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轮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22545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飞轮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飞轮发动机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设备、发动机领域,具体是一种飞轮发动机。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热能转化方法,热能转化为动能的方法结构复杂,中间环节造成的能量损耗太多,能量转化率太低,设备制造很复杂,设备造价高,能量利用率低。[0003]现有的发动机,主要有内燃机和喷气式发动机,内燃机存在重量大、转速低、能耗高、排放量大、噪音高、造价高、维护费用高、使用寿命短等缺陷;喷气式发动机存在推力小、喷射速度低、造价高、能耗高、有害气体排放量大、维护费用高、使用寿命短等缺陷。实用新型内容[000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飞轮发动机,采用全新的热能转化方式。克服了以前发动机存在的诸多问题,能量利用率高,燃料燃烧充分,更加环保,极大的提高了发动机的动力输出,大大精简了发动机的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调整喷气方向,可以使飞轮发动机即可输出扭力也可输出飞轮轴向推力或飞轮轴向拉力。[0005]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飞轮发动机,用途广泛:可直接作为发动机,即可输出扭力也可输出推力,即可作为各种常规发动机使用,也可作为航空、航天发动机使用,可广泛用于车船动力、火力发电、机械设备动力、飞机、飞船、火箭等领域。[0006]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0007]飞轮发动机,包括壳体、燃料供给装置、点火装置、启动装置和旋转稳定装置,壳体上安装飞轮轴,飞轮轴连接启动装置,飞轮轴上至少安装一个飞轮,飞轮上至少设置一个燃烧室,燃烧室设置点火器,点火器通过电路连通点火装置,燃烧室设燃烧室进气口和燃烧室出气口,燃烧室出气口连通喷气室,喷气室内腔向飞轮外缘方向开口扩张,喷气室喷气方向与飞轮半径呈倾斜角度,飞轮上对应燃烧室进气口设置增压装置,增压装置设置增压装置进气口,燃料供给装置对应燃烧室设置。[0008]增压装置内设置多个叶片,叶片与飞轮轴横截面呈倾斜角度,增压装置外部设置增压罩,增压罩内腔向燃烧室进气口方向逐渐扩张,增压装置中部设置挡流罩,挡流罩外径向燃烧室进气口方向逐渐扩张,挡流罩外径的扩张角度大于增压罩内腔的扩张角度,叶片外缘设置在增压罩内壁上,叶片内缘设置在挡流罩外壁上。[0009]喷气室内腔横截面外周为圆形,燃烧室出气口设置在喷气室内腔圆周上。[0010]增压装置轴心部设置燃料输送腔道,燃料输送腔道出口端连通燃烧室,燃料输送腔道进口端中部设置燃料输送腔道进口,燃料供给装置对应燃料输送腔道进口设置。[0011]壳体上设有多个米热装置。[0012]飞轮外周设置多个燃烧室,燃烧室中心轴线与飞轮轴中心轴线呈交叉角度,燃烧室内腔横截面外周为圆形,燃烧室进气口设在燃烧室内腔圆周上,燃烧室出气口设在燃烧室中心轴线上,燃烧室出气口横截面面积小于燃烧室最大横截面面积。[0013]燃烧室内中心轴线上设置中心轴线横截面为圆形的填充体,填充体设置在燃烧室底部内壁上。[0014]飞轮轴上安装多个飞轮。[0015]喷气室喷气方向与飞轮轴横截面呈倾斜角度,飞轮轴穿过增压装置,飞轮轴穿过增压装置进气口。[0016]喷气室喷气方向与飞轮轴横截面呈倾斜角度,飞轮轴与增压装置分别处在飞轮两侦U,飞轮轴5内设置燃料输送腔道,燃料输送腔道轴端中部设置燃料输送腔道进口,燃料供给装置对应燃料输送腔道进口设置。[0017]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利用全新的热能转化方法,充分利用了圆周运动和流体运动,大大精简了结构。它中间环节造成的能量损耗少,能量利用率高。它可以使用多种气体、液体、固体粉末燃料。它热效率高,能量更充分地转化。本发动机为涡流持续燃烧,燃烧充分,更加环保,持续做功,大大提高了动力输出,使用寿命大大提高,造价大大降低,可实现更高的转速。[0018]本飞轮发动机通过调整喷气方向,可以使飞轮发动机输出扭力或者输出飞轮轴向推力或飞轮轴向拉力,可广泛用于车、船、航空、航天、火力发电等动力设备领域,可大大降低能耗,可使用多种燃料。用于火力发电时可直接使用煤粉,可实现干式发电,可大大提高发电效率、大大节能降耗、大大降低环境污染。[0019]本飞轮发动机可用于各种航空、航天飞行器,能耗可大大降低,造价也大大降低,性能更加可靠,可大大提高续航能力,大大提高飞行速度,大大降低飞行噪音,大大降低设备造价。它可以使飞行器速度不断提高,使飞行器实现超高速。推进气流内众多粒子携带的能量可以充分地转化为对飞行器的推力,可使飞行器更加节能,它可以使飞行器实现更低的能耗。[0020]它可以用于各种车船动力,可利用飞轮发动机产生的喷气推力推动车船前进或后退,制造出全新的喷气动力车船,可对现有车船进行改装。可取消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轴、传动轮、螺旋桨等机械传动系统,可带来简化操控程序、提高操控性能、提高车船速度、减轻轮胎磨损、降低车体重量、降低能耗、平衡车辆前后轴重量分配、节省车内空间、减轻车轮与铁轨磨损、平衡船体等诸多优点。[0021]本实用新型具有低廉的使用成本、超长的使用寿命、超宽的燃料适用范围、超宽的使用范围,节能环保、重量轻、噪音低、超低震动、功率大、功率范围宽、转速范围宽、扭矩大、体积小等等优点,本实用新型可基本解决机动车、飞行器噪音污染以及空气污染。


