴穿设于所述支座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油量供给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泵支撑件为筒体,所述油泵支撑件设于所述喷油泵上,所述油泵支撑件的外侧面设有外螺纹,所述油量供给控制装置还包括套设于所述油泵支撑件上且与所述支座的自由端相抵持的锁紧螺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量供给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油泵上开设有油泵齿条螺纹孔,所述喷油泵齿条收容于所述喷油泵齿条螺纹孔内,所述油泵支撑件远离所述支座的一端与所述喷油泵齿条螺纹孔相螺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量供给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泵支撑件远离所述支座的一端设有与所述喷油泵相抵接的环形的阻挡凸起。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量供给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控推柱的自由端设有环形凸台,所述环形凸台在所述油泵支撑件内可滑动。
7.根据权利要求1 6任一项所述的油量供给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为直线电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油量供给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的行程与所述喷油泵齿条的行程为11的关系。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量供给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为步进电机,所述驱动轴通过螺母、丝杠与所述油控推柱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量供给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为步进电机, 所述驱动轴通过蜗轮蜗杆结构来实现与所述油控推柱连接。
专利摘要一种油量供给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喷油泵的喷油量,喷油泵具有一个喷油泵齿条。油量供给控制装置包括驱动件、支撑组件及油控推柱。驱动件具有一个驱动轴。支撑组件包括支座及与支座可活动连接的油泵支撑件,支座与驱动件固定连接,油泵支撑件与喷油泵固定连接。油泵支撑件可相对于支座移动,以调节驱动件与喷油泵之间的距离。油控推柱与驱动轴固定连接并可推动喷油泵齿条。通过改变驱动件与喷油泵之间的距离,进而改变驱动件与喷油泵齿条之间的距离,使得能够根据不同型号喷油泵的喷油泵齿条具体位置,去调节驱动件的初始位置。因此,上述油量供给控制装置能够控制多种型号的喷油泵。
文档编号F02D1/02GK202047900SQ201120121138
公开日2011年1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22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22日
发明者任祥林, 刘博生, 刘建民, 林键埕 申请人:深圳市华江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