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冲程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20291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二冲程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作为例如像割草机一样的小型作业机的驱动源而使用的层状扫气型的二冲程发动机。
背景技术
以往,在扫气行程中先导扫气用的空气一旦导入至扫气通路的前端部分后就供给至燃烧室内的空气扫气型的二冲程发动机是已知的(参照日本特开2004-360656号公报)。在该发动机中,怠速时为得到稳定的旋转,使空气通路的阀体全闭,而仅将来自混合气通路的混合气导入至曲轴室内,从而将对怠速最适合的浓度的混合气从扫气通路供给至燃烧室内。但是,在上述发动机中,使节气门从怠速状态一下子成为全开状态以进行急加速的操作时,不仅仅是混合气通路而且空气通路也急剧地被打开。此时,混合气从混合气通路经由曲轴室内及扫气通路进入燃烧室内,相对于此,空气不经过曲轴室内而从扫气通路进入燃烧室。此外,由于空气通路在怠速时关闭而空着,因此大量的空气从空气通路经过扫气通路急剧地进入燃烧室内。其结果是,大量的空气比混合气更早地流入至燃烧室内,因此混合气变得稀薄而达到一时过于稀薄的状态。因此,在从怠速状态向急加速的过渡开始的时刻,有可能急加速所需的充分的浓度的混合气没有供给至燃烧室内,因此导致容易发生加速不良或发动机的旋转停止的情况。于是,考虑预先以浓的浓度设定怠速时的混合气,这样做时,节气门的怠速开度变大,与此相应地空气用阀体也被打开,大量的空气进入燃烧室中而使燃烧变得不稳定,旋转发生波动。又,在具有提升式的起动操作机构的情况下,起动时的升程量仅减少与怠速开度的增加量相对应的量,因此起动时的混合气不能充分变浓,因此起动性下降。又,以中开度运行节气门的情况下,由于相对于节气门的空气通路孔,其下游的空气通路的通路断面积大,因此在空气通路的内部产生空气不流动的流路区域,从而有时在从节气门的空气通路孔流入至空气通路之后不久的空气中容易产生湍流,并因该湍流导致空气流变得不稳定,从而发动机旋转变得不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尽管结构简单,但是能够稳定地进行从怠速时向急加速的过渡的层状扫气型的二冲程发动机。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二冲程发动机是从扫气通路向燃烧室导入混合气和空气的层状扫气型二冲程发动机,具备:调节将所述空气供给至所述扫气通路的空气通路及将所述混合气供给至所述扫气通路的混合气通路的开度的阀体;防止所述空气通路中的空气的逆流的止回阀;和向所述止回阀的上游侧的所述空气通路突出以延迟空气从所述阀体到达至所述扫气通路的时间的延迟构件。[0009]根据该层状扫气型二冲程发动机,从怠速状态进行急加速的操作时,在怠速时空着的空气通路内从阀体流入大量的空气,但是该空气通过向空气通路中的止回阀的上游侧的位置突出的延迟构件而改变流动方向,以此使流动速度减速,同时从阀体至扫气通路的空气通路的通路长度变长。因此,已通过空气通路的空气流入至扫气通路内的正时延迟,从而接近混合气从混合气通路经由曲轴室流入至扫气通路内的时刻。借助于此,防止从扫气通路进入燃烧室的混合气因空气而变得过于稀薄以致发生加速不良或发动机的旋转停止,因此可以顺利地急加速。可以通过仅在空气通路内设置延迟构件的简单的结构实现该急加速性的提闻效果。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延迟构件是沿着与所述空气通路的流动方向(即轴心方向)正交的面延伸的立壁。借助于此,空气通路内的空气越过沿着与流动方向大致正交的面延伸的立壁而改变其流动方向,因此可以有效地使空气的流动减速并使其延迟。优选地,所述立壁设置在比所述阀体和所述止回阀之间的中间位置更靠近所述止回阀的位置。所述立壁干扰了空气流从而增大流动阻力,因此通过靠近于下游的止回阀而配置,可以抑制流动阻力的增大。