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油过滤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144605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油过滤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油过滤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分隔为依次连通的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第三腔室与第四腔室,壳体连接进油管与出油管,进油管连通第一腔室,出油管连通第四腔室,在第一腔室内部设置有粗滤网,在第二腔室内部设置有第一分离器、第二分离器与滤体,第一分离器与第二分离器均是锥管状,两者置于第二腔室中保持一定的距离将第二腔室内部分隔出过滤腔、分离腔和沉降腔,滤体设置于过滤腔中,第二腔室进油口设置在分离腔柱段的侧面切入位置,在第三腔室的内部设置有滤芯,在第四腔室的侧壁上设置有永磁体。本发明具有较高的过滤性,能很好并较为全面地滤掉油中渣质;10万公里不须更换机油。
【专利说明】一种机油过滤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机油过滤装置,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对汽车用润滑机油进行过滤的过滤器。
【背景技术】
[0002]发动机的润滑机油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其中会有发动机零部件摩擦产生的金属屑和其他杂质;另外还有外来杂质,如空气中的尘土通过呼吸管、加油口等处进入曲轴箱;以及机油本身产生的胶质,机油本身氧化过程中的产物,如各种有机酸,焦质浙青以及碳化物会随同机油进入润滑油道。这些杂质会促进零部件的磨损,对零部件产生腐蚀或咬死运动件。因此在发动机的润滑系统中必须增设机油过滤器,以滤除上述存在于机油中的有害杂质,保护主机零部件,延长其使用寿命。
[0003]然而现有机油过滤器大多存在过滤效果不好,不能全面去除机油中的杂质等缺陷,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油过滤器,该机油过滤器能够较为全面的去除机油中的杂质,延长主机零部件的使用寿命。
[0005]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0006]一种机油过滤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分隔为依次连通的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第三腔室与第四腔室,壳体连接进油管与出油管,进油管连通第一腔室,出油管连通第四腔室,在第一腔室内部设置有粗滤网,在第二腔室内部设置有第一分离器、第二分离器与滤体,第一分离器与第二分离器均是锥管状,两者置于第二腔室中保持一定的距离将第二腔室内部分隔出过滤腔、分离腔和沉降腔,滤体设置于过滤腔中,第二腔室进油口设置在分离腔柱段的侧面切入位置,在第三腔室的内部设置有滤芯,在第四腔室的侧壁上设置有永磁体。
[0007]优选的,所述粗滤网的网孔径为2X2mm;所述滤体为碳纤维布卷、无纺布卷或纤维纸卷;所述滤芯是用纺织纤维线缠绕在多孔骨架上面制成的,具有外疏内密的蜂窝状结构。
[0008]优选的,所述永磁体为环形结构,垂直于第四腔室轴向布置,所述永磁体的个数设置2?6个,相互之间间隔设置。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腔室与进油管连通的进油口设置在第一腔室的顶部,所述第三腔室进油口设置在第三腔室的上部,所述第四腔室进油口设置在第四腔室的下部,所述第四腔室与出油管连通的出油口设置在第四腔室的顶部;所述进油管的末端接机油传感器,所述出油管的一端接滤镜后连通第四腔室,所述出油管的另一端接发动机机油油箱盖。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分离器与第二分离器的上端均与第二腔室的内径等大,并与第二腔室内壁相接紧配,所述第一分离器与第二分离器的轴心线在同一直线上,形成的分离腔的轴心线与壳体轴心线重合一致,第一分离器的小端口作为分离腔的溢流口,第二分离器的小端口作为分离腔的底流口。
[0011]优选的,所述壳体为圆筒状,壳体两端开口,在壳体的顶部设置有上盖,在壳体的底部设置有下盖,上盖和下盖可拆卸固定在壳体上,并将两端开口封堵;在壳体的一侧安装有固定支架,固定支架通过卡箍与壳体固定连接。
[0012]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0013](I)具有较高的过滤性,能很好并较为全面地滤掉油中渣质;10万公里不须更换机油;
[0014](2)通油性好,润滑油流动时阻力小;
[0015](3)有一定机械强度,能承受一定压差;
[0016](4)易清洗;
[0017](5)抗腐蚀、抗老化,价格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19]图1为本发明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发明中壳体的剖面图。
[0021]图中:1-壳体,101-第一腔室,102-第二腔室,103-第三腔室,104-第四腔室,
2-进油钢丝软管,3-出油钢丝软管,4-第一腔室进油口,5-粗滤网,6-第一分离器,7-第二分离器,8-滤体,9-第二腔室进油口,10-滤芯,11-永磁体,12-第三腔室进油口,13-第四腔室进油口,14-第四腔室出油口,15-机油传感器,16-滤镜,17-固定支架,18-卡箍,19-三通,20-变径接头,21-直角弯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2]结合附图,一种机油过滤器,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I分隔为依次连通的第一腔室101、第二腔室102、第三腔室103与第四腔室104。壳体I连接进油钢丝软管2与出油钢丝软管3,进油钢丝软管2连通第一腔室101,出油钢丝软管3连通第四腔室104。第一腔室与进油钢丝软管2连通的第一腔室进油口 4设置在第一腔室101的顶部。在第一腔室101内部设置有粗滤网5,粗滤网5的网孔径为2X2mm。在第二腔室102内部设置有第一分离器6、第二分离器7与滤体8,第一分离器6与第二分离器7均是锥管状,两者置于第二腔室102中保持一定的距离将第二腔室内部分隔出过滤腔、分离腔和沉降腔,滤体8设置于过滤腔中,第二腔室进油口 9设置在分离腔柱段的侧面切入位置。滤体8可选用碳纤维布卷、无纺布卷或纤维纸卷。在第三腔室103的内部设置有滤芯10,滤芯10是用纺织纤维线缠绕在多孔骨架上面制成的,具有外疏内密的蜂窝状结构。纺织纤维线可选用丙纶线或脱脂棉线等,多孔骨架的材质可为聚丙烯或不锈钢。在第四腔室104的侧壁上设置有永磁体11。所述永磁体11为与第四腔室104截面形状相同的环形结构,且垂直于第四腔室104轴向布置,所述永磁体11的个数设置为4个,相互之间间隔设置。所述第三腔室的进油口 12设置在第三腔室103的上部,所述第四腔室的进油口 13设置在第四腔室104的下部,所述第四腔室104与出油钢丝软管3连通的出油口 14设置在第四腔室104的顶部。进油钢丝管的末端接机油传感器15,出油钢丝软管3的一端接滤镜16后连通第四腔室104,出油钢丝软管3的另一端接发动机机油油箱盖。
