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轮机蜂窝对齿汽封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158446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轮机蜂窝对齿汽封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轮机蜂窝对齿汽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汽封条、第一汽封齿和蜂窝汽封带,所述的汽封条包括左右两道第二汽封齿以及将左右两道第二汽封齿的根部连接起来的连接部分,所述的左右两道第二汽封齿以及连接部分之间形成凹槽,蜂窝汽封带固定在所述的凹槽内,所述的第一汽封齿设置在转子上或叶顶围带上,第二汽封齿与第一汽封齿相对设置,第一汽封齿设于汽封条的左右两道第二汽封齿之间,且与蜂窝汽封带相对。本发明增加了有限轴向宽度内的汽封齿数量,对齿汽封与蜂窝汽封带配合会合理的引导汽流流入蜂窝孔中,大量耗散了能量,减小了汽封漏汽。
【专利说明】一种汽轮机蜂窝对齿汽封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汽轮机的汽封装置。该汽封装置可应用于汽轮机、燃气轮机等设备。

【背景技术】
[0002]20世纪90年代以来,汽轮机设计制造技术不断从国外引进,使国内汽轮机设计制造水平大幅提升,汽轮机内效率设计值也达到了较高水平。然而在实际使用中,300MW及以上容量不同参数汽轮机的内效率普遍达不到设计值,影响其经济性。
[0003]影响汽轮机效率的因素很多,其中汽轮机通流部分动、静叶隔板汽封、叶顶汽封和轴封漏汽是导致汽轮机效率降低的重要原因,特别是汽轮机设计进汽参数越来越高,在相同密封间隙下,漏汽量更大,对汽轮机级效率及整体的缸效率产生很大影响。
[0004]目前,汽轮机最常用的汽封仍为迷宫式结构。近十几年来,从国外引进了多种新型汽封,较典型的有蜂窝汽封、刷式汽封、布莱登汽封、接触式汽封、侧齿汽封等。尽管这些汽封结构不尽相同,主要是想通过增加齿数、减小间隙、增加能量耗散来提高密封效果,减小漏汽损失。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密封效果更好的汽轮机汽封装置。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轮机蜂窝对齿汽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汽封条、第一汽封齿和蜂窝汽封带,所述的汽封条包括左右两道第二汽封齿以及将左右两道第二汽封齿的根部连接起来的连接部分,所述的左右两道第二汽封齿以及连接部分之间形成凹槽,蜂窝汽封带固定在所述的凹槽内,所述的第一汽封齿设置在转子上或叶顶围带上,第二汽封齿与第一汽封齿相对设置,第一汽封齿设于汽封条的左右两道第二汽封齿之间,且与蜂窝汽封带相对。
[0007]优选地,所述的汽封条为倒马鞍形。
[0008]优选地,所述的蜂窝汽封带焊接在所述的凹槽内。
[0009]优选地,所述的汽封条的凹槽的深度d为1.5mm-4mm。
[0010]优选地,所述的蜂窝汽封带与汽封齿之间间隙控制在0.3mm-0.7_。
[0011]优选地,所述的蜂窝汽封带真空钎焊在所述的凹槽内。
[0012]优选地,所述的蜂窝汽封带为海斯特合金。
[0013]优选地,所述的汽封条固定在汽封环上。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15]常规的蜂窝汽封通常将蜂窝带安装在光轴上的两道长齿之间或是安装在迷宫汽封的两道长齿之间,汽流在蜂窝汽封带与轴或是凸台之间的微小间隙流过,当间隙或是蜂窝带深度不合理时蜂窝带往往不能起到很好的能量耗散作用。本发明采用蜂窝汽封与对齿汽封配合使用,充分利用了对齿汽封的强漩涡特性和蜂窝汽封耗散能量的特点,起到了降低汽封漏气量,提高机组效率的作用。同时,蜂窝汽封与对齿汽封结合使用,既增加了汽封齿数量,又可以适当提高蜂窝汽封间隙,避免了传统蜂窝汽封与转子碰摩,造成蜂窝损坏的情况,提高了蜂窝汽封的可利用系数。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汽轮机蜂窝对齿汽封装置示意图。
[0017]附图标记说明:
[0018]1-汽封环,2-汽封条;3_连接部分,5-蜂窝汽封带,7-第二汽封齿,8-第一汽封齿,9-动叶片,10-叶顶围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0020]实施例
[0021]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汽轮机蜂窝对齿汽封装置,包括汽封条3、第一汽封齿8和蜂窝汽封带5,所述的汽封条3为倒马鞍形,其包括左右两道第二汽封齿7以及将左右两道第二汽封齿7的根部连接起来的连接部分2,所述的左右两道第二汽封齿7以及连接部分2之间形成凹槽,蜂窝汽封带5真空钎焊在所述的凹槽内,所述的第一汽封齿8设置在叶顶围带10上,第二汽封齿7与第一汽封齿8相对设置,第一汽封齿8设于汽封条3的左右两道第二汽封齿7之间,且与蜂窝汽封带5相对。所述的汽封条3的凹槽的深度d为2.5mm。所述的蜂窝汽封带5与汽封齿8之间间隙控制在0.5mm。所述的蜂窝汽封带5为海斯特合金。所述的汽封条3固定在汽封环I上。
[0022]本发明应用于汽轮机叶顶汽封改造实施过程如下:汽轮机叶片9、叶顶围带8均维持原结构不变,直接采用新的汽封环代替原汽封环即可。本发明增加了有限轴向宽度内的汽封齿数量,对齿汽封与蜂窝汽封带配合会合理的引导汽流流入蜂窝孔中,大量耗散了能量,减小了汽封漏汽。同时,采用汽封齿代替了迷宫汽封中常用的凸台结构,避免了凸台易与汽封齿碰磨的问题,大大降低了机组运行时转、静子碰磨的可能性,提高了汽封的可用性及机组的安全性。
【权利要求】
1.一种汽轮机蜂窝对齿汽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汽封条(3)、第一汽封齿(8)和蜂窝汽封带(5),所述的汽封条(3)包括左右两道第二汽封齿(7)以及将左右两道第二汽封齿(7)的根部连接起来的连接部分(2),所述的左右两道第二汽封齿(7)以及连接部分(2)之间形成凹槽,蜂窝汽封带(5)固定在所述的凹槽内,所述的第一汽封齿(8)设置在转子上或叶顶围带上,第二汽封齿(7)与第一汽封齿(8)相对设置,第一汽封齿(8)设于汽封条(3)的左右两道第二汽封齿(7)之间,且与蜂窝汽封带(5)相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轮机蜂窝对齿汽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汽封条(3)为倒马鞍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轮机蜂窝对齿汽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蜂窝汽封带(5)焊接在所述的凹槽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轮机蜂窝对齿汽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汽封条(3)的凹槽的深度d为1.5mm-4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轮机蜂窝对齿汽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蜂窝汽封带(5)与汽封齿(8)之间间隙控制在0.3mm-0.7_。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轮机蜂窝对齿汽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蜂窝汽封带(5)真空钎焊在所述的凹槽内。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轮机蜂窝对齿汽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蜂窝汽封带(5)为海斯特合金。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轮机蜂窝对齿汽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汽封条(3)固定在汽封环(I)上。
【文档编号】F01D11/00GK104481595SQ201410635485
【公开日】2015年4月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12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12日
【发明者】刘网扣, 江路毅, 崔琦, 张兆鹤, 范雪飞, 王琳, 吴耀东 申请人: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