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水轮机的两喷两折式折向器操作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48283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冲击水轮机的两喷两折式折向器操作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冲击水轮机的两喷两折式折向器操作机构,包括装在机壳内的上折向器、上喷嘴盖、上摇臂、上连板、下折向器、下喷嘴盖、下摇臂和下连板,上接力器固定安装在机壳壳体上的安装孔中,上接力器的执行端与上连板的一端铰接,上连板的另一端与上摇臂的一端相铰接,上摇臂的另一端与上折向器固定;下接力器固定安装在下喷嘴盖上,下接力器的执行端与下连板的一端铰接,下连板的另一端与下摇臂的一端相铰接;上折向器轴和下折向器轴均为短轴。本实用新型调整了摇臂与折向器的连接结构,并将折向器轴由原来的长轴结构调整为现在的短轴结构,并改变了折向器轴的安装形式,这样就不用在机壳上开设过孔,这样就能有效降低机械加工量。
【专利说明】冲击水轮机的两喷两折式折向器操作机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冲击水轮机领域,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冲击水轮机的两喷两折式折向器操作机构。
【背景技术】
[0002]两喷两折式折向器操作机构是冲击水轮机的重要机构之一,它的作用是通过两个接力器分别对对应的折向器进行操纵控制。
[0003]现有的两喷两折式折向器操作机构包括装在机座内的上折向器和下折向器,这两个折向器分别固定在一根对应的折向器轴上,该折向器轴为长轴,这两根折向器轴的一端均分别通过轴承支撑在对应的喷嘴盖上,而这两根折向器轴的另一端从机座上的过孔伸到机座外,并在该伸出端固套有一个摇臂,该摇臂通过连板与对应上接力器或下接力器的执行端相连,而接力器的结构为油缸。上述折向器操作机构工作时,上接力器和下接力器的执行端均做直线运动,并通过各自的摇臂带动对应的折向器轴转动,进而分别带动对应折向器轴上的上折向器和下折向器转动。
[0004]现有折向器操作机构的缺陷是:由于具有两根长轴结构的折向器轴,并需要在机座上加工相应的过孔,因此机械加工量较大,从而导致制造成本高,为此急需解决上述技术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冲击水轮机的两喷两折式折向器操作机构,欲降低制造成本。
[000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冲击水轮机的两喷两折式折向器操作机构,包括装在机壳(I)内的上折向器(2)、上喷嘴盖(3)、上摇臂(4)、上连板(5)、下折向器(6)、下喷嘴盖(7 )、下摇臂(8 )和下连板(9 ),其中上连板(5 )与上接力器(10 )相配对,所述下连板
(9)与下接力器(11)相配对,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接力器(10)固定安装在机壳(I)壳体上的安装孔中,该上接力器的执行端与所述上连板(5)的一端铰接,上连板的另一端与所述上摇臂(4)的一端相铰接,该上摇臂的另一端与所述上折向器(2)固定,而上折向器(2)通过一根上折向器轴(12)与所述上喷嘴盖(3)相铰接;
[0007]所述下接力器(11)固定安装在下喷嘴盖(7)上,该下接力器的执行端与所述下连板(9)的一端铰接,下连板(9)的另一端与所述下摇臂(8)的一端相铰接,该下摇臂的另一端与所述下折向器(6)固定,而下折向器(6)通过一根下折向器轴(13)与所述下喷嘴盖(7)相铰接;所述上折向器轴(12)和下折向器轴(13)均为短轴,且上折向器轴(12)靠近所述上摇臂(4)与上折向器(2)的固定处,下折向器轴(13)靠近所述下摇臂(8)与下折向器(6)的固定处。
[0008]本实用新型在传统结构的基础上,将所述上接力器(10)固定安装在机壳(I)壳体上的安装孔中,该上接力器的执行端与所述上连板(5)的一端铰接,上连板的另一端与所述上摇臂(4)的一端相铰接,该上摇臂的另一端与所述上折向器(2)固定,而上折向器(2)通过一根上折向器轴(12)与所述上喷嘴盖(3)相铰接;
[0009]所述下接力器(11)固定安装在下喷嘴盖(7)上,该下接力器的执行端与所述下连板(9)的一端铰接,下连板(9)的另一端与所述下摇臂(8)的一端相铰接,该下摇臂的另一端与所述下折向器(6)固定,而下折向器(6)通过一根下折向器轴(13)与所述下喷嘴盖(7)相铰接;所述上折向器轴(12)和下折向器轴(13)均为短轴,且上折向器轴(12)靠近所述上摇臂(4)与上折向器(2)的固定处,下折向器轴(13)靠近所述下摇臂(8)与下折向器(6)的固定处。
[0010]与传统结构相比,本实用新型调整了摇臂与折向器的连接结构,并将折向器轴由原来的长轴结构调整为现在的短轴结构,并改变了折向器轴的安装形式,这样就不用在机壳上开设过孔,这样就能有效降低机械加工量,从而降低制造成本,适于广泛推广运用。
[0011]作为优选,所述上摇臂(4)与上折向器(2)为一体结构,且所述下摇臂(8)与下折向器(6)为一体结构。
[0012]为了便于制造,所述上摇臂(4)与上折向器(2)通过铸造一体成型,且所述下摇臂
(8)与下折向器(6)通过铸造一体成型。
