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力能发电系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03990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引力能发电系统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引力能发电系统装置》,又称《引力能发电机组》,所属“技术领域”能源技术,水力发电、再生性能源设备。由于一次性能源、资源性能源越用越少,开采难度逐步增大,但是人类对能源的需求却有增无减,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逼迫人类寻找新的方法来应对能源危机。《引力能发电系统装置》将开辟新的能源领域“隐形能源”。“引力”作为物质的特性之一,人类不管怎样开发利用“引力能”,“引力”都不会增加和减少,人类只利用地球“引力”的万分之一来发电就能满足人类的能源需求。“引力能”是“天上掉下来的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是“老天爷”白给的。《引力能发电机组》是用“引力能”来发电的机器,不消耗任何能源(据报导目前平均能耗占电价总成本的百分之七十),这样会使电价大幅度降低,廉价的电源为电解水的商业利用提供了条件,“氢”将成为未来的主要能源。
背景技术
水力发电的水是靠太阳的热能使水变成为蒸气后,又变成降雨,使水的位能提高来发电的,目前人类是无法控制的。《引力能发电系统装置》的动力源是人为设计和控制的,是连续地循环使用的,从本质上说是无能源消耗的。

发明内容
A,《引力能发电机组》是用水作为介质来利用“引力能”的〔当然也可用任何液体作为介质),主要是利用“引力”使水形成的“位能”和“重力能”,通过《液压式水轮机》将水能转换成机械能来发电的。其循环过程如(图1)所示1,水泵I(Nl)由主水泵和副水泵组成,主水泵供应整个循环系统99%的流量的需要,剩余的由副水泵供给,副水泵有变量功能能精确调节流量,当然系统要求流量Q必须精确时才设副水泵。水泵扬程占循环系统水高Hniax的10-50%,主要作用是使AB两端形成落差,使水产生流动,水流有足够的能量“运动势”时,带动水轮机N6使发电机发电,NI是循环系统的“原始动力发动机”。2,出水池2 (C2)主要功能是为NI提供水源,泄压和冷却回流水。依山而建的水池可根据地形尽量大一点,平原地区建水塔的水池与水管的截面积应在10 I以上。3,进水池3(C3)为接纳NI的水流而建,主要功能是冷却水流,蓄备能量使系统获得足够的流量,产生足够的动能使N6正常工作。4,水管4(G4)相当于机械设备中的齿轮或者皮带,是用来传递功率的。为了控制水流温升过快,应适当加大管径降低流速,当然在高寒地区、平原地区为减少投资管径可适当改小。5,进水闸阀5(F5)其作用为检修时防止水流出系统,开机时水位在进水池适当位置才开启闸阀,在系统运行中可根椐需要调节水流大小,使系统平稳运行。6,水轮机6(N6)系统最核心部分,N6是专门为“引力能发电机组”设计,只要每台N6能达到效率η在80%左右、又能串联多台同时工作就能满足系统需要(关于Ν6,专利申请号:201210314331. 3,已讲述,请查阅)。7,排水闸阀7(F7)其作用为,检修时关闭闸阀防止水流出系统,并配合N1、F5等调节水流流量、流速,使N6能正常稳定工作。B,《引力能发电系统装置》是怎样将“重力能”放大的,怎样不用煤炭、石油、天燃气也能发电1,从(图1)知道如果没有外力,没有F5、F7的约束,系统里的水理论平衡点在Ha二分之一处,正是NI的作用打破了系统的平衡,形成了循环水流,水的流动就会产生动能,就会由N6将水能转变成机械能来发电。《引力能发电机组》主要通过利用大气压、引力产生的“重力能”和水流在循环系统中“位能”,巧妙的利用水流在系统中的质量变化。NI通过少量电能就使水循环流动起来,由于地球引力的原因联通器AB两端的水只要不平衡,水就会流动,而永远都只会往低处流动,流动的水就具有了动能,联通器里的水会因位置和截面积而引起质量和速度的变化,一般为水越深水的质量就越大,截面积越小水的流速就越快,水轮机N6就是利用了这两个特性而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2,从(图1)所示,水泵NI需耗电能是负值,其数学关系为HmaX = Ha+Hb NI ≤ N6 NI = Ha NI = O. 1-0. 5Hmax Ha ( HbN6=^+i^a
