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冷却系统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58727阅读:710来源:国知局
发动机冷却系统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结构,包括缸体水套、缸盖水套、缸垫、水泵、机油冷却器、增压器,其技术要点是:所述水泵上设有勺形水泵腔、节温器,水泵、水泵腔与节温器顺次连通,节温器上分别设有水泵进水口I和水泵进水口II,水泵进水口II与整车的散热器相连通;缸体水套通过缸体水套进水口与水泵相连通,缸体水套前部设有缸体水套进水口,缸体水套进水口与机油冷却器出水管相连通,机油冷却器进水管、增压器出水管和暖风系统出水管分别与水泵进水管相连通,水泵进水管与水泵进水口I相连通;缸盖水套后部设有缸盖水套出水口,缸盖水套出水口与增压器进水管相连通。从根本上解决了现有发动机缸盖热负荷高、综合性能差等问题。
【专利说明】发动机冷却系统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内燃机领域,尤其涉及发动机组件,具体说是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结构。

【背景技术】
[0002]汽车行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发动机做为汽车的核心部件,不仅要求性能卓越,这其中包含了发动机的动力性能,还有经济性能,以及舒适性等要符合国家规定,还要在环保方面符合国家标准;特别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通常采用小排量的发动机,然后运用强化技术提升其性能,以此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涡轮增压技术在汽油机上应用是近年来被广泛采用的强化手段之一。它是利用发动机排出的废气驱动涡轮对进气进行增压,达到多进气的目的,最终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能。但由此带来发动机热负荷大大增加,一方面对发动机零部件的强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就要做到更优的设计,来降低发动机性能提升给零件带来热负荷的增加。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结构,从根本上解决了现有发动机缸盖热负荷高、综合性能差等问题。
[0004]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发动机冷却系统结构包括缸体水套、装配在缸体水套上的缸盖水套、装配在缸体水套和缸盖水套之间的缸垫、装配在缸体前部的水泵、装配在缸体侧部进气端的机油冷却器、装配在缸体上的增压器,其技术要点是:所述水泵上设有勺形水泵腔、节温器,水泵、水泵腔与节温器顺次连通,节温器上分别设有水泵进水口 I和水泵进水口 II,水泵进水口 II与整车的散热器相连通;缸体水套通过缸体水套进水口与水泵相连通,缸体水套前部设有缸体水套进水口,缸体水套进水口与机油冷却器出水管相连通,机油冷却器出水管、增压器出水管和暖风系统出水管分别与水泵进水管相连通,水泵进水管与水泵进水口 I相连通;缸盖水套后部设有缸盖水套出水口,缸盖水套出水口与增压器进水管相连通。
[0005]所述缸垫上设有若干缸垫水孔,缸盖水套的冷却水腔与缸体水套的冷却水腔通过缸垫水孔相连通。
[0006]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及积极的技术效果是:通过发动机本身冷却系统结构的设计,有效降低增压发动机性能提升给零部件,尤其是缸盖的热负荷。充分利用发动机缸体、缸盖、缸垫几何结构调节冷却水的流量分配,实现缸体、缸盖由于热负荷增大而需要更有效的冷却。通过水泵进水口的水套结构将大部分冷却水流量引向热负荷更大的缸盖,保证缸盖得到充分冷却降温。通过设置缸垫上水孔的大小和位置,达到有效调节缸盖及缸体冷却水流速的目的,保证冷却水可将热量迅速带走,提升发动机稳定性;缸盖水套结构让更多的冷却水流向排气侧,保证缸盖进、排气侧得到均匀冷却。发动机通过强化手段使性能得到提升,再通过冷却系统结构设计,使发动机零部件得到有效的冷却来降低热负荷,大大提高发动机稳定可靠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0008]图1为本发明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外观结构示意图1 ;
图3为本发明的外观结构示意图1I ;
图4为本发明缸体水套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缸垫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装配示意图。