[0022]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体结构示意图;[0023]附图2是附图1的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0024]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一的主视结构示意图;[0025]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二的主视结构示意图;[0026]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三的主视结构示意图;[0027]附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四的主视结构示意图;[0028]附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五的主视结构示意图;[0029]附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五的飞轮面剖视结构示意图;[0030]附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六的主视结构示意图;[0031]附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七的主视结构示意图;[0032]附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八的主视结构示意图;[0033]附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九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0034]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结构包括壳体1、燃料供给装置2、点火装置3、启动装置4和旋转稳定装置20,壳体I上安装飞轮轴5,飞轮轴5连接启动装置4,飞轮轴5上至少安装一个飞轮6,飞轮6上至少设置一个燃烧室7,燃烧室7设置点火器8,点火器8通过电路9连通点火装置3,燃烧室7设燃烧室进气口 10和燃烧室出气口 11,燃烧室出气口 11连通喷气室12,喷气室12内腔向飞轮6外缘方向开口扩张,喷气室12喷气方向与飞轮6半径呈倾斜角度,飞轮6上对应燃烧室进气口 10设置增压装置13,增压装置13设置增压装置进气口 14,燃料供给装置2对应燃烧室7设置。[0035]壳体I也是飞轮发动机的机壳和机座,壳体上可以加保温层来减少能量损耗同时起到消音作用。壳体上也可以设置采热装置采集利用余热,使飞轮发动机更加节能。壳体I上可以设置支架等用来稳定各种结构等,可以在壳体I上设置飞轮发动机的很多辅助设施,壳体I可以留出检修口,不用时检修口密封。也可以直接用发电机、变速器或飞行器舱体等取代壳体I的支架作用。[0036]燃料供给装置2包括燃料管、燃料泵、雾化喷头、燃料输送腔道等,飞轮发动机可使用液体、气体、固体粉末、混合燃料等,可根据不同的燃料选用不同的燃料供给输送装置,固体粉末燃料可用气流输送。可设置双燃料系统,可设置点火燃料和主燃料,可用易燃燃料点火,飞轮发动机点火后即可使用其它任意的不易点燃的燃料了。控制燃料供给量,即可控制飞轮发动机转速以及功率输出大小,切断燃料供应,即可实现飞轮发动机停火。使用柴油、煤粉等不易点燃的燃料作为主燃料时,为了不影响飞轮发动机下次点火,飞轮发动机停火前,将燃料切换成点火燃料,使飞轮发动机继续工作一会,直至将飞轮发动机内点火器上的不易点燃的燃料燃尽后,再切断点火燃料,最终实现飞轮发动机停火。[0037]点火装置3包括电源、开关、高压变压器、电路、火花塞、点火器等,电源可以设置发电机,发电机由飞轮发动机带动发电给电源电瓶充电,也可以直接利用外部电源,从而省去发电机与电瓶等设施。[0038]启动装置4包括电源、开关、电路、起动机、传动装置等,飞轮发动机使用时,需要借助启动装置启动,获取初始旋转速度。也可以利用启动装置同时发电。[0039]旋转稳定装置20包括轴座、轴承或轴瓦等,可采用各种润滑轴承,可采用油润滑或脂润滑,也可采用陶瓷轴承、氮化硅轴承、石墨轴承等免润滑轴承。飞轮发动机可实现高转速,可采用高速轴承或高速轴瓦,可大大提高飞轮发动机的功率。[0040]壳体I上安装飞轮轴5。壳体I可以通过旋转稳定装置20安装飞轮轴5。[0041]飞轮轴5连接启动装置4。启动装置4可以安装在飞轮轴5上,启动装置4带动飞轮轴5旋转,为飞轮发动机提供初始转速。启动装置4可通过皮带、齿轮或联轴器等多种传动装置带动飞轮轴5旋转。[0042]飞轮轴5上至少安装一个飞轮6。飞轮轴5上安装一个飞轮时可简化结构;飞轮轴5上安装多个飞轮6时可更好的提高动力,为节省空间可两个飞轮6为一组,两个飞轮6可相互背靠在一起或直接制造在一起。为了防止废气进入飞轮发动机,可以在壳体上设置隔离板,隔离板靠近飞轮6边缘以内区域,紧贴飞轮6不与飞轮6接触。可利用飞轮6的旋转使废气甩开,使废气不会进入飞轮6边缘以内。飞轮6可以用多种材料制造,通常情况下,可以使用多种合金材料(钨钥合金、钛合金、硅合金、锆合金等)、泡沫材料、耐火材料(碳化硅、氮化硅、氧化铝等)等多种耐温高强材料,可以采用铸造工艺一次成型,也可以使用粉末冶金技术制造,也可采用分体结构安装在一起即可,也可以用陶瓷材料一次性烧制成型,可以提高使用寿命。飞轮6采用泡沫材料制造时,可采用新型泡沫玻璃、泡沫陶瓷、泡沫合金等,实验证明该材料具有高强度、高韧性、高耐温、高隔热、超轻量化等多种优良效果。飞轮6采用合金材料时,飞轮6表面也可以设置散热片提高散热效果,可降低材料耐温要求。可在飞轮一侧设置旋转稳定装置20,为增加稳定性,也可在飞轮两侧均设置旋转稳定装置20。[0043]飞轮6上至少设置一个燃烧室7。燃烧室7可设置成横截面为圆形或圆环形结构,可有利于燃烧室7内气流运动顺畅,可使燃烧室7内形成涡流燃烧,可使燃烧充分。飞轮6上设置一个燃烧室7时,可将燃烧室7设置成圆环形,将燃烧室7与飞轮6设在同一条旋转轴线上,使燃烧室7与飞轮6同轴旋转,利用旋转使燃烧室7内形成涡流燃烧,燃烧室7内壁尽量做得线条流畅,可使气流运动更顺畅,可尽量避免燃烧室内形成多余空间,可更好地避免点火时回火或造成热堵,可更容易点火。飞轮6上设置一个燃烧室7时,也可以将燃烧室7设置在飞轮6外周上,可将燃烧室7设置成横截面为圆形的圆筒形结构,飞轮发动机工作时,会使飞轮轴5沿一定范围摆动,可作为特殊用途应用在一些特殊需要的场合,飞轮6外周也可以设置多个燃烧室7,可实现飞轮旋转轴向稳定。燃烧室内也可设置耐火材料层,可提高燃烧室使用寿命。[0044]燃烧室7设置点火器8。点火器8可采用火花塞、电极、等离子点火器等多种装置,可在燃烧室7内安装火花塞等,也可以用两个电极来实现点火,可以将两个电极离开一定距离安装在燃烧室7内,这比较适用于小型飞轮发动机。燃烧室7空间较大时,可在燃烧室7内设置多个点火器8,可更容易点火。