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重力动能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17299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车辆重力动能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重力动能利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装有减震器的车辆重力动能利
田悲晉
/Tj 目.o
背景技术
车辆运行重力动能的利用,很早就提到人们的日程上来;车辆轮轴或轮轴构架与车辆车厢构架间加装弾簧缓冲装置和减振器,将路面不平使车辆整体产生垂直位移(重力动能),转变为车辆轮轴与承载厢体间垂直距离位置的变化和热量耗散,为车辆重力动能的利用产生了契机;人们提出了许多技术方案,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车辆重力动能利用装置进入应用领域;其原因是车辆重力动能是ー种近似震颤不定常短程位移运动,间有大幅度位移,应用简单技术手段其装置实用效果必然不佳或无法正常工作。实用新型200720149635. 3和200920109212. 8分别公开了《ー种能量收集式减振器》,由于上述原因其应用受到限制。本人实用新型专利《车辆重力动能利用装置》专利号200920100049. 9公开了ー种
棘齿式车辆重力动能利用装置,其结构较为复杂致使综合经济性较差。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开拓车辆重力动能利用新途径,使车辆重力动能利用装置更经济和实用。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辆重力动能利用装置,包括行程限位装置、行程放大杠杆、叠板弹簧或螺旋卷弹簧、减振器、压カ缓冲器、动カ装置、发电机、蓄电池、自适应流量调节阀、单向止回阀、控制装置和其它附属装置;其特征在于叠板弹簧或螺旋卷弹簧和行程限位装置安装在车辆车轴或轮轴构架与车厢构架间,行程放大杠杆短臂支点和中间支点通过其上设置的销孔分别可转动安装在车辆车厢构架和轮轴构架的行程放大杠杆支臂支点销上,行程放大杠杆的长臂支点销销孔可转动安装在减振器勾贝杆端头上的叉形安装座支点销上,减振器缸筒上的减振器安装座安装在车厢构架或轮轴构架的减振器支撑安装座上;减振器缸筒的两端分别各安装有两个单向止回阀,两个单向止回阀逆止方向相反,介质排出口上的第一单向止回阀对介质进入逆止,第一单向止回阀上安装有介质流管分别与动カ装置的自适应流量调节阀和压カ缓冲器相接连通,介质入口上的第二单向止回阀对介质排出逆止,第二单向止回阀上安装有介质流管分别与动力装置的介质排出口和介质存储器相接连通,第一单向止回阀在稍高于介质存储器里的介质压カ时开启,第二单向止回阀在减振器缸筒里的介质压カ稍低于介质存储器里介质压カ时开启,自适应流量调节阀和压カ缓冲器自动调节进入动力装置和压カ缓冲器的介质流量,所述动カ装置是活塞往复式动カ装置或者是透平式动カ装置,压カ缓冲器预应カ弹簧和第一单向止回阀的调整压カ稍高于或等于自适应流量调节阀调整的开启压力;动力装置的动カ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发电机相联接,发电机产生的电能通过整流器和控制装置与蓄电池电连接.。[0007]车辆车厢构架与轮轴构架间相对位置和两构架间最大及最小距离由行程限位装置限定,车辆运行车辆车厢构架与轮轴构架间垂直相对位移由两构架上的行程放大杠杆支臂上的支点销分别传递给行程放大杠杆的短臂支点和中间支点,并由车厢构架或轮轴构架上的减振器支撑安装座作用于减振器缸筒上的减振器安装座,行程放大杠杆的长臂支点经减振器勾贝杆端头上的叉形安装座由减振器勾贝杆作用于减振器勾贝,随着车厢构架与轮轴构架间垂直相对位移,减振器勾贝在减振器缸筒中行程倍增产生位移使减振器勾贝两侧缸筒容积产生变化,容积扩大侧介质压カ下降第二单向止回阀开启介质被吸入,被压缩ー侧缸筒内介质压カ升高开启第一单向止回阀,一部分介质经由介质流管依次通过动カ装置的自适应流量调节阀和介质进入口进入动力装置,动カ装置在高压介质作用下旋转,产生的扭矩由动カ装置的动カ输出轴经联轴器传递给发电机,发电机产生的电能经整流器和控制装置充入蓄电池,高压介质另一部分进入压カ缓冲器,使压カ缓冲器勾贝位移并压缩预应カ弹簧,随后预应カ弹簧伸张推动压カ缓冲器勾贝位移使高压介质进入动力装置继续作功。所述压カ缓冲器包括压カ缓冲器缸筒、压カ缓冲器端盖、压カ缓冲器勾贝、压カ缓冲器勾贝尾杆、预应カ弹簧、预应力弹簧压板、第一压カ传感器、预应カ弹簧调整螺丝压板、预应カ弹簧调整螺丝、排污阀、介质流管安装座和其它附属装置;压カ缓冲器缸筒是ー个一端封闭的筒形构件,压カ缓冲器缸筒封闭端设置有介质流管安装座,介质流管安装座上安装有介质流管,所述介质流管分别与自适应流量调节阀并通过自适应流量调节阀与动カ装置的介质进入口和减振器两端缸筒上安装的第一单向止回阀相接连通,压カ缓冲器缸筒另一端安装有压カ缓冲器端盖,压カ缓冲器端盖与压カ缓冲器缸筒间设有密封垫,由圆周上等间距设置的安装螺丝紧固安装;压カ缓冲器缸筒下方安装有排污阀;压カ缓冲器缸筒内可滑动设置有压カ缓冲器勾贝,压カ缓冲器勾贝圆周上加工有至少两道密封圈安装槽,每个密封圈安装槽内安装一道橡胶密封圈或两道胀圈式密封圈,两道胀圈式密封圈接ロ错开,两道胀圈式密封圈接触面上相对应分别设置至少ー处凸台和凹槽并对应安装;压カ缓冲器勾贝的压カ缓冲器端盖侧中央安装有压カ缓冲器勾贝尾杆,压カ缓冲器勾贝尾杆的另一端安装在预应カ弹簧调整螺丝上的勾贝尾杆孔内;预应カ弹簧由两个旋转方向不同不同直径的螺旋式卷弹簧构成,小直径螺旋式卷弹簧套装在压カ缓冲器勾贝尾杆上,大直径螺旋式卷弹簧套装在小直径螺旋式卷弹簧外面,预应カ弹簧的一端接触安装在压カ缓冲器勾贝上,另一端接触安装在预应カ弹簧压板上,预应カ弹簧调整螺丝与预应カ弹簧调整螺丝压板相接触由丝扣安装在压カ缓冲器端盖的调整螺丝安装孔内,防缓螺母与压カ缓冲器端盖的外侧相密贴安装在预应カ弹簧调整螺丝上,预应カ弹簧调整螺丝压板与预应カ弹簧压板间设置有第一压カ传感器,第一压カ传感器感应的压力是预应力弹簧的调整压カ显示在控制装置的显示屏上;勾贝尾杆孔内延轴向设有第一气槽,压カ缓冲器勾贝的预应カ弹簧侧通过第一气槽与勾贝尾杆孔相通,勾贝尾杆孔的末端设有第一排气孔,勾贝尾杆孔通过第一排气孔与大气相通。