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安全活塞机构的压缩释放式制动器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149315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安全活塞机构的压缩释放式制动器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有安全活塞机构的压缩释放式制动器装置,包括壳体、电磁阀、控制阀、从动活塞、主动活塞。电磁阀、控制阀、从动活塞、主动活塞设置在壳体,制动器装置还包括安全活塞机构、从动弹簧,安全活塞机构包括安全螺栓、安全弹簧、止动杆、卡箍。安全螺栓穿过并固定于壳体内,安全螺栓的底部位于从动活塞的上方,安全螺栓的底部向内开设有盲孔,安全弹簧、止动杆位于该盲孔内,安全弹簧的顶部抵于盲孔的顶部,安全弹簧的底部抵于止动杆的顶部。本实用新型可有效的防止高速时内部油路机油过多导致的从动活塞伸出量过大,防止从动活塞过行程导致的气门与活塞的碰撞,在制动器内部油压高于预设压力时,有效防止制动器从动活塞过行程。
【专利说明】一种带有安全活塞机构的压缩释放式制动器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内燃机缸内辅助制动装置,具体是涉及一种带有安全活塞机构的压缩释放式制动器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以及对质量需求的提高,汽车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可以说安全是一切的最根本保障。而汽车的刹车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会受热衰退的影响,使得发动机制动器装置成为汽车主刹车必不可少的辅助装置。目前,发动机制动器主要包括泄气式制动器(Bleeder Brake)及压缩释放式制动器装置(Compression Release Brake)两种。现有的顶置式压缩释放式制动器装置的结构一般包括壳体、电磁阀、控制阀、从动活塞、主动活塞,电磁阀、控制阀、从动活塞、主动活塞设置在壳体上并依次连接,使用时该制动器的壳体安装于发动机缸盖上,其工作原理如下:
[0003]1、发动机处于正功阶段时,制动器不工作,电磁阀关闭,制动器内无油压,主动活塞、从动活塞不伸出,制动器与气门桥和摇臂间始终不接触,正功不受制动器影响;
[0004]2、制动时,电磁阀激活,发动机中的机油流经电磁阀、控制阀流向从动活塞和主动活塞,机油压力使得主动活塞、从动活塞向下运动,消除预留间隙。此时,凸轮的行程传递到主动活塞上,迫使主动活塞向上运动时,控制阀与主动活塞之间形成高压油路,这个高压油路使得从动活塞开始向下运动,从而打开排气门,释放压缩上止点的压缩气体,从而达到制动的功能。
[0005]这种结构存在的问题是:在每个工作循环充油和泄油的过程中,由于高转速下可能存在泄油的迟滞,一部分机油未有效泄出,在下一个工作循环补油后,从动活塞一侧的工作油腔增大,从动活塞的伸出量也相应增加,同时内部高压油路的压力进一步增高,使得打开排气门的开度过大,当发动机活塞在接近或抵达上止点时气门端面会与活塞顶部发生碰撞,造成发动机的损坏,使得本应起到安全作用的装置不再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带有安全活塞机构的压缩释放式制动器装置,可有效解决从动活塞的伸出量过大和内部高压油路的压力过大的问题。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0008]一种带有安全活塞机构的压缩释放式制动器装置,包括壳体、电磁阀、控制阀、从动活塞、主动活塞,所述电磁阀、控制阀、从动活塞、主动活塞设置在壳体上并依次连接,所述压缩释放式制动器装置还包括安全活塞机构、从动弹簧,
[0009]所述安全活塞机构包括安全螺栓、安全弹簧、止动杆、卡箍,
[0010]所述安全螺栓穿过并固定于壳体内,所述安全螺栓的底部位于从动活塞的上方且两者之间留有预定间隙,
[0011]所述安全螺栓的底部向内开设有盲孔,所述安全弹簧、止动杆位于该盲孔内,所述安全弹簧的顶部抵于盲孔的顶部,所述安全弹簧的底部抵于止动杆的顶部,
[0012]所述止动杆通过卡箍锁止于盲孔的内壁,所述止动杆通过安全弹簧能轴向移动;
[0013]所述从动活塞位于壳体内,所述从动活塞由从动活塞头部以及位于其下方的从动活塞杆部构成,所述从动活塞开设有油道,所述油道一端的开口开设于从动活塞头部的上表面,所述油道另一端的开口开设于从动活塞杆部的侧面。