点火器8可以安装在燃烧室7内壁上,点火器8附近的燃烧室内壁可以凹陷一块,将点火器8设置在凹陷区域,可利用凹陷区挡风,使点火器8更容易实现点火。也可以在点火器8周围设置挡体,利用挡体将点火器8挡住,挡体留出一定间隙,使混合气可以进入点火器8区域。也可以在现有的火花塞周围设置一个圆筒,将火花塞安装在圆筒内,圆筒底部设置一个进风口,进风口迎向气流,使气流不断进入圆筒内,火花塞点火后,在圆筒内形成一团火球,使圆筒形成一个小火炉,可起到火种作用,可有利于燃烧室内形成持续燃烧,使燃烧室不容易熄火。也可以将上述圆筒与现有火花塞制成一体,制成一种新型火花塞,可更方便使用。飞轮6中部设置一个燃烧室7时,可以将点火器8安装在燃烧室7外围的轴端内壁上,可更有利于点火。可以将点火器8安装在靠近燃烧室出气口附近,可降低回火。燃烧室7内均匀分布设置多个点火器8时,可更容易实现点火。[0045]点火器8通过电路9连通点火装置3。可以在点火器8接线柱部位附近安装一个、多个或一圈电极,电极连接电路9,电路9连通点火装置3。安装点火器8时使点火器8接线柱靠近电极,留出一定间隙,高压电击穿间隙,实现电路9接通。随着飞轮旋转,点火器8运动到电极附近,高压电击穿空气实现电路9连通,实现点火器8点火。也可在飞轮轴上设置电刷,在飞轮上设置电线,通过电刷实现电路9连通。[0046]燃烧室7设燃烧室进气口 10和燃烧室出气口 11。飞轮6上设置一个燃烧室7时,燃烧室进气口 10可以开设在燃烧室7 —端,可使燃料混合气直接进入燃烧室7内,燃烧室出气口 11可设在燃烧室7外周上,可设置多个燃烧室出气口 11;飞轮6上设置多个燃烧室7时,燃烧室进气口 10可以开设在燃烧室7的圆形侧壁上,可更好地使燃烧室7内形成涡流,涡流可以提高气流在燃烧室7内的滞留时间,可更好的维持燃烧,燃烧室出气口 11可设在燃烧室7中轴线上,每个燃烧室7可设置一个燃烧室出气口 11。燃烧室进气口 10面积大于燃烧室出气口 11面积时,可使气流在燃烧室7内更好地被增压形成高压气体后从燃烧室出气口 11甩出,燃料混合气一旦点燃后,即可形成高温高压气体从燃烧室出气口 11喷出形成喷射推力,推动飞轮旋转。燃烧室进气口 10面积与燃烧室出气口 11面积的比例可参照现有的喷气发动机燃烧室进气口面积与燃烧室出气口面积的比例进行调试即可。[0047]燃烧室出气口 11连通喷气室12,喷气室12内腔向飞轮6外缘方向开口扩张。燃烧室出气口 11连通喷气室12,使燃烧室出气口 11喷出的高温高压气体进入喷气室12,喷气室12内腔向飞轮6外缘方向开口扩张,可以更好的提高喷气速度,更好的利用能量,可提高飞轮发动机效率。燃烧室出气口 11处喷气室内壁要制作的线条流畅,形成流线状,使气流运动顺畅,减轻磨损。喷气室12内腔中心轴线即可做成直线,也可做成弧线或曲线,喷气室12内腔中心轴线做成曲线可更好的顺应喷气运动方向,可提高效率。[0048]喷气室12喷气方向与飞轮6半径呈倾斜角度。喷气室12喷气方向与飞轮6半径可参照离心叶轮叶片与半径之间的倾斜角度,理论计算:倾斜角度30°左右时,可以利用喷气推力帮助飞轮抵消一部分离心力,可以实现飞轮更高速旋转,可以降低对飞轮材料的要求。调整喷气室12喷气方向与飞轮半径的倾斜角度,即可改变飞轮发动机对转速的适应能力。喷气室12喷气方向与飞轮轴横截面角度为0度时,飞轮发动机只能输出扭力,喷气室12喷气方向与飞轮轴横截面呈倾斜角度时,飞轮发动机即可输出扭力也可输出飞轮轴向推力或飞轮轴向拉力。[0049]飞轮6上对应燃烧室进气口 10设置增压装置13。增压装置13可采用多种增压装置,可用多种结构的混流离心叶轮或离心叶轮,可用现有的多种混流离心叶轮,叶轮出口朝向旋转轴向,叶轮出口与燃烧室进气口 10连通,叶轮与飞轮7同步旋转,对气流进行加压,可提高进气压力,可加长叶轮轴向长度,使叶轮上的叶片形成螺旋状分布,也可轴向设置多层叶片形成多级叶轮结构。增压装置13也可用现有的多种离心叶轮,优点是:可降低叶轮轴向长度,缺点是:需要更高的转速才能达到增压要求。可将离心叶轮内腔轴向高度从中心到外围逐渐缩小,增多叶片,可将叶片个数从中心到外围逐渐增多,可提高压力。增压装置13也可采用无叶片锥形增压筒式结构,可将增压装置13外部做成锥形筒式结构,将增压装置13内部做成锥形结构,在外部锥形筒锥尖部设置进气口,锥形筒底部连通燃烧室进气口10即可,飞轮6旋转后带动增压装置13同步旋转,外部锥形筒内壁旋转后,使气流沿外部锥形筒内壁向燃烧室进气口 10方向甩出,缺点是:需要飞轮6转速达到很高时,才能达到增压要求,一般不采用。增压装置13内腔最大半径小于燃烧室出气口 11到飞轮6轴心的距离时,可更好地利用离心力避免回火,可利用离心力实现冲压发动机的增压工作效果。增压装置13可以与飞轮6制成一体,也可以与飞轮6制成分体结构安装在一起即可。[0050]增压装置13设置增压装置进气口 14。可在增压装置13进气端的中部设置增压装置进气口 14,可更好地利用离心力避免高压气体沿增压装置进气口 14边缘泄漏,可提高增压效果。[0051]燃料供给装置2对应燃烧室7设置。可以在壳体上安装燃料管,燃料管末端位于增压装置进气口 14附近,利用增压装置13作为燃料输送腔道将燃料输送进燃烧室内,增压装置13在输送燃料的同时也输送气体,同时将燃料和气体掺混均匀,有利于燃料进入燃烧室后更充分燃烧。液体燃料可以在燃料管出口加雾化喷嘴,可以用燃料泵将燃料加压输送,气体燃料直接将燃料管出口设置在增压装置进气口 14附近处即可,燃料可以借助气体自身压力自动输送。控制燃料流量即可实现飞轮发动机转速、功率调节,可以设置燃料控制阀,燃料控制阀与油门控制装置连接实现控制。也可以在飞轮轴5内设置燃料输送腔道,燃料输送腔道轴端中部设置燃料输送腔道进口,燃料管出口对应燃料输送腔道进口设置即可,飞轮轴5可采用空心轴,将燃料输送腔道一端设置在飞轮轴端,燃料输送腔道轴端中部设置燃料输送腔道进口,将燃料管出口设在燃料输送腔道进口附近或探入燃料输送腔道进口即可,可利用飞轮轴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将燃料沿飞轮轴5轴向输送到增压装置进气口 14附近或直接输送进燃烧室7内。也可以在增压装置13轴心部设置燃料输送腔道,在增压装置进气口 14端的燃料输送腔道口中部设置燃料输送腔道进口,将燃料管出口设在燃料输送腔道进口附近或探入燃料输送腔道进口即可,可利用飞轮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将燃料沿燃料输送腔道轴向直接输送进燃烧室7内。燃料直接输送进燃烧室7内可以避免燃料输送腔道温度太高时造成燃料混合气在燃料输送腔道内燃烧,缺点是:燃料缺少混合,容易造成燃烧不充分,一般不采用。