所述减振器的减振器勾贝圆周上加工有至少两道密封圈安装槽,每个密封圈安装槽内安装一道橡胶密封圈或两道胀圈式密封圈,两道胀圈式密封圈接ロ错开,两道胀圈式密封圈接触面上相对应分别设置至少ー处凸台和凹槽并对应安装;减振器勾贝可滑动安装在减振器缸筒内,减振器勾贝将减振器缸筒密闭分成减振器缸筒有杆端和减振器缸筒无杆端两个腔体,减振器勾贝杆的一端安装在减振器勾贝ー侧的中间,减振器勾贝杆的另一端设有叉形安装座并通过支点销与行程放大杠杆的长臂支点销销孔可转动连接;减振器由减振器缸筒上的减振器安装座安装在车厢构架或轮轴构架的减振器支撑安装座上,并设有减振器支撑杆支撑固定。所述自适应流量调节阀包括作用勾贝室、调整弹簧箱、接ロ丝扣、作用勾贝、调节阀、阀座、介质流管安装座、作用勾贝杆、调整弹簧、调整弹簧压板、第二压カ传感器、调整弹簧调整螺丝压板、调整弹簧调整螺丝、作用勾贝杆导框和第二排气孔;自适应流量调节阀阀体由作用勾贝室和调整弹簧箱两部分组成,阀体的两部分由接ロ丝扣相接安装;作用勾贝室内可滑动安装有作用勾贝,作用勾贝ー侧的中央安装有调节阀,调节阀与作用勾贝室上安装的阀座轴线重合形线吻合,对应阀座作用勾贝室上和作用勾贝室的一侧分别安装ー个介质流管安装座,介质流管安装座上安装有介质流管;作用勾贝的另ー侧的中央安装有作用勾贝杆,调整弹簧由两个旋转方向不同不同直径的螺旋式卷弹簧构成,小直径螺旋式卷弹簧套装在作用勾贝杆上,大直径螺旋式卷弹簧套装在小直径螺旋式卷弹簧外面,调整弹簧的一端接触安装在作用勾贝上,另一端接触安装在调整弹簧压板上,调整弹簧调整螺丝与调整弹簧调整螺丝压板相接触由丝扣安装在调整弹簧箱的调整螺丝安装孔内,防缓螺母与调整弹簧箱的外侧相密贴安装在调整弹簧调整螺丝上,调整弹簧压板与调整弹簧调整螺丝压板间设置有第二压カ传感器,第二压カ传感器感应的压力是调整弹簧的调整压カ显示在控制装置的显示屏上;调整弹簧调整螺丝内设有作用勾贝杆导框,作用勾贝杆可滑动安装在作用勾贝杆导框内,作用勾贝杆导框轴向上设置有第二气槽,作用勾贝杆导框通过第ニ气槽与调整弹簧箱相通,作用勾贝杆导框的末端设置有第二排气孔,作用勾贝杆导框通过第二排气孔与大气相通。优选地减振器缸筒上的减振器安装座安装在行程放大杠杆短臂支点安装的车辆车厢构架或轮轴构架的减振器支撑安装座上,车厢构架相对轮轴构架距离变小时减振器缸筒无杆端被压缩,车厢构架相对轮轴构架距离变大时减振器缸筒有杆端被压缩,减振器缸筒有杆端上的第一单向止回阀调整的开启压力高于减振器缸筒无杆端上的第一单向止回阀开启压力,减振器勾贝行程等于车厢构架相对轮轴构架行程乘以行程放大杠杆的放大倍数加上车厢构架相对轮轴构架的行程。优选地减振器缸筒上的减振器安装座安装在行程放大杠杆中间支点安装的车辆车厢构架或轮轴构架的减振器支撑安装座上,车厢构架相对轮轴构架距离变小时减振器缸筒有杆端被压缩,车厢构架相对轮轴构架距离变大时减振器缸筒无杆端被压缩,减振器缸筒无杆端上的第一单向止回阀调整的开启压力高于减振器缸筒有杆端上的第一单向止回阀开启压力,减振器勾贝行程等于车辆车厢构架相对轮轴构架行程乘以行程放大杠杆的放大倍数减去车厢构架相对轮轴构架的行程。所述车辆重力动能利用装置的减振器至少为ー个, 所述减振器为两个及两个以上时共用ー个重力动能转换装置,减振器与重力动能转换装置由介质流管相接连通。优选地车辆采用叠板弹簧重力缓冲装置,行程限位装置设置在车轴或对应车轴叠板弹簧与车厢构架间,叠板弹簧死点设置在叠板弹簧的中间,叠板弹簧为一摞时叠板弹簧的两端均可滑动位移,叠板弹簧两摞时对扣安装,行程放大杠杆安装在车厢构架两个横梁的中间,或安装在相对行程放大杠杆安装位置镂空的车厢构架横梁上。[0015]优选地所述车辆重力动能利用装置工作介质是透平油,透平油储存在介质存储器里,透平油的基础压カ由车辆发动机驱动的油泵提供,油泵与发动机间设离合器或偶合器,离合器或偶合器由介质存储器里的透平油压カ自动控制,即介质存储器里的透平油压カ低于定压一定数值时伺服机构驱动离合器或偶合器使油泵与发动机轴端结合油泵工作,介质存储器里的透平油压カ高于定压时,伺服机构动作驱动离合器或偶合器使油泵与发动机轴端分离油泵停止工作,介质存储器上安装有安全阀,安全阀的开启压カ高于油泵停止工作设定的介质压力,安全阀与副油箱相接连通;连通管与减振器的进、出介质流管总管相接连通,连通管上安装有第三单向止回阀和第二遮断阀,当减振器排油总管管路上的第一遮断阀关闭动カ装置停用同时第二遮断阀开放时,减振器透平油压高至一定数值时第三单向止回阀启动自动联通减振器进、出油管路构成回路,第三单向止回阀调整的开启压力低于第ー单向止回阀开启压力。优选地所述车辆重力动能利用装置工作介质是压缩空气,压缩空气由车辆的空气压缩机产生,储存在介质存储器里,空气压缩机与车辆发动机间设离合器或偶合器,离合器或偶合器由介质存储器里的空气压カ自动控制,即介质存储器里的空气压カ低于定压一定数值时伺服机构驱动离合器或偶合器使空气压缩机与发动机轴端结合空气压缩机工作,介质存储器里的空气压カ高于定压时,伺服机构动作驱动离合器或偶合器使空气压缩机与发动机轴端分离空气压缩机停止工作,介质存储器上安装有安全阀,安全阀的开启压カ高于空气压缩机停止工作设定的介质压力,安全阀与大气连通;连通管与减振器的进、出介质流管总管相接连通,连通管上安装有第三单向止回阀和第二遮断阀,当减振器介质排出总管管路上的第一遮断阀关闭动 カ装置停用同时第二遮断阀开放时,减振器空气压カ高至一定数值时第三单向止回阀启动自动联通减振器进、出介质流管管路构成回路,第三单向止回阀调整的开启压カ低于第一单向止回阀开启压カ;所述减振器同时作为空气弹簧,叠板弹簧或螺旋卷弹簧作为附属的弹簧缓冲装置。本发明有益效果是一、采用行程限位装置,使车辆轮轴构架与车厢构架的横向相对位置和两构架间最大最小距离有效限定,确保本发明的车辆重力动能利用装置正常运转。ニ、应用了行程放大杠杆装置,为不定常近似振颤短程位移运动的车辆重力动能利用创造了条件。三、利用液体近似于不可压缩流体特点用于车辆重力动能转换传递,同时采用压力缓冲器和自适应流量调节阀,使不定常近似振颤短程位移运动的车辆重力动能转变为近似恒定旋转的机械能,同时进ー步提高了车辆运行的平顺性和乘坐舒适性,具有能量转换效率高,装置结构较为简単,综合经济性好的特点。四、压缩空气用于车辆重力动能转换传递,所述减振器同时可作为空气弹簧用于车辆,采用压カ缓冲器和自适应流量调节阀,使不定常近似振颤短程位移运动的车辆重力动能转变为近似恒定旋转的机械能,进ー步提高了车辆运行的平顺性和乘坐舒适性,并具有能量转换效率高,装置结构简単,综合经济性好的特点。