优选地,在所述空气通路的与所述立壁的突出端部相对的部位上形成有形成空气的流路的一部分的凹部。借助于此,空气通路内的空气越过立壁的突出端部流动并改变其流动方向,但是通过在立壁的突出端部和与其相对的凹部之间确保用于使流动方向改变的空气顺利地流动的流路,从而可以抑制流动阻力的增大。优选地,空气通路的所述凹部配置为其横断面形状为四边形,并且在存在所述立壁的部位上的通路面积设定为与紧邻所述立壁的上游侧的通路面积相同。通过这样设定通路面积,抑制因立壁引起的流动阻力的增大。又,通过将凹部形成为大致四边形形状,可以使具有所需的通路面积的流路的高度及宽度与圆形的形状的情况相比较小,因此凹部可以容易地形成在空气通路周围的有限的空间内。优选地,所述止回阀为簧片阀,所述立壁配置在所述空气通路的横断面上的所述簧片阀的前端部附近。这样,立壁配置在能够阻止空气接触到簧片阀上的作用着最大的开阀压力的前端部上的位置,因此通过在空气通路中流动的空气而打开止回阀的正时延迟,因此可以更进一步延迟空气到达至扫气通路的时间。在本实用新型中,也可以是,所述阀体为在圆柱上形成有径方向的通路孔的旋转阀,所述延迟构件是具有与所述旋转阀的轴心平行地延伸的前边缘,并向所述空气通路的流动方向延伸的隔板。借助于此,在旋转阀全开时,空气接触到隔板的前边缘而使流速降低,因此流入扫气通路的正时延迟,从而可以顺利地进行急加速。又,旋转阀开阀为其空气通路孔对于下游的空气通路向周方向逐步变大地开口。因此,没有隔板的情况下,在中开度之前,在空气通路孔的下游的空气通路急剧地扩大,因此在该部分上试图产生强的湍流。此时,通过所述隔板,在中开度(中负荷)之前,空气通路孔仅与通过隔板隔开的一方的通路区域连通,因此实质性地抑制空气通路的急剧扩大。其结果是,可以防止从旋转阀的空气通路孔流入至空气通路之后的空气中产生强的湍流而引起的旋转波动,由这一点也可提高发动机旋转的稳定性。优选地,所述隔板从所述旋转阀的出口延伸至相对于该出口和所述止回阀的中间位置的下游。借助于此,流入至空气通路中用隔板隔开的一方或者两者的通路区域的空气,在通路区域内整流的同时流动至止回阀的附近,因此可以进一步确实地防止空气的湍流的产生。优选地,由所述隔板和圆柱状的保持构件构成的隔开单元同心状地嵌合在所述空气通路中,所述隔板与所述保持构件一体形成,并横切该保持构件的中空部。一般,空气通路及混合气通路设置在具有作为使温度高的汽缸与汽化器绝热为目的的隔片的功能的绝热器上,该绝热器利用能够得到高绝热效果的材料、例如酚醛树脂而形成,但是由于酚醛树脂较脆,因此难以一体形成隔板。相对于此,通过另设置由隔板和保持构件构成的隔开单元,可以将隔开单元用成型性优异的尼龙等树脂形成,并将该隔开单元与空气通路嵌合,以此可以将隔板容易且牢固地安装在空气通路中。在本实用新型中,还可以是,所述阀体为在圆柱上形成有径方向的通路孔的旋转阀,所述延迟构件具备沿着与所述空气通路的流动方向正交的面延伸的立壁和设置在相对于该立壁的上游侧的具有与所述旋转阀的轴心平行地延伸的前边缘,并向所述空气通路的流动方向延伸的隔板。优选地,所述立壁设置在比所述阀体和所述止回阀之间的中间位置更靠近所述止回阀的位置。又,所述隔板从所述旋转阀的出口延伸至相对于该出口和所述止回阀的中间位置的下游。借助于此,通过立壁和隔板可以谋求急加速性的提高,同时通过隔板可以谋求中开度运行时的发动机旋转的稳定性的提高。权利要求和/或说明书和/或附图中公开的至少两个结构的任意组合也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中。尤其是权利要求的各项权利要求的两项以上的任意组合也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中。