NI (功耗)=HaQ/η Ν6 (平均功率)Q + IIQ
α2, BDQ =流量 m3/s FN (总功率)=N6,1+N6,2+N6,3+…+N6Z-N1FN = N6 (Z-1) Z = N6 总台数3,举例说明有一引力能发电系统装置Hmax = 1000m Ha = 500m Q = lm3/sN6的η预计在O. 8-1. O之间,这里取1,Z = 500台,试求该系统总功率FN是多少?解已知N6,l# = IOOOmQ N6,500# = 500mQ N6N(平均功率)=(1000m+500m)/2Q = 750mQ根椐估算公式N6N=|1/2HaQ + " Qfn = N6N(Z-1)
2βO
Ν6Ν= (ix500m X 1000K g / s +500m X 1000K g / s ) 102K g · m / s =750000K g · m / s +102K g / s =7352. 941 KwFN = 7352. 94IKw X (500-1) = 3669117. 559Kw答该系统发电有效总功率为367万Kw。(NI功耗在大多时间里都小于N6)4,简单分析《引力能发电系统装置》是怎样将“重力能”放大的从(图1)所示,B端NI的消耗的能量和对应的A端的Ha产生的的能量,如果忽略机械损失,NI =Ha是成立的,也就是说NI的耗电和Ha产生的电能是相等的。我们知道在密闭的容器里,在容器的任何地方加压,其压力都会不变的传递到容器的任何地方。《引力能发电机组》是在联通器相互关联下进行工作,水流也具有了液压的性质,在NI的作用下使整个系统的水产生了流动,流动的水就具有了动能,动能是物质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在系统中水流在不同的位置运动,实际形成了不同位置的位能,具有了相同位能的质点压力。所谓质点,是指体积足够小,以至转动可以忽视的物体。可视为质点的物体,通常用重心的位置代表物体的位置,用重心的运动代表物体的运动。另外,任何尺度的物体,即是不能视为质点,然而可想象地加以分割成许多小的部分,而每一部分都可视为质点,即是说任何形状和尺度的物体都可视为由许多质点组成。从举例说明例子中,NI和Ha的最大质点是50Kg/cm2,而N6°°1#水流进口处则是100Kg/Cm2。系统中流量Q在各部位置都是相等的,这时的N6点的动能就是NI产生最大动能的两倍。由于流量Q相等,循环系统中各部位置的截面积的变化,就会引起各部位置的流速的变化, 当截面积增大时,流速就会变慢,流速与截面积成反比,要想知道某点的流速,只要弄清楚流量Q通过该点的截面积就行了。《引力能发电机组》系统中N6的J点截面积最小,而较长,并带有弯度,是系统中流速最大的地方,也是流体温升和压力损失最大的地方,适当选择N6的流速和转速尤为重要,应根椐N6所需转速和J点温升(压力损失)允许值来选取该点流速,一般应与试验数据为基础优选确定。在“举例说明”中N6_-N65_,各个N6之间相对压力差都是O.1kg(Im)左右,而绝对压力差都会在彡50kg/cm2中,用lm(0.1kg)的落差使N6获得了彡50Kg/cm2水流动能。从(图1)中知道只要改变HmaX、N1、N6、Q、z的任一数值,都会引起总功率FN的改变,其变化规律成正比例,就是说要想得到足够大的总功率FN,就需适当增加N1、N6、HmaX、Q、z的数值。其中选择NI的数值尤为重要,是上述各项的设计基础,因为NI工作段水的质量最小,所以功能消耗也最少。而水轮机N6设置在循环系统的底部,这里的水由于被压缩质量发生了巨大变化,水流的动能会因水的质量变化而变化,一般会成正比例变化。也就是说NI的流量Q的能耗永远小于流量Q作用在N6时产生的功率,《引力能发电机组》就是利用能源输出永远大于输入来获取新的能源的。