图1、是减振器安装座和短臂支点安装在同名车辆构架上的装有螺旋卷弹簧的车辆重力动能利用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是减振器安装座和中间支点安装在同名车辆构架上的装有螺旋卷弹簧车辆重力动能利用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是减振器安装座和短臂支点安装在同名车辆构架上的装有叠板弹簧车辆重カ动能利用装置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A-A截面和重力动能转换装置结构示意图;图5、自适应流量调节阀关闭位结构示意图;图6、是自适应流量调节阀开启位结构示意图;图7、是上行程缓冲限位器结构示意图;图8、是下行程缓冲限位器结构示意图;图9、是行程限位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中1.减振器、2,压カ缓冲器、3.动カ装置,4.发电机、5.行程限位装置、6.叉形安装座、7.减振器安装座、8.减振器支撑杆、9.车厢构架、10.轮轴构架、11.第一单向止回阀、12.第二单向止回阀、13.第一压カ传感器、14.重力动能采集装置、15.重力动能转换装置、16.螺旋卷弹簧、17.叠板弹簧、18.车轴、19.行程缓冲限位器支架、20.橡胶缓冲垫、21.上缓冲座外套、22.行程限位装置安装座、23a.下缓冲座、23b.下缓冲座、24a.上缓冲座、24b.上缓冲座、25.中间支点销销孔、26.短臂支点销销孔、27.长臂支点销销孔、28.减振器勾贝、29.行程放大杠杆支臂、30.减振器勾贝杆、31.行程放大杠杆、32.联轴器、33.压カ缓冲器勾贝、34.预应カ弹簧、35.介质进入口、36.介质排出ロ、37.动カ输出轴、38.压カ缓冲器缸筒、39.压カ缓冲器端盖、40.压カ缓冲器勾贝尾杆、41.勾贝尾杆孔、42.预应カ弹簧压板、43.排污阀、44.介质流管、45.差速器、46.介质存储器、47.第三单向止回阀、48.减振器支撑安装座、49.安全阀、50.联通管、51.第一气槽、52.自适应流量调节阀、53.副油箱、54.第二气槽、55.第一排气孔、56.介质流管安装座、57.阀座、58.调节阀、59.作用勾贝、60.接ロ丝扣、61.调整弹簧、62.调整弹簧箱、63.作用勾贝杆、64.调整弹簧压板、65.调整弹簧调整螺丝、66.作用勾贝杆导框、67.第二排气孔、68.作用勾贝室、69.防缓螺母、70.预应カ弹簧调整螺丝、71.第一遮断阀、72.预应カ弹簧调整螺丝压板、73.调整弹簧调整螺丝压板、74.第二遮断阀、75.第二压カ传感器、76.减振器缸筒、77.减振器缸筒有杆端、78.减振器缸筒无杆端。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一,參照图1至图9说明该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车辆重力动能利用装置,包括行程限位装置5、行程放大杠杆31、叠板弹簧17或螺旋卷弹簧16、减振器1、压カ缓冲器2、动カ装置3、发电机4、蓄电池、自适应流量调节阀52、单向止回阀、控制装置和其它附属装置;其特征在于叠板弹簧17或螺旋卷弹簧16和行程限位装置5安装在车辆车轴18或轮轴构架10与车厢构架9间,行程放大杠杆短臂支点和中间支点通过其上设置的销孔(中间支点销销孔25和短臂支点销销孔26)分别可转动安装在车辆车厢构架9和轮轴构架10的行程放大杠杆支臂29支点销上,行程放大杠杆的长臂支点销销孔27可转动安装在减振器勾贝杆30端头上的叉形安装座6支点销上,减振器缸筒76上的减振器安装座7安装在车厢构架9或轮轴构架10的减振器支撑安装座48上;减振器缸筒76的两端分别各安装有两个单向止回阀,两个单向止回阀逆止方向相反,介质排出口上的第一单向止回阀11对介质进入逆止,第一单向止回阀11上安装有介质流管44分别与动力装置3的自适应流量调节阀52和压カ缓冲器2相接连通,介质入口上的第二单向止回阀12对介质排出逆止,第ニ单向止回阀12上安装有介质流管44分别与动力装置3的介质排出ロ 36和介质存储器46相接连通,第一单向止回阀11在稍高于介质存储器46里的介质压カ时开启,第二单向止回阀12在减振器缸筒76里的介质压カ稍低于介质存储器46里介质压カ时开启,自适应流量调节阀52和压カ缓冲器2自动调节进入动カ装置3和压カ缓冲器2的介质流量,所述动力装置3是活塞往复式动カ装置或者是透平式动カ装置,压カ缓冲器2预应カ弹簧34和第ー单向止回阀11的调整压力稍高于或等于自适应流量调节阀52调整的开启压力;动力装置3的动カ输出轴37通过联轴器32与发电机4相联接,发电机4产生的电能通过整流器和控制装置与蓄电池电连接。车辆车厢构架9与轮轴构架10间相对位置和两构架间最大及最小距离由行程限位装置5限定,车辆运行车辆车厢构架9与轮轴构架10间垂直相对位移由两构架上的行程放大杠杆支臂29上的支点销分别传递给行程放大杠杆31的短臂支点和中间支点,并由车厢构架9或轮轴构架10上的减振器支撑安装座48作用于减振器缸筒76上的减振器安装座7,行程放大杠杆的长臂支点经减振器勾贝杆30端头上的叉形安装座6由减振器勾贝杆30作用于减振器勾贝28,随着车厢构架9与轮轴构架10间垂直相对位移,减振器勾贝28在减振器缸筒76中行程倍增产生位移使减振器勾贝28两侧缸筒容积产生变化,容积扩大侧介质压カ下降第二单向止回阀12开启介质被吸入,被压缩ー侧缸筒内介质压カ升高开启第一单向止回阀11,一部分介质经由介质流管44依次通过动カ装置3的自适应流量调节阀52和介质进入口 35进入动力装置3,产生的扭矩由动カ装置的动カ输出轴37经联轴器32传递给发电机4,发电机产生的电能经整流器和控制装置充入蓄电池,高压介质另一部分进入压カ缓冲器2,使压カ缓冲器勾贝33位移并压缩预应カ弹簧34,随后预应カ弹簧34伸张推动压カ缓冲器勾贝33位移使高压介质进入动力装置3继续作功。
具体实施方式
ニ,參照图1至图4说明该具体实施方式
