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轮机导叶止推间隙调整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62066阅读:1263来源:国知局
水轮机导叶止推间隙调整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轮机导叶止推间隙调整的结构,在L型导叶止推环与导叶套筒之间的调节间隙中,对称垫设有L型楔子板,在L型楔子板的拐脚部位横向安装有调节螺杆,该调节螺杆的内端面与所述L型导叶止推环外端面接触。本实用新型在导叶止推环两侧的固定螺栓孔与销钉孔之间分别进行加工两个1∶20的斜坡,在止推环底部安装坡度为1∶20的L型楔子板,通过调节螺杆增减楔子板的进出深度,从而调节导叶止推间隙。该结构可节省时间与人力,方便操作,在机组大修期间可发挥出较大的优势,能够在保证检修质量的前提下缩短检修工期。
【专利说明】水轮机导叶止推间隙调整的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抽水蓄能【技术领域】关于水轮机部件的改进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水 轮机导叶止推间隙调整的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水轮机(水泵水轮机)导叶止推间隙,是指导叶止推环与导叶拐臂之间的间隙,导 叶止推环固定在顶盖上,导叶拐臂与活动导叶连成一体。止推间隙的安装要求〇. 1〇_至 0. 15_之间,止推间隙的调整是通过减小止推环与拐臂之间的间隙从而减小了导叶的上抬 量。保证机组运行时,导叶在水推力的作用下不会向上移动太多而划伤上抗磨板。机组检 修中,在满足导叶上、下端面间隙比例3:2后,需调节导叶止推间隙。
[0003] 目前,传统调节止推间隙是靠塞尺反复测量的方法,即通过增减止推环底部的垫 片,将止推环安装牢固后测量止推间隙,若比安装要求间隙大,则拆卸止推环后减少止推环 上的调节垫片(反之亦然),重新安装牢固后进行测量。并且要求两块止推环的止推间隙一 致,若不一致,则需将其中一块止推环拆除后重新调整,直至两块间隙一致。
[0004] 传统方法调节止推间隙的方法往往耗费时间与人力,并且与施工人员的经验有很 大关系。仅每个导叶的两块止推环间隙调整的一项工序,需反复拆卸安装止推环多次,多则 需要一天时间,少则需要半天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型的水轮机导叶止推间隙调整的结构,在止推 环固定牢固后,使用调节螺杆调整导叶止推间隙,可通过一次安装止推环即可调节间隙满 足安装要求,不需反复测试,反复拆卸,并且很容易保证两块止推间隙一致。从而实现节省 大量的时间与人力,缩短检修工期,保证检修顺利进行。
[0006] 本实用新型的方案:一种水轮机导叶止推间隙调整的结构,在顶盖中心孔内侧及 上侧固定安装有导叶套筒,在管状的导叶拐臂下端固定连接有L型活动导叶;L型导叶止推 环倒扣在L型活动导叶的上侧,并且L型导叶止推环固定在导叶套筒和顶盖上侧;在L型导 叶止推环与导叶套筒之间的调节间隙中,对称垫设有L型楔子板,在L型楔子板的拐脚部位 横向安装有调节螺杆,该调节螺杆的内端面与所述L型导叶止推环外端面接触。还可以在 调节间隙内的L型导叶止推环或者导叶套筒端面上设置有楔形凹槽。所述L型楔子板或楔 形凹槽的斜度为1 :20。
[0007] 在L型活动导叶的外翻边上端面与L型导叶止推环下端面之间垫设有上垫片;在 L型活动导叶的外翻边下端面与导叶套筒上端面之间垫设有下垫片,从而所述调节间隙为 上垫片或下垫片与L型导叶止推环上端面或下端面的间隙。所述上垫片和下垫片分别设置 有中心锥孔,上垫片的锥孔中匹配安装有待锥头的上螺钉,上螺钉固定在L型导叶止推环 下端面;下垫片的锥孔中匹配安装有待锥头的下螺钉,下螺钉固定在导叶套筒上端面。
[0008] 本实用新型调节止推间隙的工艺,改进安装与调整结构。在导叶止推环两侧的固 定螺栓孔与销钉孔之间分别进行加工两个1 :20的斜坡,在止推环底部安装坡度为1 :20的 L型楔子板,通过调节螺杆增减楔子板的进出深度,从而调节导叶止推间隙。该结构可节省 时间与人力,方便操作,在机组大修期间可发挥出较大的优势,能够在保证检修质量的前提 下缩短检修工期。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 图1是水轮机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0] 图2是图1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导叶止推间隙部位);