[0014]作为改进,本实用新型所述从动活塞呈T字型,即所述从动活塞头部的直径大于从动活塞杆部的直径,所述从动弹簧套设于从动活塞杆部,所述从动弹簧的顶端抵于从动活塞头部的下表面,所述从动弹簧的底端抵于壳体的内侧壁,所述从动弹簧呈压缩状态。
[0015]作为进一步改进,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控制阀弹簧,所述控制阀位于壳体内,所述控制阀弹簧的顶端抵于壳体的内侧壁,所述控制阀弹簧的底端套设于控制阀的顶端,所述控制阀弹簧呈压缩状态。
[0016]作为进一步改进,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偏压螺钉、偏压弹簧,所述偏压螺钉固定于壳体的下表面,所述偏压螺钉靠近主动活塞,所述主动活塞位于壳体内且主动活塞的底端伸出于壳体的下表面,所述偏压弹簧的一端连接于主动活塞的底端,所述偏压弹簧的另一端连接于偏压螺钉,所述偏压弹簧呈压缩状态。
[0017]由上可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8]当从动活塞的伸出量过大和当高压油路的压力过高时,机油会向上推动安全弹簧使得止动杆向上运动,止动杆离开从动活塞,机油从从动活塞内的油道内泄出,因此可有效的防止高速时内部油路机油过多导致的从动活塞伸出量过大,防止从动活塞过行程导致的气门与活塞的碰撞。在制动器内部油压高于预设压力时,可有效防止制动器从动活塞过行程。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闻压油路的不意图;
[0022]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安全活塞机构起作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安全活塞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低压油路的示意图;
[0025]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在此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0027]如图1至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带有安全活塞机构的压缩释放式制动器装置的实施例,包括壳体1、电磁阀2、控制阀3、从动活塞4、主动活塞5,电磁阀2、控制阀
3、从动活塞4、主动活塞5设置在壳体I上并依次连接,本实施例还包括安全活塞机构6、从动弹簧7,安全活塞机构6包括安全螺栓61、安全弹簧62、止动杆63、卡箍64,安全螺栓61穿过并固定于壳体I内,安全螺栓61的底部位于从动活塞4的上方,安全螺栓61的底部向内开设有盲孔,安全弹簧62、止动杆63位于该盲孔内,安全弹簧62的顶部抵于盲孔的顶部,安全弹簧62的底部抵于止动杆63的顶部,止动杆63通过卡箍64锁止于盲孔的内壁,止动杆63通过安全弹簧62能轴向移动;从动活塞4位于壳体I内,从动活塞4且由从动活塞头部41以及位于其下方的从动活塞杆部42构成,从动活塞4开设有油道43,油道43 —端的开口开设于从动活塞头部41的上表面,油道43另一端的开口开设于从动活塞杆部42的侧面,从动弹簧7套设于从动活塞杆部42,从动弹簧7的顶端抵于从动活塞头部41的下表面,从动弹簧7的底端抵于壳体I的内侧壁,从动弹簧呈压缩状态。如图1所示,制动器关闭时,从动活塞4的顶面与安全螺栓61的底面接触;如图2所示,制动开启时,从动活塞4在低压油推动下向下运动预设行程,在预设行程内与止动杆63始终接触;如图3所示,从动活塞4过行程时,止动杆63与从动活塞4之间留有间隙,油从油道43流走。其中,卡箍64可使得止动杆63的动作不会过大。从动弹簧7可保证从动活塞4不会过度向下移动。
[0028]如图1所示,制动器安装在发动机缸盖上,制动启动时,与发动机缸盖内的部分零件产生相对运动,其中包括排气摇臂11、推杆12、凸轮轴13、气门销14、排气气门桥15、排气气门16,制动时电磁阀2激活,发动机中的机油流经电磁阀2、控制阀3流向从动活塞4和主动活塞5,机油压力使得主动活塞5、从动活塞4向下运动,消除预留间隙。此时,凸轮轴13的行程经由推杆12传递到主动活塞5上,在凸轮凸起时迫使主动活塞5向上运动时,单向的控制阀3与主动活塞5之间形成高压油路,这个高压油路使得从动活塞4开始向下运动,从而打开排气气门16,释放压缩上止点的压缩气体,从而达到制动的功能。
