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型车辆电瓶辅助启动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162495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自控型车辆电瓶辅助启动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自控型车辆电瓶辅助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锂电池组、控制芯片、电源管理芯片、可控开关电路、电池电压检测电路、电瓶电压检测电路以及启动电路;所述锂电池组的负极与车辆电瓶的负极连接,锂电池组的正极经可控开关电路与车辆电瓶正极连接,所述可控开关电路由控制芯片控制其通断;所述电源管理芯片分别连接锂电池组与车辆电瓶,电源管理芯片与锂电池组之间设有启动电路,所述启动电路控制电源管理芯片与锂电池组线路的通断;所述电池电压检测电路用于获取锂电池组两端输出的实时电压,并将其反馈至控制芯片;所述电瓶电压检测电路用于获取车辆电瓶两端输出的实时电压,并将其反馈至控制芯片。
【专利说明】
自控型车辆电瓶辅助启动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控型车辆电瓶辅助启动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车辆基本上都是通过电子打火的方式启动,而电子点火装置是靠蓄电池来供给电源的。蓄电池的内阻较大,从而导致其在启动时瞬时电流输出值偏小,且其内阻的阻值会随使用时间或气温的下降而变大。因此,在使用较长时间后或是在气温较低的情况下,蓄电池输出的启动电流显著变小,常常导致车辆很难打着火。特别是在低温条件下,车辆的电子点火装置对启动电流的要求比平时更高,而此时蓄电池的输出电流又比平时小,因而会造成点火失败,车辆不能启动。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及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带自控型车辆电瓶辅助启动装置,旨在解决车辆电瓶因温度低或老化而供电不足导致的车辆不能启动的问题,同时,有效延长车辆电瓶的使用寿命。其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4]一种自控型车辆电瓶辅助启动装置,包括锂电池组、控制芯片、电源管理芯片、可控开关电路、电池电压检测电路、电瓶电压检测电路以及启动电路;所述锂电池组的负极与车辆电瓶的负极连接,锂电池组的正极经可控开关电路与车辆电瓶正极连接,所述可控开关电路由控制芯片控制其通断;所述电源管理芯片分别连接锂电池组与车辆电瓶,电源管理芯片与锂电池组之间设有启动电路,所述启动电路控制电源管理芯片与锂电池组线路的通断;所述电池电压检测电路用于获取锂电池组两端输出的实时电压,并将其反馈至控制芯片;所述电瓶电压检测电路用于获取车辆电瓶两端输出的实时电压,并将其反馈至控制
-H-* I I
心/T O
[0005]上述方案的原理:所述启动电路接通,由锂电池组为电源管理芯片供电,从而唤醒控制芯片;所述控制芯片分别获取的锂电池组与车辆电瓶两端电压,并作判比;在车辆电瓶电两端电压较低的情况下,所述控制芯片令继电器开关电路导通,从而使通锂电池组与车辆电瓶并联,同时向点火装置供电;在车辆电瓶电压正常(即比锂电池组两端电压高)的情况下,所述控制芯片令继电器开关电路断开,仅由车辆电瓶为电源管理芯片和点火装置供电。
[000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一步包括:
[0007]所述启动电路包括接于电源管理芯片与锂电池组之间的按键开关K1、NPN晶体管Q2与PNP晶体管Q3 ;所述PNP晶体管Q3的发射极连接锂电池组的正极,其集电极连接电源管理芯片的输入端,其基极连接NPN晶体管Q2的集电极;所述NPN晶体管Q2的发射极接地,其基极通过按键开关Kl与锂电池组的正极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可控开关电路包括继电器、NPN晶体管Q1、二极管Dl以及电阻R3、R4、R5,所述二极管D1、电阻R3与NPN晶体管Ql依次串接;所述二极管Dl的阴极与锂电池组的正极连接,其阳极与电阻R3连接;所述NPN晶体管Ql的集电极与电阻R3连接,其发射极接地,其基极经电阻R5与控制芯片连接,所述NPN晶体管Ql的发射极与基极之间接有电阻R4;所述继电器的开关部接于锂电池组正极与车辆电瓶正极之间的线路上,其电磁部与所述二极管Dl并联。
[000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电池电压检测电路包括与锂电池组并联连接两个分压电阻R1、R2,电阻Rl与R2串联,二者的连结点与控制芯片连接。
[001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电瓶电压检测电路包括与车辆电瓶并联连接两个分压电阻R6、R7,电阻R6与R7串联,二者的连结点与控制芯片连接。
[0011]本实用新型采用锂电池组与车辆电瓶配合供电结构,很好地解决了车辆电瓶因温度低或老化而供电不足导致的车辆不能启动的问题,延长车辆电瓶的使用寿命。同时,其配合供电模式由内置芯片自动控制,无需人工干预,更贴近人们的使有需求。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电路结构简单,在实际生活中具有较高的实用性与良好的应用前景,十分适合推广使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框架示意图。
[001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如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方案作进一步描述:
[0015]如图1至2所示,一种自控型车辆电瓶辅助启动装置,包括锂电池组1、控制芯片
2、电源管理芯片3、可控开关电路4、电池电压检测电路5、电瓶电压检测电路6以及启动电路7 ;
[0016]所述锂电池组I的负极与车辆电瓶8的负极连接,锂电池组I的正极经可控开关电路4与车辆电瓶8正极连接,所述可控开关电路4由控制芯片2控制其通断;
[0017]所述电源管理芯片3分别连接锂电池组I与车辆电瓶8,电源管理芯片3与锂电池组I之间设有启动电路7,所述启动电路7控制电源管理芯片3与锂电池组I线路的通断;
[0018]所述电池电压检测电路5用于获取锂电池组I两端输出的实时电压,并将其反馈至控制芯片2 ;
[0019]所述电瓶电压检测电路6用于获取车辆电瓶8两端输出的实时电压,并将其反馈至控制芯片2。
[0020]所述启动电路7包括接于电源管理芯片3与锂电池组I之间的按键开关K1、NPN晶体管Q2与PNP晶体管Q3 ;所述PNP晶体管Q3的发射极连接锂电池组I的正极,其集电极连接电源管理芯片3的输入端,其基极连接NPN晶体管Q2的集电极;所述NPN晶体管Q2的发射极接地,其基极通过按键开关Kl与锂电池组I的正极连接。
[0021]上述方案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之一,可以理解,所述启动电路7还可以为具有控制电源管理芯片3与锂电池组I线路通断功能的其它开关电路,该开关电路可由车载系统控制。
[0022]所述可控开关电路4包括继电器Tl、NPN晶体管Q1、二极管Dl以及电阻R3、R4、R5,所述二极管D1、电阻R3与NPN晶体管Ql依次串接;所述二极管Dl的阴极与锂电池组I的正极连接,其阳极与电阻R3连接;所述NPN晶体管Ql的集电极与电阻R3连接,其发射极接地,其基极经电阻R5与控制芯片2连接,所述NPN晶体管Ql的发射极与基极之间接有电阻R4 ;所述继电器的开关部接于锂电池8组正极与车辆电瓶8正极之间的线路上,其电磁部与所述二极管Dl并联。
[0023]所述电池电压检测电路5包括与锂电池组I并联连接两个分压电阻Rl、R2,电阻Rl与R2串联,二者的连结点与控制芯片2连接。
[0024]所述电瓶电压检测电路6包括与车辆电瓶8并联连接两个分压电阻R6、R7,电阻R6与R7串联,二者的连结点与控制芯片2连接。
[0025]上述优选实施方式应视为本申请方案实施方式的举例说明,凡与本申请方案雷同、近似或以此为基础作出的技术推演、替换、改进等,均应视为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自控型车辆电瓶辅助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锂电池组、控制芯片、电源管理芯片、可控开关电路、电池电压检测电路、电瓶电压检测电路以及启动电路;所述锂电池组的负极与车辆电瓶的负极连接,锂电池组的正极经可控开关电路与车辆电瓶正极连接,所述可控开关电路由控制芯片控制其通断;所述电源管理芯片分别连接锂电池组与车辆电瓶,电源管理芯片与锂电池组之间设有启动电路,所述启动电路控制电源管理芯片与锂电池组线路的通断;所述电池电压检测电路用于获取锂电池组两端输出的实时电压,并将其反馈至控制芯片;所述电瓶电压检测电路用于获取车辆电瓶两端输出的实时电压,并将其反馈至控制芯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控型车辆电瓶辅助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启动电路包括接于电源管理芯片与锂电池组之间的按键开关K1、NPN晶体管Q2与PNP晶体管Q3 ;所述PNP晶体管Q3的发射极连接锂电池组的正极,其集电极连接电源管理芯片的输入端,其基极连接NPN晶体管Q2的集电极;所述NPN晶体管Q2的发射极接地,其基极通过按键开关Kl与锂电池组的正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控型车辆电瓶辅助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控开关电路包括继电器Tl、NPN晶体管Ql、二极管Dl以及电阻R3、R4、R5,所述二极管Dl、电阻R3与NPN晶体管Ql依次串接;所述二极管Dl的阴极与锂电池组的正极连接,其阳极与电阻R3连接;所述NPN晶体管Ql的集电极与电阻R3连接,其发射极接地,其基极经电阻R5与控制芯片连接,所述NPN晶体管Ql的发射极与基极之间接有电阻R4 ;所述继电器的开关部接于锂电池组正极与车辆电瓶正极之间的线路上,其电磁部与所述二极管Dl并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控型车辆电瓶辅助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电压检测电路包括与锂电池组并联连接两个分压电阻R1、R2,电阻Rl与R2串联,二者的连结点与控制芯片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控型车辆电瓶辅助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瓶电压检测电路包括与车辆电瓶并联连接两个分压电阻R6、R7,电阻R6与R7串联,二者的连结点与控制芯片连接。
【文档编号】F02N11/08GK203925857SQ201420290296
【公开日】2014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31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31日
【发明者】张恺龙 申请人:张恺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