,所述压カ缓冲器2包括压カ缓冲器缸筒38、压カ缓冲器端盖39、压カ缓冲器勾贝33、压カ缓冲器勾贝尾杆40、预应カ弹簧34、预应カ弹簧压板42 、第一压カ传感器13、预应カ弹簧调整螺丝压板72、预应カ弹簧调整螺丝70、排污阀43、介质流管安装座56和其它附属装置;压カ缓冲器缸筒38是ー个一端封闭的筒形构件,压カ缓冲器缸筒38封闭端设置有介质流管安装座56,介质流管安装座56上安装有介质流管44,所述介质流管44分别与自适应流量调节阀52并通过自适应流量调节阀52与动カ装置3的介质进入口 35和减振器两端缸筒上安装的第一单向止回阀11相接连通,压カ缓冲器缸筒38另一端安装有压カ缓冲器端盖39,压カ缓冲器端盖39与压カ缓冲器缸筒38间设有密封垫,由圆周上等间距设置的安装螺丝紧固安装;压カ缓冲器缸筒38下方安装有排污阀43 (排污阀43的功用在于排出压カ缓冲器勾贝33预应カ弹簧34侧的废弃润滑油);压カ缓冲器缸筒38内可滑动设置有压カ缓冲器勾贝33,压カ缓冲器勾贝33圆周上加工有至少两道密封圈安装槽,每个密封圈安装槽内安装一道橡胶密封圈或两道胀圈式密封圈,两道胀圈式密封圈接ロ错开,两道胀圈式密封圈接触面上相对应分别设置至少ー处凸台和凹槽并对应安装,可防止两胀圈式密封圈延圆周位置相对窜动;压カ缓冲器勾贝33的压カ缓冲器端盖39侧中央安装有压カ缓冲器勾贝尾杆40,压カ缓冲器勾贝尾杆40的另一端安装在预应カ弹簧调整螺丝70上的勾贝尾杆孔41内;预应カ弹簧34由两个旋转方向不同不同直径的螺旋式卷弹簧构成,所述预应カ弹簧34也可采用ー个螺旋式卷弹簧,小直径螺旋式卷弹簧套装在压カ缓冲器勾贝尾杆40上,大直径螺旋式卷弹簧套装在小直径螺旋式卷弹簧外面,预应カ弹簧34的一端接触安装在压カ缓冲器勾贝33上,另ー端接触安装在预应カ弹簧压板42上,预应カ弹簧调整螺丝70与预应カ弹簧调整螺丝压板72相接触由丝扣安装在压カ缓冲器端盖39的调整螺丝安装孔内,防缓螺母69与压カ缓冲器端盖39的外侧相密贴安装在预应カ弹簧调整螺丝70上,预应カ弹簧调整螺丝压板72与预应カ弹簧压板42间设置有第一压カ传感器13,第一压カ传感器13感应的压カ是预应カ弹簧34的调整压カ显示在控制装置的显示屏上,方便预应カ弹簧34压カ的调整;勾贝尾杆孔41内延轴向设有第一气槽51,压カ缓冲器勾贝33的预应カ弹簧34侧通过第一气槽51与勾贝尾杆孔41相通,勾贝尾杆孔41的末端设有第一排气孔55,勾贝尾杆孔41通过第一排气孔55与大气相通。上述设置可防止压カ缓冲器勾贝33的预应カ弹簧34侧和勾贝尾杆孔41内产生背压。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三,參照图1至图4说明该具体实施方式
,减振器I的减振器勾贝28圆周上加工有至少两道密封圈安装槽,每个密封圈安装槽内安装一道橡胶密封圈或两道胀圈式密封圈,两道胀圈式密封圈接ロ错开,两道胀圈式密封圈接触面上相对应分别设置至少ー处凸台和凹槽并对应安装,可防止两道胀圈式密封圈延圆周位置相对窜动;减振器勾贝28可滑动安装在减振器缸筒76内,减振器勾贝28将减振器缸筒76密闭分成减振器缸筒有杆端77和减振器缸筒无杆端78两个腔体,减振器勾贝杆30的一端安装在减振器勾贝28 ー侧的中间,减振器勾贝杆30的另一端设有叉形安装座6并通过支点销与行程放大杠杆的长臂支点销销孔27可转动连接;减振器I由减振器缸筒76上的减振器安装座7安装在车厢构架9或轮轴构架10的减振器支撑安装座48上,并设有减振器支撑杆8支撑固定。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四,參照图1至图6说明该具体实施方式
,所述自适应流量调节阀52包括作用勾贝室68、调整弹簧箱62、接ロ丝扣60、作用勾贝59、调节阀58、阀座57、介质流管安装座56、作用勾贝杆63、调整弹簧61、调整弹簧压板64、第二压カ传感器75、调整弹簧调整螺丝压板73、调整弹簧调整螺丝65、作用勾贝杆导框66和第二排气孔67 ;自适应流量调节阀阀体由作用勾贝室68和调整弹簧箱62两部分組成,阀体的两部分由接ロ丝扣60相接安装;作用勾贝室68内可滑动安装有作用勾贝59,作用勾贝59 —侧的中央安装有调节阀58,调节阀58与作用勾贝室68上安装的阀座57轴线重合形线吻合,对应阀座57作用勾贝室68上和作用勾贝室68的一侧分别安装一个介质流管安装座56,介质流管安装座56上安装有介质流管44 ;作用勾贝59的另ー侧的中央安装有作用勾贝杆63,调整弹簧61由两个旋转方向不同不同直径的螺旋式卷弹簧构成,所述调整弹簧61也可采用ー个螺旋式卷弹簧,小直径螺旋式卷弹簧套装在作用勾贝杆63上,大直径螺旋式卷弹簧套装在小直径螺旋式卷弹簧外面,调整弹簧61的一端接触安装在作用勾贝59上,另一端接触安装在调整弹簧压板64上,调整弹簧调整螺丝65与调整弹簧调整螺丝压板73相接触由丝扣安装在调整弹簧箱62的调整螺丝安装孔内,防缓螺母69与调整弹簧箱62的外侧相密贴安装在调整弹簧调整螺丝65上,防缓螺母69的作用是防止调整弹簧调整螺丝65松缓,调整弹簧压板64与调整弹簧调整螺丝压板73间设置有第二压カ传感器75,第二压カ传感器75感应的压カ是调整弹簧61的调整压カ显示在控制装置的显示屏上,方便调整弹簧61压カ的调整;调整弹簧调整螺丝65内设有作用勾贝杆导框66,作用勾贝杆63可滑动安装在作用勾贝杆导框66内,作用勾贝杆导框66轴向上设置有第二气槽54,作用勾贝杆导框66通过第二气槽54与调整弹簧箱62相通,作用勾贝杆导框66的末端设置有第二排气孔67,作用勾贝杆导框66通过第二排气孔67与大气相通,上述设置可防止调整弹簧箱62和作用勾贝杆导框66内产生背压。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五,參照图1、图4说明该具体实施方式
,减振器缸筒76上的减振器安装座7安装在行程放大杠杆31短臂支点安装的车辆车厢构架9或轮轴构架10的减振器支撑安装座48上(减振器安装座7和行程放大杠杆31短臂支点安装在同名车辆构架上),车厢构架9相对轮轴构架10距离变小时减振器缸筒无杆端78被压缩,车厢构架9相对轮轴构架10距离变大时减振器缸筒有杆端77被压缩,减振器缸筒有杆端77上的第一单向止回阀11调整的开启压力高于减振器缸筒无杆端78上的第一单向止回阀11开启压力,如此设置目的在于增大车厢构架9相对轮轴构架10距离变大时减振器I的阻尼力,平衡和降低衰减振颤,改善车辆运行的平顺性;减振器勾贝28行程等于车厢构架9相对轮轴构架10行程(垂直相对位移)乘以行程放大杠杆31的放大倍数加上车厢构架9相对轮轴构架10的行程。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六,參照图2说明该具体实施方式
