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风机捕风效率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25765阅读:6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提高风机捕风效率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风机发电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提高风机捕风效率的装置,突破了风机捕风效率的贝兹极限。
背景技术
风机是指将风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主要包括风轮、齿轮箱、发电机、控制系统、塔架等部件。其中风轮是风电机组最重要的部件,主要由叶片和轮毂组成。叶片在气流作用下能产生气动力使风轮旋转,再通过齿轮箱增速或直接驱动发电机产生电能。因此,叶片的捕风效率直接影响到风机发电效率。近年来,随着风电产业的迅猛发展,对风电叶片设计的要求逐渐提高,尤其是对捕风效率都有了更高的要求。通常情况下,当风通过涡轮机,几乎有一半的空气被迫停留在叶片周围,而不是通过它们,这些风中的能量就丢失了。传统的风力涡轮机最多只能利用59.3%的风能,这个值被称为贝兹极限。目前提高捕风效率的技术大都集中在采用更高升阻比的新翼型,如改型的NACA63系列,或者采用从叶尖到叶跟的全翼型结构,但是其捕风效率均低于贝兹极限0.593。也有采用风道设计的技术,但是其原理主要是通过改变风向和多级串联转子的方法,其效率的提高均不能突破贝兹极限。目前大部分风机优化后的最大捕风效率大都在0.47-0.51之间,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提高风机捕风效率,使其突破贝兹极限
0.593。
发明内容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提高风机捕风效率的装置,使风机捕风效率突破贝兹极限0.593的限制,主要适用于小型叶片的垂直轴式风力发电机。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提高风机捕风效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环形扩压管和扩压管支撑结构,所述扩压管安装在风机的风轮外周,所述环形扩压管截面为翼型。进一步地,所述环形扩压管的截面翼型为任意升力翼型。进一步地,所述环形扩压管喉部面积与扩压管出口面积比值为1: 1.5 3。进一步地,所述扩压管支撑结构安装在风机塔筒之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可以采用架设独立的支撑结构,也可以将其安装在风机塔架上;通过在风机外周加装任意升力翼型的环形扩压管即可实现发明目的,可以大量应用在小型叶片的垂直轴式风力发电机领域。

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安装示意图;图2带扩压管和不带扩压管的风机捕风效率随推力系数变化图;图中附图标记如下:1-环形扩压管;2-风轮;3-塔架;4_扩压管支撑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是通过将风机放置于带翼型截面的环形扩压管中,利用翼型截面产生升力,也就是等效成环形润,该环形润通过Biot-Savart定律将产生一个诱导速度,从而增加通过风机扫风面积的质量流量,可以把捕风效率提高到0.80以上,超过贝兹极限
0.593。理论推导验证和CFD计算(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即计算流体动力学)验证过程如下:如图1所示,风轮平面内的轴向速度以v表示ε表示放大系数,定义为!《与、的比值,即E= V/^。对扩压管中的风轮进行一维分析可以得到带扩压管的风机的功率系数,也
就是捕风效率Apitf的表达式:
权利要求1.一种提高风机捕风效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环形扩压管和扩压管支撑结构,所述扩压管安装在风机的风轮外周,所述环形扩压管截面为翼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提高风机捕风效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扩压管的截面翼型为任意升力翼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提高风机捕风效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扩压管喉部面积与扩压管出口面积比值为1: 1.5 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提高风机捕风效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压管支撑结构安装在风机塔筒之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提高风机捕风效率的装置,使风机捕风效率突破贝兹极限0.593的限制,主要适用于小型叶片的垂直轴式风力发电机。本实用新型包括环形扩压管和扩压管支撑结构,所述扩压管安装在风机的风轮外周,所述环形扩压管截面为任意升力翼型。进一步地,所述环形扩压管喉部面积与扩压管出口面积比值为1∶1.5~3。所述扩压管支撑结构为风机塔筒。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可以采用架设独立的支撑结构,也可以将其安装在风机塔架上;通过在风机外周加装任意升力翼型的环形扩压管即可实现发明目的,可以大量应用在小型叶片的垂直轴式风力发电机领域。
文档编号F03D3/00GK203067172SQ201320054798
公开日2013年7月17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3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31日
发明者侯彬彬, 胡杰桦, 李再轲, 姜其斌, 刘建勋, 冯学斌, 梁鹏程 申请人: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