通过参考附图对以下优选的实施形态进行说明将更明确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实施形态及附图仅仅用于图示及说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确定。对于附图,多个图中的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分。图1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形态的层状扫气型二冲程发动机的主视首丨J视图;图2是图1的主要部分的一部分被剖切的放大图;图3不出上述发动机的隔开单兀,其中,图3 (a)是立体图,图3 (b)是俯视图,图3 (C)是左视图,图3 (d)是一部分被剖切的主视图;图4示出上述发动机的绝热器,其中,图4 (a)是主视剖视图,图4 (b)是左视图,图4 (c)是右视图;图5是示出上述发动机的进气系统的怠速状态的俯视剖视图;图6是示出上述发动机的进气系统的中开度运行状态的俯视剖视图;图7是示出上述发动机的进气系统的全开运行状态的俯视剖视图;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形态的层状扫气型二冲程发动机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剖视图;图9是示出根据上述第二实施形态的层状扫气型二冲程发动机的隔开单元的俯视剖视图。符号说明:[0032]Ia燃烧室;23空气通路;24混合气通路;28旋转阀;30、31扫气通路;41簧片阀(止回阀);50空气用阀体;51混合气用阀体;60立壁(延迟构件);60a立壁的突出端部;61凹部;62、81、88 隔开单元;63、82、83、89 隔板(延迟构件);64保持构件;A空气;
M混合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实施形态;图1中示出的二冲程发动机,在内部形成燃烧室Ia的汽缸体I与曲轴箱2的上部连接,从而构成发动机主体E。汽缸体I的一侧部(左侧)与构成进气系统的汽化器3和空气滤清器4相连接,另一侧部(右侧)与构成排气系统的消声器8连接,在曲轴箱2的下部安装有燃料箱9。在上述汽缸体I的内部的缸膛Ib中嵌合有在其轴心C的方向(该示例中是上下方向)上往复运动的活塞10。上述曲轴箱2通过轴承11支持曲轴12。在与该曲轴12的轴心CX偏离的位置上设置有中空状的曲柄销13,该曲柄销13和设置在上述活塞10上的中空状的活塞销14之间通过连杆20连接。在曲轴12上设置有曲柄臂17,在汽缸体I的上部设置有火花塞18。在上述汽缸体I和汽化器3之间,以与温度高的汽缸体I绝热为目的设置有成为隔片的绝热器22。在该绝热器22内,上部侧形成有空气通路23的下游部分,下部侧形成有与该空气通路23大致平行的混合气通路24的下游部分。上述汽化器3通过单一的旋转阀(回转阀)28调节空气通路23和混合气通路24两者的通路面积。旋转阀28由空气用阀体50和混合气用阀体51 —体形成,并具有由径向贯通旋转阀28的圆形孔构成的空气通路孔50a和混合气通路孔51a。在汽化器3的主体45上以相互大致平行的配置贯通设置有用于将扫气用空气A供给至发动机主体E的汽化器空气通路48和用于将混合气M供给至发动机主体E的汽化器混合气通路49。又,如图2所示,主体45转动自如地支持相对于两通路48、49大致正交地贯通的单一的旋转阀28。通过该旋转阀28形成的空气用阀体50及混合气用阀体51围绕与空气通路孔50a及混合气通路孔51a大致正交的上下方向的轴心C3转动,调节两通路48,49的开度。上述汽化器空气通路48和空气通路孔50a形成空气通路23的上游部分,上述汽化器混合气通路49和混合气通路孔51a形成混合气通路24的上游部分。此外,在上述汽缸体I的周壁上形成有具有在其内周面开口的排气口 29a的排气通路29,来自该排气通路29的排气(燃烧气体)经过上述消声器8向外部排出。在上述汽缸体I和曲轴箱2的内部设置有直接连通夹着活塞10的上方的燃烧室Ia和下方的曲轴室2a的第一扫气通路30及第二扫气通路31。两个扫气通路30、31分别形成为,上端的第一扫气口 30a及第二扫气口 31a向汽缸体I的内周面开口,下端的流入口30b,31b向曲轴箱2的上部的内周面开口。第二扫气通路31形成在比第一扫气通路30更靠近排气口 29a的位置上。第一扫气通路30的上端的第一扫气口 30a及第二扫气通路31的上端的第二扫气口 31a形成为,这些扫气口的上端设定在比排气口 29a的上端更低的位置上。借助于此,在活塞10下降的扫气行程中,排气口 29a比两个扫气口 30a、31a在先打开,从而将燃烧室Ia内的燃烧气体开始向排气通路29排出。