1,图1是引力能发电系统装置循环示意图
N1-水泵1,C2-出水池2,C3-进水池3,G4-输水管4,F5-进水阀5,N6-水轮机6,F7-出水阀7,A-进水池3池内水的水平端面,B-出水池2池内水的水平端面,NI水泵的扬程就是从B端到A端的高度,对应的是Ha。水轮机N6中心位至B端高度为Hb,Hmax等于HaHb之和。
2,图2是系统水流运动不意图
A-进水池3至水轮机N6间输水管。B-水轮机N6进出口与主管道联接段。C-水轮机N6机内水流工作段,也就是J点的工作段。D-水轮机N6之间的主管道。E-水轮机N6出口至出水池2间的输水管道。
具体实施例方式 1,《引力能发电系统装置》目前只是一种假设,要获得成功需从简单开始,下面将设计总功率为30万KW作为设计目标,选择数据(包括水能机N6)如下
NI = 60m Hmax = 160m Q = 4m3/s Z = 60 N6 动轮 Φ = 2m动轮宽=ImJ 点高=0. 07ma,计算水泵NI所需功率N (功耗)NI = 4000kgX60m/s + 102Kg。m/s+ η (O. 8) = 2941. 1765Kwb,计算N6°1#最大功率N ( η估算为I)N = 4000KgX 160m/s +102Kg。m/s = 6274. 5098Kwc,计算N6_产生功率N N = 4000KgX 100m/s +102Kg。m/s = 3921. 5686Kwd,计算水轮机N6平均功率N N = 6274. 5098Kw+3921. 5686Kw/2 = 5098. 0392Kwe,计算总功率FN :FN = 5098. 0362KwX60-2941. 1765Kw = 302940. 9955Kwf,计算N6J点流速V V = 4m3/s -1- (0. 07m X lm) = 57. 1429m/sg,计算N6转速η η = 57. 1429m/s + 6. 2832m = 9. 0946r/sX60 = 545. 6728r/min2,根据选择数据,从简单开始首先寻找现有落差200m左右水头的水库(水溏),水库出口河岸较平坦容易安装5台以上N6的地方。由《液压式水轮机》发明说明书第一页所述“8,N6联接在水头最低端,其工作流程为水库门闸1,(控制流量Q)—管道2,(输送水流)一闸阀3,(调节N6流速)一压力表4,(观察N6进口处压力)一《N6》5,(一台或若干台)一压力表6(观察N6出口处压力)一闸阀7,(调节N6出口压力)一管道8,使水流进入河道。”在这里只要将管道8出口抬高,使水流进入适当高度的出水池,只增加抽水机将出水池的水进入水库,就形成了(图1)所示的水流循环系统。如果环境条件允许可同时安装若干套这样的系统,将会极大地增加发电量,将会极大地提高水库的利用率,极大地降低电力的生产成本。3,《引力能发电系统装置》的水流控制分析水流在系统中的运动情况及控制,水流在系统中运动情况如(图2)所示A段包括进水池3、管道4、闸阀5、压力表等,管径除满足流量Q需要外,还要照顾到系统的温升状况,流速m/s取在Im至IOm之间,流速越快会使摩擦力增大而影起温升。B段N6进出口与主管道联接段,由于N6出口水流速度大冲击力也大,为减少对主管的冲击力,应适当增加联接主管的距离,可在5m-20m间选择,管径应符合N6进出口的联接尺寸。C段指N6机内水流的工作段,也就是J点的工作段,前面计算过流速为57. 1429m/sj点工作长度和60台总长度为6. 2832mX0. 75X60 = 282. 744m在总长度282. 744m工作水流速高达205. 714Km/h,高速水流不断摩擦机壳会引起温度升高和压力下降,温升的高度和速度理论上是无法确定的,只能通过试验和实践确定,大多以条件相当的特定试验数据为基础,再适当地考虑具体情况,选定相应的安全系数。
