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底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55842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油底壳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柴油发动机的油底壳,包括壳体、波纹侧板、挡油斜板、凸台加强筋,壳体的两侧是由波纹侧板构成,在壳体内侧壁上有一圈挡油斜板,在壳体开口周边上设置有凸台加强筋。更进一步是所述壳体1内侧壁上的挡油斜板与水平面成20°—45°的夹角。所述凸台加强筋是均匀分布在壳体开口周边上。本发明的油底壳的壳体两侧由波纹板构成,采用波纹板可增加散热面积,同时波纹板能吸收振动能量,故能实现降噪和散热的作用;壳体内部设置一圈挡油斜板,防止机油晃动和溢出;此外壳体上方开口周边上设置的凸台加强筋,能增强壳体与发动机的密封性。
【专利说明】油底壳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柴油发动机的油底壳

【背景技术】
[0002] 油底壳位于发动机下部,其作用是将曲轴箱密封作为储油槽的外壳,防止杂质进 入,收集和储存柴油发动机各摩擦表面流回的润滑油,散去部分热量,防止润滑油氧化。现 有油底壳多为一个上方开口的储油结构,润滑油位于储油腔内,发动机运转通常会造成油 底壳震动,油底壳的震动势必会带动储油腔内部润滑油晃动,造成润滑油液面不稳,当发动 机高速运转或行驶在不平整的路面上时,润滑油晃动会更加明显,情况严重时会造成润滑 油集虑器不能够从油底壳内部吸到润滑油,从而影响发动机曲轴的润滑效果,甚至会影响 发动机的正常运转。因此,需要对现有的油底壳进行改进,使其可有效限制油底壳内部润滑 油晃动,保证发动机曲轴箱的润滑效果,确保发动机正常运转。


【发明内容】

[0003]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防止油底壳内润滑油晃动和溢出,并能 有效降噪和散热的油底壳。
[0004] 本发明油底壳包括上方开口的壳体1,所述壳体1的两侧是由波纹侧板2构成,在 所述壳体1内侧壁上有一圈挡油斜板3,在所述壳体1开口周边上设置有凸台加强筋4。
[0005] 更进一步是所述壳体1内侧壁上的挡油斜板3与水平面成20° - 45°的夹角。所 述凸台加强筋4是均匀分布在壳体1开口周边上。
[0006]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油底壳的壳体两侧由波纹板构成,采用波纹板可增 加散热面积,同时波纹板能吸收振动能量,故能实现降噪和散热的作用;壳体内部设置一圈 挡油斜板,防止机油晃动和溢出;此外壳体上方开口周边上设置的凸台加强筋,能增强壳体 与发动机的密封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 图1为本发明结构俯视图
[0008] 图2为图1的A- A剖视图 [0009] 图3为图2的B局剖视图
[0010] 附图标号说明:1.壳体,2.波纹侧板,3.挡油斜板,4.凸台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11]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
[0012] 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发明油底壳是由壳体1的两侧板2采用波纹形式的侧板, 有助于增大油底壳壳体1的表面散热面积,达到增强散热的效果;同时侧板2采用波纹的形 式,有助于壳体1吸收噪声,达到降噪的效果。
[0013] 本实施例中,在壳体1内侧壁上设置一圈挡油斜板3,挡油斜板3与水平面成 20° - 45°的夹角,由于壳体1内的润滑油在汽车运动过程中,容易出现剧烈晃动,在壳体 1内部设置一圈挡油斜板3,可以使得润滑油在晃动的过程中,沿着斜板的倾斜面流回到储 油腔内,达到防止润滑油飞溅和溢出的效果。
[0014] 本实施例中,壳体1上方开口周边上均匀设置有凸台加强筋4,可以有效增强油底 壳与发动机缸体的密封性。
【权利要求】
1. 一种油底壳,包括上方开口的壳体(1),其特征是所述壳体(1)的两侧是由波纹侧板 (2)构成,在所述壳体(1)内侧壁上有一圈挡油斜板(3),在所述壳体(1)开口周边上设置 有凸台加强筋(4)。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侧壁上的挡油斜板(3)与 水平面成20°?45°的夹角。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加强筋(4)是均匀分布在壳体 (1)开口周边上。
【文档编号】F01M11/00GK104100329SQ201410272572
【公开日】2014年10月15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19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19日
【发明者】王冲, 林凯, 钟华, 林光明, 范绍波 申请人:广西金创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