绝热器22的空气通路23通过设置在汽缸体I上的空气导入通路40与第一扫气通路30及第二扫气通路31的上部连通。如图5的俯视剖视图所示,在上述绝热器22的空气通路23的下游侧出口上安装有在进气行程时受到曲轴室2a (图1)的负压而使空气导入通路40变成负压时关闭空气通路23的簧片阀41。又,空气导入通路40和第一扫气通路30及第二扫气通路31,通过设置在各扫气通路30、31的上部的径向外侧的第一空气导入口 42及第二空气导入口 43相连通。在簧片阀41上安装有限制簧片阀41的打开位置的止动部44。如图6所示,来自空气通路23的扫气用的空气A通过上述簧片阀41的打开,从空气导入通路40分别经过第一空气导入口 42及第二空气导入口 43而导入至第一扫气通路30及第二扫气通路31内的上部。图5所示的空气通路23及排气通路29分别是笔直的,在从汽缸轴心C (图1)方向观察时大致在同一线上,并以空气通路23的轴心Cl或排气通路29的轴心C2为中心大致对称地设置各一对的第一扫气通路30及第二扫气通路31。第一扫气通路30及第二扫气通路31之间通过在大致上下方向上延伸的隔壁32隔开。第一扫气通路30及第二扫气通路31的汽缸体内径侧分别由第一扫气通路壁35及第二扫气通路壁36覆盖。来自图1所示的绝热器22的空气通路23的空气A,在活塞10上升的进气行程时,受到曲轴室2a内的负压而使簧片阀41打开,从而通过汽缸体I的空气导入通路40暂时分别导入至第一扫气通路30及第二扫气通路31内。另一方面,来自混合气通路24的混合气M,在进气行程中活塞10上升时,受到曲轴室2a内的负压,从而从设置在汽缸体I内的内周面上的混合气口 33直接导入至曲轴室2a内。在进气行程中从空气通路23经过空气导入通路40分别导入至第一扫气通路30及第二扫气通路31的上部的空气A,在活塞10下降的扫气行程中,从第一扫气口 30a及第二扫气口 31a向斜上方喷出至燃烧室Ia内。接着,经过曲轴室2a分别导入至第一扫气通路30及第二扫气通路31内的下部的混合气M,在推动上部空气的同时从第一扫气口 30a及第二扫气口 31a向斜上方喷出至燃烧室Ia内。这样,在扫气行程中,混合气M跟随空气A层状喷出至燃烧室Ia内,以此燃烧气体通过在先喷射至燃烧室Ia内的空气A推出至排气通路29,之后混合气M喷出至燃烧室Ia内,因此可以有效地抑制混合气M从排气通路29向外部泄漏的漏气。又,在图2所示的汽化器3的主体45中设置有与轴心C3同轴地贯通混合气用阀体51的底部并突入至混合气通路孔51a的内部的燃料(汽油)的主喷嘴54,在该主喷嘴54的周壁的一部分上形成有燃料喷射口(未图示)。另一方面,与主喷嘴54同轴地配置有上下运动自如地支持在汽化器3的上端部上并贯通空气用通路孔50a以延伸至混合气通路孔51a的针阀58,并且该针阀58的下端部嵌入至主喷嘴54内。主体45的下部与内设有未图示的隔膜的燃料贮留体59连接,从该燃料贮留体59向主喷嘴54输送燃料。旋转阀28在手动操作众所周知的节气门操纵杆(未图示)时转动,汽化器空气通路48及汽化器混合气通路49调节为大的开度,与此同时针阀58上升,主喷嘴54的燃料喷射口的开口面积增大,较多的燃料供给至汽化器混合气通路49中。这样,发动机根据节气门操纵杆的操作控制旋转。在起动发动机时,通过手动90°旋转设置在汽化器3的上部的提升杆57,以此使针阀58上升,增大来自主喷嘴54的燃料供给量,从而容易起动。接着,说明第一实施形态的主要结构。在比绝热器22的空气通路23的簧片阀41位于上游侧的地方设置有向空气通路23突出的立壁60。该立壁60的作用是作为延迟在空气通路23内流动的空气A到达至两个扫气通路30、31的时间的延迟构件,并配置在簧片阀41的上游侧的附近且在空气通路23的横断面上的簧片阀41的前端部41a附近,并沿着与空气通路23内的空气A的流动方向大致正交的面,即相对于空气通路23的轴心Cl大致正交的面,如后文所述,延伸至空气通路23的通路高度的大致1/2的高度。在面对空气通路23的立壁60的突出端部的部位上形成有形成空气A的流路的一部分的凹部61,对于该凹部61的详细结构将在后文叙述。在上述空气通路23的立壁60的上游侧,嵌合有具有比与空气通路23连通的汽化器空气通路48的通路直径稍微大的内径的圆筒状的保持构件64,保持构件64的中空部成为具有比汽化器空气通路48稍微大的通路面积的空气通路23。