[0052]本主体结构的飞轮发动机可作为扭力输出的发动机使用,也可作为推力输出的发动机使用,飞轮旋转使燃料和空气自动吸入增压装置进气口 14内,在增压装置13内完成增压后混合均匀,燃料混合气压入燃烧室7,从燃烧室出气口 11甩出,在燃烧室7形成高压燃料混合气,点火器8点火使高压燃料混合气燃烧形成高温高压气体从燃烧室出气口 11喷出进入喷气室12,在喷气室12内将高压喷射气体整合成具有一定喷气方向的喷射气流,形成喷射推力,推动飞轮旋转。喷气室12喷气方向与飞轮轴横截面角度为0度时,飞轮发动机只能输出扭力,喷气室12喷气方向与飞轮轴横截面呈倾斜角度时,飞轮发动机即可输出扭力也可输出飞轮轴向推力或飞轮轴向拉力。飞轮发动机可作为常规动力设备使用,可广泛用于车、船、飞行器、机械设备动力、火力发电、供热等领域。供热时可利用飞轮发动机排出的废气加热水等导热介质,可充分利用余热。[005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一的结构:在主体结构基础上,增压装置13内设置多个叶片16,叶片16与飞轮轴5横截面呈倾斜角度,增压装置13外部设置增压罩17,增压罩17内腔向燃烧室进气口 10方向逐渐扩张,增压装置13中部设置挡流罩18,挡流罩18外径向燃烧室进气口 10方向逐渐扩张,挡流罩18外径的扩张角度大于增压罩17内腔的扩张角度,叶片16外缘设置在增压罩17内壁上,叶片16内缘设置在挡流罩18外壁上。将多个叶片16设置在增压装置13上,叶片16与飞轮轴5横截面呈一定的倾斜角度,一般情况下倾斜角度可选择30度左右即可,可提高流体的轴向运动速度,可提高叶片16对流体的轴向做功能力,使叶片对流体更好的增压和轴向提速。将增压罩17套在挡流罩18外部,将叶片16设置在增压罩17挡流罩18之间即可,可以将叶片16与增压罩17、挡流罩18制成一体。也可将飞轮6与叶片16、增压罩17、挡流罩18制成一体。也可加厚叶轮,使叶轮上的叶片16形成螺旋状分布,也可轴向设置多层叶片16形成多级叶轮结构。叶片16相互之间形成流道,增压装置13内向燃烧室进气口 10方向叶片16数量可以逐渐增加,可使流道向出气端逐渐收缩,可进一步提高流体压力,可更好的避免高压流体回流,可降低能耗。虽然流道向出气端逐渐收缩,流道面积逐渐缩小,但是流体运动速度向出气端逐渐提高,同样的流道面积下,流体运动速度越高,流量越大,所以流道向出气端逐渐收缩并不影响流体流量。流道向出气端逐渐收缩的程度越大,越可实现更高的压力,越可提高流体与流道摩擦。在合适的收缩程度下,可协调摩擦能耗与压力提高之间的关系。[0054]本实施例具有主体结构的一切功能,可更好的提闻进气压力,提闻效率。[005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二的结构是:在以上实施例的结构基础上,喷气室12内腔横截面外周为圆形,燃烧室出气口 11设置在喷气室12内腔圆周上。可将喷气室12内腔做成横截面外周为圆形的圆筒形、喇叭形、圆锥形或圆环形等多种,将燃烧室出气口 11设置在喷气室12内腔圆周上,可使燃烧室产生的喷气在飞轮旋转产生的旋转运动惯性作用下沿喷气室12内腔横截面切线方向冲进喷气室12内,在喷气室12内形成一个从外围到中心转速递增的螺旋推进旋流,从喷气室12内喷出形成螺旋推进喷射气流,螺旋推进喷射气流可具有特殊的推进效果,螺旋推进气流内众多粒子相互之间运动速度存在差异,螺旋推进气流横截面内不同区域粒子的推进速度存在差异,运动速度慢的粒子远离喷气室的速度更慢,运动速度快的粒子远离喷气室的速度更快,运动速度快的粒子会遇到运动速度慢的粒子,导致众多粒子相互之间形成链式传递,它们对喷气反作用力的传递能力更高。螺旋推进气流源源不断地提供了与飞轮旋转方向和速度基本一致的粒子,这些粒子更好的传递了反作用力,它们对反作用力的传递能力与飞轮转速无关。这些粒子将反作用力最终传递到了螺旋推进气流中心,使螺旋推进气流中心始终产生一个速度与螺旋推进气流中心推进速度基本相等的推进力,该推进力速度始终大于飞轮边缘旋转前进速度,它可以使飞轮产生更高转速。从外围向中心转速递增的螺旋推进气流内众多粒子运动有序,使反作用力传递有序,不会使反作用力相互碰撞导致能量损失,螺旋推进气流内众多粒子携带的能量可更充分地转化为对飞轮的推力,可更加节能。[0056]本实施例具有主体结构的一切功能,可更好的提高飞轮转速,可大大提高效率。[005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三的结构是:在以上实施例的结构基础上,增压装置13轴心部设置燃料输送腔道15,燃料输送腔道15出口端连通燃烧室7,燃料输送腔道进口端中部设置燃料输送腔道进口 19,燃料供给装置2对应燃料输送腔道进口 19设置。可在增压装置13轴心部设置燃料输送腔道15,在增压装置进气口 14端的燃料输送腔道进口端中部设置燃料输送腔道进口 19,将燃料供给装置2的燃料管出口设在燃料输送腔道进口 19附近或探入燃料输送腔道进口 19即可,可利用飞轮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将燃料沿燃料输送腔道15轴向直接输送进燃烧室7内。燃料直接输送进燃烧室7内可以避免燃料输送腔道温度太高时造成燃料在燃料输送腔道内燃烧。[0058]本实施例具有主体结构的一切功能,可以避免燃料输送腔道温度太高时造成燃料在燃料输送腔道内燃烧,缺点是:燃料缺少混合,容易造成燃烧不充分,一般不采用。[005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四的结构是:在以上实施例的结构基础上,壳体I上设有多个采热装置21。多个采热装置21可采用采热管道、采热片等,可将多个采热装置21可设置在壳体上,可在铸造壳体时直接铸造成型,可使壳体上形成多条采热管道,采热管道进气端作为壳体进气口即可,也可将多条采热管道进气端连通为一体,统一开设一个进气口作为壳体进气口,可更方便安装进气辅助设备。多个采热装置21也可用采热管制造,可以将多条采热管安装在壳体上或壳体内壁上即可,可提高采热面,提高采热效果。多个采热装置21进口也可连接气流输送设备,利用气流输送设备将气流通过多个采热装置21输送给飞轮发动机即可。大型飞轮发动机可用水采热,利用多个采热装置21作为供热源向外界供热。小型飞轮发动机可用空气采热,提高飞轮发动机进气温度。[0060]本实施例具有主体结构的一切功能,可采集余热,降低壳体温度,简化发动机结构,提高进气温度,提高发动机效率。[006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五的结构是:在以上实施例的结构基础上,飞轮6外周设置多个燃烧室7,燃烧室7中心轴线与飞轮轴5中心轴线呈交叉角度,燃烧室7内腔横截面为圆形,燃烧室进气口 10设在燃烧室7内腔圆周上,燃烧室出气口 11设在燃烧室7中心轴线上,燃烧室出气口 11横截面面积小于燃烧室7最大横截面面积。