[0023]上述第一分离器6与第二分离器7的上端均与第二腔室102的内径等大,并与第二腔室102内壁相接紧配。所述第一分离器6与第二分离器7的轴心线在同一直线上,形成的分离腔的轴心线与壳体轴心线重合一致。第一分离器6的小端口作为分离腔的溢流口,第二分离器7的小端口作为分离腔的底流口。
[0024]上述壳体I为圆筒状,壳体I两端开口,在壳体的顶部设置有上盖,在壳体的底部设置有下盖,上盖和下盖可拆卸固定在壳体上,并将两端开口封堵。在壳体I的一侧安装有固定支架17,固定支架17通过卡箍18与壳体I固定连接。
[0025]作为对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可在第一腔室101中增设绕线式滤芯,所述绕线式滤芯是用钢带或黄铜带轧成,表面上每隔一定距离有一凸起,凸起的高度为4?9mm,将这种金属带绕在一个表面有沟槽的波纹筒上,即可形成许多间隙。
[0026]下面对本发明的工作过程进行说明:
[0027]机油经进油钢丝软管2流入壳体I内的第一腔室101,经第一腔室101中的粗滤网5过滤除去机械杂质和油泥等粒径大于滤孔的杂质。然后经第二腔室进油口 9进入第二腔室102的分离腔,在分离腔的柱段中产生高速旋转流场,这时机油中所含的较重的杂质颗粒和水份在旋转流场的作用下同时沿分离腔的轴向向下运动、沿径向向外运行,在到达锥体段时沿第二分离器的斜壁向下运动,并由底流口排出到沉降腔中留存。除去大杂质颗粒和大部分水的相对较轻的机油则向分离腔的中心轴线方向运动,并在轴线中心形成一个向上运动的内旋涡,然后由溢流口排入过滤腔中,在过滤腔中通过滤体8再进一步的过滤净化后流入第三腔室103。机油在第三腔室103中经滤芯10进一步过滤,除去一些颗粒较小的杂质,然后流入第四腔室104。在第四腔室104中机油经多个永磁体11,机油中的铁质碎屑被永磁体11吸附,最后排出壳体1,并经出油钢丝软管3流入油箱中。经过上述过程,机油中的杂质被分步去除,过滤效果较好,且较为全面。
[0028]上述方式中未述及的有关技术内容采取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
[0029]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的教导下,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作出的任何等同替代方式,或明显变型方式,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机油过滤器,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分隔为依次连通的第一腔室、第二腔室、第三腔室与第四腔室,壳体连接进油管与出油管,进油管连通第一腔室,出油管连通第四腔室,在第一腔室内部设置有粗滤网,在第二腔室内部设置有第一分离器、第二分离器与滤体,第一分离器与第二分离器均是锥管状,两者置于第二腔室中保持一定的距离将第二腔室内部分隔出过滤腔、分离腔和沉降腔,滤体设置于过滤腔中,第二腔室进油口设置在分离腔柱段的侧面切入位置,在第三腔室的内部设置有滤芯,在第四腔室的侧壁上设置有永磁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油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粗滤网的网孔径为2X2mm ;所述滤体为碳纤维布卷、无纺布卷或纤维纸卷;所述滤芯是用纺织纤维线缠绕在多孔骨架上面制成的,具有外疏内密的蜂窝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机油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体为环形结构,垂直于第四腔室轴向布置,所述永磁体的个数设置2?6个,相互之间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油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与进油管连通的进油口设置在第一腔室的顶部,所述第三腔室进油口设置在第三腔室的上部,所述第四腔室进油口设置在第四腔室的下部,所述第四腔室与出油管连通的出油口设置在第四腔室的顶部;所述进油管的末端接机油传感器,所述出油管的一端接滤镜后连通第四腔室,所述出油管的另一端接发动机机油油箱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油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离器与第二分离器的上端均与第二腔室的内径等大,并与第二腔室内壁相接紧配,所述第一分离器与第二分离器的轴心线在同一直线上,形成的分离腔的轴心线与壳体轴心线重合一致,第一分离器的小端口作为分离腔的溢流口,第二分离器的小端口作为分离腔的底流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油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圆筒状,壳体两端开口,在壳体的顶部设置有上盖,在壳体的底部设置有下盖,上盖和下盖可拆卸固定在壳体上,并将两端开口封堵;在壳体的一侧安装有固定支架,固定支架通过卡箍与壳体固定连接。
【文档编号】F01M11/03GK103485862SQ201310474099
【公开日】2014年1月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1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11日
【发明者】张兵, 孟祥东, 孙鹏飞, 邓松杰 申请人:青岛聚蚨源机电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