在该保持构件64的中空部设置有隔板63,隔板63是长方形的形状,其长方形的宽度方向(图2的上下方向)与旋转阀28的轴心C3平行地延伸,且长方形的长度方向以空气通路23内的空气A的流动方向延伸。保持构件64和隔板63作为隔开单元62而一体形成。以与通过隔板63变窄的通路面积相当的量,使保持构件64的内径比汽化器空气通路48的内径增大,以此,使空气通路23的通路面积与没有隔板63的以往的情况相同。图3 (a) 图3 Cd)分别示出上述隔开单元62的立体图、俯视图、左视图及一部分被剖切的主视图。在图3 (c)中,隔开单元62形成为,圆筒状的保持构件64的中空部通过不弯曲的平坦的隔板63区分为具有对称的半圆形状的相同通路面积(横断面积)的两个通路区域23a、23b。隔板63在保持构件64的整个长度上延伸的主体63a上一体形成有具有稍微小于该主体63a的宽度(图3的上下方向的尺寸),且从主体63a向上游侧延伸,并具有能够嵌入至汽化器空气通路48 (图2)中的宽度的隔开突片63b。又,在保持构件64的上游端部的外表面,在与隔板63正交的径方向上相面对的两处一体形成有定位突起69。该隔开单元62是使用尼龙材料的一体成型品。图4 (a) 图4 (C)分别示出上述绝热器22的主视剖视图、左视图及右视图。如图4 (a)所示,在该绝热器22上形成有通路扩张部70,该通路扩张部70的通路直径是相对于现有的绝热器的空气通路扩大了与用双点划线示出的隔开单元62的圆筒状的保持构件64的厚度相当的量及与隔板63的横断面积相当的量。隔开单元62的保持构件64大致同心状地嵌合在该通路扩张部70中,通过保持构件64的中空部和隔板63,形成具有与现有的空气通路相同的通路面积的空气通路23。在通路扩张部70的空气的流动方向的下游端(图4 (a)的右端)的上半部上,设置有具有与圆筒状的保持构件64的内径相同的内径的半圆形状的段部71。该段部71与嵌入至通路扩张部70的隔开单元62的保持构件64的下游端面64a抵接,以定位保持构件64,从而使保持构件64的上游端面64b与绝热器22的与汽化器3的配合面22a齐平。又,在从绝热器22上的通路扩张部70起空气A的流动方向的下游侧,与上述段部71连接的通路的下半部以与段部71相同的内径延伸至立壁60。这样,在上述通路下半部上设置有与由隔开单元62的保持构件64的中空部构成的空气通路23相同直径的空气流路,在该空气流路上的簧片阀41的附近一体形成有上述立壁60。如前文所述,该立壁60配置在簧片阀41的前端部41a附近,并沿着相对于空气通路23的空气A的流动方向(即轴心C4)大致正交的面延伸。此外,在绝热器22上,在与立壁60的突出端部60a相面对的通路上半部的从段部71至下游端的部分形成有上述凹部61。该凹部61如图4 (c)中以横平行线示出,其横断面形状形成为大致四边形,并且在存在立壁60的部位上的通路面积SI设定为与通过纵平行线示出的紧邻立壁60的上游侧的通路面积、即由段部71的内周面及其上游侧的保持构件64的中空部所形成的空气通路23的面积S2大致相同。如图4 (b)所示,在绝热器22的上游端部上的以通路扩张部70的水平的径方向相面对的两处形成有一对凹部72,在该凹部72中嵌入有图3的隔开单元62的一对定位突起69。如图4 (a)所示,当隔开单元62的保持构件64与通路扩张部70嵌合时,凹部72通过定位突起69阻止保持构件64旋转。这样,在安装有隔开单元62的绝热器22上安装有图5所示的汽化器3及空气滤清器4。即,使嵌合在绝热器22中的隔开单元62的隔开突片63b进入至汽化器空气通路48中,并将配合面22a与汽化器3的下游端面重合,还在空气滤清器4与汽化器3的上游端面重合的状态下,将插通于空气滤清器4及汽化器3的各插通孔73、74中的螺栓78拧入于绝热器22的一对螺纹孔79中,以此在绝热器22上固定汽化器3及空气滤清器4,从而形成进气系统总成。此时,隔开单元62配置为,保持构件64的上游端面64b与汽化器3的下游端面抵接,从而阻止其从绝热器22中拔出。又,绝热器22配置为,设置在其下端部的突片80进入汽缸体I内,从而形成空气导入通路40的上游侧的一部分,并在该状态下,通过将插通在图4 (b)所示的四个安装孔81中的螺栓(未图不)抒入于汽缸体I的螺纹孔(未图不)中,从而将绝热器22固定在汽缸体I上。