为了提高空间利用率,提高动力,提高燃烧效果,飞轮外周可以设置多个燃烧室7。可将多个燃烧室7与飞轮6制成一体,也可将多个燃烧室7与飞轮6制成分体结构安装在一起即可。燃烧室7中心轴线与飞轮轴5中心轴线呈交叉角度,燃烧室7内腔横截面为圆形,燃烧室进气口 10设在燃烧室7内腔圆周上,燃烧室出气口 11设在燃烧室7中心轴线上,可利用流体运动惯性,使燃料混合气沿燃烧室7横截面切向冲入燃烧室7内形成一个从外围到中心转速递增的涡流后从燃烧室出气口 11冲出,可使燃料混合气在惯性作用下更顺畅地被切入燃烧室7内,在燃烧室7内形成一个从外围到中心转速递增的涡流。飞轮转速越高越有利于燃烧室7内形成涡流,越可以提高燃烧室7内涡流的旋转速度。燃烧室进气口 10外沿也可以设置成一侧高一侧低的结构,朝向飞轮6旋转方向前方的一侧较低的结构可进一步提高燃烧室7内涡流转速。燃烧室出气口 11设在燃烧室7内腔中心轴线上,可更好的形成从外围到中心转速递增的螺旋推进的喷气。燃烧室7内腔中心轴线与喷气室12内腔中心轴线的连线设置成圆弧线,圆弧线的弧度可以与飞轮边缘的弧度相等,可使燃烧室7与喷气室12内流体运动更顺畅。燃烧室出气口 11横截面面积小于燃烧室7最大横截面面积,有利于提高燃烧室7内压力,提高燃烧室7蓄热能力,可更好地使燃烧室7维持燃烧。燃烧室7相互之间也可以设置连通通道,可以在燃烧室7内腔中心轴线的中下部开设连通通道,连通通道可以设置成管道状,连通通道可使各个燃烧室7相互连通,可更好地避免个别燃烧室因点火器故障造成的点火困难或死火现象。连通通道可更好的使燃烧室维持燃烧,可起到保留火种的作用,可避免发动机大幅降低油门时造成熄火,可以使飞轮发动机更加正常的工作。连通通道可以看成是燃烧室的一部分,大型发动机也可以将火花塞、点火器等点火装置设置在连通通道内。飞轮6内也可以设置多道气流通道。气流通道进气端开设在飞轮6平面的中部区域,向飞轮6外缘扩张开口,可使飞轮6像风机叶轮一样,使冷却气体从飞轮6内向飞轮6外缘运动,气流通道可起到冷却燃烧室壁、喷气室壁、飞轮的作用。气流通道也可以顺应飞轮6旋转方向倾斜穿过飞轮面,可起到输送气流的作用,可将气流输送到飞轮6另一面,可有特殊用途,可用于飞行器上,可保证飞轮发动机获得新鲜气体。也可以在点火器8周围的燃烧室7内壁上设置挡体,利用挡体将点火器8挡住,挡体留出一定间隙,使混合气可以进入点火器8区域。也可以在现有的火花塞周围设置一个圆筒作为挡体,将火花塞安装在圆筒内,圆筒底部设置一个进风口,进风口迎向气流,使气流不断进入圆筒内,火花塞点火后,在圆筒内形成一团火球,使圆筒形成一个小火炉,可起到火种作用,可有利于燃烧室内形成持续燃烧,使燃烧室不容易熄火。也可以将上述圆筒与现有火花塞制成一体,制成一种新型火花塞,可更方便使用。挡体可以使点火器8附近的气流降速,避免高速气流将火种快速带走,可更好地实现点火。火焰具有扩散速度,气流速度太快时,火焰来不及扩散,即被带出燃烧室7,造成点火困难,挡体可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0062]本实施例具有主体结构的一切功能,效率更高,更加节能,可降低燃烧室内壁温度,可使燃烧室内形成更高的温度,可进一步提高飞轮发动机效率,应用在大型发动机上效果更明显。燃烧室7中的从外围到中心转速递增的涡流的转速与飞轮6转速同步提高,涡流延长了燃料在燃烧室7的滞留时间,更好的保证了燃料的充分燃烧。进入燃烧室7的物质被自动卷入涡流中心,燃料燃烧反应在涡流中心区发生,涡流屏蔽能量,减少了热反应与燃烧室7内壁的直接接触,降低了燃烧室7内壁的高温影响。涡流大大延长了燃料在燃烧室7的运动距离和驻留时间,涡流内粒子相互之间都存在相对运动,使燃料粒子与氧粒子更好的反应,在涡流中心区域内,粒子相互之间存在的相对运动速度更快,相互之间的摩擦压力更大,可使燃料更快、更充分的反应,使燃料快速的充分燃烧,可以实现燃料稀薄燃烧,可更好的维持燃烧。运动速度和运动距离决定了能量释放的快慢和多少,喷气螺旋推进,大大提高了喷气运动距离和喷气速度,使喷气更好的释放能量,使排气温度大大降低。涡流中心区产生的高温高压大大提高了与外界的温差,可以大大提高飞轮发动机的热工转化效率,使飞轮发动机热效率非常高,使飞轮发动机非常节能。涡流燃烧使燃料更充分的燃烧,使飞轮发动机非常环保。[006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六的结构是:在实施例之五的结构基础上,燃烧室7内中心轴线上设置中心轴线横截面为圆形的填充体22,填充体22设置在燃烧室7底部内壁上。可在燃烧室7内中心轴线上设置中心轴线横截面为圆形的填充体22,填充体22可做成圆锥形、喇叭形等多种形状,填充体22设置在燃烧室7底部内壁上即可。填充体22可将燃烧室7底部内壁区域填充,可避免该区域产生多于空间造成燃料混合气过多积聚在燃烧室内,造成点火时过多的燃料混合气参与瞬间爆发,导致燃烧室造成热堵或回火,造成点火困难或点火怠速过高。[0064]本实施例具有主体结构的一切功能,可更方便实现点火。[006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七的结构是:在以上实施例的结构基础上,飞轮轴5上安装多个飞轮6。飞轮轴5上安装多个飞轮6可更好的提高动力,可两个飞轮6为一组,两个飞轮6可相互背靠在一起或直接制造在一起。[0066]本实施例可大大提高飞轮发动机的功率,大大提高动力,可作为大型动力设备使用。可广泛用在轮船、火车、赛车、火力发电等需要大功率的设备上,它的功率可大大超过燃气轮机等现有的任何一种特大功率发动机。[006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八的结构是:在以上实施例的结构基础上,喷气室12喷气方向与飞轮轴5横截面呈倾斜角度,飞轮轴5穿过增压装置13,飞轮轴5穿过增压装置进气口 14。喷气室12喷气方向与飞轮轴5横截面呈倾斜角度,可使飞轮发动机即可输出扭力也可输出飞轮轴向推力,喷气室12喷气方向与飞轮轴5横截面可参照轴流叶轮叶片与飞轮轴横截面的倾斜角度,倾斜角度不宜太大,太大会妨碍飞轮发动机的转速,倾斜角度也不宜太小,太小要求更高的飞轮转速才可以输出更大的推力。倾斜角度越小使飞轮发动机转速越容易提高,形成的螺旋推进的喷气具有更高的转速,可以使它的推力加速度更大。理论计算:倾斜角度选择30°左右时,效果较好。为使飞轮更好的承受轴向推力、提高飞轮转速,可加厚飞轮。飞轮轴5穿过增压装置13,飞轮轴5穿过增压装置进气口 14,将飞轮轴5穿过增压装置13、穿过增压装置进气口 14即可。