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风电设备领域,尤其设计一种用于风电场的避雷系统。
背景技术:
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其蕴量巨大,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然而,在雷雨季节,室外的风电设备极易受到雷击影响因此而损坏,为此,这些风电设备(例如:变压器)一般都设有避雷装置。
风电场在实际运行中,一旦某台变压器终端塔的避雷装置本身发生故障,需对整回线路停电以进行故障处理,停电范围大,严重地影响了风电场的发电效率。
而且,当避雷装置出现接地故障时,运维工作人员不能准确、快速地判断故障点的位置,故障处理效率极其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风电场的避雷系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风电场的避雷系统,包括:跌落保险、避雷器和引流接地线,所述跌落保险、所述避雷器和所述引流接地线按照从风电设备终端塔的顶部至底部的方向依次连接,其中,所述跌落保险的一端连接所述风电设备终端塔的上连接线,所述跌落保险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避雷器的一端,所述避 雷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引流接地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避雷系统,风电设备终端塔的避雷器安装在相应的跌落保险的接地一方,即跌落保险安装在避雷器的上方,一旦某个避雷器出现故障,可通过将与之相连接的跌落保险断开对其进行故障排查,而不影响其余风机设备的正常运行。同时,当避雷系统出现接地故障时,通过将跌落保险一一断开从而对相应的避雷器逐一排查,可准确、快速地定位接地故障点,提高风电场的故障处理效率。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风电场的避雷系统还可以具有以下区别技术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的用于风电场的避雷系统,还包括断路器,其串联在所述风电设备终端塔的上连接线和所述跌落保险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避雷器和所述引流接地线通过设备线夹进行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用于风电场的避雷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用于风电场的避雷系统的又一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避雷系统中避雷器和引流接地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 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1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风电场的避雷系统100。
如附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风电场的避雷系统100,包括:跌落保险、避雷器和引流接地线,所述跌落保险、所述避雷器和所述引流接地线按照从风电设备终端塔的顶部至底部的方向依次连接。具体来说,所述跌落保险的一端连接所述风电设备终端塔的上连接线,所述跌落保险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避雷器的一端,所述避雷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引流接地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避雷系统,风电设备终端塔的避雷器安装在相应的跌落保险的接地一方,即跌落保险安装在避雷器的上方,一旦某个避雷器出现故障,可通过将与之相连接的跌落保险断开对其进行故障排查,而不影响其余风机设备的正常运行。同时,当避雷系统出现接地故障时,通过将跌落保险一一断开从而对相应的避雷器逐一排查,可准确、快速地定位接地故障点,提高风电场的故障处理效率。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示例。在附图2中,所述用于风电场的避雷系统100还包括断路器,其串联在所述风电设备终端塔的上连接线和所述跌落保险之间。具体连接方式为:所述断路器的一端连接所述风电设备终端塔的上连接线,所述断路器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跌落保险的一端,所述跌落保险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避雷器的一端,所述避雷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引流接地线。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避雷系统中避雷器和引流接地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在附图3中,所述避雷器和所述引流接地线通过设备线夹进行连接。
由于风电场的特殊地理环境,所述避雷器和所述引流接地线的接线处经常要承受大风振动和摆动,普通的连接方式(例如:接线鼻子)的强度和韧性不够,经常发生断裂情况。为此,本实用新型将引流接地线和避雷器通过设备线夹进行连接,增加了连接处的强度和韧度,从而提高了接线处承受大风振动和摆动的能力。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