上述绝热器22是通过得到高绝热效果的材料、例如酚醛树脂等形成,但是由于酚醛树脂较硬并较脆,因此难以一体形成图2所示的薄的隔板63。相对于此,在上述二冲程发动机中,通过作为加工容易且坚固的材料的尼龙模压成型由隔板63及保持构件64构成的隔开单元62。通过将该隔开单元62与绝热器22的通路扩张部70嵌合,以此可以将隔板63容易且牢固地安装在由保持构件64的中空部构成的空气通路23内。[0074]这样,在该实施形态中,对于现有的发动机,虽然仅仅是实施在绝热器22上设置通路扩张部70、立壁60及凹部61的改造,并将其他构件的隔开单元62与绝热器22嵌合的简单的结构,但是可以共同达成如以下说明的急加速性的提高和中开度运行时的旋转的稳定性。在怠速时,图1的混合气用阀体51打开至所需开度,以使最适合于怠速的浓度的混合气M从混合气通路24通过扫气通路30、31供给至燃烧室Ia内,另一方面,如图5所示,空气用阀体50使空气通路23保持全闭状态,从而抑制通过空气通路23流入的空气量的变动而导致的发动机旋转的波动。借助于此,可以进行稳定旋转的怠速。由该怠速状态进行急加速的操作时,如图7所示,空气用阀体50使空气通路23全开,大量的空气A从空气用阀体50的空气通路孔50a流入至怠速时为空的空气通路23内,该空气A,如图2所示,能够越过沿着与空气通路23的轴心Cl大致正交的面延伸的立壁60,向上方改变其流动方向,以此使流动速度减速,同时因立壁60的存在而从空气用阀体50至扫气通路30、31的流路变长。借助于此,已通过空气通路23的空气A流入至扫气通路30、31内的正时延迟,并接近混合气M从混合气通路24经由曲轴室2a流入至扫气通路30、31内的时刻。其结果是,降低了从扫气通路30、31进入燃烧室Ia的混合气M因空气A而变得过于稀薄以致发生加速不良或发动机的旋转停止的可能性,并可以顺利地进行急加速。又,立壁60干扰了空气流从而增大流动阻力,但是由于将立壁60配置于靠近比旋转阀28和簧片阀41的中间位置位于下游的簧片阀41,因此可以尽量抑制流动阻力的增大。又,立壁60配置在图1所示的簧片阀41的附近且在空气通路23的横断面上的簧片阀41的前端部41a附近,因此阻止空气A直接接触到簧片阀41上的作用着最大的开阀压力的前端部41a,因此通过流动的空气A打开簧片阀41的正时延迟,借助于此,也可以进一步延迟在空气通路23中流动的空气A到达至扫气通路30、31的时间。此外,图3(a)所示的隔板63的主体63a及隔开突片63b在图2的空气通路23的流动方向上延伸,且,由于各个前边缘与旋转阀28的轴心C3平行地延伸,因此当旋转阀28全开时,空气A接触到隔板63的隔开突片63b的前边缘,而使流速降低。借助于此,也可以使空气A流入至扫气通路30、31的正时延迟。此外,存在立壁60的部位的通路面积设定为通过大致四边形形状的凹部61与紧邻立壁60的上游侧的空气通路23的通路面积大致相同,因此抑制在立壁60的部位上的通路面积的减少导致的流动阻力的增大。其结果是,尽管通过立壁60和凹部61改变空气A的流动方向以使其减速,但是可以将所需量的空气A从扫气通路30、31顺利地供给至燃烧室la,从而进行稳定的旋转。又,通过这样设定通路面积,抑制因立壁60引起的流动阻力的增大,但是此时,如图4 (c)所示,通过将凹部61形成为大致四边形形状,可以使具有所需的通路面积的流路的高度及宽度与形成为圆形形状的情况相比较小,因此可以将凹部61容易地设置在空气通路23周围的有限的空间内。将节气门由怠速状态逐步地打开的情况下,如图6所示,空气用阀体50的空气通路孔50a对于其下游侧的空气通路23向周方向逐步变大地开口并连通。因此,没有隔板63的情况下,在阀体50变成中开度之前,在空气通路孔50a的下游的空气通路23急剧地扩大,因此在该部分上试图产生强的湍流。此时,通过隔板63,在变成中开度(中负荷)之前,空气通路孔50a仅与通过隔板63隔开的一方的通路区域23a连通,因此实质性地抑制空气通路23的急剧的扩大。其结果是,可以防止从旋转阀28的空气通路孔50a流入至空气通路23的一方的通路区域23a之后的空气A中产生强的湍流而引起的旋转波动,从而提高旋转的稳定性。阀体50变成中开度时,空气用阀体50的空气通路孔50a的出口面积与用隔板63隔开的空气通路23的一方的通路区域23a的开口面积大致相同,因此不产生空气通路23的一方的通路区域23a中的空气A基本上不流动的部分或者流动分布的大的不均匀。