[0013]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调整了摇臂与折向器的连接结构,并将折向器轴由原来的长轴结构调整为现在的短轴结构,并改变了折向器轴的安装形式,这样就不用在机壳上开设过孔,这样就能有效降低机械加工量,从而降低制造成本,适于广泛推广运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图1中的A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7]如图1、2所示,一种冲击水轮机的两喷两折式折向器操作机构,主要由机壳1、上折向器2、上喷嘴盖3、上摇臂4、上连板5、下折向器6、下喷嘴盖7、下摇臂8、下连板9、上接力器10、下接力器11、上折向器轴12和下折向器轴13构成。其中,所述机壳I内装有上折向器2、上喷嘴盖3、上摇臂4、上连板5、下折向器6、下喷嘴盖7、下摇臂8和下连板9,其中上连板5与上接力器10相配对,所述下连板9与下接力器11相配对。
[001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点,所述上接力器10固定安装在机壳I壳体上的安装孔中,该上接力器10的结构为油缸,且上接力器10的执行端与所述上连板5的一端铰接,SP上接力器10的活塞杆伸出端与上连板5的一端铰接。所述上连板5的另一端与上摇臂4的一端相铰接,该上摇臂4的另一端与所述上折向器2固定,而上折向器2通过一根上折向器轴12与所述上喷嘴盖3相铰接,即上折向器2套装在上折向器轴12的一端,该上折向器轴12的另一端插入上喷嘴盖3上对应的安装孔中。所述上折向器轴12为短轴,该上折向器轴12靠近所述上摇臂4与上折向器2的固定处。
[0019]作为优选,所述上摇臂4与上折向器2为一体结构,并通过铸造一体成型。
[0020]如图1、2所示,所述下接力器11固定安装在下喷嘴盖7上,该下接力器11的结构与油缸相同,且下接力器11的执行端与所述下连板9的一端铰接,即下接力器11的活塞杆伸出端与所述下连板9的一端铰接。
[0021]上述下连板9的另一端与下摇臂8的一端相铰接,该下摇臂8的另一端与所述下折向器6固定,而下折向器6通过一根下折向器轴13与所述下喷嘴盖7相铰接,即下折向器6套装在下折向器轴13的一端,该下折向器轴13的另一端插入下喷嘴盖7上对应的安装孔中。所述下折向器轴13为短轴,该下折向器轴13靠近所述下摇臂8与下折向器6的固定处。
[0022]作为优选,所述下摇臂8与下折向器6为一体结构,并通过铸造一体成型,本实用新型的其余结构与传统结构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002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以本实用新型为限制,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冲击水轮机的两喷两折式折向器操作机构,包括装在机壳(I)内的上折向器(2)、上喷嘴盖(3)、上摇臂(4)、上连板(5)、下折向器(6)、下喷嘴盖(7)、下摇臂(8)和下连板(9),其中上连板(5)与上接力器(10)相配对,所述下连板(9)与下接力器(11)相配对,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接力器(10)固定安装在机壳(I)壳体上的安装孔中,该上接力器的执行端与所述上连板(5)的一端铰接,上连板的另一端与所述上摇臂(4)的一端相铰接,该上摇臂的另一端与所述上折向器(2)固定,而上折向器(2)通过一根上折向器轴(12)与所述上喷嘴盖(3)相铰接; 所述下接力器(11)固定安装在下喷嘴盖(7)上,该下接力器的执行端与所述下连板(9)的一端铰接,下连板(9)的另一端与所述下摇臂(8)的一端相铰接,该下摇臂的另一端与所述下折向器(6)固定,而下折向器(6)通过一根下折向器轴(13)与所述下喷嘴盖(7)相铰接;所述上折向器轴(12)和下折向器轴(13)均为短轴,且上折向器轴(12)靠近所述上摇臂(4)与上折向器(2)的固定处,下折向器轴(13)靠近所述下摇臂(8)与下折向器(6)的固定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冲击水轮机的两喷两折式折向器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摇臂(4)与上折向器(2)为一体结构,且所述下摇臂(8)与下折向器(6)为一体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冲击水轮机的两喷两折式折向器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摇臂(4)与上折向器(2)通过铸造一体成型,且所述下摇臂(8)与下折向器(6)通过铸造一体成型。
【文档编号】F03B1/00GK203452973SQ201320554824
【公开日】2014年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9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9日
【发明者】陈朝晖, 谢海 申请人:重庆云河水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