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动力内燃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164969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蒸汽动力内燃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蒸汽动力内燃机,包括气缸、高压气泵、水箱、油箱和汽轮机;而在两个底面分别设置进气口和出气口的气缸,具有由外部延伸至其内部的氧传感器、燃料喷射器、点火针、感火针、水管;其中气缸内部进气口侧底面中心处形成圆柱形凹槽,凹槽周围依次设置与气缸同轴的筒型隔离罩和进水口,凹槽中心设置燃料喷射器,凹槽边缘形成管状短筒,隔离罩末端收拢并形成开口,进水口设置水管,气缸内的水管面向隔离罩的一侧设置喷头。本实用新型整体布置合理,结构紧凑,保证了燃料的充分燃烧,实现了蒸汽动力的高效利用。
【专利说明】蒸汽动力内燃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内燃机,具体涉及一种蒸汽动力内燃机。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汽车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交通工具,大多数汽车在运行过程中由内燃机提供动力,内燃机车大部分采用燃烧冲程驱动,在工作的过程中大部分能量转化成热能,而内燃机自19世纪60年代,至今虽经过多次改进,本质上没有太大的变化,还是将液体或气体燃料与空气混合后,直接输入气缸内部的高压燃烧室燃烧爆发产生动力,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同时排出含有害气体的成分较高的废气。如今能源越来越紧缺、昂贵,而内燃机效率都不高,以汽油发动机为例,效率大约是30%,并且内燃机在转换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和废气,热量使得发动机寿命降低。
[0003]因此现有设计中的内燃机车并没有实现对热能的充分利用,造成能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所以内燃机需要改进,为了提高效率,内燃机从转换过程改变,才能提高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缺点而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蒸汽内燃机。
[000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蒸汽动力内燃机,包括气缸、高压气泵、水箱、汽轮机、蒸汽发电机和油箱,而所述的气缸的一侧底面设置进气口,另一侧底面设置出气口,所述的气缸具有由外部延伸至内部的氧传感器、燃料喷射器、点火针、感火针、水管,所述的气缸一侧底面内侧中心处形成圆柱形凹槽,凹槽周围依次设置与其同轴的筒型隔离罩和进水口,凹槽中心处设置燃料喷射器,凹槽边缘形成短筒,隔离罩末端收拢并形成开口,气缸内的水管面向隔离罩的侧面形成多个喷头,燃料喷射器两侧对称设置点火针、感火针,所述的气缸另一侧底面中心设置氧传感器,气缸侧壁下端设置泄水口 ;所述的水箱通过第一水泵和进水阀连接进水口,进水口和水管联通,所述的水箱上部通过第二水泵连接泄水口 ;所述的高压气泵连接具有进气阀的进气口,汽轮机、蒸汽发电机一端连接具有出气阀的出气口,油箱通过输油泵和高压油泵连接燃料喷射器。
[0006]本实用新型采用隔离罩将气缸分为燃烧室和蒸汽式两部分,在燃烧室内燃料与空气混合,并通过引火针使油气混合物燃烧,产生热量;蒸发室内通过水管向隔离罩外表面喷水,水余热蒸发成为水蒸气,最大程度的增加气缸内气压,为汽轮机输送动力;这样的设计整体布置合理,结构紧凑,保证了燃料的充分燃烧,实现了蒸汽动力的高效利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0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气缸结构示意图;
[0009]图3是图2中沿A-A线的剖视图。
[0010]其中:
[0011]I气缸2高压气泵
[0012]3水箱4油箱
[0013]5汽轮机、蒸汽发电机6进气口
[0014]7出气口8氧传感器
[0015]9燃料喷射器10点火针
[0016]11感火针12水管
[0017]13凹槽14隔离罩
[0018]15进水口16短筒
[0019]17 开口18 喷头
[0020]19泄水口20第一水泵
[0021]21进水阀22进气阀
[0022]23出气阀24输油泵
[0023]25温湿度传感器26泄水阀
[0024]27高压油泵28过滤器
[0025]29第二水泵30冷凝器。
[0026]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参照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蒸汽动力内燃机进行详细说明:
[0028]如图1?3所不,一种蒸汽动力内燃机,包括气缸1、高压气泵2、水箱3、汽轮机、蒸汽发电机5和油箱4,而所述的气缸I的一侧底面设置进气口 6,另一侧底面设置出气口 7,所述的气缸I具有由外部延伸至内部的氧传感器8、燃料喷射器9、点火针10、感火针11、水管12,所述的气缸I 一侧底面内侧中心处形成圆柱形凹槽13,凹槽13周围依次设置与其同轴的筒型隔离罩14和进水口 15,凹槽13中心处设置燃料喷射器9,凹槽13边缘形成短筒16,隔离罩14末端收拢并形成开口 17,气缸I内的水管12面向隔离罩14的侧面形成多个喷头18,燃料喷射器9两侧对称设置点火针10、感火针11,所述的气缸I另一侧底面中心设置氧传感器8,气缸I侧壁下端设置泄水口 19 ;所述的水箱3通过第一水泵20和进水阀21连接进水口 15,进水口 15和水管12联通,所述的水箱3上部通过第二水泵29连接泄水口19 ;所述的高压气泵2连接具有进气阀22的进气口 6,汽轮机、蒸汽发电机5—端连接具有出气阀23的出气口 7,油箱4通过输油泵24和高压油泵27连接燃料喷射器9。