使用时,将飞轮轴安装在舱体或车船体上,将喷气室12喷气方向向飞轮轴5横截面远离飞轮轴的一面倾斜,可产生对舱体或车船体的推力;将喷气室12喷气方向向飞轮轴5横截面靠近飞轮轴的一面倾斜,可产生对舱体或车船体的拉力。即可输出扭力也可输出推力的飞轮发动机可以用于各种车、船、航天、航空飞行器,可利用推力推动交通工具前进,利用扭力发电供给交通工具。它喷出的个从中心向外围转速递减的涡漩气流,涡旋气流锋面形成一个锥形,锥尖部高速旋转,使能量更集中在涡旋气流的锋面中心区域,大大提高了喷气推力和喷气速度。从中心向外围转速递减的涡漩气流大大降低了与周围空气的摩擦,大大降低了喷气噪音。为增加安全性可在飞轮外部设置防护罩,防护罩出口端边缘与飞轮平面对齐或稍微超过飞轮平面,可不影响喷射气流推进,防护罩可避免因事故造成飞轮解体,造成碎片飞出伤人。防护罩可做为壳体I的一部分,可在防护罩内设置多个采热装置21采集余热,可提高热效率。采热装置21进口也可连接气流输送设备,利用气流输送设备将气流通过采热装置21输送给飞轮发动机即可。[0068]本实施例用于各种航天、航空飞行器,包括火箭、飞机、飞船,可取代各种航空、航天喷气发动机,它更安全、更节能、造价低廉、使用寿命更长,可大大提高飞行器续航能力,降低飞行噪音,提高飞行速度,提高推重比。[0069]本实施例用于各种车船动力,可利用飞轮发动机产生的推力推动车船前进或后退,制造出全新的喷气动力车船,可对现有车船进行改装。可取消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轴、传动轮、螺旋桨等机械传动系统,可带来简化底盘设施、简化操控程序、提高操控性能、提高加速能力、提高车船速度、减轻轮胎磨损、降低车体重量、降低能耗、平衡车辆前后轴重量分配、节省车内空间、可取消电气化铁路、减轻车轮与铁轨磨损、平衡船体等诸多优点。可安装一台或多台飞轮发动机,可通过旋转飞轮发动机的喷气方向实现车船调头,还可利用飞轮发动机喷气动力帮助车辆下坡、制动。飞轮发动机喷气方向与水平面平行喷气,可更充分的利用喷气动力,避免能量损耗。本实施例飞轮发动机用在摩托车上时,直接将飞轮发动机装在摩托车后部即可。[0070]本实施例飞轮发动机用在小汽车上时,可将飞轮发动机装在汽车后部,可腾出原来的发动机舱用作行李箱和吸能区,可使车辆前后轴重心更加协调平衡,更有利于车辆操控。可在汽车后部车顶、行李箱盖或底盘设置安装飞轮发动机的可控水平旋转装置,用电机控制水平旋转装置旋转实现飞轮发动机的喷气方向调头。使飞轮发动机向斜上方喷气,可利用喷气动力提高车轮与地面之间的附着力,使汽车更安全,可使汽车实现更高的速度。设置安装飞轮发动机的可控水平旋转装置车辆转弯随动系统,可利用喷气动力协助车辆保持平衡,减轻车辆侧倾、侧滑、甩尾,大大提高车辆过弯能力。设置水平旋转装置车辆强力制动180度旋转系统,可利用飞轮发动机喷气动力帮助车辆更好的实现紧急制动、长距离制动,缩短制动距离。飞轮发动机安装在汽车底盘上时,可使安装飞轮发动机的可控水平旋转装置旋转轴与重力线成一定倾斜角度,使汽车倒车时飞轮发动机向斜下方喷气,减轻倒车时汽车底部受高温气体影响。本实施例飞轮发动机用于赛车将创造汽车运动史上的极限高速。[0071]本实施例飞轮发动机用在火车上时,可在火车头内部两侧设置多个安装飞轮发动机的可控水平旋转装置,使飞轮发动机喷气部位不超出火车两侧,使飞轮发动机喷气方向与火车前进方向呈一定倾斜角度,向火车两侧倾斜喷气,即可实现火车头的推进与后退;本实施例飞轮发动机用在动车组上时,可在每节车厢底盘两侧均设置多个安装飞轮发动机的可控水平旋转装置,安装多台飞轮发动机,使飞轮发动机喷气方向与火车前进方向呈一定倾斜角度,向火车两侧倾斜喷气,即可实现动车组的前进与后退,使飞轮发动机向斜上方喷气,可利用喷气动力提高车轮与铁轨之间的附着力,可避免火车脱轨、翻车,可使火车更安全,可使动车组能够实现地面运动的极限高速。[0072]本实施例飞轮发动机用在快艇、军舰、轮船等上时,可取消螺旋桨,可更加节能,提高航速,可在船体两侧水线以上或甲板上设置多个安装飞轮发动机的可控旋转装置,安装多台飞轮发动机,飞轮发动机安装在船体两侧时,可通过改变船体两侧的飞轮发动机输出动力的大小和方向,直接利用喷气动力实现船体转弯、调头。飞轮发动机喷气方向与水平面呈倾斜角度,向斜下方喷气,可利用喷气动力更好的平衡船体,减轻船体受风浪影响颠簸摇晃,使船只运行更安全。可减少船体吃水深度,减少船体与水流之间的摩擦阻力,提高船体运行速度,甚至可以使船近乎飞离水面,使船近乎飞起来,形成水面飞行船,可大大提高船速。可利用电脑技术,设置自动旋转调节装置,根据船速自动调节好喷气方向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可更充分的利用喷气能量。可控旋转装置旋转轴与水平面平行,可使可控旋转装置作立面旋转,使飞轮发动机安装在船体两侧时,可控旋转装置旋转时飞轮发动机不向船体两侧过多地占用空间;[0073]本实施例飞轮发动机用在潜水器上时,可取消螺旋桨,可降低前进噪音,可更加节能,提高航速,提高续航能力。可在潜水器两侧设置多个安装喷气筒的可控立面旋转装置,可控立面旋转装置旋转轴与水平面平行,可使可控立面旋转装置作立面旋转。将飞轮发动机安装在喷气筒内,喷气筒进气端设置进气管,发动机熄火时,将喷气筒喷气方向朝下,向喷气筒内注入高压气体,可利用喷气筒内气体始终将水排开,可避免发动机内进水。发动机一旦进水,将喷气筒喷气方向朝下,打开高压气体,利用高压气体将发动机内进水排出即可。[0074]本实施例用于直升飞机,可取代螺旋桨,可用于多种垂直起降飞行器、飞碟等。可在直升机、垂直起降飞行器、飞碟等上安装多台本实施例飞轮发动机作为大型运输工具,可运载或起吊大型货物。本实施例飞轮发动机可更多地用于特殊用途,可实现飞行器轻松的垂直起降,可利用飞轮发动机喷出的从中心向外围转速递减的涡漩气流保护舱体、化解舱体与空气的摩擦、改变舱体的运动方向、屏蔽引力场等,可开发出更多的新型飞行器。飞轮发动机喷出的从中心向外围转速递减的涡漩气流可带来意想不到的飞行效果。使用时,可将飞轮发动机设置在舱体上方,将喷气室12喷气方向向飞轮轴5横截面下方倾斜,将增压装置进气口 14设置在飞轮平面下方,在飞轮6内设置多道气流通道,利用气流通道将新鲜空气输入飞轮平面下方,即可不断的供给增压装置进气口 14新鲜空气。也可在舱体外部设置多个采热装置21采集余热,可提高热效率。采热装置21进口也可连接气流输送设备,利用气流输送设备将气流通过多个采热装置21输送给飞轮发动机即可。