[0009]图中序号说明:1缸体水套、2缸盖水套、3缸垫、4水泵、5机油冷却器、6增压器进水管、7增压器出水管、8水泵进水管、9节温器、10暖风系统出水管、11机油冷却器进水管、12缸体水套进水口、13水泵进水口水套、14缸垫水孔、15缸盖水套出水口、16水泵进水口1、17水泵进水口 I1、18水泵腔、19机油冷却器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0]根据图1~6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结构。该发动机冷却系统结构包括缸体水套1、装配在缸体水套上的缸盖水套2、装配在缸体水套和缸盖水套之间的缸垫3、装配在缸体前部的水泵4、装配在缸体侧部进气端的机油冷却器5、装配在缸体上的增压器等部分,缸垫3上设有若干缸垫水孔14,缸盖水套的冷却水腔与缸体水套的冷却水腔通过缸垫水孔相连通,水泵进水口上设有水泵进水口水套13。其中,水泵上设有勺形水泵腔18、节温器9,水泵4、水泵腔18与节温器9顺次连通,节温器9上分别设有水泵进水口 I 16和水泵进水口 II17,水泵进水口 II 17与整车的散热器的出水管路相连通。缸体水套I通过缸体水套进水口 12与水泵4的出水口相连通,缸体水套I前部设有缸体水套进水口 12,缸体水套进水口12与机油冷却器出水管11相连通,机油冷却器出水管19、增压器出水管7和暖风系统出水管10分别与水泵进水管8相连通,水泵进水管8与水泵进水口 I 16相连通。缸盖水套2后部设有缸盖水套出水口 15,缸盖水套出水口 15与增压器进水管6相连通。
[0011]发动机工作时,根据冷却水的温度及工作路径,分为冷却循环I或称发动机小循环(图1中虚线)、冷却循环II&III或称发动机大循环(图1中实线)。冷却循环I至III均通过节温器的开启实现。水泵和缸盖和暖风或增压器之间形成冷却循环I;水泵、缸盖、散热器、节温器之间形成冷却循环II;水泵、缸体、缸盖、散热器、节温器之间形成冷却循环III。以下结合各部件及管路进行详细阐述。
[0012]、发动机冷却循环1:当冷却水温度<83°C时,节温器9处于关闭状态。冷却水经过水泵腔18,大部分冷却水流入缸盖水套2,小部分流入缸体水套1,缸体水套I的冷却水从分别在一至四缸外缘纵向流动,对缸体水套I冷却降温。缸体水套的一部分冷却水经过缸垫3上的水孔14流入缸盖水套2,在缸盖水套2的后部(第四缸),缸体水套I与缸盖水套2中的冷却水汇合后,从缸盖水套出水口 15流出,分别流向增压器、暖风系统对相应部分进行降温,再分别经过增压器出水管7和暖风系统出水管10在水泵进水管8汇合后流向水泵进水口 I 16,水泵进水管8的一部分具有较高温度的冷却水同时进入机油冷却器5,对机油管路进行加温防止冬季结冻,然后与水泵出水管路汇合后由缸体水套进水口 12进入缸体水套I。
[0013]、发动机冷却循环II&II1:当冷却水温度> 83°C时,节温器9呈半开启状态,经由缸盖水套出水口 15流出的冷却水同时进入整车散热器(图2~6中未示出),以增加散热,流向整车散热器的冷却水以及冷却循环I中经过水泵进水管8汇集的冷却水,最终在节温器9处汇合进入水泵,完成整个冷却循环。节温器的设置可控制流经整车散热器的冷却水流量。当冷却水温度达到95° C时,节温器成全开状态,经过散热器的冷却水达到几何最大流量。
【权利要求】
1.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结构,包括缸体水套、装配在缸体水套上的缸盖水套、装配在缸体水套和缸盖水套之间的缸垫、装配在缸体前部的水泵、装配在缸体侧部进气端的机油冷却器、装配在缸体上的增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上设有勺形水泵腔、节温器,水泵、水泵腔与节温器顺次连通,节温器上分别设有水泵进水口 I和水泵进水口 II,水泵进水口 II与整车的散热器相连通;缸体水套通过缸体水套进水口与水泵相连通,缸体水套前部设有缸体水套进水口,缸体水套进水口与机油冷却器出水管相连通,机油冷却器进水管、增压器出水管和暖风系统出水管分别与水泵进水管相连通,水泵进水管与水泵进水口 I相连通;缸盖水套后部设有缸盖水套出水口,缸盖水套出水口与增压器进水管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缸垫上设有若干缸垫水孔,缸盖水套的冷却水腔与缸体水套的冷却水腔通过缸垫水孔相连通。
【文档编号】F02F11/00GK104500202SQ201410703010
【公开日】2015年4月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29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29日
【发明者】张颖, 黄昌瑞, 李永纯, 陈起航, 张红旭, 孙秀毅 申请人: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