[0011] 图3是图2的B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2] 图中,标号1为顶盖,2为导叶套筒,3为L型活动导叶,4为导叶拐臂,5为L型导 叶止推环,6为上垫片,7为上螺钉,8为下垫片,9为下螺钉,10为L型楔子板,11为调节螺 杆,12为固定螺栓孔,13为销钉孔,14为固定螺栓。C为止推间隙,T为调节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实施例1 :一种水轮机导叶止推间隙调整的结构,参加图1和图2,在顶盖1的中心 孔内侧及上侧固定安装有导叶套筒2,在管状的导叶拐臂4下端固定连接有L型活动导叶 3 ;L型导叶止推环5倒扣在L型活动导叶3的上侧,并且L型导叶止推环3固定在导叶套 筒2和顶盖1的上侧。
[0014] 参见图3,在L型活动导叶3的外翻边上端面与L型导叶止推环5下端面之间垫设 有上垫片6 ;在L型活动导叶3的外翻边下端面与导叶套筒2上端面之间垫设有下垫片8, 图中止推间隙C。上垫片6和下垫片8分别设置有中心锥孔,上垫片6的锥孔中匹配安装有 待锥头的上螺钉7,上螺钉7固定在L型导叶止推环5下端面;下垫片8的锥孔中匹配安装 有待锥头的下螺钉9,下螺钉9固定在导叶套筒2上端面。
[0015] 在L型导叶止推环5与导叶套筒2之间的调节间隙T中,在调节间隙内的L型导 叶止推环或者导叶套筒端面上对称设置有1 :20斜度(坡度)的楔形凹槽。在相应楔形凹槽 中,分别安装有L型楔子板,L型楔子板的斜度为1 :20,在L型楔子板的拐脚部位横向安装 有调节螺杆,该调节螺杆的内端面与所述L型导叶止推环外端面接触。
[0016] 以上结构,L型导叶止推环两边固定螺栓孔与销钉孔中间,与导叶套筒的接触面安 装两块L型楔子板,楔子板的坡度为1:20,楔子板的长边上安装固定螺杆,用于固定在楔子 板上,固定螺杆中间设置调节螺杆。在止推环安装牢固后,利用楔子板上的调节螺杆,使得 楔子板在止推环底部前进或后退,进而调节止推间隙变大或变小,止推环只需安装一次,调 节止推间隙即可满足安装要求。
【权利要求】
1. 一种水轮机导叶止推间隙调整的结构,在顶盖中心孔内侧及上侧固定安装有导叶套 筒,在管状的导叶拐臂下端固定连接有L型活动导叶;L型导叶止推环倒扣在L型活动导叶 的上侧,并且L型导叶止推环固定在导叶套筒和顶盖上侧;其特征是:在L型导叶止推环与 导叶套筒之间的调节间隙中,对称垫设有L型楔子板,在L型楔子板的拐脚部位横向安装有 调节螺杆,该调节螺杆的内端面与所述L型导叶止推环外端面接触。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轮机导叶止推间隙调整的结构,其特征是:在调节间隙内 的L型导叶止推环或者导叶套筒端面上设置有楔形凹槽。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轮机导叶止推间隙调整的结构,其特征是:所述L型楔子 板或楔形凹槽的斜度为1 :20。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轮机导叶止推间隙调整的结构,其特征是:在L型活动导 叶的外翻边上端面与L型导叶止推环下端面之间垫设有上垫片;在L型活动导叶的外翻边 下端面与导叶套筒上端面之间垫设有下垫片,从而所述调节间隙为上垫片或下垫片与L型 导叶止推环上端面或下端面的间隙。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轮机导叶止推间隙调整的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上垫片和 下垫片分别设置有中心锥孔,上垫片的锥孔中匹配安装有待锥头的上螺钉,上螺钉固定在L 型导叶止推环下端面;下垫片的锥孔中匹配安装有待锥头的下螺钉,下螺钉固定在导叶套 筒上端面。
【文档编号】F03B3/18GK203847311SQ201420264355
【公开日】2014年9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22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22日
【发明者】秦鸿哲, 张旭, 贾先锋, 陈小冲, 王磊 申请人:国家电网公司, 国网新源控股有限公司, 河南国网宝泉抽水蓄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