其结果是,流入至空气通路23的一方的通路区域23a中的空气A被充分整流而不产生湍流。在空气用阀体50的全开状态下,如图7所示,空气通路孔50a的整个出口开口与其下游侧的空气通路23连通,在空气通路孔50a的出口和空气通路23之间不发生急剧的通路面积的扩大,因此空气A顺利地流过用隔板63隔开的一方的通路区域23a和另一方的通路区域23b两者,从而在空气通路23内不产生强的湍流。为了得到上述的急加速性的效果,如图4 Ca)所示,较佳地是立壁60的高度h设定为是空气通路23的通路高度(圆形通路的情况下,通路直径)H的0.3 0.5倍。又,为了得到上述中开度以下的旋转的稳定性的提高,较佳地是使隔板63变长,使隔板63的上游端边缘63c与空气用阀体50的空气通路孔50a的出口吻合地靠近,且将下游端边缘63d配置在比空气通路孔50a的出口和簧片阀41之间的距离L的中点P更靠近簧片阀41的位置。图8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形态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剖视图,可以较好地应用于大型的二冲程发动机中。即,供给的空气A的流动量较大的情况下,使隔开单元81形成为两个相互平行的隔板82、83 —体形成在圆筒状的保持构件84的中空部上的结构。以此,如实线所示,在空气用阀体50的空气通路孔50a的开口面积小的低开度的情况下,使空气A仅在最靠近空气通路孔50a的出口的用第一隔板82隔开的第一流路区域23c中流动。如双点划线所示,在空气用阀体50为中开度的情况下,空气通路孔50a的出口的端边缘与第二隔板83相对,因此空气A除了流入第一流路区域23c中外,还流入第一隔板82和第二隔板83之间的第二流路区域23d中。借助于此,在空气A的流动量大的大型的二冲程发动机中,以中开度以下的状态运行时,防止在空气通路23内的空气A的湍流的产生,从而可以提高旋转的稳定性。在全开运行时,空气A也进一步流入至第三流路区域23e,以使大量的空气A在空气通路23内顺利地流动。图9是示出用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形态的隔开单元88。该隔开单元88形成为,隔板89的前边缘89c具有与旋转阀28的轴心C3平行地延伸的形状,并成为从前边缘89c至后边缘89d的全长或其一部分绕隔板89的轴心、即绕保持构件64的轴心弯曲的形状。该隔开单元88,与第一实施形态的情况相同地,通过隔板89以中开度以下整流空气A,从而可以防止湍流的产生,此外,从怠速时的状态急加速的情况下,通过使空气A沿着弯曲形状的隔板89流动,以此使空气A的流速进一步减速,可以提闻急加速性。对图8的第_.实施形态的第一隔板82及第二隔板83也可以增加同样的弯曲。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以上的实施形态示出的内容,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添加、变更或者删除,这些也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二冲程发动机,所述二冲程发动机是从扫气通路向燃烧室导入混合气和空气的层状扫气型二冲程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调节将所述空气供给至所述扫气通路的空气通路及将所述混合气供给至所述扫气通路的混合气通路的开度的阀体; 防止所述空气通路中的空气的逆流的止回阀;和 