,减振器缸筒76上的减振器安装座7安装在行程放大杠杆31中间支点安装的车辆车厢构架9或轮轴构架10的减振器支撑安装座48上(减振器安装座7和行程放大杠杆31中间支点安装在同名车辆构架上),车厢构架9相对轮轴构架10距离变小时减振器缸筒有杆端77被压缩,车厢构架9相对轮轴构架10距离变大时减振器缸筒无杆端78被压缩,减振器缸筒无杆端78上的第一单向止回阀11调整的开启压力高于减振器缸筒有杆端77上的第一单向止回阀11开启压力,如此设置目的在于增大车厢构架9相对轮轴构架10距离变大时减振器I的阻尼力,平衡和降低衰减振颤,改善车辆运行的平顺性;减振器勾贝28行程等于车辆车厢构架9相对轮轴构架10行程(垂直相对位移)乘以行程放大杠杆31的放大倍数减去车厢构架9相对轮轴构架10的行程。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七,參照图1至图4说明该具体实施方式
,所述车辆重力动能利用装置的减振器I至少为ー个,所述减振器I为两个及两个以上时共用ー个重力动能转换装置15,所述重力动能转换装置15包括压カ缓冲器2、动カ装置3、发电机4和介质存储器46及其附属装置,减振器I与重力动能转换装置15由介质流管44相接连通。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八,參照图3和图4说明该具体实施方式
,所述车辆采用叠板弹簧17重力缓冲装置,行程限位装置5设置在车轴18或对应车轴叠板弹簧17与车厢构架9间,叠板弹簧17死点设置在叠板弹簧的中间,叠板弹簧17为ー摞时叠板弹簧的两端均可滑动位移,叠板弹簧17两摞时对扣安装(图3和图4所示),行程放大杠杆31安装在车厢构架9两个横梁的中间,或安装在相对行程放大杠杆31安装位置镂空的车厢构架9横梁上。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九,參照图1至图6说明该具体实施方式
,所述车辆重力动能利用装置工作介质是透平油,透平油储存在介质存储器46里,透平油的基础压カ由车辆发动机驱动的油泵提供,油泵与发动机间设离合器或偶合器,离合器或偶合器由介质存储器46里的透平油压カ自动控制,即介质存储器46里的透平油压カ低于定压一定数值时伺服机构驱动离合器或偶合器使油泵与发动机轴端结合油泵工作,介质存储器46里的透平油压カ高于定压吋,伺服机构动作驱动离合器或偶合器使油泵与发动机轴端分离油泵停止工作,控制器采用现有技术的压カ控制器,即当介质存储器46里的透平油压カ高于定压时推动压カ控制器缸体内的勾贝位移,关闭偶合器的来油阀同时开启泄油阀或推动离合器分离使油泵停止工作,否则使油泵工作,介质存储器46上安装有安全阀49,安全阀49的开启压力高于油泵停止工作设定的介质压力,安全阀49与副油箱53相接连通;连通管50与减振器I的进、出介质流管44总管相接连通,连通管50上安装有第三单向止回阀47和第二遮断阀74,当减振器I排油总管管路上的第一遮断阀71关闭动力装置3停用同时第二遮断阀74开放时,减振器I透平油压高至一定数值时第三单向止回阀47启动自动联通减振器I迸、出油管路构成回路,第三单向止回阀47调整的开启压カ低于第一单向止回阀11开启压力。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十,參照图1至图6说明该具体实施方式
,所述车辆重力动能利用装置工作介质是压缩空气,压缩空气由车辆的空气压缩机产生,储存在介质存储器46里,空气压缩机与车辆发动机间设离合器或偶合器,离合器或偶合器由介质存储器46里的空气压カ自动控制,即介质存储器46里的空气压カ低于定压一定数值时伺服机构驱动离合器或偶合器使空气压缩机与发动机轴端结合空气压缩机工作,介质存储器46里的空气压カ高于定压时,伺服机构动作驱动离合器或偶合器使空气压缩机与发动机轴端分离空气压缩机停止工作,控制器采用现有技术的压カ控制器,即当介质存储器46里的空气压カ高于定压时推动压カ控制器缸体内的勾贝位移,关闭偶合器的来油阀同时开启泄油阀或推动离合器分离使空气压缩机停止工作,否则使空气压缩机工作,介质存储器46上安装有安全阀49,安全阀49的开启压力高于空气压缩机停止工作设定的介质压力,安全阀49与大气连通;连通管50与减振器I的进、出介质流管44总管相接连通,连通管50上安装有第三单向止回阀47和第二遮断阀74,当减振器I介质排出总管管路上的第一遮断阀71关闭动力装置3停用同时第二遮断阀74开放时,减振器I空气压カ高至一定数值时第三单向止回阀47启动自动联通减振器I进、出介质流管44管路构成回路,第三单向止回阀47调整的开启压カ低于第一单向止回阀11开启压力;所述减振器I同时作为空气弹簧,叠板弹簧17或螺旋卷弹簧16作为附属的弹簧缓冲装置。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相同。行程限位装置5和行程放大杠杆31是本人实用新型专利《车辆重力动能利用装置》推出的装置;所述行程限位装置31由上下两组结构相似行程缓冲限位器组装而成,轮轴构架9与车厢构架10间最小距离位置时,行程限位装置整体为ー个圆筒形;下行程缓冲限位器(图8)由行程缓冲限位器支架19和上、下缓冲座构成,行程缓冲限位器支架由3个圆的六分之ー弧长弧形长条钢板构成,行程缓冲限位器支架也可采用2个及3个以上个;下缓冲座23a为圆形短管,固装在下行程缓冲限位器的行程限位装置安装座22上,其内固装橡胶缓冲垫20,下缓冲座与行程缓冲限位器支架19为一体结构;上缓冲座24a由两个短管套接焊装一体,即较大直径短管内径略大于较小直径短管外径,较大直径短管外径略小于下缓冲座内径,上缓冲座套接焊装在3个圆弧形行程缓冲限位器支架19上;所述上缓冲座较小直径短管上下截面焊接有圆形钢板,较大直径短管向上开ロ,内固装橡胶缓冲垫20 ;上行程缓冲限位器(图7)结构与下行程缓冲限位器相似,安装位置相反,与同为3个行程缓冲限位器支架19 一体的上缓冲座外套21,内径稍大于下行程缓冲限位器上缓冲座较大直径短管外径,圆台形上缓冲座24b安装在上缓冲座外套21内,其外径稍小于下行程缓冲限位器上缓冲座较大直径短管内径,所述上缓冲座外套21和上缓冲座24b固装在上行程缓冲限位器的行程限位装置安装座22上,上行程缓冲限位器下缓冲座23b是ー个外径稍小于下行程缓冲限位器下缓冲座内径的短管,套接焊装在3个圆弧形行程缓冲限位器支架19上,短管下截面焊接圆形钢板,上端面向上敞ロ,内固装橡胶缓冲垫20 ;下行程缓冲限位器上缓冲座以上行程缓冲限位器支架为导框,上行程缓冲限位器下缓冲座以下行程缓冲限位器支架为导框;上下行程缓冲限位器套装在一起,上行程缓冲限位器由其行程限位装置安装座22安装在车辆车厢构架9上,下行程缓冲限位器由其行程限位装置安装座22安装在轮轴构架10上,以螺旋卷弹簧16为缓冲器的车辆可安装在螺旋卷弹簧内;所述行程限位装置不但可限制轮轴构架与车厢构架间最大和最小间距,同时限定两构架横向相对位置。