[007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八的结构是:在以上实施例的结构基础上,喷气室12喷气方向与飞轮轴5横截面呈倾斜角度,飞轮轴5与增压装置13分别处在飞轮6两侧,飞轮轴5内设置燃料输送腔道15,燃料输送腔道15轴端中部设置燃料输送腔道进口 19,燃料供给装置2对应燃料输送腔道进口 19设置。使用时,可将飞轮发动机设置在舱体上方,将喷气室12喷气方向向飞轮轴5横截面下方倾斜,将增压装置进气口 14设置在飞轮平面上方,在飞轮轴5内设置燃料输送腔道15,在燃料输送腔道15轴端中部设置燃料输送腔道进口 19,燃料供给装置2的燃料管出口对应燃料输送腔道进口 19设置即可,飞轮轴5可采用空心轴,将燃料输送腔道15 —端设置在飞轮轴端,燃料输送腔道15轴端中部设置燃料输送腔道进口 19,将燃料管出口设在燃料输送腔道进口 19附近或探入燃料输送腔道进口 19即可,可利用飞轮轴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将燃料沿飞轮轴5轴向输送到增压装置进气口 14附近或直接输送进燃烧室7内。飞轮6内也可以设置多道气流通道,气流通道可以顺应飞轮6旋转方向倾斜穿过飞轮面,可起到输送气流的作用,可将气流从增压装置13所在的飞轮面输送到舱体所在的飞轮面,可更好地降低舱体外部的气流温度,可使舱体外部的气体保持新鲜。[0076]本实施例用于直升飞机,可取代螺旋桨,可用于多种垂直起降飞行器、飞碟等。可在直升机、垂直起降飞行器、飞碟等上安装多台本实施例飞轮发动机作为大型运输工具,可运载或起吊大型货物。本实施例飞轮发动机可更多地用于特殊用途,可实现飞行器轻松的垂直起降,可利用飞轮发动机喷出的从中心向外围转速递减的涡漩气流保护舱体、化解舱体与空气的摩擦、改变舱体的运动方向、屏蔽引力场等,可开发出更多的新型飞行器。飞轮发动机喷出的从中心向外围转速递减的涡漩气流可带来意想不到的飞行效果。[0077]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飞轮发动机有一个怠速转速,使用时,首先利用启动装置使飞轮发动机旋转,随着飞轮旋转,空气吸入增压装置进气口 14内,飞轮达到怠速转速后,燃料供给装置开始输送燃料,燃料与助燃气体或空气被自动吸入增压装置13内,气体在增压装置13内与燃料混合均匀,实现增压,在压力作用下,燃料混合气进入燃烧室,点火装置点火使高压燃料混合气开始燃烧,使燃烧室内产生高温高压气体,高温高压气体在飞轮旋转离心力以及增压装置13产生的压力的作用下,无法从燃烧室进气口 10喷出,只能从燃烧室出气口 11喷出,高压气体通过喷气室12转化为喷气方向与飞轮6半径呈倾斜角度的喷射气流,喷气推力的反作用力推动飞轮旋转,使飞轮维持旋转,使气体不断地从增压装置进气口 14吸入,从燃烧室出气口 11喷出,形成不间断的气流通道。飞轮发动机维持工作的前提是必须具有一个飞轮旋转怠速,飞轮旋转低于怠速,飞轮发动机将不能维持工作。理论计算:飞轮旋转怠速一般在2000转/min以上即可。高压气体从喷气室排出,形成推力,推动飞轮旋转,飞轮外缘形成一个从中心到外围转速递减的涡流,这可以大大降低飞轮发动机的噪音。整个飞轮发动机工作起来没有轰鸣声,像陀螺一样旋转稳定,几乎没有振动、抖动等。飞轮发动机一旦点火即可关闭点火装置和启动装置,取消外力助推,实现自我高速旋转,输出动力。[0078]飞轮发动机输出扭力模式时,利用飞轮旋转直接将推力转化为扭力,避免了中间环节造成的能量损耗,使机械效率大大提高,使整个飞轮发动机的能量利用率大大提高。[0079]飞轮发动机即输出扭力也输出飞轮轴向推力或飞轮轴向拉力模式时,产生一个飞轮轴向运动的从中心到外围转速递减的螺旋推进锋面气流,减少了气流边缘与外部空气的摩擦,大大提高了中心气流的运动速度和推力,大大提高了推进速度。喷气螺旋推进提高了气流内粒子的运动距离,提高了整个气流的能量释放速度和能量释放量,降低了喷气末端的温度,提高了能量利用率。[0080]物体从静止到高速运动,速度都是逐渐提升的,喷气发动机的喷气动力的反作用力作用于飞行器,使飞行器获得了推力。推力来自喷射气流内众多粒子相互之间对反作用力的传递以及喷射气流与外界空气的摩擦力。飞行器运动速度接近喷气速度时,以飞行器为参照系:飞行器外界的空气向飞行器前进方向的反方向以飞行器运动速度前进,导致喷射气流与外界空气的摩擦力很小,最终导致不产生推力,使飞行器的加速能力越来越差,导致飞行器速度在空气阻力的作用下难以再提高。如果喷射气流能够始终遇到与飞行器运动方向和速度基本一致的空气,喷射气流将始终保持对飞行器的推力。[0081]传统喷气发动机喷出的气流是直线运动的喷射气流,喷射气流横截面内众多粒子基本都是以均匀一致的速度推进,喷射气流内众多粒子相互之间对反作用力的传递能力很差,这就导致飞行器使用传统喷气发动机时,速度达到一个临界速度后,受阻力影响速度难以再提升,在不考虑推进阻力的情况下速度也难以再提高。[0082]从中心向外围转速递减的涡漩推进气流内众多粒子相互之间运动速度存在巨大差异,涡漩推进气流横截面内不同区域粒子的推进速度存在巨大差异,涡漩推进气流横截面内从中心到外围粒子的推进速度递减,运动速度慢的粒子远离飞行器的速度更慢,运动速度快的粒子远离飞行器的速度更快,运动速度快的粒子会遇到运动速度慢的粒子,导致众多粒子相互之间形成链式传递,它们对喷气反作用力的传递能力极高。从中心向外围转速递减的涡漩推进气流源源不断地提供了与飞行器运动方向和速度基本一致的粒子,这些粒子更好的传递了反作用力,它们对反作用力的传递能力与飞行器速度无关。这些粒子将反作用力最终传递到了涡漩推进气流中心,使涡漩推进气流中心始终产生一个速度与涡漩推进气流中心推进速度基本相等的推进力,该推进力速度始终大于飞行器前进速度,该推进力速度减去飞行器前进速度基本等于涡漩推进气流中心喷气速度。[0083]物体从高空坠落时,受引力影响,物体坠落速度会逐渐加快,使物体高速坠落。涡漩推进气流对飞行器产生的推力与引力具有异曲同工之效,涡漩推进气流即使推进速度不高,也可以使飞行器速度逐渐提高,使飞行器最终形成极高的速度,它可以使飞行器产生现有喷气发动机无法实现的超高速。[0084]从中心向外围转速递减的涡漩推进气流内众多粒子运动有序,使反作用力传递有序,不会使反作用力相互碰撞导致能量损失,涡漩推进气流内众多粒子携带的能量可更充分地转化为对飞行器的推力,可使飞行器更加节能。它可以使飞行器产生现有喷气发动机无法实现的超低能耗,同时可以大大提高飞行器续航能力。飞行器的前进阻力主要来自空气阻力,汽车、火车、轮船的前进阻力除了来自空气阻力外还更多的来自地面摩擦或水流摩擦,所以飞行器的前进阻力更小,只要采用更有效地推进方法即可使飞行器能耗大大降低。