[0029]所述隔离罩14外侧面设置温湿度传感器25。
[0030]所述的水管12围绕隔离罩14形成盘管结构。
[0031]所述的氧传感器8探入隔离罩14的开口 17内部。
[0032]所述的汽轮机、蒸汽发电机5另一端通过过滤器28和冷凝器30连接第二水泵29。
[0033]所述的进气口 6设置在凹槽13内。
[0034]隔离罩14将气缸I分隔为内部的燃烧室和外部的蒸发室两部分,燃烧室中凹槽13内设置进气口 6和燃料喷射器9,使油气混合,短筒16聚拢油气混合物,点火针10用于点燃油气混合物在燃烧室内燃烧,燃烧产生的气体,通过开口 17通入蒸发室;蒸发室中喷头18向隔离罩14外表面喷水,隔离罩14通过燃烧室内的热量而产生高温并将水转化为高压水蒸气,驱动汽轮机、蒸汽发电机5工作产生电能,或者直接驱动汽轮机连接传动装置产生动能,泄水口 19将气缸内的残留的水通过过滤器过滤,回收至水箱。
[003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
[0036]首先打开高压气泵2和进气阀22,由进气口 6向隔离罩内通入空气;打开输油泵24和高压油泵27,由燃料喷射器9将燃料油喷入隔离罩14内的凹槽13内,氧传感器8检测隔离罩14内油气混合物的氧气含量,当达到一定值时点火针10点火,感火针11检测火焰是否燃烧正常。
[0037]然后打开第一水泵20和进水阀21,水通过水管12和喷头18喷淋至隔离罩14表面,水遇热蒸发为高压水蒸气。
[0038]之后打开出气阀7,气缸I内气体通过出气口 7排出,驱动汽轮机、蒸汽发电机5工作,产生动能或电能;高压水蒸气通过汽轮机后成为废气,经过过滤器28和冷凝器30转化为冷凝水,过滤器28用于清洁杂质。
[0039]最后打开泄水阀26和第二水泵29将气缸I内的残留水和冷凝器30产生的冷凝水通入水箱3。
[0040]本实用新型采用隔离罩将气缸分为燃烧室和蒸汽式两部分,在燃烧室内燃料与空气混合,并通过引火针使油气混合物燃烧,产生热量;蒸发室内通过水管向隔离罩外表面喷水,水余热蒸发成为水蒸气,最大程度的增加气缸内气压,为汽轮机输送动力;这样设计的本实用新型,燃烧效率高,节约能源,内燃机工作温度低,延长使用寿命,燃烧产生的气体和水蒸气经过过滤冷凝回收利用,保护环境,整体布置合理,结构紧凑,保证了燃料的充分燃烧,实现了蒸汽动力的高效利用。
【权利要求】
1.一种蒸汽动力内燃机,包括气缸(I)、高压气泵(2)、水箱(3)、汽轮机、蒸汽发电机(5)和油箱(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缸(I)的一侧底面设置进气口(6),另一侧底面设置出气口(7),所述的气缸(I)具有由外部延伸至内部的氧传感器(8)、燃料喷射器(9)、点火针(10)、感火针(11)、水管(12),所述的气缸(I) 一侧底面内侧中心处形成圆柱形凹槽(13),凹槽(13)周围依次设置与其同轴的筒型隔离罩(14)和进水口(15),凹槽(13)中心处设置燃料喷射器(9),凹槽(13)边缘形成短筒(16),隔离罩(14)末端收拢并形成开口( 17),气缸(I)内的水管(12)面向隔离罩(14)的侧面形成多个喷头(18),燃料喷射器(9)两侧对称设置点火针(10)、感火针(11),所述的气缸(I)另一侧底面中心设置氧传感器(8),气缸(I)侧壁下端设置泄水口(19);所述的水箱(3)通过第一水泵(20)和进水阀(21)连接进水口( 15),进水口( 15)和水管(12)联通,所述的水箱(3)上部通过第二水泵(29)连接泄水口(19);所述的高压气泵(2)连接具有进气阀(22)的进气口(6),汽轮机、蒸汽发电机(5) —端连接具有出气阀(23)的出气口(7),油箱(4)通过输油泵(24)和高压油泵(27)连接燃料喷射器(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动力内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罩(14)外侧面设置温湿度传感器(2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动力内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管(12)围绕隔离罩(14)形成盘管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动力内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氧传感器(8)探入隔离罩(14)的开口(17)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动力内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汽轮机、蒸汽发电机(5 )另一端通过过滤器(28 )和冷凝器(30 )连接第二水泵(29 )。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动力内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气口(6)设置在凹槽(13)内。
【文档编号】F02B41/00GK204060915SQ201420493562
【公开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29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29日
【发明者】李涛涛 申请人:李涛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