行程放大杠杆装置包括行程放大杠杆支臂29和行程放大杠杆31,车辆的轮轴构架9和车辆车厢构架10上分別安装有行程放大杠杆支臂29,当行程放大杠杆31轴线与轮轴构架10或车厢构架9轴线重合时所述支臂就是支点销,行程放大杠杆短臂支点销销孔26和中间支点销销孔25分别销套传动连接在两行程放大杠杆支臂29的支点销上,行程放大杠杆长臂支点销销孔27可转动安装在减振器勾贝杆30端头上的叉形安装座6的支点销上,行程放大杠杆三支点任何ー个支点都可作为杠杆的死点,死支点为圆形销孔,其余两个支点销销孔为近似椭圆销孔。轮轴构架与车辆车厢构架间加装弹簧重力动能缓冲装置车辆,运行中由于路面不平产生的重力动能,表现为轮轴构架10与车辆车厢构架9间位置的不定常近似振颤短程变化,间有大幅度位移,特别是其间距变小吋,具有极大的重力速度;路面不平是不可避免的,即便是轨道运输,长平短不平和短平长不平都不可避免,随着车辆行驶速度的増加,产生的重力动能越来越大;透平油在不是太高压力作用下近似为不可压缩流体,压カ波在透平油中传导的迟豫时间较短,这给车辆重力动能高效利用提供了有利手段;压缩空气作为介质用于车辆重力动能转换传递,减振器同时作为空气弹簧用于车辆,并采用压カ缓冲器,使不定常近似振颤短程位移运动的车辆重力动能转变为近似恒定旋转的机械能,具有能量转换效率高,装置结构简单,综合经济性好的特点。所述车辆重力动能利用装置采用了行程限位装置5、行程放大杠杆31、减振器1、自适应流量调节阀52和压カ缓冲器2,使车辆重力动能高效利用成为可能并确保所述装置的正常运转,同时进ー步提高车辆运行的平顺性和乘座的舒适性;减振器勾贝28的直径较通用减振器要大些,以获得较大的介质流量和补偿减振器単位介质阻尼力下降而保持总体阻尼力不变。
权利要求1.一种车辆重力动能利用装置,包括行程限位装置(5)、行程放大杠杆(31)、叠板弹簧(17)或螺旋卷弹簧(16)、减振器(I)、压カ缓冲器(2)、动カ装置(3)、发电机(4)、蓄电池、自适应流量调节阀(52)、单向止回阀、控制装置和其它附属装置;其特征在于叠板弹簧(17)或螺旋卷弹簧(16)和行程限位装置(5)安装在车辆车轴(18)或轮轴构架(10)与车厢构架(9)间,行程放大杠杆短臂支点和中间支点通过其上设置的销孔分别可转动安装在车辆车厢构架(9)和轮轴构架(10)的行程放大杠杆支臂(29)支点销上,行程放大杠杆的长臂支点销销孔(27)可转动安装在减振器勾贝杆(30)端头上的叉形安装座(6)支点销上,减振器缸筒(76)上的减振器安装座(7)安装在车厢构架(9)或轮轴构架(10)的减振器支撑安装座(48)上;减振器缸筒(76)的两端分别各安装有两个单向止回阀,两个单向止回阀逆止方向相反,介质排出口上的第一单向止回阀(11)对介质进入逆止,第一单向止回阀(11)上安装有介质流管(44)分别与动力装置(3)的自适应流量调节阀(52)和压カ缓冲器(2)相接连通,介质入口上的第二单向止回阀(12)对介质排出逆止,第二单向止回阀(12)上安装有介质流管(44)分别与动力装置(3)的介质排出ロ(36)和介质存储器(46)相接连通,第一单向止回阀(11)在稍高于介质存储器(46)里的介质压カ时开启,第二单向止回阀(12)在减振器缸筒(76)里的介质压カ稍低于介质存储器(46)里介质压カ时开启,自适应流量调节阀(52)和压カ缓冲器(2)自动调节进入动カ装置(3)和压カ缓冲器(2)的介质流量,所述动カ装置(3)是活塞往复式动カ装置或者是透平式动カ装置,压カ缓冲器(2)预应カ弹簧(34)和第一单向止回阀(11)的调整压力稍高于或等于自适应流量调节阀(52)调整的开启压カ;动力装置(3)的动カ输出轴(37)通过联轴器(32)与发电机(4)相联接,发电机(4)产生的电能通过整流器和控制装置与蓄电池电连接; 车辆车厢构架(9)与轮轴构架(10)间相对位置和两构架间最大及最小距离由行程限位装置(5)限定,车辆运行车辆车厢构架(9)与轮轴构架(10)间垂直相对位移由两构架上的行程放大杠杆支臂(29)上的支点销分别传递给行程放大杠杆(31)的短臂支点和中间支点,并由车厢构架(9)或轮轴构架(10)上的减振器支撑安装座(48)作用于减振器缸筒(76)上的减振器安装座(7),行程放大杠杆的长臂支点经减振器勾贝杆(30)端头上的叉形安装座(6)由减振器勾贝杆(30)作用于减振器勾贝(28),随着车厢构架(9)与轮轴构架(10)间垂直相对位移,减振器勾贝(28)在减振器缸筒(76)中行程倍增产生位移使减振器勾贝(28)两侧缸筒容积产生变化,容积扩大侧介质压カ下降第二单向止回阀(12)开启介质被吸入,被压缩ー侧缸筒内介质压カ升高开启第一单向止回阀(11),一部分介质经由介质流管(44)依次通过动カ装置(3)的自适应流量调节阀(52)和介质进入口(35)进入动力装置(3),动カ装置在高压介质作用下旋转,产生的扭矩由动カ装置的动カ输出轴(37)经联轴器(32)传递给发电机(4),发电机产生的电能经整流器和控制装置充入蓄电池,高压介质另一部分进入压力缓冲器(2),使压カ缓冲器勾贝(33)位移并压缩预应カ弹簧(34),随后预应カ弹簧(34)伸张推动压カ缓冲器勾贝(33)位移使高压介质进入动力装置(3)继续作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车辆重力动能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カ缓冲器(2)包括压カ缓冲器缸筒(38)、压カ缓冲器端盖(39)、压カ缓冲器勾贝(33)、压カ缓冲器勾贝尾杆(40)、预应カ弹簧(34)、预应カ弹簧压板(42)、第一压カ传感器(13)、预应カ弹簧调整螺丝压板(72)、预应カ弹簧调整螺丝(70)、排污阀(43)、介质流管安装座(56)和其它附属装置;压カ缓冲器缸筒(38)是ー个一端封闭的筒形构件,压カ缓冲器缸筒(38)封闭端设置有介质流管安装座(56 ),介质流管安装座(56 )上安装有介质流管(44 ),所述介质流管(44 )分别与自适应流量调节阀(52)并通过自适应流量调节阀(52)与动カ装置(3)的介质进入ロ(35)和减振器两端缸筒上安装的第一单向止回阀(11)相接连通,压カ缓冲器缸筒(38)另一端安装有压カ缓冲器端盖(39),压カ缓冲器端盖(39)与压カ缓冲器缸筒(38)间设有密封垫,由圆周上等间距设置的安装螺丝紧固安装;压カ缓冲器缸筒(38)下方安装有排污阀(43);压カ缓冲器缸筒(38)内可滑动设置有压カ缓冲器勾贝(33),压カ缓冲器勾贝(33)圆周上加工有至少两道密封圈安装槽,每个密封圈安装槽内安装一道橡胶密封圈或两道胀圈式密封圈,两道胀圈式密封圈接ロ错开,两道胀圈式密封圈接触面上相对应分别设置至少ー处凸台和凹槽并对应安装;压カ缓冲器勾贝(33)的压カ缓冲器端盖(39)侧中央安装有压カ缓冲器勾贝尾杆(40),压カ缓冲器勾贝尾杆(40)的另一端安装在预应カ弹簧调整螺丝(70)上的勾贝尾杆孔(41)内;预应カ弹簧(34)由两个旋转方向不同不同直径的螺旋式卷弹簧构成,小直径螺旋式卷弹簧套装在压カ缓冲器勾贝尾杆(40)上,大直径螺旋式卷弹簧套装在小直径螺旋式卷弹簧外面,预应カ弹簧(34)的一端接触安装在压カ缓冲器勾贝(33)上,另一端接触安装在预应カ弹簧压板(42)上,预应カ弹簧调整螺丝(70)与预应カ弹簧调整螺丝压板(72)相接触由丝扣安装在压カ缓冲器端盖(39)的调整螺丝安装孔内,防缓螺母(69)与压カ缓冲器端盖(39)的外侧相密贴安装在预应カ弹簧调整螺丝(70)上,预应カ弹簧调整螺丝压板(72)与预应カ弹簧压板(42)间设置有第一压カ传感器(13),第一压カ传感器(13)感应的压カ是预应カ弹簧(34)的调整压カ显示在控制装置的显示屏上;勾贝尾杆孔(41)内延轴向设有第一气槽(51),压カ缓冲器勾贝(33)的预应カ弹簧(34)侧通过第一气槽(51)与勾贝尾杆孔(41)相通,勾贝尾杆孔(41)的末端设有第一排气孔(55),勾贝尾杆孔(41)通过第一排气孔(55)与大气相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车辆重力动能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减振器(I)的减振器勾贝(28)圆周上加工有至少两道密封圈安装槽,每个密封圈安装槽内安装一道橡胶密封圈或两道胀圈式密封圈,两道胀圈式密封圈接ロ错开,两道胀圈式密封圈接触面上相对应分别设置至少ー处凸台和凹槽并对应安装;减振器勾贝(28)可滑动安装在减振器缸筒(76)内,减振器勾贝(28)将减振器缸筒(76)密闭分成减振器缸筒有杆端(77)和减振器缸筒无杆端(78)两个腔体,减振器勾贝杆(30)的一端安装在减振器勾贝(28)—侧的中间,减振器勾贝杆(30)的另一端设有叉形安装座(6)并通过支点销与行程放大杠杆的长臂支点销销孔(27 )可转动连接;减振器(I)由减振器缸筒(76 )上的减振器安装座(7 )安装在车厢构架(9)或轮轴构架(10)的减振器支撑安装座(48)上,并设有减振器支撑杆(8)支撑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车辆重力动能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适应流量调节阀(52)包括作用勾贝室(68)、调整弹簧箱(62)、接ロ丝扣(60)、作用勾贝(59)、调节阀(58)、阀座(57)、介质流管安装座(56)、作用勾贝杆(63)、调整弹簧(61)、调整弹簧压板(64)、第ニ压カ传感器(75)、调整弹簧调整螺丝压板(73)、调整弹簧调整螺丝(65)、作用勾贝杆导框(66)和第二排气孔(67);自适应流量调节阀阀体由作用勾贝室(68)和调整弹簧箱(62)两部分组成,阀体的两部分由接ロ丝扣(60)相接安装;作用勾贝室(68)内可滑动安装有作用勾贝(59),作用勾贝(59) —侧的中央安装有调节阀(58),调节阀(58)与作用勾贝室(68)上安装的阀座(57)轴线重合形线吻合,对应阀座(57)作用勾贝室(68)上和作用勾贝室(68 )的一侧分别安装一个介质流管安装座(56 ),介质流管安装座(56 )上安装有介质流管(44);作用勾贝(59)的另ー侧的中央安装有作用勾贝杆(63),调整弹簧(61)由两个旋转方向不同不同直径的螺旋式卷弹簧构成,小直径螺旋式卷弹簧套装在作用勾贝杆(63)上,大直径螺旋式卷弹簧套装在小直径螺旋式卷弹簧外面,调整弹簧(61)的一端接触安装在作用勾贝(59)上,另一端接触安装在调整弹簧压板(64)上,调整弹簧调整螺丝(65)与调整弹簧调整螺丝压板(73)相接触由丝扣安装在调整弹簧箱(62)的调整螺丝安装孔内,防缓螺母(69)与调整弹簧箱(62)的外侧相密贴安装在调整弹簧调整螺丝(65)上,调整弹簧压板(64)与调整弹簧调整螺丝压板(73)间设置有第二压カ传感器(75),第二压カ传感器(75)感应的压カ是调整弹簧(61)的调整压カ显示在控制装置的显示屏上;调整弹簧调整螺丝(65)内设有作用勾贝杆导框(66),作用勾贝杆(63)可滑动安装在作用勾贝杆导框(66)内,作用勾贝杆导框(66)轴向上设置有第二气槽(54),作用勾贝杆导框(66)通过第二气槽(54)与调整弹簧箱(62)相通,作用勾贝杆导框(66)的末端设置有第二排气孔(67),作用勾贝杆导框(66)通过第二排气孔(67)与大气相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车辆重力动能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减振器缸筒(76)上的减振器安装座(7)安装在行程放大杠杆(31)短臂支点安装的车辆车厢构架(9)或轮轴构架(10)的减振器支撑安装座(48)上,车厢构架(9)相对轮轴构架(10)距离变小时减振器缸筒无杆端(78)被压缩,车厢构架(9)相对轮轴构架(