因系统工作安全需要,水温应保持在60/C°以下,如果水温过高应在N6之间设立降温装置,以保持系统温度平衡。D段指N6间的主管道,主要作用是冷却水流和蓄能。因系统工作安全需要,预计系统温度在70/C°左右时,应在N6之间设置降温装置,以降低系统温度,如加长加大D段管道,并在表面增加散热面积,使流速降低、延长降温时间、加快降温速度。系统温度在80/C。以上时,必须降低N6转速降低J点流速,以满足系统温度应保持在60/C°以下的需要。系统工作温升保持在60/C°以下,是设计N6转速的第一要素。当N6转速不能满足发电机转速要求时,也可从新设计发电机,如加大转子直径来提高切割磁力线的速度,使发电机转速降低而符合N6转速要求。E段包括出水池、N1、管道4、出水阀7等,末端出水口还增设了流量调节阀,调节阀设置在水流压力最低的地方,更容易较好地控制系统流量。首先要求NI能给系统提供稳定的流量,流量Q是系统各处流速的基础,控制好了流量Q就等于控制好了系统各处的速度。另外,还需加上末端流量调节阀的配合,理论上C2和C3应设置水位标准线,并作为系统加水的依据,这样如果C2水位(以标准线为准并且截面积C2 = C3)增加了 lm,C3就会减少lm,反之C3水位增加了 lm,C2的水位也就会减少lm。只要在C3标准水位上下Im处设置水位开关K1和K2就能控制末端的流量调节阀。

所谓的流量调节阀实际是主管道末端开的三个水流孔,主孔径负担95%流量,其余两孔各占流量Q的5%。一般情况在弹簧的作用下一个孔是关闭的,只有当C3水位上升打开开关K1接通电源使电磁阀工作打开关闭的孔洞,输出流量增加,就会使C3水位慢慢下降,当水位降至标准线时关闭I。只有在C3水位降至标准线Im时才会打开开关K2,使电磁阀关闭常开的孔洞,由于输出量减少,C3的水位会慢慢上升,当水位升至标准线时1(2自动关闭,这样的往复自动调节,基本能满足系统要求。E段流速应根椐当地气侯地形在lm-10m/s间选择,以此确定所需管径,如果条件允许管道末端可适当加大,流速降低有利于流量的控制。4,《引力能电系统装置》管道壁厚的选择,安全起见选用压力容器公式来计算确定管道壁厚δ,安全系数η可在2-5间选择,管内压力lOKg/cm2以内按2_3选择,以后管内压力每增加3K g安全系数增加O. 1,管内压力增加30Kg安全系数η也应增加1,管内压力在100-200kg/cm2应该是实用的。管道的壁厚δ按以下公式进行计算δ = PD/2〔 σ〕cm 〔 σ〕= σ b/n式中σ管道壁厚δ P管内压力Kg/cm2 D管道内径c m〔 σ〕所用材料许用应力kg/cm2σ b所用材料抗拉应力Kg/cm25,《引力能发电系统装置》可行性探讨及使用前景展望a,浅谈对《引力能发电系统装置》的认识《引力能发电系统装置》可以看成一个宇宙的小天体,NI就象太阳系中的太阳,给系统带去了循环的动力,大循环的水流给小循环的水带来了机械能,N6在高速水流和惯性力作用下形成自转。机械能在这里包括动能和势能,动能指速度决定的能量,势能指由位置高度决定的能量。循环水流受大气压和地球引力的影响,系统中的水流位置变动使水的质量也跟着变动,NI在水的质量最小时工作,为系统提供了所需的流量,这时所需的能量最少。N6在水的质量最大时工作,这时产生的能量最多。正是这一多一少的不停交替,使系统获得了功率放大效果,用功率放大方式获取新能源,将是未来获取能源的主要方式方法。b,《引力能系统装置》具有巨额财富,将会产生不可估量的经济价值“天上掉馅饼”是人们的幻想,《引力能发电机组》将会使幻想成为现实,该技术就是为开发来自“天上的能源”。其实,天上时时刻刻都在不停的掉“馅饼”甚至可说是在掉“黄金”,只是过去没认识到,《引力能发电机组》就是邦人类不停地捡天上掉下的黄金。“引力”作为任何物质都具有的特性之一,不管人类怎样开发利用“引力能”,“引力”都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人类利用地球“引力”的万分之一来发电,就能满足人类、动物、植物的能源需求。“引力能”是“天上掉下的能源”,是“老天爷白给的”。《引力能发电机组》由于没有能源消耗,它会将使发电成本极大地下降,可降低成本50%以上(注据报导现在平均能耗占电力成本的70%以上,而《引力能发电机组》结构简单,其制造成本、生产成本、维护成本,远比现在运行的火力发电厂和核电站的发电成本低很多)。发电容易了,电多了,电价降了,电会不会引起生产过剩呢?回答是肯定的,是不会的!原因是人类一直在寻找除电以外还能不能分解水的办法,但是没获成功,电解水做能源需要无穷多的电能。电能使水分解成氢和氧,氢能燃烧,氧能助燃,燃烧后又会还原成水。过多的电、廉价的电使水电解成氢和氧提供了商业利用条件,未来的能源就是氢。有了电就能开动机器,就能开动汽车,就能开动火车,就能使家用电器为人类提高生活服务,就能使农业工厂化、机械化、自动化早日成功实现。遇不方便使用电的地方,就用氢和氧作能源,这样,就从根本上解决了人类的能源危机。C,“引力能”也可称“暗能量”,开发利用“引力能”是人类利用“隐形能源”的第一