向所述止回阀的上游侧的所述空气通路突出以延迟空气从所述阀体到达至所述扫气通路的时间的延迟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冲程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延迟构件是沿着与所述空气通路的流动方向正交的面延伸的立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冲程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立壁设置在比所述阀体和所述止回阀之间的中间位置更靠近所述止回阀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二冲程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空气通路的与所述立壁的突出端部相对的部位上形成有形成空气的流路的一部分的凹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二冲程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配置为其横断面形状为四边形,并且在存在所述立壁的部位上的通路面积设定为与紧邻所述立壁的上游侧的通路面积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二冲程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回阀为簧片阀,所述立壁配置在所述空气通路的 横断面上的所述簧片阀的前端部附近。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冲程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为在圆柱上形成有径方向的通路孔的旋转阀,所述延迟构件是具有与所述旋转阀的轴心平行地延伸的前边缘,并向所述空气通路的流动方向延伸的隔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二冲程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从所述旋转阀的出口延伸至相对于该出口和所述止回阀的中间位置的下游。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二冲程发动机,其特征在于,由所述隔板和圆柱状的保持构件构成的隔开单元同心状地嵌合在所述空气通路中,所述隔板与所述保持构件一体形成,并横切该保持构件的中空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冲程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为在圆柱上形成有径方向的通路孔的旋转阀,所述延迟构件具备沿着与所述空气通路的流动方向正交的面延伸的立壁和设置在相对于该立壁的上游侧的具有与所述旋转阀的轴心平行地延伸的前边缘,并向所述空气通路的流动方向延伸的隔板。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二冲程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立壁设置在比所述阀体和所述止回阀之间的中间位置更靠近所述止回阀的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二冲程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从所述旋转阀的出口延伸至相对于该出口和所述止回阀的中间位置的下游。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二冲程发动机,其是从扫气通路向燃烧室导入混合气和空气的二冲程发动机,具备调节将空气供给至扫气通路的空气通路及将混合气供给至扫气通路的混合气通路的开度的阀体;防止空气通路中的空气的逆流的止回阀;和向止回阀的上游侧的空气通路突出以延迟空气从阀体到达至扫气通路的时间的延迟构件。
文档编号F02B25/20GK203081566SQ20122049530
公开日2013年7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6日
发明者八代醍忠雄, 田中昌信, 清水昭人, 木下胜己 申请人: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