[0085]发动机就是将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转化为动能的工具,一台完美的发动机需具有两个基本条件:1、使燃料尽量充分燃烧,2、使能量尽量充分转化。另外它还要具有:简单的结构、简单的生产条件、低廉的造价、低廉的使用成本、超长的使用寿命、超宽的燃料适用范围、超宽的适用范围、节能环保、重量轻、噪音低、低震动、功率范围宽、转速范围宽、扭矩大、体积小等等条件。本飞轮发动机具备了这些条件,它更好地实现了燃料燃烧,更好地使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转化为动能。[008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限制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实施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未详尽描述的技术内容均为公知技术。
权利要求1.飞轮发动机,包括壳体(I)、燃料供给装置(2)、点火装置(3)、启动装置(4)和旋转稳定装置(20),其特征在于:壳体(I)上安装飞轮轴(5),飞轮轴(5)连接启动装置(4),飞轮轴(5 )上至少安装一个飞轮(6 ),飞轮(6 )上至少设置一个燃烧室(7 ),燃烧室(7 )设置点火器(8),点火器(8)通过电路(9)连通点火装置(3),燃烧室(7)设燃烧室进气口(10)和燃烧室出气口(11),燃烧室出气口(11)连通喷气室(12),喷气室(12)内腔向飞轮(6)外缘方向开口扩张,喷气室(12 )喷气方向与飞轮(6 )半径呈倾斜角度,飞轮(6 )上对应燃烧室进气口(10)设置增压装置(13),增压装置(13)设置增压装置进气口(14),燃料供给装置(2)对应燃烧室(7)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轮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增压装置(13)内设置多个叶片(16),叶片(16)与飞轮轴(5)横截面呈倾斜角度,增压装置(13)外部设置增压罩(17),增压罩(17)内腔向燃烧室进气口(10)方向逐渐扩张,增压装置(13)中部设置挡流罩(18),挡流罩(18)外径向燃烧室进气口( 10)方向逐渐扩张,挡流罩(18)外径的扩张角度大于增压罩(17)内腔的扩张角度,叶片(16)外缘设置在增压罩(17)内壁上,叶片(16)内缘设置在挡流罩(18)外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轮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喷气室(12)内腔横截面外周为圆形,燃烧室出气口(11)设置在喷气室(12)内腔圆周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轮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增压装置(13)轴心部设置燃料输送腔道(15 ),燃料输送腔道(15 )出口端连通燃烧室(7 ),燃料输送腔道进口端中部设置燃料输送腔道进口(19),燃料供给装置(2)对应燃料输送腔道进口(19)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轮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壳体(I)上设有多个采热装置(2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轮发动机,其特征在于:飞轮(6)外周设置多个燃烧室(7),燃烧室(7)中心轴线与飞轮轴(5)中心轴线呈交叉角度,燃烧室(7)内腔横截面外周为圆形,燃烧室进气口(10)设在燃烧室(7)内腔圆周上,燃烧室出气口(11)设在燃烧室(7)中心轴线上,燃烧室出气口(11)横截面面积小于燃烧室(7)最大横截面面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飞轮发动机,其特征在于:燃烧室(7)内中心轴线上设置中心轴线横截面为圆形的填充体(22 ),填充体(22 )设置在燃烧室(7 )底部内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1、2、3、4、5、6或7任一项所述的飞轮发动机,其特征在于:飞轮轴(5)上安装多个飞轮(6)。
9.根据权利要求1、2、3、4、5、6或7任一项所述的飞轮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喷气室(12)喷气方向与飞轮轴(5)横截面呈倾斜角度,飞轮轴(5)穿过增压装置(13),飞轮轴(5)穿过增压装置进气口(14)。
10.根据权利要求1、2、3、4、5、6或7任一项所述的飞轮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喷气室(12)喷气方向与飞轮轴(5)横截面呈倾斜角度,飞轮轴(5)与增压装置(13)分别处在飞轮(6 )两侧,飞轮轴(5 )内设置燃料输送腔道(15),燃料输送腔道(15 )轴端中部设置燃料输送腔道进口(19),燃料供给装置(2)对应燃料输送腔道进口(19)设置。
专利摘要一种飞轮发动机,包括壳体、燃料供给装置、点火装置、启动装置和旋转稳定装置,壳体上安装飞轮轴,飞轮轴连接启动装置,飞轮轴上至少安装一个飞轮,飞轮上至少设置一个燃烧室,燃烧室设置点火器,点火器通过电路连通点火装置,燃烧室设燃烧室进气口和燃烧室出气口,燃烧室出气口连通喷气室,喷气室内腔向飞轮外缘方向开口扩张,喷气室喷气方向与飞轮半径呈倾斜角度,飞轮上对应燃烧室进气口设置增压装置,增压装置设置增压装置进气口,燃料供给装置对应燃烧室设置。本飞轮发动机即可输出扭力也可输出推力,可大大提高热工效率,可使用多种燃料,可作为喷气发动机使用,也可作为常规发动机使用,可广泛用于车船动力、航空航天动力、火力发电等领域。
文档编号F02K7/08GK203067127SQ201220676719
公开日2013年7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7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9日
发明者陈久斌 申请人:陈久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