次尝试“引力能”作为“隐形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引力能发电机组》是开发利用“暗能量、暗能源”的最好工具。开发利用“暗能源”远比开采石油、天燃气、煤炭容易得多,最终将使煤炭、天燃气、石油失去开采价值。《引力能发电机组》从零消耗能源发电过程,就是从无到有、从虚到实的能源转换过程,就是人类开伐利用“暗能源”的过程。为解决能源危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能源危机、环境污染、温室效应、将随之远去。d,《引力能发电机组》开发潜能巨大影响《引力能发电机组》寿命的主要部件是N6的轴承和端面密封的动环、静环,应成为人类重点研究对象,一但磨损问题得到解决,《引力能发电机组》实质上就是一组《永动发电机(永动指对於个人)》了。《液压式水轮机》提到,初级阶段设计的N6,由于制造材料强度关系,只利用了总机械能的3%-17%,开伐利用潜能巨大。在结束语举例中,目的就是要告诉人们,能源危机已经过去,能源问题已由主要问题变成了次要问题,找到了全面利用地球引力的途径和方法,能源问题将会变得不成问题。今后的主要问题是解决制造材料的强度,提高材料强度是人类永远需要不断解决的问题。从某种意义说能源就等于材料强度(主要指钢材),钢材就等于能源。
权利要求
1.《引力能发电系统装置》是用水作为介质来利用“引力能”的,循环水流受大气压和地球引力的影响,系统中的水流位置变动使水的质量也跟着变动,水泵NI在水的质量最小时工作,为系统提供了所需的流量,这时所需的能量最少。《液压式水轮机》N6在水的质量最大时来工作,这时产生的能量最多。正是这一多一少的不停交替,使系统获得了功率放大效果,使人类获得了新的能源。《引力能发电系统装置》与现在的水力发电站相比技术特征为;水电站水头高度受水源、环境等因素影响,水头高度选择受限,《引力发电系统装置》水流高度可人为设计选择,目前受系统材料强度影响,可在2KM以下任意选择,并且,可在很大范围内选择流量、水轮机台数。
2.系统水流在循环运动中不断地提供水能给《液压式水轮机》,水流往复使用,水源的水无损耗,代替太阳作用的水泵NI,可自主选择扬程高度及流量。
3.系统获取新的能源多少,可人为设计和选择,在无能源和任何其它物质消耗下,得到的新能源很容易实现,找到了全面利用地球引力的途径和方法,能源问题将会变得不成问题。
全文摘要
引力能发电系统装置是用水作为介质来利用“引力能”的,主要是利用“引力”使水形成的“位能”和“重力能”,通过N6将水能转换成机械能来发电的。循环水流受大气压和地球引力的影响,使系统获得了功率放大效果,由于没有能源消耗,电的成本可降50%以上。利用“引力能”是人类利用“隐形能源”的第一次尝试,“引力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系统从零耗能发电过程,就是从无到有、从虚到实的能源转换过程,就是人类开伐利用“隐形能源”的过程。找到了全面利用地球引力的途径和方法,能源问题将会变得不成问题。今后的主要问题将变为制造材料强度,强度是人类永远需要不断解决的问题。从某种意义说能源就等于材料强度,钢材就等于能源。
文档编号F03B13/06GK103032252SQ20121039002
公开日2013年4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1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16日
发明者李广才 申请人:李广才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