[0029]作为改进,在本实施例中,从动活塞4呈T字型,即从动活塞头部的直径大于从动活塞杆部的直径,从动弹簧7套设于从动活塞杆部,从动弹簧7的顶端抵于从动活塞T型肩部,从动弹簧7的底端抵于壳体I的内侧壁,从动弹簧7呈压缩状态。高压油路的压力在弹簧设定值时才能推动从动活塞4向下运动,从而打开气门,同时从动弹簧7可保证止动杆63与从动活塞4在正常工作中始终接触。
[0030]作为进一步改进,本实施例还包括控制阀弹簧8,控制阀3位于壳体I内,控制阀弹簧8的顶端抵于壳体I的内侧壁,控制阀弹簧8的底端套设于控制阀3的顶端,控制阀弹簧8呈压缩状态。当油从控制阀3的底部进入时,会推动控制阀3向上运动到油道(联通从动活塞4和控制阀3的油道,如图2所示),此时高压油路通道形成了,当制动器停止工作时,供油停止,控制阀3向下运动,机油可直接从控制阀3的顶部泄漏出去。
[0031]作为进一步改进,本实施例还包括偏压螺钉10、偏压弹簧9,偏压螺钉10固定于壳体I的下表面,偏压螺钉10靠近主动活塞5,主动活塞5位于壳体I内且主动活塞5的底端伸出于壳体I的下表面,偏压弹簧9的一端连接于主动活塞5的底端,偏压弹簧9的另一端连接于偏压螺钉10,偏压弹簧9呈压缩状态。偏压弹簧9可保证主动活塞5不会过度向下移动。
[0032]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权利要求】
1.一种带有安全活塞机构的压缩释放式制动器装置,包括壳体(I)、电磁阀(2)、控制阀(3 )、从动活塞(4)、主动活塞(5 ),所述电磁阀(2 )、控制阀(3 )、从动活塞(4)、主动活塞(5)设置在壳体(I)上并依次连接,其特征是:所述压缩释放式制动器装置还包括安全活塞机构(6)、从动弹簧(7), 所述安全活塞机构(6)包括安全螺栓(61)、安全弹簧(62)、止动杆(63)、卡箍(64), 所述安全螺栓(61)穿过并固定于壳体(I)内,所述安全螺栓(61)的底部位于从动活塞(4)的上方, 所述安全螺栓(61)的底部向内开设有盲孔,所述安全弹簧(62)、止动杆(63)位于该盲孔内,所述安全弹簧(62)的顶部抵于盲孔的顶部,所述安全弹簧(62)的底部抵于止动杆(63 )的顶部,所述安全弹簧(62 )呈压缩状态, 所述止动杆(63)通过卡箍(64)锁止于盲孔的内壁,所述止动杆(63)通过安全弹簧(62)能轴向移动; 所述从动活塞(4)位于壳体(I)内,所述从动活塞(4)由从动活塞头部以及位于其下方的从动活塞杆部构成,所述从动活塞(4)开设有油道(43),所述油道(43) —端的开口开设于从动活塞头部的上表面,所述油道(43)另一端的开口开设于从动活塞杆部的侧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安全活塞机构的压缩释放式制动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从动活塞(4)呈T字型,即所述从动活塞头部的直径大于从动活塞杆部的直径,所述从动弹簧(7)套设于从动活塞杆部,所述从动弹簧(7)的顶端抵于从动活塞头部的下表面,所述从动弹簧(7)的底端抵于壳体(I)的内侧壁,所述从动弹簧(7)呈压缩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有安全活塞机构的压缩释放式制动器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控制阀弹簧(8),所述控制阀(3)位于壳体(I)内,所述控制阀弹簧(8)的顶端抵于壳体(I)的内侧壁,所述控制阀弹簧(8)的底端套设于控制阀(3)的顶端,所述控制阀弹簧(8)呈压缩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有安全活塞机构的压缩释放式制动器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偏压螺钉(10)、偏压弹簧(9),所述偏压螺钉(10)固定于壳体(I)的下表面,所述偏压螺钉(10)靠近主动活塞(5),所述主动活塞(5)位于壳体(I)内且主动活塞(5)的底端伸出于壳体(I)的下表面,所述偏压弹簧(9)的一端连接于主动活塞(5)的底端,所述偏压弹簧(9 )的另一端连接于偏压螺钉(10 ),所述偏压弹簧(9 )呈压缩状态。
【文档编号】F01L13/06GK203531992SQ201320657360
【公开日】2014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2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24日
【发明者】李月萍, Z·梅斯特里克, 杨东 申请人:皆可博(苏州)车辆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