10)距离变大时减振器缸筒有杆端(77)被压缩,减振器缸筒有杆端(77)上的第一单向止回阀(11)调整的开启压力高于减振器缸筒无杆端(78)上的第一单向止回阀(11)开启压力,减振器勾贝(28)行程等于车厢构架(9)相对轮轴构架(10)行程乘以行程放大杠杆(31)的放大倍数加上车厢构架(9)相对轮轴构架(10)的行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车辆重力动能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减振器缸筒(76)上的减振器安装座(7)安装在行程放大杠杆(31)中间支点安装的车辆车厢构架(9)或轮轴构架(10)的减振器支撑安装座(48)上,车厢构架(9)相对轮轴构架(10)距离变小时减振器缸筒有杆端(77)被压缩,车厢构架(9)相对轮轴构架(10)距离变大时减振器缸筒无杆端(78)被压缩,减振器缸筒无杆端(78)上的第一单向止回阀(11)调整的开启压力高于减振器缸筒有杆端(77)上的第一单向止回阀(11)开启压力,减振器勾贝(28)行程等于车辆车厢构架(9)相对轮轴构架(10)行程乘以行程放大杠杆(31)的放大倍数减去车厢构架(9)相对轮轴构架(10)的行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车辆重力动能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重力动能利用装置的减振器(I)至少为ー个,所述减振器(I)为两个及两个以上时共用ー个重力动能转换装置(15),减振器(I)与重力动能转换装置(15)由介质流管(44)相接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车辆重力动能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采用叠板弹簧(17)重力缓冲装置,行程限位装置(5)设置在车轴(18)或对应车轴叠板弹簧(17)与车厢构架(9)间,叠板弹簧(17)死点设置在叠板弹簧的中间,叠板弹簧(17)为ー摞时叠板弹簧的两端均可滑动位移,叠板弹簧(17)两摞时对扣安装,行程放大杠杆(31)安装在车厢构架(9)两个横梁的中间,或安装在相对行程放大杠杆(31)安装位置镂空的车厢构架(9)横梁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车辆重力动能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重力动能利用装置工作介质是透平油,透平油储存在介质存储器(46)里,透平油的基础压カ由车辆发动机驱动的油泵提供,油泵与发动机间设离合器或偶合器,离合器或偶合器由介质存储器(46)里的透平油压カ自动控制,即介质存储器(46)里的透平油压カ低于定压一定数值时伺服机构驱动离合器或偶合器使油泵与发动机轴端结合油泵工作,介质存储器(46)里的透平油压カ高于定压时,伺服机构动作驱动离合器或偶合器使油泵与发动机轴端分离油泵停止工作,介质存储器(46)上安装有安全阀(49),安全阀(49)的开启压力高于油泵停止工作设定的介质压カ,安全阀(49 )与副油箱(53 )相接连通;连通管(50 )与减振器(I)的进、出介质流管(44)总管相接连通,连通管(50)上安装有第三单向止回阀(47)和第二遮断阀(74),当减振器(I)排油总管管路上的第一遮断阀(71)关闭动力装置(3)停用同时第二遮断阀(74)开放时,减振器(I)透平油压高至一定数值时第三单向止回阀(47)启动自动联通减振器(I)进、出油管路构成回路,第三单向止回阀(47)调整的开启压カ低于第一单向止回阀(11)开启压力。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车辆重力动能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重力动能利用装置工作介质是压缩空气,压缩空气由车辆的空气压缩机产生,储存在介质存储器(46)里,空气压缩机与车辆发动机间设离合器或偶合器,离合器或偶合器由介质存储器(46)里的空气压カ自动控制,即介质存储器(46)里的空气压カ低于定压一定数值时伺服机构驱动离合器或偶合器使空气压缩机与发动机轴端结合空气压缩机工作,介质存储器(46)里的空气压カ高于定压时,伺服机构动作驱动离合器或偶合器使空气压缩机与发动机轴端分离空气压缩机停止工作,介质存储器(46 )上安装有安全阀(49 ),安全阀(49 )的开启压カ高于空气压缩机停止工作设定的介质压力,安全阀(49)与大气连通;连通管(50)与减振器(I)的迸、出介质流管(44)总管相接连通,连通管(50)上安装有第三单向止回阀(47)和第二遮断阀(74),当减振器(I)介质排出总管管路上的第一遮断阀(71)关闭动力装置(3)停用同时第ニ遮断阀(74)开放吋,减振器(I)空气压カ高至一定数值时第三单向止回阀(47)启动自动联通减振器(I)进、出介质流管(44)管路构成回路,第三单向止回阀(47)调整的开启压力低于第一单向止回阀(11)开启压力;所述减振器(I)同时作为空气弹簧,叠板弹簧(17)或螺旋卷弹簧(16)作为附属的弹簧缓冲装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重力动能利用装置;车辆运行加载的大部分能量都转变为重力动能再转变为热能释放到环境中,车辆重力动能表现为轮轴与车箱构架间近似振颤短程位移间有大幅度位移运动;本实用新型采用了行程限位装置、行程放大杠杆、压力缓冲器和自适应流量调节阀,使车辆重力动能高效利用成为可能并确保所述装置的正常运转,将近似振颤短程位移运动的车辆重力动能转变为恒定旋转的机械能,同时进一步提高了车辆运行的平顺性和乘坐舒适性,具有能量转换效率高,装置结构简单,综合经济性好的特点;可广泛应用于各种车辆。
文档编号F03G7/08GK202879252SQ20122030149
公开日2013年4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6日
发明者杜臣 申请人:杜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